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產業競爭力的評價指標

從所掌握的資料看來,國外學者對產業競爭力的評價指標研究涉及較少;相反,我國學者從一開始就非常注重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主要代表是中國社科院的金碚博士、裴長洪博士、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的史清琪教授,其中裴長洪博士的成果最系統全面,現簡介如下:[4]
 
裴長洪博士把產業國際競爭力的評價指標分爲兩類:一類是顯示性指標,用以說明國際競爭力的結果;另一類是分析性指標,用以解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原因。
 
(一)顯示性指標
 
主要是市場佔有率和利潤率兩個指標。顯示性指標可用數學公式進行計算,方法有四種:一是“貿易專業化係數”(tsc);二是“出口績效相對係數”;三是“固定市場份額模型”指標(cms);四是“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標”(rca)。
 
(二)分析性指標
 
分析性指標反映的是,競爭力已經得到顯示的解釋變量或未實現的競爭潛力,可分爲直接原因指標和間接原因指標。
 
直接原因指標又可分成三大類:第一類是與生產率有關的各項指標,如勞動生產率、成本、價格、企業規模等;第二類是與市場營銷有關的各項指標,如品牌商標、廣告費用、分銷渠道等;第三類是與企業的組織管理有關的各項指標、如售後服務網點和全球質量保證體系等。
 
間接原因指標主要是指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四要素”模型。
發佈了2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10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