七天治癒拖延症-讀後感

前言
按照一天一章的速度讀完了這本書,本來以爲是一本很好的書,看完一定能治癒拖延症,結果發現這其實就是一本雞湯書.越讀到後面,雞湯味越濃,只給雞湯不給湯勺.而且裏面很多觀點並不認同.

收穫一:童年陰影性拖延症成因
我們小時候總是被父母或者老師逼着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人類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就會產生拖延,如果事情做不好,我們還會自責.我們想做的事情卻常常被父母訓斥,從此以往,就越來越壓抑自己.形成了自毀式心理機制.

收穫二:性子太急也會造成拖延症
做事情不要太急,一年的量想要三個月內完成,每天身體都超負荷,身心俱疲,這樣也會導致拖延,越是想做的,重要的事情越要慢慢來,不要着急,不要焦慮.慢慢來纔是最快的途徑.

收穫三:我的社交恐懼類型
社交恐懼症類型有兩種, 第一類人是隻能應對和孩子或孩子心態的成人之間的交往,而無力應對和成人之間的交往, 這類人長大後,依然用孩子心態和行爲模式跟人交往,如果他們遇到某個人同樣是孩子心態,那他們交往起來很輕鬆.如果進一步交往,還有可能和對方成爲交心的知心朋友, 一旦有人用成人的心態和行爲模式跟他們交往,他們就會感到很彆扭,甚至產生恐懼或敵對的心理.
我就屬於這類人,不願意和大人打交道,更喜歡和單純的小孩子玩,而且一直把自己當小孩子,覺得別人應該縱容我. 原來是因爲我自己一直用孩子心態和行爲模式與人打交道.但是我已經長大了呀!所以不要再排斥和大人交流了,也不要覺得別人很勾心鬥角,這些都是成人社會的法則.嘗試去適應和理解它們.

收穫四:社交恐懼的原因
我們太在乎別人的感受和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了,或者說,我們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了,太當回事了.我們總覺得別人在關注我們的一言一行,其實別人都很忙的,他們才懶得關注我們. 就算關注我們又怎麼樣,沒必要在意他們的評價.

收穫五:十人圈
選出最有利用價值的十個人,互相幫助,每個月至少維護1,2次,再選一些人當做備胎.仔細想想,自己的朋友真的很少呢,人生就是這樣,有些人會拋棄你,你也必須拋棄 一些人,除非你想停止前進的腳步.

收穫六:完美主義的心理
病態地追求完美是世界上最浪費時間的一件事, 我們在做某件事時,病態的追求完美,其實根本不是爲了搞出一個驚世絕倫的完美傑作,而是爲了掩飾自己水平很爛這一事實. 我們在潛意識裏擔心這一事實會在做完這件事後徹底暴露,擔心別人會因此笑話我們,所以我們沉溺於一些瑣碎的細節,不斷推遲最後截止日,或者乾脆半途而廢… 很多人在做事之前,總想制定完美的計劃,等待完美的時機,最後哪兒也沒到達.
一定要剋制自己的完美主義,世上沒有完美的事情,完美永不存在,有些事情湊合的做完都比半途而廢要好.

收穫七:上網拖延症的原因
因爲動物本能,好奇心強,我們每天會得到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其實都是垃圾,存儲在大腦裏, 太輕易得到的知識,並不會珍惜,去記憶它,只會增加大腦負擔,越難專注.所以在碎片化時代,要注意主題閱讀.

收穫八:兩個很簡單的道理
什麼都想要,什麼都得不到;
什麼都想做,什麼都做不成;
很多人之所以一生都一事無成,就是因爲他們太貪婪了.

收穫九: 瞎忙的危害
一個人總是趨易避難,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做一些很容易做的瑣事,然後自欺欺人說自己一定都很勤奮,很拼命,這樣的人同樣是拖延症患者,而且還是重度拖延症患者;

收穫十:要有一個明確,極簡,終身追求的目標
海明威:我們必須有一個終身追求的目標,其他的則從屬於這個目標.
將年極簡目標分解成日極簡目標,每天只要高度專注,心無旁騖地搞定當日極簡目標就可以了,其餘時間可以閱讀,社交,運動,享樂.
搞清楚哪些人,事,物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其他該捨棄就捨棄.
如果我們在一段時間內關注很多目標,壓力會自然而然地大量產生,我們的心態也會變得煩亂浮躁,而這種心態是拖延症最好的朋友

收穫十一:人生的意義
人生其實是毫無意義的.但是我們要做的就是更勇猛,更坦蕩地前進, 繞開浴火之路不會讓生活變輕鬆,因爲庸碌生活如鈍刀殺人,平心靜氣地過危險的生活,不斷蛻變成更自由的自己,與此同時,不斷做減法,減到只做我想做的.
人生本來是毫無意義的,但如果你全力去做你打心眼兒裏最愛做的那件事,那麼你的人生會因此變得有意義,雖然這種所謂的意義同樣只是如夢幻泡影般的幻想.
生活是你怕什麼它就來什麼,你越怕,它在你身上蹂躪得越歡

收穫十二:遊戲者心態
遇到煩惱和痛苦時,心裏默唸一句:多大點事兒. 擁有良好的遊戲心態,人生就是一場遊戲,玩就好了

收穫十三:成長的奧祕
之所以能不斷成長,就是因爲你做了一些你原來不敢做或不好意思做的事
想要成長,就要不斷挑戰自己,不要害怕丟臉
那些因爲害怕丟臉而不敢挑戰自己的人是世界上最傻的傻瓜
人生就是要敢於挑戰,敢於承擔,哪怕失敗了,那又怎樣,及時吸取經驗教訓也是一種成長.

收穫十四:搭訕時緊張的原因
如果我緊張得像一個孩子一樣,那我就不用爲眼前的尷尬,挫折以及失敗負責
因爲此刻我是一個孩子,孩子時可以被原諒的
這種低和幼的姿態能讓對方獲得足夠的尊敬和安全,也爲自己的錯誤預備好了臺階,一直是被傳統文化所接受的行爲模式

總結完了,發現這本雞湯書我竟然都有這麼多收穫,雖然很多都是雞湯和造成的原因,最大的收穫應該是知道了自己社交恐懼症和完美主義的成因了.總算有點收穫,可喜可賀.

發佈了4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7 · 訪問量 4582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