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藝術的發展 空間依然巨大(電腦信息時代,中國書法出路何在?)

 鄭曉華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08年12月18日   第 07 版)

  中年以上的人們一定都會記憶猶新:上世紀80年代,書法,曾經經歷一個怎樣的歷史熱潮!那時候“十年動亂”剛結束,撥亂反正促成了精神飢餓多年後中國青年對傳統文化的熱忱。最早創刊的上海的《書法》雜誌,每期印刷40萬冊!書法圖書,在圖書館裏那叫搶手啊,每一本都翻爛了。2007年4月,我曾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訪問,意外地碰到一位洋同道。他是80年代在南開大學留學的考古學博士,地道的美國人。他研究明清史,博士論文做的是王鐸研究,嗜書法、篆刻。在他家裏,我們還看到了依稀的中國儒士風範:卷軸、書桌、文房四寶,還有漂亮的印章,書架上整齊排列的明清篆刻家印譜。談起他怎麼愛上書法和篆刻,他笑着回憶說:80年代初期他在南開大學上學,那時候他寢室裏人人都練書法、學篆刻,所以,他也就很自然地加入了。從這位美國朋友的經歷,我們可以想見,那時國內學書之風是多麼之盛。自然,商店的名家牌匾,也成了各城市書法家的藝術競技場了。北京的大街小巷,從老一代名家郭沫若、李一氓、楚圖南、趙樸初、舒同,到當時還是中青年的後起名家啓功、大康、劉炳森,還有現在健在的各位名家,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爭妍鬥豔。愛好書法的朋友在北京大街小巷一轉,當代名家盡收眼底,真是美不勝收啊!外國朋友來北京,聽我們的介紹很驚訝:中國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光寫字學問就這麼大!那時候我們真是很爲我們有五千年的文明而自豪!我們在大學開書法選修課,那時也很受歡迎。一個200人的大教室,坐得水泄不通。上課時無數熱情的眼睛像電棒一樣盯着你,那個熱度幾乎要把你灼化!

  滄海桑田的變化大概是在90年代中期悄悄進行的吧。計算機、網絡出現了。書法的實用空間突然間萎縮了。特別是出國熱、託福熱,還有市場經濟下整個社會的想法越來越實際。無論是作爲純藝術還是實用藝術,書法的吸引力似乎越來越小。作爲一名書法教師,我最大的傷痛是在90年代末。從1995到1998年,我因攻讀博士學位就不開課了。就是過了這麼三四年,2000年我在大學再開課,原先因爲200人的教室總是坐不下,特意要了個250人的,結果那次選課的居然只有三四十人!離開講壇僅3年,情況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我簡直無法接受這個事實。那時候我才意識到:我們已經進入電腦時代;在實用藝術領域,書法家遇到了十分強大的“敵人”,那就是神通廣大的計算機!

  書法藝術發展的整體“下滑”趨勢,不僅在國內。我們去日本、韓國,這些都是我們漢字文化千年文脈相承同風同俗的國家,在歷史上書法風氣之盛是和中原無出二致。但是現代文明的發展,現代科技的應用,同樣給這些國家地區的書法家提出了相似的難題:在所謂的E時代,當機器可以代替你書寫了,書法家,未來社會還有你生存的空間嗎?

  進入電腦時代書法藝術能不能繼續發展,怎麼發展,很多朋友都感到憂慮,這很正常。一百多年前歐洲人發明了照相機,曾經引發歐洲美術界的惶恐:畫家的功能眼看被照相機取代,繪畫藝術是不是該終結了?事實上呢,歐洲的繪畫繼續發展,而且越來越豐富了。由此我們想到,雖然科技發展無限,今後手寫的機會一定會越來越少,但是作爲藝術的書法,它是不會消亡的。

  首先,所有電腦美術字都只是對人的創造性書寫的模仿。電腦美術字,包括名家字庫,都是技術製作的產物,它永遠不能代替藝術家創作。

  第二,東方民族(中國、韓國、日本等)語言的特點(大量的同音字詞存在)決定了在這片土地上,圖形化的漢字是社會交流和歷史文化傳遞不可或缺的工具。因而學習漢字,是社會生活正常運轉的需要。漢字存在的歷史和科學合理性,決定了書法藝術的生命之根深深地扎進了這片土地,而且永不衰竭。

  第三,長期以來,東方民族的歷史文化,培育了東方民族人民深深的翰墨情懷;這種情感通過孩提時代漢字書寫的啓蒙學習,滲透在血液中,成爲東方民族共同的審美文化定勢。我相信所有中國人,不管他是否學習書法,對優美的漢字形象,都會有天然的親切感。因爲,從他們無數前代的父輩開始,這種愛好已透入血液。

  第四,書法藝術以簡單的黑白二色所創造的美,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種藝術所無法取代的。因而即便高科技給人們帶來越來越多類型的審美享樂,書法的美,魅力依然。

  總上而言之,我覺得電腦美術字在漢字實用藝術領域的征服,固然縮小書法藝術的空間,但是從藝術的本質上說,書法藝術存在的歷史合理性並沒有搖撼。在計算機的征服中書法失去的是建立在“平面手寫傳媒時代”的實用藝術空間,它在藝術審美領域則完全不受影響。而且隨着國際大衆審美娛樂形式的趨同化,形式獨特的書法很可能愈來愈受到國際關注。2007年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奧運研究中心向數百位國際友人發出問卷,其中一個問題是“2008北京奧運期間您最希望瞭解的中國藝術是什麼?”統計結果出乎大家意外,排在第一位的是書法。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明證。

  那麼E時代的書法怎麼發展?我覺得應該是兼容幷蓄,多元發展,以期共贏。

  (本文作者爲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發佈了2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