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災難備份大盤點

災難備份就是指利用技術、管理手段以及相關資源確保既定的關鍵數據、關鍵數據處理系統和關鍵業務在災難發生後可以恢復的過程。而業務持續性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是指將業務運作所面臨的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以及在業務運作中斷後立即恢復業務運作的業務管理流程。如果說災難備份關注的是數據的恢復,那麼業務連續性管理關注的是所有影響組織業務持續運作的因素。

2005年,在災難備份和業務持續性管理軟件也備受關注,Gartner統計的數據顯示,全球存儲市場2005年第一季度比2004年同期增長11%,而中國市場的增長速度比這個數字高出一半接近17%。其中,中小企業存儲市場的增速更高達30%。雖然難以給出準確的增長數字,但研究機構堅持認爲,中小企業市場是增長最快的市場。業內人士分析說,大型用戶的需求比較平穩,而中小企業用戶在存儲上的投資則是從無到有,其增長非常顯著。

下面,我們就災難備份和業務連續性管理軟件2005年的需求推動原因、侷限性和未來發展趨勢做一個分析。

2005年災備和BCM市場的需求推動因素

2005年,災難備份和業務持續性管理軟件成爲了市場的驕子。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1, 天災人禍

雖然2005年即將過去,但是,在這一年裏面,發生的天災人禍讓人記憶猶新。不管是倫敦爆炸事件,還是美國新奧爾良的颶風,到花旗銀行丟失390萬客戶信息的“數據門事件”,或者是東京股票交易所出現 50年來最嚴重的事故,這不僅給政府、商業機構及至個人造成了巨大生命財產損失,也對信息化時代各類組織機構的生存與運轉以毀滅性打擊。所以,不難理解 2005年人們對於災難備份和業務持續性管理軟件的關注。

2, 數據集中趨勢和對數據本身價值的認識

近年來,數據大集中已經成爲我國金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趨勢。伴隨着數據大集中的實現,企業數據中心的技術風險也相對集中。一旦數據中心發生災難,則將導致企業所有分支機構、營業網點和全部的業務處理停頓,或造成客戶重要數據的丟失,其後果不堪設想。

而且,面對不斷累積的數據,企業都意識到數據的重要意義,這決定了存儲建設需要不斷地更新換代,追加投資;而投資又伴隨着企業對數據的依賴性的進一步提高。  

3, 有關法律法規的制訂

2005年5月,由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主持,涉及銀行、電力、鐵路、民航、證券、保險、海關、稅務八大重點行業的《重要信息系統災難恢復指南》正式發佈,這在未來將被髮布爲災難恢復的國家標準。其主要特點是參考了國際上對災備技術進行分級的方法,引入管理和資源的概念,將災難備份分爲6個等級。《指南》中對企業的災難備份和恢復做出詳細的要求,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各行業可以根據行業的各自特點,制訂各行業具體的災難備份建設標準。

 

 

 存在問題

1, 標準有待統一 

首先,從法定的標準來說,中國現在還沒有自己的災備標準,只有一些指導性文件,國際災備組織將協助中國政府部門及相關單位來制定標準,希望在3-5年內能有中國自己的災備標準。對BCM的發展要加快監管,並積極制定相關標準和行動指南。

其次,從行業的標準來說,各個企業現在仍然各自爲政,行業內部並沒有一套統一的標準。如果是發生在企業內部的突發事件,可能還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如果發生大規模的災難的時候,不同標準、不同系統甚至是不同的災難管理思想之間的衝突就成了一個隱憂。 

2, 市場有待細分 

首先,每個行業的業務特性都有其比較特殊的地方,而且各自對災難恢復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證券的時性要求非常強,而對於保險這樣的批量業務來說,只要在規定時間內把一批數據處理了都可以,中間停頓幾個小時也沒什麼問題。每個行業在災難恢復的時候對時間的要求,對恢復業務渠道的要求都是不同的,甚至同一個行業中不同的部門,不同的機構都是有差別的。 

其次,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的需求也存在差別。中小企業信息化往往開始起步,一方面,對於災難備份和持續性管理的觀念還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由於剛剛開始IT過程,這也有利於中小企業把災難備份和持續性管理放在設計IT架構的初期就進行整體性的考慮。而大型企業由於信息化已經進行到了一定的階段,如何讓災難備份和持續性管理整合到現行的IT架構中就成了更加關注的問題。

再次,災難備份和持續性管理的本身也存在細分。這裏首先要考慮兩個指標,一是RTO,即災難恢復速度,就是說每個業務根據成本和投入的分析要在多長的時間恢復。第二是RPO,即災難恢復程度,就是說數據和系統在進行恢復的時候應該恢復到多長時間之前的那個點的狀況。通過這些指標就可以非常容易的去判斷應該使用什麼樣的備份和技術手段,應該大概投資多少錢,包括CPU處理能力需要配置多少,數據複製的技術手段需不需要那麼高的帶寬,需不需要把所有的數據都時時的複製過來。 

未來趨勢 

展望未來的災備和BCM市場,有三大趨勢值得注意:

1, 高端技術滲透中低端產品

越來越多的廠商,將高端產品的技術應用到中低端產品,而且,隨着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深入,適用於中小企業的技術和產品將會紛紛涌現。

2, 強調整體解決方案 

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會把災備和BCM納入到企業的整體解決方案中,而不僅僅是通常意義上的IT工具。因爲如果企業在信息系統開始建設的時候就把災難備份考慮進去,從長遠來講更會節省大量的投資,因爲考慮災難備份的信息系統的模式和不考慮災難備份的模式是有一定的區別的,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需要考慮災難備份,更不是所有的信息系統都最好在建設初期就考慮災難備份。關鍵是要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需要和未來的發展,做好建設前期的評估,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性價比儘可能高的災難備份方案。 

3, 從IT工具到企業文化 

災備和BCM是企業在信息化條件下的生存之道,不僅僅是幾套系統,更是管理機制、管理流程和企業文化。在災難備份和BCM中涉及的將不侷限於數據和IT技術,更涉及信息安全、組織形象、公共利益等等多個方面的問題。從IT工具到企業文化的轉變是未來災備和BCM軟件發展的比然要求。  

 
發佈了4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12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