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識-讀後感


有幸閱讀了吳軍老師的見識這本書,尤其是後面幾章,講述了他的人生智慧,令我受益匪淺。以下是我的讀書筆記。

提高工作效率從拒絕僞工作開始

無論是在職場還是生活中,我們都應該先找到最重要的工作,並且優先完成它們。

在職場中,我們很少會給自己的工作根據優先級排序,而且我們更喜歡做一些簡單,重複的工作,把大量時間花在這些沒有營養的工作上。一天干下來,那些重要且緊急的事情沒做多少,反而雞毛蒜皮的事情做了一大堆,然後因爲時間不夠,最後壓榨時間做那些真正重要且緊急的任務,導致這些真正該做的任務完成的情況很不理想。最後還容易自我感動,覺得自己今天做了特別多的事情。其實很多工作都是僞工作,很多我們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實想通了,並沒有那麼重要。

所以想要提高效率,就需要從拒絕僞工作開始。僞工作做的越多,個人進步就越慢,甚至能力還會倒退

如何避免成爲僞工作者

第一,我們應該抱着“做什麼事情能讓公司最大獲益”這個態度去工作。這樣,我們才能在做不完的工作中動腦筋去尋找那些對公司最有幫助的事情去做,而不是簡單應付老闆派下來的任務,然後向老闆交差。

第二,我們需要明白我們積極工作(而不是消極完成任務),最大的受益方是自已。多做那些困難的工作,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不僅可以幫助公司獲取利益,更重要的是自己也得到了成長。不要總想着是我們是在給公司打工,我們其實是在爲自己打工,爲自己的簡歷打工。因爲公司不會陪你一輩子,但是你的簡歷會陪伴你一輩子。如果這件事能讓你得到成長,就應該果斷承擔責任,去完成它。

我們平時寧可少做點事情,讓每件事情都產生應該產生的效果,也不要爲了完成任務,不講究效果而做一堆沒有用的事情

10000小時的誤區

很多人以爲自己做一件事只要做滿10000個小時,就一定能成功。但其實10000小時只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包括智商、運氣和家庭環境也是必要條件。更何況很多人只是在低效率的完成10000小時。以下是10000小時常見的誤區:

  1. 簡單重複

很多人的10000小時只是在從事低層次的重複,沒有跳出自己的舒適圈,看似花了很多時間,但其實能力根本沒有長進。

  1. 失敗後不總結經驗

很多人失敗後,懶得總結這次失敗的原因,同時臉皮還薄,也不好意思請教他人。然後就只是簡單的重複失敗,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浪費了大量時間,但是卻看不見效果。

  1. 排斥外界

很多人只在自己的世界裏精進,對外界非常排斥,不願意接收外界新的知識,很容易變成井底之蛙。

  1. 10000小時的努力是一個積累的效應

10000小時的努力是一個積累的效應,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限度地複用第一次努力的結果,而不是每一次都是從頭開始。如果每次都是從頭開始,效率就會非常低,要學會舉一反三。比如考試複習的時候,不要把書從第一頁開始翻,而是找出平時積累下來的錯題集,直接複習錯題集反而複習效率會更高。

即使聽到不中聽的話,也要試着找出其中的合理之處

這句話包含三層意思:

  1. 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對方爲什麼會這麼說。
  2. 凡事要習慣回過頭來三思。比如某個人和你講一件事,你第一感覺可能覺得他完全是胡說八道,但是,一定要想第二遍,是否我錯了、他對了。這一遍思考,一定不能假設自己是對的;如果又想了第二遍,還是覺得自己對、對方錯,要想第三遍,是否我的境界不夠,不能理解他。爲什麼要想第三遍呢?因爲任何一個想要精進的人,都要和比自己強的人多來往,比如下棋,如果整天和臭棋簍子下,只能越下越臭。既然是和比自己強的人交往,第三種情況就很可能發生,因此這時候不妨進一步交流,深入瞭解對方那麼說的原因。只要經常這麼做,就能避免習慣性失敗。
  3. 即使對方真的是胡說八道,也要思考他爲什麼這麼說,找出其中的合理性。如果我們找到了這個原因,不僅理解了她的問題,而且對人性的理解也有了提升。

凡事做記錄

我們大部分人都過分相信自己的記憶力,以爲自己能記住,但實際上很快就會忘記了。

我們可以把我們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難題,及時記錄下來,方便自己第二次,第三次再次遇到同一個問題時,不再束手無策或者花更多的時間去解決。而且在記錄的過程中又思考了一遍。

也可以把我們平時要做的事情都記錄下來,不要用腦子去記他們,因爲記在腦子裏,心裏總會感覺有事情沒做,反而會影響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將這些事情記錄下來,別浪費腦容量去記這些雜事,把腦子用來思考反而更好。

把最後一步做好

一定要把事情的最後一步做好。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願意開頭而不願意收尾,九十九步都走了,就是懶得把最後一步走完。這可能是人的天性,凡事差不多就可以了,總覺得最後一點即使不傲也無關大局,但是這樣完成事情的質量就要大打折扣。在工作中,這種人平時完成一般的工作或許沒有問題,但是對於那些最要緊的事情,領導可能不敢交給他們。這些人實際上可能和走完一百步的人同樣辛苦,但是成就卻相去甚遠。

職場上的誤區

誤區一:工作和職業分不清

工作是大家謀生的手段,一個單位給我們一份工作,我們完成任務,單位付給我們工資和獎金,就兩清了。職業是我們一輩子要從事的事業,比如我想成爲一名優秀的程序員,提高自己的技術,解決技術難題,最後成爲技術總監,這是職業。

如果我們考慮當下的工作是爲了一輩子的職業發展,首先就要有選擇地做事情,凡是對將來職業有利的事情,不論是否有報酬,也不管報酬是高還是低,都要做。反之,只是能夠帶來收入的提高,和職業發展沒有必然聯繫甚至相矛盾的事情,則儘可能不做或少做。

對待自己的職業,需要專業的工作態度。所謂的專業,就是一切以工作目標的達成爲中心。所有的溝通、會議、關係的建立、工作的分配等,無一不是以此爲主要目標。在工作中,很多因素都會使我們的工作不順利,比如個人能力的侷限、溝通不順暢、情緒波動,或者其他什麼原因,這是很多職場上的人感到心累的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能否把事情做好,就體現出是否有職業素質了。專業人士做事情會從職業本身考慮,在工作中要少受負面情緒影響,避免採用消極的手段來應付工作。當我們做事變得非常專業時,同事們也只能用同樣的態度和我們打交道。這樣即使一些人不喜歡我們,也不得不配合我們做事情。

誤區二:把自己僅僅當作一個單位的過客,而不是主人

今天工作的流動性非常大,很多人平均三四年就會換工作。剛畢業的人尤其會把前一兩家公司當跳板,期望有了經驗後找到一個好公司,因此從心態上就把自己當過客。

人一旦覺得自己是過客,常常很多該完成的工而不見,也懶得建立和維護與同事的關係。雖然他們想的是利用這個工作做跳板,但是一旦有了過客心態就容易不求上進,對自己最大的害處是既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又喪失了鍛鍊的機會。至於給其他同事留下了壞印象,那是必然的結果。懷着這樣心態的人即使跳槽,也難以被賦予重任。

誤區三:被語言暴力激怒後就亂了章法

我們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有這樣的體會,總有一些同事,包括上級,沒緣由地責備你、批評你的工作卻不給出具體的問題和有建設性的建議,更不是真心幫助你。他們的這種行爲被稱爲語言暴力。

實施語言暴力的人當然不對,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受傷害的是你,而不是他們。這種語言暴力最大的危害是,打擊你的自信心,引誘你偏離工作重心。對於語言暴力,無論是罵回去還是百般辯解,都會讓你疲於奔命,從而脫離了工作的重點以及錯失成功的機會。

判斷是善意的批評建議還是語言暴力並不難,前者你採納後明顯對你工作有利,後者則是無理取鬧。因此,一旦判斷清楚對方是語言暴力,我們要不爲所動,一方面繼續我們的工作,另一方面要讓施暴者有個交代。

一些人是無意中施加了語言暴力,這時給他們明確指出即可,要讓他們知道自己做錯了事。而有些玩兒權術的老手則是故意爲之,對他們則要注意防範,不要輕易反擊,而要想法化解。等事情過後,要通過正常的渠道讓他們知道你已經識破了他們的語言暴力,讓他們今後做事有所顧忌。

誤區四:疏於溝通

很多人因爲急於做成某件事,生怕一些相關人士有不同意見,事先不打招呼,自己就匆匆做了主,指望着生米傲成熟飯後大家來接受既成事實。然而,很多時候一些必要的環節最終繞不過去,其他同事知道後,會認爲這個人對自己不尊重,缺乏團隊精神,甚至到領導那裏打小報告。

其實,大部分時候,提前打招呼總是一個良好的、職業的做事方式。如果合作方有不同意見,可以通過協調和談判解決。只要有利益可以分配,無非是設法確保各方利益就可以了。更何況很多時候徵求別人意見,對方未必一定會反對。反之,如果事先不溝通,即使想法和同事一致,一些同事也會故意雞蛋裏面挑骨頭,最終要花更大的精力、更多的時間進行善後。

四個辦法來避免陷入這些誤區

第一,任何時候爲人都要謙卑,只有謙卑,才能更有效地溝通。也只有這樣,當別人表達意見時,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事情上,從各種角度去理解。但是對於事情,並不能因爲自己態度謙卑就不發表意見和看法,一個既謙卑又能把事情分析得入木三分的人,最讓人欽佩。

第二,要用正確的方法對待語言暴力和其他故意傷害。這裏我給出操作的三個步驟:

首先,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因爲自己的過失惹怒了別人,或者是自己把情況想歪了、把別人想壞了,別人的言語其實並沒有惡意。
其次,在確認不是自己的問題,而是對方不公平地對待我們之後,要把我們周圍的同事分爲三種人:第一種是和這件事情無關的,不要讓他們捲入糾紛,通常這些人在人數上佔大多數;第二種是在這個問題上會站在我們這一邊的,這些人自然不需要擔心;第三種是對我們施暴的人,他們是我們要認真對待的。
最後,要搞清楚第三種人即施暴者這麼做的目的。他們中的一些人可能只是爲了自己的利益,我們要先和他們溝通,達成諒解和妥協。對於那些真正想和我們作對的人,依然要和他們主動溝通,但是溝通的目的可能不完全是爲了達成一致,而更重要的是發出自己的聲音,讓對方知道我們的看法’也知道他們自己的問題。

在工作中,我們需要保持主動性,在溝通中保持對別人的尊重,但是態度要堅決明確。我們經常說以正壓邪,實際上如果沒有行動,以正壓邪是不會實現的。一個人要堅守自己的正確立場,不帶個人色彩,聚焦事情本身來解決問題,同時凸顯出大度和境界,這樣不僅會帶動團隊整體健康發展,而且這樣的人自然而然地就會成爲團隊的支柱。

第三,永遠要明確,工作不是爲了公司或者他人,而是爲了自己的職業發展這個既定的大方向。

任何想進階的人都不應該被動地工作,就像算盤珠子,撥一撥,動一動。想成爲領導者,要平實地學習做一個領導,走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主動地多做事情,多跟人打交道,去幫助他人,支持自己的老闆和團隊。我們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想一想,當我們離開這個團隊時留下了什麼。

第四,注重長期效益,把一件事放到兩三年的時間週期來看待,這時我們對它的態度就會有所不同。

人生是一條河

人和其他任何物種一樣,都擔負着傳承基因的使命,因此當人們看到自己的生命可以通過基因一代代延續時,會不自覺地展開會心的微笑。不過這種幸福任何動物都有,人終究還有高於其他動物的追求,那就是他的存在和行爲可以給世界留下烙印或者創造快樂。當我們得知自己的所作所爲給世界帶來了或多或少的正面影響時,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高興。而人的影響力則是由其作爲的寬度、深度和長度所決定的

今天,我們每一個人更應該有莫扎特那種心態,認認真真地做好我們認爲有意義的事情,或許幾十年後,我們早已不再做那些工作,而仍有很多人的生活或生命體驗會因我們曾經的工作成果而發生改變,那時我們肯定會從心裏綻開微笑

這也是我寫博客的原因之一,希望給這個世界留下點自己的足跡,起碼證明自己沒有白活過,如果寫的東西能幫助到一些人,那就更好了。

這個世界沒有欠你什麼

以前我總認爲,自己好好學習,好好讀書一定能夠成功,賺大錢。但是看完這本書我改變了這個觀念。因爲寒窗苦讀只是一種讀書態度,這種態度是好的,但是社會競爭是一種非常複雜的長期系統性的競賽,寒窗苦讀是成功的因素之一,和經濟條件好、智商高、出身好、長得美一樣,都只是其中的一個變量而已,而命運是多個變量互動的結果。這種因爲寒窗苦讀所以全世界都欠你錢的三觀,早一天毀掉比晚一天毀掉好。

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任何社會都是分層次的。

其次,我們就來談談逆襲這件事,逆襲者的目標無非是在金字塔上往高處走幾層。沒有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會毎過兩年就把現有的金字塔打碎,然後隨機地再建造一個,那樣的社會被稱爲動盪不安。因此,即使經過了十年寒窗苦讀的人,也不要指望自己大學畢業時金字塔會被打碎,然後大家重新搶位置。所以我每次談到這個問題時,總是希望每個人都實際些,不要期望一輩子能從第80層上升到前10層。因此,如果我們能經過努力往上擠幾層就已經很好了,而且只要方法得當,還是可以做到的

我們假定,一個人目前處於第70層,他相比第69層的人一定有明顯的劣勢,家境也好,智力也好,顏值也好,運氣也好,總之有差距。如果他努力的程度和第69層的人一樣,會是什麼結果呢?他最多待在第70層,甚至會跌到第71層,因爲下面一層的人可能更努力或者遇到了更好的運氣,佔據了他的位置。很多逆襲者的誤區在於,只看到自己的努力,而沒有看到別人的努力。另外,由於第69層的人佔有某種優勢,因此他付出80%的努力,產生的結果可能比第70層試圖逆襲的人還要好。所以逆襲不成功是常態,成功的反而是少數

慶幸的是,絕大部分人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處在鬆懈狀態,而達不到80%的努力程度,這纔給了逆襲者以機會。不過,處在第10層的人可能只需要付出1%的努力,產生的結果都比那些第70層的人付出100%的努力結果要更好

對於那些試圖在金字塔上爬幾個臺階的人來講,要做的不是抱怨社會的不公平,而是需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同時把注意力放到最該關注的事情上去。雖然我們通常會抱怨社會階層固化,但是往下的通道永遠是非常寬的,只要稍微不努力或者多抱怨幾句,就能往下走幾層;相反,往上的通道即使再寬,往上走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如果不能像史蒂芬森那樣看到自己的不足,並且用半輩子的時間來彌補,又用半輩子的時間往上走,那麼能夠維持現有的階層已經是燒高香了。

婚姻和家庭

從優生學上考慮,母親的智力水平對孩子的智力影響比父親更大。如果大家希望孩子比較聰明,將來讀書不要太辛苦,最好找個聰明的女生。

世界上沒有什麼老實的和不老實的男生之分,只有對你好和對你不好的人,維持長久婚姻靠對方老實是沒有用的。很多老實人只是沒有膽子出軌而已,或者平衡利弊後,覺得出軌代價太高所以纔沒有選擇出軌,並不是因爲他們老實。

做一個成熟的父母,不要過分干涉孩子的選擇和自由。

很多父母都過分干涉孩子的選擇,生怕孩子吃虧,栽跟頭,把自己的孩子保護的特別好。而且經常用我是爲你好,給孩子壓力,逼迫孩子聽自己的話,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想法或者總是覺得自己是正確的。

要想做一個成熟的父母,首先自己要不斷地進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觀察和學習能力其實非常強,父母身上哪怕有一點點的壞習慣,孩子很容易就能學會。很多父母自己經常看無聊的電視節目,長時間地打麻將,卻逼着孩子讀書,可以想象孩子讀好書的可能性不大。還有一些父母當着孩子的面相互爭吵,或者和別人爭吵,這些其實都在影響着孩子的成長。

向死而生

每當遇到困難、挫折和失敗,我就想,沒關係,我還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幸福生活纔是根本

幸福的維度來自三個維度:

  1. 愛情和婚姻
  2. 對未來的期望.一個人如果能夠確定明年比今年好,後年比明年好,他就有幸福感。
  3. 生活的態度.內心有責任和榮譽,平時過着從容而優雅的生活,遇到危險和困難能夠鎮定自若.

今天科技進步的結果,應該是讓更多的人能夠過上優雅而從容的生活,而不是讓大家變得沒有時間生活。我們自己也需要記住幸福生活纔是根本,其他都不過是達成這個目的的手段而已

在大學必須要養成的4個習慣

1.付諸行動的習慣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正是因爲愛說的人多、愛做的人少,恰恰給了少數實踐者成功的機會。

2.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
如果想當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缺乏溝通能力還勉強過得去,但是要想成爲精英,這個能力一定不能少,否則就無法調動人力資源,讓大家協助你實現自己的目標。

3.表示友善和愛的能力

4.總結、寫作和邏輯推理的能力
很多人能夠進行有效溝通,卻不能把自己的意思用書面語表達出來,這樣的人很難把事情做得更深入。因爲只有善於寫作和記錄,總結前一次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才能在下一次有疊加效應,不斷前進。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不可能第十次傲事情時,能夠把前九次的細節記得一清二楚。因此,很多人做事總是不斷重複錯誤,很難獲得疊加式的成功。

除了上述能力,在大學裏還有很多能力需要培養,比如適當的組織能力、發現和欣賞美好事物的能力等。但是如果能夠掌握上面四類基本能力,大學就沒有白讀。當然,有些能力和課程的學習是一致的,但是有些則需要在課外各種場合進行學習。在大學裏需要學的東西特別多,根本學不完,但是它們都應該圍繞“生活”二字。想到有那麼多東西可以學,爲什麼要花大量的時間打遊戲和閒逛呢?

社會中低層的人獲得幸福人生的第一步,或者說捷徑,就是接受技能教育。
在大學階段,學到一個真正的技能所帶來的第二個好處,也是更長遠的好處,就是由此掌握學習一種新技能的方法。同時,這也算是人生的一種成功。很多時候,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纔是成功之母。成功地做一件事情,就有可能舉一反三做成第二件、第三件事情。如果從來都沒有做成過一件事,以後成功的可能性就不大。當今社會發展非常快,我們可能需要不止一種技能。但是,一個人只要成功地掌握了第一種,以後就有信心掌握第二種。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掌握了一種技能的學習方法,在未來人生道路上就有信心適應各種變化。

無論是進入了一流大學還是二流大學,大學生首先都需要明確自己未來的生活目標,主動根據這個目標儘可能地拓寬學習視野、培養技能,而不是被動接受學校的規劃。其次,要有意識地構造一個好圈子。把握好這兩條,我想任何一個有志向上的年輕人都會有所成就。

聊聊見識

盡人事,聽天命

拒絕玻璃心

聰明人不妨練就一顆永遠摔不壞的強大心臟。有一顆強大的心臟,自己總是能夠不斷堅持地跑下去,即使跌倒,也能不斷爬起來。如果還能夠一邊跑,一邊欣賞路旁的風景,那就更好了。最終跑到終點的會是這樣的人

擺脫壞運氣的關鍵是耐心,讓時間成爲我們的朋友。

其實,任何經歷只要善於利用都是財富,不善於利用都是浪費時間。一個有心的人,會善於把過去的經歷變爲今後成功的鋪路石。

如果一個人能反過來想,在成功時感謝幫助過自己的人,感謝上天安排的命運,在厄運中泰然自若、看清自己,或許更容易等到時來運轉的時候。在我接觸到的成功者中,絕大部分人都會汄爲自己不過是交了好運而已,不炫耀自己的能力,也不過分強調自己的努力。有了對運氣的認同,人就會少一些怨氣,就能更平和地傲事,也就更接近成功。

既然我們認同了運氣的重要性,也就不必對自己太苛求。如果我們有足夠的耐心、有好的方法、有持之以恆的努力,或許運氣會降臨到我們頭上。但是,如果我們努力了,運氣依然沒有來,怎麼辦?在這種情況下,我總是用約翰目肯尼迪的話安慰自己:“問心無愧是我們唯一穩得的報酬。”因爲我能做的不過是“盡人事、聽天命”而已。

增長自己的見識

沒有見識,視野就被侷限了。你可能有這樣的體會:和某些人講道理永遠講不通,這並非是那些人故意要和你作對,而是他們實在沒有見識,大家的認知水平根本不在一個平面上。

對於在見識上不長進的人要少和他們來往,更不要和他們爭論,因爲道理講不通,徒費口舌。

活得諸事不順的人都有三個共同的問題:缺乏見識、缺乏愛、缺乏規矩,是比缺錢更可怕的事情。

缺乏關愛。這就造成了他們不懂得關愛別人、不懂得分享。

缺乏規矩會令人踩到別人的腳趾而不自知,其結果是,輕則沒有人願意幫他們,重則大家會和他們作對,而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幫助是不行的。

貧窮可能會在短期內使物質條件差一點,但是並不影響父母在見識、愛和規矩上培養好孩子。有了這種意識,做到這些事並不難。反之,家裏富裕,孩子也不一定就有見識、有愛心、守規矩。

大和小是相對的

很多人之所以不願意抱着一種開放的心態去接受新的東西,是因爲他們已經很滿足於自身的成就和環境,或者說他們已經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然而什麼事情都是相對的,莊子在《逍遙遊》 裏講了大和小是相對的,我們自己覺得很大的東西,放到更大的環境中就顯得渺小了。

當我們只看到眼前、看到周圍的時候,做了一件好事、受到一些誇獎,就不免沾沾自喜,喜歡拿來顯擺,但是如果把它放在一個大時代中,我們做的這一點點事情就算不上什麼了。同樣,如果把我們所生活的時代放到歷史的長河中,也不過是一瞬間而已。想到這裏,我們那一點點成就難道還值得沾沾自喜嗎?我聽到很多人講,自己多麼忙,做的事情多麼重要,以至沒有時間享受生活。但是如果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果真如此嗎?很多人傲的看似重要的事情,如果跳出自己認識的侷限看,其實是可有可無的。

終身學習

今天我們的閱讀,很重要的是爲了改變當下的生活方式。特別是當互聯網出現後,我們很容易獲取知
識,而對於成爲一名閱讀者的需要其實反而超過以往任何時候。

現在,我們每天都給自己安排非常滿的日程,也一直在抱怨自己太忙,但並不清楚時間都花到哪裏去了。雖然我們的收入比長輩多出很多,但錢總是不夠花,很多年輕人反而要老人們補貼。我們總是在買一些並不需要的東西,然後因爲它們堆滿了房間、塞滿了抽屜而心煩。我們有很多提高效率的工具,但是效率其實並沒有提高,搞得我們難以擁有充足而優質的睡眠。我們和許許多多所謂的“熟人”加了微信,但是能說點真心話的朋友卻越來越少。我們每天刷小視頻、刷消息,但是半個月後那些內容我們根本記不住,也對我們沒有產生任何影響。其實這些現象的背後透露着一種恐懼一一生怕自己錯過些什麼。不論我們身在何處,總怕沒有看到某一條消息,錯過了某一次機會。我們總希望能經歷更多有趣的事情,看到更多的好風景,品嚐到更多的美食。我們把它稱爲快節奏,但其實回眸時,我們是沒有節奏的。

做一個終身學習者,讓自己變的更加優秀。

很多時候,人的認知水平提升就在於看到一些看似淺顯的道理時能夠多思考一下,結合自己的經歷產生一點共鳴,然後想到它深層的含義。

朋友是我們一生的財富

這三條也是我一生交友的準則。

  • 凡事三思而行,不要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這其實是教導我們爲人做事要持重,要多動腦筋,不要毛毛躁躁。這其實是現在很多人的通病。
  • 對人要和氣,但不要過分狎暱。很多時候,禮數有加,但保持距離是朋友之間最好的交往方式。(狎暱:指過於親近而態度不莊重)
  • 相知有素的朋友,應該用鋼圏箍在你的靈魂上,可是不要對每一個泛泛的新知濫施你的交情。
    一個人因爲交往的帶寬有限,因此不可能和所有人交情都很深,一個表面上對所有朋友一視同仁的人,實際上是很難有至交的。

面對損友:用曾國藩的一個原則,簡單地講就是不要給損友第二次機會,永遠不要來往。

對任何人,一般都先假設他是正直、善良和誠信的。當然,這樣一來我會有很大的機會上別人的當,而在生活中我也確實如此。不過這沒有關係,我只會上一次當,因爲在上當之後我並不給那些人第二次機會。你可能會問,這樣一來,是否會錯失很多本來能夠成爲朋友的機會,因爲人是會改變的,他可能會變好。是的,人確實會變好,但是已經與我無關了。要知道,可交往的人很多,而你的時間和精力只能維持少數的幾十個。這種笨辦法能夠避免在朋友關係的投資上出現填不滿的無底洞。我們都知道,不知道止損的投資者註定是要傾家蕩產的,在和朋友的關係上也是如此。

總結

以上的觀點,都是我深受啓發的,希望也能對你有所啓發,朋友。

發佈了4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7 · 訪問量 4589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