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論文



1.如何進行文獻檢索
1.首先在Google 學術搜索裏進行搜索,裏面一般會搜出來你要找的文獻,在Google學術搜索裏通常情況會出現“每組幾個”等字樣,然後進入後,分別點擊,裏面的其中一個就有可能會下到全文,當然這只是碰運氣,不是萬能的,因爲我常常碰到這種情況,所以也算是得到全文文獻的一條途徑吧。可以試一下。同時,大家有沒有發現,從Google學術搜索中,還可以得到一些信息,Google學術搜索中會顯示出你搜索文章的引用次數,不過這個引用次數不準確,但是從側面反應了這篇文章的質量,經典文章的引用次數絕對很高的.同時如果你用作者進行搜索時,會按引用次數出現他寫的全部的文章,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哪些文章比較經典,在沒有太多時間的情況下,就可以只看經典的.

2.如果上面的方法找不到全文,就把文章作者的名字或者文章的title在Google 裏搜索(不是Google 學術搜索),用作者的名字來搜索,是因爲我發現很多國外作者都喜歡把文章的全文(PDF)直接掛在網上,一般情況下他們會把自己的文章掛在自己的個人主頁(home page)上,這樣可能也是爲了讓別的研究者更加了解自己的學術領域,順便推銷自己吧。這樣你就有可能下到你想要的文獻的全文了。甚至可以下到那個作者相近的內容的其它文章。如果文獻是由多個作者寫的,第一作者查不到個人主頁,就接上面的方法查第二作者,以此類推。用文章的title來搜索,是因爲在國外有的網站上,例如有的國外大學的圖書館可能會把本校一年或近幾年的學術成果的Publication的PDF全文獻掛在網上,或者在這個大學的ftp上也有可能會有這樣類似的全文.這樣就很可能會免費下到你想要的全文了.

3.如果上面兩個方法都沒有查到你要的文獻,那你就直接寫郵件向作者要。一般情況下作者都喜歡把自己的文獻給別人,因爲他把這些文獻給別人,也相當於在傳播他自己的學術思想。下面是本人向老外作者要文獻的一個常用的模板:

Dear Professor ×××

I am in ××× Institute of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 am writing to request your assistance. I search one of your papers:

。。。。。。。。。。。。。。。。。(你的文獻題目)

but I can not read full-text content, would you mind sending your papers by E-mail? Thank you for your assistance.

Best wishes !(or best regards)

×××

本人的經驗是講英語的國家的作者給文章的機率會大,一般你要就會給,其它不講英語的國家,如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的作者可能不會給。出於禮貌,如果你要的文獻作者E-mail給你了,千萬別忘記回信致謝.

4.最後一種方法其實大家都熟悉,就是發貼在小木蟲上求助。我還用另一種方法,就是直接讓我所在的研究所圖書館的管理員幫我從外面的圖書館文獻傳遞。不過有的文獻可能是要錢的。一頁0.3元,由於我們看文獻的錢都是由課題出,所以也就不太考慮錢的問題了。

2.如何快速而準確地獲得最新的科研信息.

如何快速準確地從浩如煙海的信息海洋中獲取所需的信息,並學會分析、利用信息資源已經成爲人們立足於信息社會的一個重要技能.提高自己在當今複雜的信息世界中準確、快速地獲取信息的能力,對我們科研人員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要時時刻刻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最主要的途徑還是要了解最新的科研文獻,但是對於我們常用的數據庫,我們又不可能每天都去訪問一次數據庫來查看是否有最新的文獻出來,而對於許多國外的數據庫.文章的出版效率非常高,有的是每週出幾篇新的文章,有的是每半月出一次,還有一月出一次的,所以大家發現很難有精力保持每天都去瀏覽數據庫.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國外的數據庫有個很好的服務功能就是如果你在其數據庫的網站上註冊了郵箱,數據庫就會自動在每期有新的文章出來時把文章的內容及鏈接發到你的郵箱裏,直接通知你.這樣就對我們獲取到最新的信息提供了方便.以Elsevier爲例,在數據庫網站上有"Alerts"點點擊進入,要求你輸入"User Name"和"Password",這是對已經註冊了郵箱的人進行的.如果你還沒有註冊,同樣會看到右邊有一行英語"If not, Register Now. It's FREE and allows you to"這時點擊右邊的"Register Now",就可以進入進行註冊,選擇你要求的期刊以及你所研究的領域等等,當然還要填好你接受郵件的郵箱,註冊成功後,以後就可以收到最新的文獻了,同時你可以隨時修改你的接受郵件的郵箱.不僅是象Elsevier這樣的數據庫有這個功能.幾呼所有的外文數據庫都有"Email-Alert"這一功能.大家可以試試.

3.如何進行文獻閱讀

其實做科研,不看文獻要做好科研,可以說一點可能都沒有。只有廣看論文,深入學習,才能厚積薄發,寫出響噹噹的文章出來。讀文獻一定不要心浮氣躁,或者就是想着混個畢業。相反我們要沉下心來,大量閱讀文獻,在讀的過程中有的文獻看懂了,但是看不懂的文獻也可能會居多。看懂的認真學習借鑑,看不懂的深入探索,實在不行就暫時放下,過一段時間,隨着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慢慢也就弄明白了一些。即使還是看不懂,但是心裏知道有那麼回事,爲將來的繼續深造做了鋪墊。另外千萬不要只是爲看文獻而看文獻,我們看的目的是爲了能爲我們自己的科研所用,所以看的過程中一定要和你自己的數據相結合,當看完一篇文獻後,要好好總結,如果用自己的數據,又該怎麼樣解釋。還有一些牛刊物上的文章,不但要學習文章裏面的知識,還要學習牛人寫文章的文風。好的文章肯定會有好的文風,這些都是我們將來寫文章要學習的。

另外相信很多搞科研的同行會有個感覺,就是看過的文獻,如果只是做做標記,劃下劃線,還是很容易忘記,過段時間要查詢起來也費事。尤其是看過的文獻有幾百,上千篇時,雖然可以歸類整理,但效果還是不好。

我建議大家邊看一篇文獻時,邊打開word文檔,邊整理文章出彩和重要的部分,然後複製過去,標上文獻的標題和作者等相關信息,把每一類文獻歸爲一組。 方法操作簡單,將來要查詢和反覆的時候會有很大幫助,尤其在寫文章時,相關文獻及其亮點都一目瞭然。這個方法積累久了,對提升寫作和閱讀都有很大幫助,除了這樣,我還有時把一些很經典的段落或都語句翻譯成中文,專門整理在一個本本上,這樣不但在以後寫文章時直接拿出來看,省事省時間,還能錘鍊英漢互譯的能力,很有利於以後你和老外交流時的口語表達。

最後,請大家始終記住,我們查文獻都是爲了科研,千萬不要只查不看,費了那麼大勁查到了就一定要看完.就算是你大概的看了一下也是有用的.同樣對科學問題要辯證的看待,文獻上別人的觀點也只是一家之言,而且不要迷信權威.






【科研雜談】怎麼讀文獻
最近一段時間,我看到大家一直在討論看文獻以及如何看文獻的問題。我覺得我個人的經驗是:

1,最好不要看中文的文獻。我從來沒有看過中文的文獻,可能有一個原因是我這個方向國內作的很少。我個人覺得中文的文獻有很多漏洞甚至錯誤的地方,作爲科普讀物可能還算合格。但是作爲一種參考好像是不太合適。再說,咱們畢業一般要求是要發sci,我也沒有見過sci引用中文的文獻的。

2,看英文的文獻不要怕難,要堅持下去。我的基礎很一般,本科時候掛了好多科。英語是大一過了四級,以後再也沒有拾起。剛開始的時候沒有一點基礎,偏偏我還是作理論的,那叫一個費勁。兩三天才能看完一篇文獻。我剛開始的時候堅信的“書讀百遍,其意自現”,但是我後來發現是我一直在原地踏步。後來我發現我思考的結果是沒有結果。於是我就再看另外的文獻,就這樣慢慢走來,速度越來越快。後來我發現我以前不會的東西差不多都明白了。我覺得《勸學》裏面的一句話“吾嘗終日而思矣,不若須臾之所學也”是多麼的正確了。

3,看文獻要多多益善。我以前看到有的同學問看文獻要看多少?我的回答是多多益善。試想一篇文獻至少要有三兩可取之處,看得多了你的水平自然就上來了。我自己從研一就開發新方向,沒有什麼人能幫助我,我靠的只有文獻。我還記得我那半年每天至少3-5篇文獻,後來略有小成。我師兄更牛--每天三篇文獻。現在他才博士二年級(碩士讀了兩年),很多方面超過了我們老闆,要知道我們老闆也是973首席!他現在體系是自己找的,這半年發了兩篇PRB(做物理的同學知道這個不是很容易的)、一篇JPCM,其中JPCM被評爲06年100篇最佳文章之一,供全世界免費下載一年。他告訴我這些成果很多都是看文獻得來的,其中包括做東西的思路和寫文章的英文表述等等。

4,要批判的看文獻。隨着時間的增長,文獻看得越來越多,我們會發現很多文獻彼此是矛盾的。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辦?這個就要要求我們要批判的看文獻--用審稿人的眼光看他。他有那些可取之處,哪些不好。我們也不能極其推崇一個觀點,要思考一下爲什麼有人支持另外的觀點。忘記誰說的,比較牛的科研人員是能夠同時容納兩種相左觀點的人。這樣我們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這些東西是我個人的一些經驗,可能和有些人的不同。我今天把它寫出來是爲了讓這些經驗更好的服務我們。我感覺我們成功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努力,畢竟有做科研天賦的人太少了。努力加上肯動腦子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人是會思考的蘆葦嘛!





如何閱讀文獻



  對於新手,或者剛進入某個領域的研究人員,最主要的還是文獻閱讀的積累,一般要多讀文獻,建議文獻研讀的順序是:中文綜述——中文期刊文獻——英文綜述文獻——英文期刊文獻,中文綜述文獻是新手初步瞭解你要掌握的領域究竟是啥回事,這個只要閱讀幾篇綜述性強的文獻就可以,然後再讀中文期刊的非綜述文獻,這個讓你知道在綜述文獻的框架下有哪些具體的科研成果,接着就去找代表性的英文綜述文獻,一般英文綜述性文獻是大牛寫的,很有代表性,而英文綜述性文獻後的參考文獻很有必要根據你的需要去查找並下載,最好下載的文獻出版時間是近來三四年之內的文獻,這樣根據這些新的文獻再尋找時間比較早的文獻,這有點“按驥索圖”的味道,在下載文獻的過程中,要將文獻進行分門別類(畢竟每個研究方向會有多個分支,比如電容,按形狀分平板電容、叉指電容;還有文獻分理論、仿真、測量等,建議每個類型建個文件夾),並標明下載的文獻出版日期和你下載這篇文獻的時間,PDF格式文件的題目最好就是文獻的題目,這樣查看大量文獻時知道要去點擊哪些文獻,下載文獻的文件夾最好具體表明文獻來自哪個數據庫。對於老手,也要隔段時間,比如半年或一年,去更新文獻庫,英文文獻這半年或一年內也有很多新技術、新觀點不停的出現。
  在下載大量文獻之後,如何高效閱讀文獻是比較重要的,建議是多數文章看摘要、圖表和結論,少數文章看全文。一篇文獻中最重要的部分依次是: 圖表,討論,結果,方法。在閱讀時,先是粗讀文獻的摘要、圖表和結論,如果對這篇文獻很感興趣,在PDF文件名前或後標個 “重要性等級”標誌,我通常將文獻分“111”“222”“333”…,數值越大,說明文獻越重要,需要花更多時間,以後可以再仔細閱讀;如果發現這篇文獻並不是你很需要的,可以刪除,減小文獻量。如果對文獻中的實驗方法感興趣,可以仔細閱讀其實驗過程部分。如果打算要引用這篇文獻,一定要親自看。對於需要仔細研讀的文獻,最好打印出來慢慢研究,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做些標記或者筆記。如果不是打印的,充分利用PDF軟件批註、標註、標亮(黃色)等手段對文獻中一些重要的地方進行標識,仔細閱讀完了的文章,用PDF軟件的“圖章”功能,蓋上紅色的“章”,表明你在哪天閱讀過這篇文獻,以後再看時,知道閱讀這篇文章的時間有多遠。看文獻的時間最好集中在幾天,看文獻的時間越分散,浪費時間越多,集中時間看更容易聯繫起來,形成整體印象。在閱讀多個文獻時,可以進行比較閱讀,通過深入比較這幾篇文獻的異同,發現作者們對同一研究事物的不同看法、思路的演變,或者發現作者本想隱藏的“要點”,多比較幾個同類文獻,看其共同點在哪裏,不同點又在哪裏,有何各自的創新性?採用什麼實驗設備、實驗手段、測量手段、所需材料、工藝條件等,也許從早這些對比中你會知道自己該如何去做實驗或者避免實驗失敗,如何改進前人的方法。有一種現象就是關於關鍵的東西有的作者會略去不寫,有時一些細節的東西他也不會寫的。問題是各人省略的關鍵和細節不盡相同,你可以從對比中發現他們研究的脈絡和問題的關鍵所在。
  除了文章內容,還要學習人家寫作的方法和格式等等,比如同樣一個觀點,別人有可能表達的很地道,同樣一個圖表,別人做的很漂亮,尤其是老外的文章,給老外投稿,人家的修改意見要求文字通俗易懂,帶有一定的科普性,即使不是本專業的人,也能大致看懂,然後還要求多用簡單句,能用簡單句說明的問題,就不要用複合句,在同一句子中,最好不要讓同一個詞彙或短語重複出現 。另外,還要注意中文和外文的互相印證,注意一些專業詞彙的翻譯,注意用詞的恰當和簡潔,久而久之,對於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也是大有裨益的。
  當我們在積累閱讀文獻經驗後,應該學會如何非常容易的判斷文章、文獻水平的好壞。舉例來說,我們可以看文獻開頭幾句話,看作者到底要研究什麼樣的問題、提出了什麼問題、解決了什麼問題、這個問題重要還是不重要,是不是重複了別人的發現?你只要看他開頭引得幾篇文獻,你立刻就能知道。因爲如果這篇文章是在研究非常重要的問題,那麼他所引的文獻中不僅會有最前沿的文章,還會有關於這個問題的歷史上里程碑式的文獻。我研究各個學科,那麼各個學科的最主要的東西我是知道的。如果把各個學科和各個流派以他們發展的順序和他們各自最主要的文獻爲代表作出樹狀圖來的話,拿問這棵樹的分叉,即一些里程碑式的文獻我是知道的。如果他連一些里程碑式的文章都不引,那麼我立刻知道,這是一篇很小的技術性的文章,沒有討論重大問題。
  需要提醒的是,在閱讀一定數量的文獻,比如20篇後,最好及時寫中文的文獻綜合,反正畢業論文中需要文獻綜述的,這個文獻綜合要包含這個文獻的摘要和結論的主體部分、實驗結果(結果最大值、最小值)、實驗手段、測量(測試範圍)等,綜合時要把每篇文獻當作以後畢業論文的參考文獻,所以每個文獻在綜合前要有文獻題目、作者、期刊名稱、卷(期)、頁碼起始。許多文獻的綜合加上一些過渡語言就是文獻綜述的大體內容了






研讀論文注意事項,和大家共同學習。

爲什麼要閱讀文獻

我們很多的時候,悶在實驗室閉門造車,實在不如稍抽出一點時間看看文獻,看看別人是否有同樣的困惑。我們的大老闆說,要想有成績別無他法只有讀,讀,大量的讀文獻,尤其外文的。

閱讀文獻的來源

精研數據庫,對於文獻數據庫和專業數據庫應該深入研究。重要的如ISI,Medline, Ncbi等了。因人而異添加數據庫到你的收藏夾。
做一個課題首先是要看專利的!!這是我的經驗之談。通過研讀專利正文,可以體會申請人的研發思路;研讀專利權要求,可以少走彎路,還可以找出未覆蓋的漏洞,進一步提出自己的專利;有的專利還有參考文獻,可以瞭解這個專利的來龍去脈。
瞭解與自己研究方向有關的機構,密切關注在該研究領域和方向的頂尖group所發表的論文並認真研讀。對於本研究領域的國際領袖人物和實驗室,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去研究他們的主頁。
可以在google上免費訂購你所感興趣的alert,他24小時更新,會不間斷的向你信箱發送網上出現該話題的文章。
經常上網看看最新的資訊說不準會激發你一時的靈感。
定期讀幾篇cell,nature,science還是很重要的,不要認爲和自己專業無關的就不關心,其實目前生物醫學界的許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nature,science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領域上完全可能豁然開朗。
對於你從事的領域的重點雜誌(NO.1)(<<國外醫學>>各個分冊每其都有許多可讀的綜述,注意自己專業的核心刊的專輯,增刊,很重要!),應該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閱讀一下,然後是重點閱讀。如果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至少每篇的title & ABSTRACT應該閱讀的。
特別要注意中文綜述文章後的英文參考文獻,可以用回顧性的方法查找該問題的最初起源及奠基性文章。
查閱大量外文文獻,然後從文獻的文獻再去查找,如此往復循環,你的idea不知不覺中就被啓發開來。我們老闆說過,看文獻,最重要,最有權威,也最有深度的是什麼,就是你查找的文獻的文獻。
讀文獻一定要注意文章後面列出的參考文獻,按圖索驥,就很容易找到更多文獻,而且被引次數越多的越重要!!通過搜索參考文獻的作者,期刊目次找到更多該領域的文章.

如何查找閱讀文獻

課題未定:
我很是崇拜神經所蒲教授的觀點,閱讀文獻從教科書開始-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查找相關綜述,你會發現書上一些所謂的成熟觀點,在綜述中是“推測”,然後找原始文獻,你會發現,有許多實驗證據是在當時條件不夠的情況下的初步探索。如果你發現這樣的問題,一個流行觀點沒有使用目前、最新技術驗證,你去驗證一下,回有兩種結果:證實,那你就是用最新技術驗證一個很正確的觀點,給他提供了新證據,這屬於好工作,另外你發現前人的觀點有錯誤,那你就找到一條將來的科研方向,繼續做下去,搞定!
一定得知道自己所作的方向現在世界上是個怎樣的研究現狀---做到了何種程度,還有哪些關鍵問題急待解決。這一點對於自己找題目的戰友,我覺得尤爲重要!

課題已定:
首先要做的是尋找權威雜誌上相關研究領域權威人士撰寫的綜述類文章。這類文章信息量大,論述精闢,讀後不但有助於掌握相關研究的重點和焦點內容,而且能幫助我們掌握研究領域的大方向和框架,哪些人、哪個大學或研究所、在哪個方向比較強等等;其次是泛讀摘要,挑選最相關的進行精讀。精讀文章同時做筆記和標記是非常關鍵的,因爲好文章可能每讀一遍就有不同的收穫,每次的筆記加上心得最後總結起來就會對自己大有幫助;再次是針對不同的需要對論文進行泛讀和跳讀。
涉足一些和專業有點瓜葛但有相當距離的領域。我一般研讀相關文獻的程序是:1、對該領域有較多介紹的中文成書(資料一般是比較老,如果是新書通常彙集了最近5到10年的主要研究內容和結果)讀後可以對這個領域發展歷史和近期狀況有個全面的瞭解,一些專門的術語和英文單詞也有了概念。2、根據研究內容通查最近3年的中文期刊,主要是通過看綜述瞭解最近進展和一些國外發表文章的人名和期刊名,還有國內做到什麼程度了,爲請該類項目打個基礎。你可以知道國內那些同行在做這工作.如果實驗中碰到一些具體的細節問題的話,你可以聯繫他們,這便可以使你避免走不必要的彎路.3、根據上面的學習掌握的專業詞彙,人名,期刊名查國外文獻。我的體會是,如果那個領域和原來專業距離比較遠,那麼一來就去查外文的文獻往往找不出好東東,特別是一些關鍵詞常有臆斷的情況,導致檢索效果不好。
我覺得對於自己要研究的不熟悉的內容,例如某種疾病,那麼你得首先翻翻中文教科書,要對這一種疾病有一個大概的瞭解,這樣在你以後閱讀文獻時會很有幫助。然後,在上網查一些你的老闆或你自己想要做的題目的相關方面的中文綜述,也算是對教科書內容的補充。同時也讓你有可能觸及到國內目前的此方面的前沿。這時候,你可以開始閱讀一些外文的綜述,看一看國外的研究情況和進展。或許,此時你會對你想要研究什麼有更進一步的瞭解。接下來,就可以閱讀一些國外的原始論著,它將會告訴你如何去完成你要研究的題目。等到文獻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就可以開始你的課題了。但千萬別忘了,時刻關注你正在研究的相關內容研究進展,它可能會給你的課題新的補充。最後一條,看文獻,編上號,做好筆記。
對於一個尚不熟悉領域的課題,先找相關的綜述,綜述是瞭解該領域最快的途徑,因爲教材具有滯後性,而論著又偏重於某一點,優秀的綜述可以作教材讀的.
讀文獻的順序,當然還是從中文到外文,畢竟,中文是自己的母語,容易看懂,也容易有成就感。
文章內容是從綜述到論著。一般花上一兩個小時,可以查一堆文獻,先把它們的摘要整理出來,甚至打印出來,根據摘要,可以初步判斷哪些是自己決定要的。然後再到網上找全文,找不到再去圖書館,還找不到就發E-mail給國外的同學,一般都能獲取到。對於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不僅要看原文,還要看它的參考文獻,一般深追上幾篇文章,對於想了解的問題也就知道個大概了。在讀文章的過程中,當然要做些筆記,建一個word文檔,做些複製拷貝的工作便可,這樣做的好處是,回頭就不必再花好多時間去找你的論據或論點。

如何閱讀文獻:


看文章時作筆記
閱讀筆記本可按不同的內容進行分類摘錄,如:進展,研究方法,實驗方法,研究結果等,並可加上自己的批註。對於筆記要定期總結(總結過去已經做過什麼-------做到心中有數;現在進展到什麼程度---------做到知己知彼;從中發現別人的優點和不足。預測將來的熱點和發展方向--------才能準確出擊,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標!)。我們要着眼於將自己的成果往SCI上發,所以對一些經典的陳述,要有選擇性的標記並記下來。另外,有的時候想到的思路,閃過的想法,作筆記記下來,隨時查一查,可能時間久了自然就有新的看法。
勤思考
不單單是瞭解別人做了什麼,還要考慮別人沒做什麼,或者他的實驗能不能和他的結論吻合,數據可不可靠等等。用圖表的方式將作者的整個邏輯畫出來,逐一推敲,抱着一種挑的心態想。帶着挑剔的眼神去讀文獻,不要盲目崇拜,有些東東自己作作,發現並不是那麼回事,自己要動手,自己更要動腦。看文獻中懂得抓重點,找思路。主要是學習別人的IDEA。也就是看了文獻問幾個問題,文章的技術突破口在那裏。比如一大堆專利講了很多種分離方法,關鍵不是看它先做什麼後做什麼,而是想這個分離方法的依據是什麼,爲什麼人家會想到這個方法,是不是還有其他方面的物性可以利用爲分離的依據。

多與人交流,是提升自己的極好方式
和導師談談你的想法,交流一下各自所瞭解的所在領域某一方向的研究進展;與相關方向的牛人談談,對自己的啓發要比看文獻大的多。不僅與本領域的牛人交談,還抓住機會與其他領域的牛人交談,牛人的一句話,有時你讀半年書都讀不來的。特別是其他領域的牛人,他沒準就給你一個金點子,特別是在中國,牛人一般對外行人不怎麼保守。集體討論非常必要,找幾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文獻人人都有一份,每人分工讀不同的文獻,然後大家坐到一起。順序開講,互相討論。這樣,文獻量是不是就成N次方增加了!!!

比較閱讀
觀點相反的論文可以參照來讀,品味一下雙方的觀點。還有就是與原著同時發表的其他專家的述評、原著發表後的讀者質疑,都應當和原著一起讀。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了。
讀論文的時候最有意思的事情是發現“一稿兩投”。我的意思是不少作者把同一科研數據寫成相似主題的不同論文,或是在前面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變化。這時,如果你的課題與此類似,你的好運也就來了。因爲能通過深入比較這幾篇文章的異同,發現作者(或科研小組)對同一組數據的不同看法、思路的演變,或者發現作者本想隱藏的“真正”方法。我就是在分析了同一科研小組的類似實驗後,迅速發現自己實驗失敗的關鍵原因,短時間內成功完成動物模型製作的,爲進一步實驗打下了基礎。
做技術的要善於比較和發現,一些技術含量高文獻,不可能把要點都報道出來,中文如此,英文也是如此。比如一篇專利中有很多的Sample,而每個的條件或配方都不同,這時要多比較幾個同類文獻,看其共同點在那裏。這點在製藥和表面活性劑行業還是要注意的。
全面參考國外文獻。一定要清楚,國外文獻也有一些不可信的文章;另外一種現象就是關於重點的關鍵的東西他會略去不寫,有時一些細節的東西他也不會寫的.問題是各人省略的關鍵和細節不盡相同,你便從對比中發現他們研究的脈絡和問題的關鍵所在。
單篇文章閱讀順序及側重
論文閱讀順序:1. 摘要 引文 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背景。2. 圖表 瞭解主要數據和解釋。3. 討論和結論 將圖表和結論聯繫起來,根據圖表判斷結論是否恰當。4. 結果 詳細閱讀結果,看數據是如何得到的,又是如何分析的。5. 材料和方法 詳細閱讀材料和實驗方法,看實驗是如何進行的。6. 討論和結果 進一步掌握論文,注意討論中的關於從已知的知識和研究如何解釋本文獲得的結果。另外對於論文中大量的圖表來說,當你能夠重新畫出這張圖,並且能用自己的語言解說這張圖,表明就讀懂了。
一篇論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依次是: 圖表,討論,文字結果,方法。現在生命科學中的雜誌對圖表的要求都很高,必須做到僅通過閱讀圖表及其說明文字即能把握文章的方法、結果,再結合讀者自己的原有知識,就大概知道其implication了。這符合現代人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握最必要的信息的要求。因此,在某個領域做了一段工作後,定期查新得到的文章只須看摘要、圖表即可, 個別涉及新方法或突破性結果,再看討論,文字結果和方法。這也提示我們在寫外文文章時,注重圖表及其說明文字,做到形象化、信息最大化。
自己熟悉的領域:最省事的是隻看摘要,因爲依靠背景知識通過摘要即可大致勾勒出文章內容,但有時這是不夠的,相對省事的方法是細看摘要,略讀前言,再看結果中的圖表,最後讀一下自己感興趣的討論部分。但如果文章對自己很有意義,那就應該通讀全文了。
如在尋找課題階段,重點讀討論和結論以及展望,在課題設計階段,主要是材料和方法。若只需瞭解一下該研究的思路,可選取摘要及引文與結論進行泛讀。
個人的經驗是儘量去把握作者的研究思路,然後是學習他們的分析方法,最後是學習寫作技巧和寫作語言方式等。
文章的討論部分真是很重要,如果時間稍微充裕點,建議研讀和模仿牛人paper的討論部分。不同的人對同樣的數據可能有不同看法和分析方式,圖表的趨勢解析,論據的組合,都是非常看功力的部分,我們老闆經常說:如果某篇SCI級別的文章讓我們這些菜鳥來寫,可能發國內核心都非常困難。
我覺的最重要的是理解討論中的精髓,這是作者idea創新性以及與舊有的實驗結果比較的關鍵部分,可以看出作者設計此實驗的思路,在作出比較以後,對自己的課題會有很大啓發。
除了文章內容,還要學習人家寫作的方法和格式等等,比如同樣一個觀點,別人有可能表達的很地道,同樣一個圖表,別人做的很漂亮,尤其是老外的文章,給老外投稿,人家的修改意見要求文字通俗易懂,帶有一定的科普性,即使不是本專業的人,也能大致看懂;然後還要求多用簡單句,能用簡單句說明的問題,就不要用複合句,在同一句子中,最好不要讓同一個詞彙或短語重複出現 ...... 最後想說的一點,就是注意中文和外文的互相印證,注意一些專業詞彙的翻譯,注意用詞的恰當和簡潔,久而久之,對於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也是大有裨益的。

文獻追蹤的重要性
在現在這個信息時代,往往你的idea別人也會有不謀而和的時候,所以要特別關注這個領域的最新動向。在抓緊使自己出成果的同時,隨時根據有可能出現的“撞車”進行調整,做到心中有數。和自己課題相關的文章一定要勤跟蹤,現在國外的科研做得又快又漂亮,我們在做到心中有數的情況下,可以揚長避短,做出新東西來。瞭解與自己研究方向有關的機構,密切關注在該研究領域和方向的頂尖group(研究團體以及牛人)所發表的論文。對於數據庫的定題、定詞地定期搜索,這樣才能保證你不丟下每一篇重要的文獻。文獻總要緊密結合自己的方向爲方向服務!

已定課題的實施
1、得到一個大概方向。
2、查相關中文綜述,查看國內有誰或哪個單位在做相關內容。
3、查外文綜述,比較一下,畢竟外文可能會更詳盡一些,看看大家對什麼感興趣。
4、查較關鍵的參考文獻,注意雜誌和作者的權威性、引用次數
5、重檢相關全文,注意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討論中存在什麼問題
6、根據本人所能控制的資金和本地技術資源考慮我能做什麼,怎麼做
7、再進一步緊縮範圍,有一個框架圖
8、根據框架圖再進一步查外文原文以明細節。

實驗思路永遠要走在實驗之前,凡事想好再作,一定沒錯!
在實驗方案的設計和實驗細節方面一定要多下功夫,力求用實驗室最成熟的技術。對於一些自己沒有做過的實驗,一定要吃透原理,再下手不遲,切記盲目。有些實驗若自己實驗室確有困難,可以考慮合作,因爲一個人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把什麼都做好。我的體會是,有時就需要請教專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