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幕後故事的考證

        中學時語文課文中有一篇古代長詩《孔雀東南飛》,說的是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愛情悲劇故事。當時讀的時候也沒有多思考,只知道是焦母嫌棄兒媳蘭芝,強迫兒子將蘭芝遣返孃家,最終導致雙雙自盡的悲劇,不禁令人扼腕嘆息。前不久舊文重讀,忽然發現其中隱藏的天大祕密:焦母遣返兒媳是因爲兒媳一直未懷孕生育!

  一、蘭芝的年齡問題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爲君婦,心中常苦悲。”。結婚時蘭芝是17歲,仲卿估計也在18歲上下。後來蘭芝告別說“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牀;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蘭芝剛到焦家時,小姑剛剛能扶牀學走路,當時應該是2歲不到的幼兒,暫且假設爲2歲;等蘭芝要分別時,小姑已經和蘭芝身高差不多了,仍待字閨中,年齡應該在15歲左右。這樣推算下來,蘭芝結婚13年了,年齡30歲左右。

  不過,文中也有矛盾的地方,仲卿與母親爭辯時說了“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髮同枕蓆,黃泉共爲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爲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表面上看結婚只有3年。如果結婚只有3年的話,那小姑只有5歲,哪會“小姑如我長”呢?而且蘭芝叮嚀小姑要好好侍奉焦母,對未諳人事的5歲孩子交待成年人才能做的事情,太荒唐了吧。筆者推測,“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爲久”中的數字爲虛數,表示“時間不久”,而不是確指。如果是確指的話,也只有可能是仲卿和蘭芝廝守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只有二三年,有詩爲證“君既爲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因爲仲卿作爲一個政府公務員,上班離家遠,可能住宿舍,還經常加班,夫妻聚少離多,老婆三天兩頭獨守空房。因此,蘭芝30歲應當比較合理。

  二、子女問題

  30歲的蘭芝,有沒有子女呢?有幾個?筆者斷定:蘭芝一個沒生!

  蘭芝將要離開焦家時,先是告別婆婆,其次告別老公,第三告別小姑,以後就沒有交待了。試想想,如果她有孩子的話,最起碼也應該是十歲左右懂事的孩子了,與三個無血緣關係的家人告別完了,難道對自己的親生骨肉不說幾句?即使不說話也該是抱頭痛哭吧,誰都可以想象那場景,一定是催人淚下。但是,文中沒有,至始至終沒提到兒女,哪怕一句也沒有。這就很奇怪了,蘭芝是感情至上的人,對老公疼愛,對婆婆寬容,對小姑友愛;如果蘭芝有兒女,她就這麼絕情,沒一星半點母愛嗎?最大可能就是,她並未有一兒半女!

  蘭芝本是個才貌雙全的美眉,琴棋書畫無所不通,知書達禮,而且還是做家務的一把好手,“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三天能織5匹布,在當時恐怕效率也是最高的了。像這樣長得漂亮,讀書看報彈琴織布的通才兒媳,婆婆應該知足了,和別的老太太一起嘮家常時肯定覺得臉上光彩啊!但是,婆婆不但不喜歡,而且還要把她趕出家門,這背後的原因就不得不深究了。這兒媳沒啥壞毛病,唯一可能的缺點就是:不育!

  在傳統的封建社會下,“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娶個兒媳,除了爲家裏增添勞動力外,更看重的還是傳宗接代。你想想,一個老太太,等了這麼多年沒有抱上孫子,出去走動串門老臉往哪擱呀?看着鄰居老太太老爺子和孫子玩耍的熱乎勁,那心裏肯定不是個滋味!所以對兒媳一直沒有好臉子,整天不開心,指雞罵狗,雞蛋裏面挑骨頭,故意找茬。在婆婆眼裏,兒媳織的布再多,彈的琴再好聽,也抵不上生幾個孫男孫女。等一年兩年還可以,等十年八年的誰等得起啊!看着別人家的孫子都會打醬油了,自己兒媳的肚皮這麼多年來一直沒有鼓起過,心裏難受啊!怎麼辦?只有退貨,打發兒媳回孃家!

  30歲左右的少婦,如果能生育,在當時起碼是三四個孩子的母親了。拉扯這麼多孩子,織布餵豬操勞一家,肯定已經年老色衰,早已失去了青春時的風采,不是落葉黃花,也是鬆弛的“豆腐渣”。但是,文中描寫的蘭芝,依舊光彩耀人。“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珠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30歲身材和容貌一點沒受影響,就足以證明蘭芝根本就沒有生育過。這樣的少婦,若在現在,肯定有衆多粉絲,斐聞常常見報。

  蘭芝回家後,提親說媒的人絡繹不絕,前來提親的男人家地位都比焦家高,一個是縣令19歲的三公子,一個是太守未婚的五公子,一個比一個強,都是英俊帥氣,才華出衆的高幹子弟。這麼多人來求婚,從另一方面也證明了蘭芝的美貌是在十里八鄉是出了名的,完全是標準的美人,主要原因就是沒生育。可能會有人問:這些小夥子追求姐弟戀,而且還是不生育的老姐美眉,不怕別人笑話嗎?其實,這些高幹子弟追求的是美色,並不注重傳宗接代,以他們的家庭背景,找幾個能生育的小老婆肯定是不在話下,所以他們不在乎。

  三、到底是誰得了不育症

  作爲一個政府公務員,焦仲卿結婚十幾年沒兒沒女,別人肯定會說閒話的。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先賢早已劃好了框框。然而焦仲卿卻十分反常,對無後這樣嚴重的不孝後果一點也不在乎,他不但反對母親趕走妻子,而且還信誓旦旦用忠貞拉住妻子,甚至指天發誓,要和蘭芝不求同生,但求同死。這樣的事,人們會真的相信嗎?

  “十七爲君婦,心中常苦悲”,新婚燕爾,甜蜜還來不及呢,爲什麼這麼苦悲?一定是什麼地方有問題了。如果是夫妻生活不和諧,還好點,不管怎樣也會懷孕生子吧;如果丈夫少精不能生育,那夫妻生活應未有大礙,不會產生“苦悲”啊。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筆者猜來猜去,最後確定:無夫妻生活!

  古代可不像現在可以到醫院做生殖檢查,對於夫妻不育,人們首先懷疑的是女方,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給人家扣上“不下蛋的母雞”大帽子。按一般理性人的行爲,焦仲卿懷疑是老婆不育,就必然休妻再娶或納妾,再次進行生育試驗。但是焦仲卿不但不按常理出牌,反而還阻撓母親趕老婆,說是自和老婆愛得要死,將來一定要“黃泉共爲友”,在一個夫權至上的封建社會,誰會相信這樣的謊言啊!其實原因只有一個,就是:焦仲卿患有相當嚴重的病,不是缺精等需要化驗才能查清楚的病,而是脫光一眼就能看出的明顯疾病,也就是說,生殖器存在嚴重缺陷!

  得了這種病,說不出口,連自己的母親也不敢告訴,只有二人知道。爲了保住自己的清白,焦仲卿轉移視線,嫁禍於蘭芝,千方百計地討好籠絡蘭芝,拉着她當墊被,使得蘭芝長期遭受婆婆的欺凌。如果他沒有這種明顯的疾病,結婚二年不育,他就會再娶,再娶還不育,繼續娶。但是,他心知肚明,再娶也是白搭,所以不敢休妻再娶。你想想,一但這些揹着“不下蛋的母雞”惡名的女人改嫁生子,焦仲卿不生育的病情肯定要暴露。一個堂堂男子漢,一個吃皇糧的國家幹部,遇到這樣的尷尬事情,以後在社會上還怎麼混啊!所以啊,焦仲卿就把蘭芝當替死鬼,以掩蓋事實,保住自己的清白。當然了,同事朋友一起聊天,談及不育一事,焦仲卿肯定會說:“我和老婆感情甚深,即使老婆不生,俺也絕不會做對不起她的事,糟糠之妻不可棄嘛!”表面一副愛情至上的樣子。

  四、結局爲何雙雙自殺

  首先看蘭芝的自殺。蘭芝本來是可以不自殺的,按照她的姿色,隨便找個高幹子弟嫁了,也會生活無憂。然而事情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一個揹着“不下蛋的母雞”惡名的30歲婦女,即使再嫁,過得能順心嗎?改嫁的婦女本來地位就低賤,過幾年一旦人老色衰,那些公子哥還會留下她嗎?一旦又被趕回孃家,老爹老媽不感到丟臉嗎?夫家容不下,孃家容不下她,社會更容不下她,那她還怎麼活啊!想想焦仲卿對她還是不錯的,雖然那方面不行,其他方面還過得去,不打不罵不虐待,而且還護着她;再說了,自古以來都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她不能辜負了老公的一片癡情啊!於是,殉情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再看看焦仲卿,自知自己缺陷嚴重,一旦老婆改嫁生子,自己被母再逼婚而又不生育,自己的隱情將在公衆面前暴露無遺,他將再也無臉活在世界上,與其如此,還不如死了算了。但是,如果能拉着蘭芝一塊死最好不過了。果然,蘭芝一死,焦仲卿立即吊死樹上,爲崇禎皇帝做了自殺演示。

  焦仲卿是這樣弄死蘭芝的呢?這可是需要一個技術含量相當高的手腕。焦仲卿於是就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出鬧劇。他先是用“情”纏住蘭芝,整天甜言蜜語,把老婆哄得團團轉;然後教唆蘭芝和他一起發誓,“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口氣不容置疑,絕對是海枯石爛不變心!蘭芝聽了這樣的狠話,沒有別的選擇,只好對天發誓“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當聽說蘭芝回孃家後頻頻有人提親,焦仲卿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生怕蘭芝有變,連忙約見,心懷鬼胎地對蘭芝冷嘲熱諷,“賀君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在精神上刺激蘭芝,這明擺着是激將法嘛!蘭芝哪受得了這個,婆婆驅趕,父兄逼迫,老公嘲諷,三座大山壓下來,一個弱女子她頂得住嗎?即使本來有生的慾望,現在也只好死給人看了!

  焦仲卿,你高,實在是高!不但掩蓋了自己生殖系統的嚴重疾病,而且還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使自己的美名流芳百世,你導演的所謂“悲慘”的愛情故事被癡男怨女奉爲經典。焦仲卿啊焦仲卿,你是如此聰明,卻怎麼也不會沒預料,光頭峯在21世紀終於戳穿了你精心策劃的陰謀!

  後記:今秋返滬,遇師大老同學胡世堂胡海平,三人暢敘,吾談及該詩,有揭露仲卿陰謀之想法,世堂亦云有此意。今草表之,一笑而過,望衆友指教!

發佈了3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3518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