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人類喜新厭舊:邊際效應與貝勃定律

取自:http://zhan.renren.com/xinli123?gid=3602888498027138355&from=PubNewFeed&ref=hotnewsfeed&sfet=3731&fin=15&ff_id=

前幾天聽到這樣一個故事,丈夫在房事後與妻子探討起爲什麼女性相比於男性,更傾向於忠於同一個性伴侶。丈夫從生理機能上來分析,認爲這是一種非常符合經濟學原理的性別趨勢。

 

因爲在房事中,一般男性相對要付出更多的體力勞動以及生命消耗,每一次的這些成本是保持不變的。所以在長久的性關係維護中,男性本身的價值比較穩定。而女性最大的價值在於其首次裸露的"知識產權",而後其角色本身相對來說成爲一個配合者,勞動成本很低。

 

這即是經濟學上所說的"邊際效應遞減率",女性的邊際價值相對來說,遞減速度快了很多。對於丈夫這樣的言論,妻子躺在一邊默然不語。

 

當然,尋找新的異性,也只不過是開啓了新一輪的強刺激到弱刺激再到無刺激的過程。從另一個層面上說,有時異性找得多了,本身也會變得乏味。以至於出現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裏的悲嘆——每個女人之間,至多隻有百萬分之一的差別。

 

爲了分析這一心理過程,一位意大利的心理學家曾在兩對具有大體相同的成長背景、年齡和交往過程的戀人當中,做了這樣一個送玫瑰花的實驗。其中一個男孩,每個週末都送給自己心愛的姑娘一束紅玫瑰;而讓另一個男孩,只在情人節那一天送出一束玫瑰。

 

由於兩個男孩的送花頻率不同,第一個女孩在情人節那天表現得相當平靜,甚至還抱怨有其他女孩得到了大把的"藍色妖姬";而第二個女孩收到玫瑰花時,欣喜若狂地與男友緊緊擁吻在一起。同樣的刺激,一個銘刻在女孩的心中,一個卻被忽視。

 

於是,人們好奇,那什麼樣的刺激,才能不被忽視?在量化的檢測中,一個人右手舉着300克的砝碼,這時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碼,他並不會覺得有多少差別,直到左手砝碼的重量加至306克時纔會覺得有些重;如果右手舉着600克,這時左手上的重量要達到612克才能感覺到重了。也就是說,原來的砝碼越重,後來就必須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覺到差別。

 

這即是用來解構邊際效應的著名的"貝勃定律"——第一次刺激能沖淡第二次刺激。

 

丹·艾瑞里在其著作《怪誕行爲學》中提到這樣一個案例:一個人願意多走2英里路,因爲那一家店的鋼筆賣2美元,而這家店要賣5美元(5美元的單價不足以沖淡3美元差價的刺激)。另外一個類似的例子結果卻完全不同。一家店的電腦賣989美元,2英里之外有家店賣979美元,但他卻不願去走這個"冤枉路"了(989美元的單價,沖淡了10美元差價的刺激)。

 

善用貝勃定律的關鍵就在於,找到可感知的臨界點,避免因爲"刺激被沖淡"而被人忽略。

 

其實很多人也都在不知不覺地在生活中使用着這一狡猾的定律。比如在處理兩性關係時,很多人都喜歡玩曖昧,保持若即若離的感覺,就能產生讓人欲罷不能的效果。當然,最精於此道的還是商家,比如國產邁騰上市之前,大衆汽車公司已經將進口邁騰引進中國,用進口車的高昂售價先拉高消費者的心理接受度,隨後再公佈國產邁騰汽車的價格,達到對市場的刺激。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打折促銷政策,更是對"貝勃定律"的貫徹。一切的一切,就是爲了讓人們感知到"差別"的存在,從而達到充分刺激的效果。

 

回到文章開頭的那個故事:幾天之後,妻子出軌了。丈夫氣急敗壞地聲討其妻子的不忠,而後者只是解釋說,她正在使自己的"價值最大化"……諷刺的是,被丈夫用來解釋爲何男性更容易出軌的"邊際效應",結果成了妻子出軌的直接原因。而妻子的行爲本身,卻完美地運用了"貝勃定律",簡單粗暴地刺激了丈夫的麻木神經,打敗了自己的邊際效應。

發佈了145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6 · 訪問量 37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