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過程改進的路上

        忽然想到了這麼多年來軟件企業對軟件過程模型、質量改進模型的認識變化,隨筆幾句。

        十年前,軟件企業經過前幾年的發展,普遍認識到了隨着軟件規模、團隊規模的擴大,僅靠粗糙的管理已經無法保障軟件質量了,於是乎紛紛尋求外力的援助(當然,也有的是因爲可以在競標時爲自己增加一份砝碼)。但不管怎麼樣,ISO認證已經開始在企業中興起了。可以看到企業設立了內審員等角色,甚至有的專門成立了部門,整理了相當大量的文件和表格,專門有人負責每天給各個角色送來各種表格,填寫完成以後再收集起來,通過這種體系及外部表現來規範開發過程。不過實踐以後,大多數文件和表格成了廢紙,填表也越來越流於形式,最後ISO認證只能成爲競標中的幾個字符。

        或許ISO不太適合國內的軟件行業了,於是CMMI火了起來。

        CMMI,即軟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這個可是專門針對軟件開發而言的,也許比ISO更好。於是又一批企業投到了CMMI的懷抱,哪個企業過了CMMI 4,哇噻,牛大了,這企業的軟件過程管理得做得多麼出色啊,那真是隻有羨慕的份了。

        可是,用了ISO和CMMI的企業也未必就按計劃高質量的形成了產出,沒用的企業也仍然可以得過且過的生活。那麼軟件過程管理到底要不要做?怎麼做?

        各種模型仍然像雨後春芛一樣冒出來,企業也在不停的尋找着適合自己的路。直到今天,大家依然走在追尋的路上,已經形成的一個更理性的認識是:適合自己的纔是好的。

        這是多麼大的進步啊,也是多少年的積累,多少企業的犧牲換來的經驗。

        軟件過程模型、質量模型再也不是死板而僵化的照搬照抄了,不做過程剪裁的套用只是自己把自己往死裏玩。企業戰略、項目形態、團隊狀況、管理行爲、組織結構……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從而才能定義出模型的初步框架,然後隨着實施過程不停的細化、優化,直到模型的概念消失了,變成了企業潛移默化的潤滑劑,變成了企業中的文化基因,讓企業平滑的、自然的自我運作。

        嗚呼,這還不是終點,我們也在爲後人積累經驗和教訓,也許幾年、十幾年以後,我們也會成爲他們的鋪路石,但就是這樣,路才越走越平坦。軟件過程的研究與探索依然路途遙遠。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http://blog.csdn.net/caowenbin ——


發佈了14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0 · 訪問量 94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