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的发展 空间依然巨大(电脑信息时代,中国书法出路何在?)

 郑晓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8年12月18日   第 07 版)

  中年以上的人们一定都会记忆犹新:上世纪80年代,书法,曾经经历一个怎样的历史热潮!那时候“十年动乱”刚结束,拨乱反正促成了精神饥饿多年后中国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热忱。最早创刊的上海的《书法》杂志,每期印刷40万册!书法图书,在图书馆里那叫抢手啊,每一本都翻烂了。2007年4月,我曾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访问,意外地碰到一位洋同道。他是80年代在南开大学留学的考古学博士,地道的美国人。他研究明清史,博士论文做的是王铎研究,嗜书法、篆刻。在他家里,我们还看到了依稀的中国儒士风范:卷轴、书桌、文房四宝,还有漂亮的印章,书架上整齐排列的明清篆刻家印谱。谈起他怎么爱上书法和篆刻,他笑着回忆说:80年代初期他在南开大学上学,那时候他寝室里人人都练书法、学篆刻,所以,他也就很自然地加入了。从这位美国朋友的经历,我们可以想见,那时国内学书之风是多么之盛。自然,商店的名家牌匾,也成了各城市书法家的艺术竞技场了。北京的大街小巷,从老一代名家郭沫若、李一氓、楚图南、赵朴初、舒同,到当时还是中青年的后起名家启功、大康、刘炳森,还有现在健在的各位名家,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争妍斗艳。爱好书法的朋友在北京大街小巷一转,当代名家尽收眼底,真是美不胜收啊!外国朋友来北京,听我们的介绍很惊讶: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光写字学问就这么大!那时候我们真是很为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而自豪!我们在大学开书法选修课,那时也很受欢迎。一个200人的大教室,坐得水泄不通。上课时无数热情的眼睛像电棒一样盯着你,那个热度几乎要把你灼化!

  沧海桑田的变化大概是在90年代中期悄悄进行的吧。计算机、网络出现了。书法的实用空间突然间萎缩了。特别是出国热、托福热,还有市场经济下整个社会的想法越来越实际。无论是作为纯艺术还是实用艺术,书法的吸引力似乎越来越小。作为一名书法教师,我最大的伤痛是在90年代末。从1995到1998年,我因攻读博士学位就不开课了。就是过了这么三四年,2000年我在大学再开课,原先因为200人的教室总是坐不下,特意要了个250人的,结果那次选课的居然只有三四十人!离开讲坛仅3年,情况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我简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那时候我才意识到:我们已经进入电脑时代;在实用艺术领域,书法家遇到了十分强大的“敌人”,那就是神通广大的计算机!

  书法艺术发展的整体“下滑”趋势,不仅在国内。我们去日本、韩国,这些都是我们汉字文化千年文脉相承同风同俗的国家,在历史上书法风气之盛是和中原无出二致。但是现代文明的发展,现代科技的应用,同样给这些国家地区的书法家提出了相似的难题:在所谓的E时代,当机器可以代替你书写了,书法家,未来社会还有你生存的空间吗?

  进入电脑时代书法艺术能不能继续发展,怎么发展,很多朋友都感到忧虑,这很正常。一百多年前欧洲人发明了照相机,曾经引发欧洲美术界的惶恐:画家的功能眼看被照相机取代,绘画艺术是不是该终结了?事实上呢,欧洲的绘画继续发展,而且越来越丰富了。由此我们想到,虽然科技发展无限,今后手写的机会一定会越来越少,但是作为艺术的书法,它是不会消亡的。

  首先,所有电脑美术字都只是对人的创造性书写的模仿。电脑美术字,包括名家字库,都是技术制作的产物,它永远不能代替艺术家创作。

  第二,东方民族(中国、韩国、日本等)语言的特点(大量的同音字词存在)决定了在这片土地上,图形化的汉字是社会交流和历史文化传递不可或缺的工具。因而学习汉字,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需要。汉字存在的历史和科学合理性,决定了书法艺术的生命之根深深地扎进了这片土地,而且永不衰竭。

  第三,长期以来,东方民族的历史文化,培育了东方民族人民深深的翰墨情怀;这种情感通过孩提时代汉字书写的启蒙学习,渗透在血液中,成为东方民族共同的审美文化定势。我相信所有中国人,不管他是否学习书法,对优美的汉字形象,都会有天然的亲切感。因为,从他们无数前代的父辈开始,这种爱好已透入血液。

  第四,书法艺术以简单的黑白二色所创造的美,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艺术所无法取代的。因而即便高科技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类型的审美享乐,书法的美,魅力依然。

  总上而言之,我觉得电脑美术字在汉字实用艺术领域的征服,固然缩小书法艺术的空间,但是从艺术的本质上说,书法艺术存在的历史合理性并没有摇撼。在计算机的征服中书法失去的是建立在“平面手写传媒时代”的实用艺术空间,它在艺术审美领域则完全不受影响。而且随着国际大众审美娱乐形式的趋同化,形式独特的书法很可能愈来愈受到国际关注。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向数百位国际友人发出问卷,其中一个问题是“2008北京奥运期间您最希望了解的中国艺术是什么?”统计结果出乎大家意外,排在第一位的是书法。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那么E时代的书法怎么发展?我觉得应该是兼容幷蓄,多元发展,以期共赢。

  (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发布了2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0 · 访问量 5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