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是如何做研究的——建立關係


3. 建立關係

一兩年後,對自己準備從事的子領域已經有了一些想法。此時——或者再早一點——加入Secret Paper Passing Network是很重要的。這個非正式的組織是人工智能真正在做什麼的反映。引導潮流的工作最終會變成正式發表的論文,但是至少在牛人完全明白一年之後, 也就是說,牛人對新思想的工作至少領先一年。

牛人如何發現新思路的?可能是聽自於某次會議,但是最可能來自於Secret Paper Passing Network。下面是該網絡工作的大致情況。Jo Cool有了一個好想法。她將尚不完整的實現與其他一些工作融合在一起,寫了一份草稿論文。她想知道這個想法究竟怎麼樣,因此她將論文的拷貝發送給十位朋 友並請他們進行評論。朋友們覺得這個想法很棒,同時也指出了其中的錯誤之處,然後這些朋友又把論文拷貝給他們各自的一些朋友,如此繼續。幾個月後,Jo對 之進行了大量修訂,並送交給AAAI。六個月後,該論文以五頁的篇幅正式發表(這是AAAI會議錄允許的篇幅)。最後Jo開始整理相關的程序,並寫了一個 更長的論文(基於在AAAI發表論文得到的反饋)。然後送交給AI期刊。AI期刊要花大約兩年的時間,對論文評審,包括作者對論文修改所花費的時間,以及 相應的出版延遲。因此,理想情況下,Jo的思想最終發表在期刊上需要大約三年時間。所以牛人很少能從本領域出版的期刊文章中學到什麼東西,來得太遲了。

你,也可以成爲一個牛人。下面是建立學術關係網的一些訣竅:

  • 有很多討論某個AI子領域(如連接主義或者視覺)的郵件列表,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列表加入。
  • 當與很熟悉本領域的人討論自己的思想時,他們很可能不直接評價你的想法,而是說:“你讀過某某嗎?”這並不是一個設問,而是建議你去閱讀某份文獻, 它很可能與你的想法有關係。如果你還沒有讀過該文獻,從跟你交談的高手那裏得到該文獻的詳細信息,或者直接從他那裏借一份拷貝下來。
  • 當你讀到某份讓你感到很興奮的論文,複印五份送交給對之感興趣的其他五個人。他們可能會反饋回來很好的建議。
  • 本實驗室有很多針對不同子領域的非正式(持續發展的)論文討論組,他們每星期或每兩星期聚會一次,對大家閱讀完的論文進行討論。
  • 有些人並不介意別人去翻看他們的書桌,也就是說,去翻閱他們堆在書桌上的不久要閱讀或者經常翻閱的論文。你可以去翻翻看,有沒有自己感興趣的。當然了,首先要得到主人的許可,要知道有些人確實反感別人翻自己的東西。去試試那些平易近人的人。
  • 同樣,有些人也並不介意你翻看他們的文件櫃。實驗室中可是有很多學問精深的人,他們的文件櫃裏也是有好多寶貝。與利用學校圖書館相比,這通常是更快更可靠的尋找論文的方式。
  • 只要自己寫下了些東西,將草稿的拷貝分發給那些可能感興趣的人。(這也有一個潛在的問題:雖然AI領域的剽竊很少,但也確實有。你可以在第一頁寫上“ 請不要影印或者引用”的字樣以做部分防範。)大部分人並不會閱讀自己收到的大部分論文,因此如果只有少數人返回評論給你,也不用太在意。你可以如此反覆幾 次——這是期刊論文所必需的。注意,除了自己的導師,一般很少將兩次以上的草稿送給同一個人。
  • 當你寫完一篇論文後,將論文的拷貝送給那些可能感興趣的人。別以爲人家自然而然地就會去閱讀發表論文的期刊或者會議錄。如果是內部的出版物(備忘錄和技術報告)就更不容易讀到了。
  • 你保持聯繫的人越是各式各樣,效果就越好。嘗試與不同研究組,AI實驗室,不同學術領域的人交換論文。使自己成爲沒有聯繫的兩個科研組交流的橋樑,這樣,很快的,你的桌子上就會冒出一大摞相關的論文。
  • 如果某篇論文引用了自己感興趣的某些東西,做好筆記。維護一份自己感興趣參考文獻的日誌。到圖書館去看看能不能找到這些論文。如果要了解某個主題的發展軌跡,可以有意地去做一張引用的“參考文獻”圖。所謂的參考文獻圖,是指引用組成的網:論文A引用B和C,B引用C和D,C引用D,等等。注意那些被經常引用的論文,這通常是值得閱讀的。參考文獻圖有奇妙的性質。一個是經常有研究同一主題的研究組相互不瞭解。你搜索該圖,突然發現了進入另一部分的方式,這通常出現於不同學校或者不同方法存在的地方。儘可能瞭解多種方法是很有價值的,這總比非常深入的瞭解某一種方法更好。
  • 暫時擱置。跟別人交談。告訴他們你在做什麼,並詢問人家在做什麼。(如果你對與別的學生討論自己的想法感到害羞,也要堅持交談,即使自己沒有什麼想法,與他們討論自己認爲確實優秀的論文。這將很自然地引導到下一步做什麼的討論。)每天中午在活動樓七層有一個非正式的午餐討論會。在我們實驗室,人們都習慣於晚上工作,所以午餐的時候可以跟別人組成鬆散的小組進行討論。
  • 如果你與外界的交流很多——做演示或者參加會議——去印張事務名片,主要要使自己的名字容易記住。
  • 從某個時間開始,你將會開始參加學術會議。如果你確實參加了,你會發現一個事實,幾乎所有的會議論文都令人生厭或者愚蠢透頂。(這其中的理由很有意思,但與本文無關,不做討論)。那還去參加會議幹嗎?主要是爲了結識實驗室之外的人。外面的人會傳播有關你的工作的新聞,邀請你作報告,告知你某地的學術風氣和研究者的特點,把你介紹給其他人,幫助你找到一份暑期工作,諸如此類。如何與別人結識呢?如果覺得某人的論文有價值,跑上去,說:“我非常欣賞您的論文”,並提問一個問題。
  • 獲得到別的實驗室進行暑期工作的機會。這樣你會結識另外一羣人,或許還會學到另外一種看待事物的方式。可以去問高年級同學如何獲取這樣的機會,他們或許已經在你想去的地方工作過了,能幫你聯繫。
發佈了2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1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