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Android開發的你,還在對“快應用”無動於衷?

        剛剛過去的一週,發生的事可謂頗豐,首先是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之戰”,雖然還未打響,但帶來的衝擊波沒波及到你,我到不知道,可以肯定的已經波及到我了,如何波及,看看股市你就知道了,大國之間的較量,受傷的似乎永遠是我們這些平民,心累;除此之外,上週的3月20日,也發生了一件大事,華爲、小米、OPPO、vivo等九大手機廠商共同發佈“快應用”標準,並宣佈共建“快應用”平臺,怎麼個意思呢?你就記住,也許以後,不掌握“快應用”技術,你的飯碗旁邊又蹲了幾個人就行了,哈哈,這是個玩笑。


        什麼是“快應用”呢?就是九大手機廠商基於硬件平臺共同推出的新型應用生態,用戶無需下載安裝,即點即用,享受原生應用的性能體驗,細細一想,我類個去,這和微信的小程序有什麼區別?只不過換了一個平臺罷了,人家叫小程序,他叫“快應用”,明顯是赤裸裸的進行競爭,俗話說,一山不能容二虎,我們不得不去猜想,此時九大廠商推出來類似於小程序的“快應用”寓意何在?僅僅是和騰訊競爭嗎?

        競爭是肯定的,如果沒有觸及到手機廠商的利益,那麼也許就沒有此時“快應用”的誕生,我們都知道移動互聯網時代,微信已經成爲中國市場的一個超級App,月活躍超10億用戶,讓微信具備了生態擴張的極大潛力,被稱爲移動互聯網下一站的微信小程序,在微信的扶持下,也有了爆發之勢。在2017年7月,“微信之父”張小龍曾表示未來2年內,小程序將取代80%的APP市場,而截至2018年1月15日,微信小程序日使用用戶數突破了1.7億,當微信月活躍用戶數超過10億之際,小程序已經逐漸成長爲一個新的分發平臺,試想一下,微信此舉有可能壟斷移動App的流量分發入口,讓對軟件服務收入寄予厚望的手機廠商能不害怕嗎?

        推出“快應用”,獲得應用的分發無疑是手機廠商想奪回的一大重點,畢竟當下的境遇,諸多應用的下載已經出現瓶頸,由於“小程序”的出現,原有的這些應用的數據與資源被微信奪走,對於手機廠商而言,流量的大量真空將無法進一步把握用戶的使用行爲習慣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數據,進而無法推動使用體驗的升級,此時推出“快應用”,除了利益的競爭,也存在着自身的改革。從技術的角度進一步來看,打開應用程序下一步應該會通過Siri這樣的語音交互方式,這也是安卓系統接下來需要突破的一個方向,在這個層面上也會造福於手機硬件商,所以類似‘快應用’這樣的平臺出現應該是必然的。

        “快應用”的出現,作爲Android開發者的我們是不是也要趕上這波潮流,學習下這門技術,我覺得有這個必要,說不定“快應用”火起來了,自己有這方面的技術還是好的,當然了,“快應用”的發展也許並沒有那麼順利,理論上來說,假如手機廠商能夠抱團形成合力,那麼以大家的總體量還是有望和微信小程序較較勁。“快應用”這個設想很美好,但現實是擺在它面前的難關重重,難以逾越。

        1、利益分配是難點,手機廠商之間的合作基礎脆弱

        企業在聯合之初都衝着1+1大於2去的,但各自有着不同的利益和考量,實際運作中意見容易相左,因此難以形成合力最後淪爲形式。比如之前萬達聯合百度和騰訊做電商,三個異業巨頭聯合看起來很有前景,但現實中騰百萬還是失敗了。這麼多家平時拼得你死我活的同行聯手,其未來前景更加不樂觀。一旦在市場競爭中出現矛盾衝突,就很容易影響到在快應用上的合作,畢竟目前在大家的營收中都還是小塊頭。本來就脆弱的合作基礎就很可能瞬間破裂,重回各自爲戰的狀態,甚至可能倒戈,採用騰訊小程序的技術標準。

        除非它們能把各自的這塊業務全部拿出來,像國內銀行那樣成立類似銀聯的企業法人,讓其獨立經營。這樣對於小米這樣先發做得較好的企業來說有點像割肉不捨,讓其股權佔大一些的話,其他廠商又覺得不公平。而且從目前的態勢來看,似乎這些國產廠商也僅僅是達成了技術上的聯盟,並沒有更強的合作意向。

        2、容易被經濟利益左右,濫於擴張影響用戶體驗

        國產手機最爲人詬病的地方,就是系統帶的廣告太多,以至於垃圾信息擁塞影響用戶體驗。不是說國產廠商技術達不到,而是難以抵擋廣告收入的經濟誘惑。系統廣告如此,未來的快應用也很可能步其後塵。從目前的觀察來看,手機系統中快應用的入口實在是太多,而且過於主動。以小米的直達服務爲例,在MIUI中目前就有url場景(鏈接啓動)、應用商店搜索入口、應用商店分類入口、全局搜索入口、傳送門入口、瀏覽器入口等多個入口,據說入口還在增加中。這就好比我們通常希望在工作中工具擺放在適當處備用,但也不會希望到處是工具影響正常作業一樣。

        不少小米用戶在網上抱怨,吐槽直達服務露出太多,對自己的日常操作形成了嚴重騷擾,希望能關閉掉該服務。國產手機廠商很難做到像張小龍團隊這樣,保持着極端節制的產品理念,在用戶體驗優先的前提下讓即用即走成爲可能。

        3、缺乏使用場景和用戶粘性,難以和微信相抗衡

        在微信裏調用小程序時非常簡單自然,比如說朋友推薦一件好貨過來,或是在朋友圈看到一個拼團優惠,直接點擊就打開了。相對來說,類似的場景在“快應用”很少,這是它最大的劣勢。設想一下:用戶通常是直接在微信中點擊一步打開自帶小程序,還是離開微信找入口再調用“快應用”呢?我想實際可能幾乎沒有人會增加操作步驟,給自己添麻煩。

        微信的高頻使用率,對於用戶來說還着很大的優勢,順手就打開微信在用戶看來並不麻煩,但點擊其他不常用的應用卻被看成是很高的成本。這也是爲什麼支付寶實際打開步驟並不比微信多、但很多人習慣在線下用微信支付購物的原因。“快應用”將來也會遇到這個問題,或許產品和功能做得比微信小程序還好,但卻無法改變用戶的固有使用習慣贏得市場。

        4、微信小程序佔據先發優勢,形成一定的競爭壁壘

        前面說過,截至2018年1月,微信小程序達到了58萬,日活躍賬戶超過1.7億個。微信小程序的用戶數量更是達到了4億多,相當於近半微信用戶已經成爲微信小程序的用戶。同時,微信小程序吸引了衆多的企業用戶和開發者,對於後來的“快應用”來說,說服他們轉投自己陣營有着很高的轉換成本。這些發先優勢,對手機廠商的“快應用”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壁壘,增加了突圍的難度。

        基於以上諸多難關,並不太看好手機廠商“快應用”的前景,不認爲它能佔領多大的市場份額,更遑論打敗微信小程序的好事。最終的結果極可能是:它們只是達成了一個技術性規範標準,實際還是各自回家幹各自的買賣。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快應用”的積極因素。它至少代表着國內手機硬件廠商開始反思自己在安卓生態中的地位,尋求轉型和突破以爭取更大的話語權和利益。這個方向顯然是對的,即便不能擊倒微信小程序等對手,只要能從未來的應用分發和流量市場上爭取到一部分利益,也是可視爲成功的表現。

        那麼的悲觀僅僅是一個設想,畢竟你越不看好,也許它會發展的更好,“快應用”的開發也並不是很難,大家可以參考下官網:https://www.quickapp.cn/,來進一步的學習,也許,你的快人一步,以後會給你帶來一份機遇。

        “快應用”未來的發展到底如何?畢竟這一標準剛剛設定,誰也不敢坦言未來的趨勢,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一定的衝擊是必須的,大廠與大廠之間的抱團取暖,與另一個大廠的競爭,勢必擦出一系列火花,兩個“大廠”組合,一個九大手機廠商,一個亞洲市值第一的騰訊,他們之間的競爭,想想就激動,當然了沒我什麼事,我只是一個吃瓜羣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