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應屆生、年輕程序員快速成長的12個錦囊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InfoQ”(ID: infoqchina),作者:楊波

寫在前面

今年公司來了不少應屆生還有實習生,我多次受邀給他們做一些和成長相關的分享,獲得良好反饋,我想可以把這些分享總結成文,一方面下次自己就不用頻繁去講,新人來讓他們看文章就好了,另一方面也是想把自己的心得分享給更多的社會上的應屆生和處在職業早期的年輕人。

我本人在軟件研發行業工作有十多年,經歷過不少公司,見證過不少應屆生的成長,自己也帶過很多應屆生實習生。從他們的成長曆程中,我看到那些成長較快的應屆生身上有一些共性的東西,下面是我對這些共性的總結和分享,期望對大家有幫助,讓更多人更快步入成長快車道。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提出“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 15% 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 85% 要依賴於他的軟性技能”,我非常認同這個論斷,很多步入成長快車道的應屆生身上的特質也驗證了這個論斷,所以本分享不涉及專業技能 (這塊是被假定你必須有的),而主要是關於軟性技能的。

一、思維轉型

中國式教育,學生被灌輸因果確定的東西比較多 (沒有標準答案的東西老師沒辦法考試),在學校呆久容易形成因果確定式思維。但是社會完全不一樣,很多東西是非線性不確定的,有很多東西不僅沒有標準答案,很多時候連問題是什麼都不知道,你需要自己去找問題再提出解決辦法。

下圖 (來自《管理 3.0》) 把我們的世界根據不確定性劃分爲四個區域:

· 簡單區 (Simple):一張桌子,一本書是比較簡單的事物,比較確定

· 結構複雜區 (Complicated):計算機結構非常複雜,但仍然是確定性的

· 交互複雜區 (Complex):城市,公司,社會交互非常複雜,不確定性大

· 混沌區 (Chaotic):股市充滿不確定性

1.jpg

我們在學校學習的東西大都處於簡單和結構複雜區域,相對比較確定;而社會和公司則處在交互複雜甚至混沌區,有很多不確定性。順便提一下有意思的一點,生命和創新常常發生在交互複雜和混沌的邊緣。另外一個很有意思的觀察是:機械和死的東西大都處在簡單或者結構複雜區;而有活力和生機的東西大都處在交互複雜甚至混沌區。這一觀察和人類追求確定性的本能其實是非常矛盾的,但對我們很有啓發性。

應屆生剛從學校步入企業和社會,他們首先需要面對的是思維轉型的問題,從線性確定思維切換到非線性不確定思維。有的人這種切換會花很多年 (也有人一直切換不過來的),有的會比較快,切換快的成長也快。

二、積極主動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不想展開太多,簡單幾句:職業最終是你自己的職業,不是你老闆的職業,你要爲自己的職業負全責。不要等着被叫去做事,否則你會非常虧 – 不主動做事,別以爲你佔了老闆便宜,老闆不會多給薪水事小,關鍵不做事情你就沒有成長,你最有價值的時間被浪費掉了!

從以往經驗看,總體上膽大主動型的應屆生的成長要遠遠快於膽小被動型的應屆生。

三、成長式思維

如果有人問我對一個人成長影響最重要的因素,我會毫不猶豫回答是成長式思維,簡單講是空杯心態。

如果你的杯子是空的,新東西就比較容易進去;反之,如果你的杯子已經滿了,新東西就進不去。有一小部分自以爲是的同學,他們纔剛從學校出來思維就固化得有點像小老頭,他們自己的東西太多,頑固又不肯放棄 (清空杯子),新東西自然難進去,成長自然就慢;具有空杯心態的同學,他們會適時清空自己,甚至有意識清除腦中頑固區域,虛心主動學習,如喬布斯所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擁有這種心態成長豈能不快?

下圖展示僵固式心智和成長式心智的差異。本質上兩者在智力能力是確定還是不確定的根本性世界觀不同,造成他們在面對挑戰、挫折、努力、批評和別人的成功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爲就完全不同。最終前者的人生會一直停留在平滑的直線上,完全沒有發揮自己的潛能;而後者則不斷攀登人生的高峯,並充分感受到自由意志的偉大力量。

四、合作和溝通

如果客觀事實是一個圓的話,我們每個人由於背景經驗和視角的不同,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小部分扇形,對這些不同扇形的認知有的時候還是相互衝突的,只有將不同的小扇型拼起來,纔有可能趨近真相。你越是善於合作溝通,通過別人的眼睛看世界,那麼你越容易接近真相,成長越快。一個人成熟標誌之一是知道個人的能力和視角都是有限的,必須與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合作互補才能成就更大的事業。

下圖來自《部落的力量》一書,把不同企業的文化根據成熟度劃分爲五個階段,其實對人也適用。我們大部分人都會分佈在 2/3/4 三個階段 (1/5 階段的人會比較少),一般團隊中會有 1/4 的冷漠受害者,1/2 的孤獨勇士,1/4 的穩定合作者。由於中國式教育本質上還是應試分數教育,我們會培養出不少崇尚競爭缺乏合作精神的所謂“牛人”。牛人需鍛鍊領悟成熟了纔會進化到穩定合作者,領悟越早成長越快。

五、天賦 + 勤奮 + 熱情

經常被問:人的成才,是天賦更重要的一點?還是勤奮更重要一點?

西方文化比較崇尚天賦論,我剛進億貝中國研發中心那會兒,老闆給每個員工發一本書叫《發揮你的優勢》,這本書的核心思想偏天賦論 – 造物機緣賦予每個人某些優勢,分別適合不同的行業和角色,你不需要瞎折騰,好好發掘並磨礪你的優勢就會變得非常厲害。

東方文化比較崇尚勤奮論,其實西方也有類似所謂 1 萬小時的理論 (見《異類》一書):甭管天賦,正常人只要專注某個領域刻苦練習 1 萬小時 (每天練習 3 小時,需要 10 年,每天練習 6 小時,則需 5 年),都能成爲這個領域專家變得很厲害。

我的經驗是天賦和勤奮相輔相成,都會發揮作用。理想是兩者兼備,你有大概率會成就卓越,但是如果你天賦不足,靠死磕 1 萬小時也能成才。在天賦和勤奮基本達標的前提下,我本人其實更關注熱情和興趣,我見過很多其實資質並不高的人,但是做事勤奮主動有熱情,努力堅持成爲行業中堅;相反一些早期資質不錯但是做事不專沒有熱情的人,到最後反而大都沒成。

六、導師

沒有導師能成才嗎?我想也能,但是常常會走更多彎路花費更高的學習成本,導師的作用在於指導你少走彎路,更快成長。

我職業早年主要靠單打獨鬥多一點,成長就比較慢,後來有幸碰到幾位不錯的導師,給我很多指導和幫助,期間我的成長加速了,原來要花 5 年學的東西,在導師的指點下 1 年就可以學到。我也見過有應屆生一開始就幸運碰到好導師的,在導師指導下很早投入高質量的項目開發鍛鍊,只用 3 年左右時間就從應屆生快速成長爲高級研發經理。

尋找好的導師是你自己的責任,你要找導師,其實導師也在找你。高水平的導師是非常願意投資有潛力的年輕人,但是一開始你的潛力不明顯,核心競爭力和產出都低,並不能入導師的法眼。所以在找到好的導師之前,專注積累和打磨自己核心競爭力和提升自己的價值是關鍵。

七、學習 + 實踐

這又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我所知道的牛人都是學習狂,據說我們公司的 CEO/CSO 每週都是要看 1~2 本書的。你至少每個月要看 1 本書,這個量積累 10 年的話可以超過 100 本,這時你的見識和水平應該不會太差。當然看書要儘量看經典名著,經過時間篩選沉澱下來的好作品,朋友圈蜻蜓點水式的學習效果並不大。

同時工作中要力爭好的項目實戰鍛鍊,才能成長更快。這裏頭有個矛盾,剛開始你產出低價值小,一般很難獲得高質量的項目,這個時候不要氣餒因爲你還在積累期。剛開始輪不到你挑三揀四,雜活累活都要幹,注意積累自己的核心競爭和價值;後面你有經驗了,對自己和項目有更明確的價值判斷,就要有選擇性的挑價值更大對自己成長更有利的項目。

八、客戶、產出和價值意識

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思維切換。在校生一般由家庭資助,主要關注自己的學習成績,大部分幾乎沒有直接價值產出。但是社會和公司完全不同,商業世界的正常運作完全構建於人與人之間的價值交換基礎之上。簡單講,老闆把你招進公司並支付給你薪水,根本上是指望你給他創造價值的 (通過直接或間接爲客戶提供價值的方式)。

坦白講,大部分應屆生在職業前面幾年價值產出都不大的,公司還要花費成本培養。這就需要你儘快建立起客戶、產出和價值意識,尤其要珍惜前面幾年的培養積累期,在逐步打磨自己核心價值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輸出。每半年都要捫心自問:這半年我個人的核心價值提升了沒有?我給團隊和公司的產出是什麼?價值在哪裏?下面半年我該如何提升產出和價值?你的價值輸出越大,回報就越大,成長空間就大;反之回報就小,成長就慢,那些沒有價值輸出的人常常處在被淘汰的邊緣。

九、目標設定 + 時間管理

耶魯大學進行過一次跨度 20 年的跟蹤調查。最早,研究人員對參加調查的學生提了一個問題:“你們有目標嗎?”10% 的學生回答沒有。研究人員又問:“如果你有了目標,是否把它寫下來呢?”這時,只有 4% 學生回答是。

20 年後,研究人員跟蹤當年參加調查的學生。結果發現,那些有目標並且用白紙黑字寫下來的學生,無論在事業發展還是生活水平,都遠遠超過了另外的沒有這樣做的學生。他們超越餘下的 96% 的學生的總和。那麼,那 96% 的學生今天在幹什麼呢?研究人員發現,這些人忙忙碌碌,一輩子都在直接或間接地幫助那 4% 的人在實現他們的人生目標。

沒有目標和計劃的人生,猶如大海中沒有舵只能隨波逐流的航船,時間流逝了,但是始終無法到達目的地。遠大目標 + 細化的階段性目標 + 周密的執行計劃,能助你快速成長。

同時,現代社會節奏越來越快,如分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我們非常容易迷失在瑣事中,每天忙忙碌碌,但是成長緩慢。Stephen R. Covey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時間管理模型 – 四象限工作法則:

A. 重要但不緊急:通常是一些有長期價值的事情,比如提升個人職場競爭力,學習和閱讀,家庭和朋友,身體和鍛鍊,投資等等

B. 既重要又緊迫:通常是一些火燒眉毛的事情,比如工作或生活中的危機。

C. 既不重要也不緊急:上網聊天打遊戲常屬於該象限,偶爾放鬆一下可以,但不可沉溺於此

D. 不重要但是緊急:通常是別人的優先級,或者可以委派出去的事情

我們的注意力主要應該放在和重要性相關的兩個象限裏頭。這兩個象限的時間分配是門平衡的藝術。理想狀態,70% 的時間應該放在 A 象限 (即未雨綢繆) 象限。20% 的時間放在 B 象限 (用於應急)。A 象限做好了,B 象限事件發生的概率會變小。如果一個人大部分時間在 B 象限救急,說明他 A/B 象限的時間分配失衡或倒掛,需要關注投資那些長期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

目標設定和時間管理是可以通過實踐積累的實用技能,這些習慣在職業初期越早養成,成長就越快。

十、堅忍不拔 + 長線思維

上面講到目標設定,假定你設定了遠大人生目標和階段性計劃,是否可以直線達到?當然不是這樣的,中間難免會有各種坑坑窪窪和挫折 (人生的樂趣盡在於此),下面這個圖很形象表達現實的曲折性和不確定性。所以目標設定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你還需要鍥而不捨的毅力 + 執行纔有可能達成目標。當然目標也不是完全固定不變的,你需要隨環境變化不斷調整目標。

成功是一條長長的拋物線,成功的應屆生除了具備良好耐挫能力和執行力,同時還具有長線思維。怎麼算長線思維?其實 1 年 3 年都不算長,我們讀個大學都需要 4 年。一般來說,一個人在一家公司能真正的成長並做出一些成績,大致需要不少於 5 年的積累,建議應屆生以 5 年爲週期來規劃自己的職業目標。特別是職業初期,不宜頻繁換工作,否則很難形成積累。

十一、反脆弱和舒適區

如果我問大家,脆弱的反義詞是什麼?很多人的回答是堅固。我們說玻璃杯是脆弱的,因爲一不小心掉在地上就容易碎掉;城堡普遍認爲是堅固的,但是歷史告訴我們,像城堡和長城這些所謂堅固的東西被敵人攻破的案例數不勝數。自然界還有一類事物 (它們大都處於交互複雜和混沌區),例如生物 DNA,還有我們身上的肌肉,它們在適度壓力甚至打擊下,不僅不會消亡,反而會更加健壯。

《反脆弱》一書的作者據此者提出了反脆弱理念,該理念可以應用於社會生活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它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啓示:人類本身是具有反脆弱性的,提升一個人能力的辦法,並不是將他保護起來,減少他接觸不確定性的機會 (因爲無法避免的黑天鵝事件的存在,這樣做反而使其脆弱),而是將其暴露在有適度壓力和不確定的環境中,靠自然反脆弱力使其茁壯成長。

管理學中有一個類似的理念叫突破舒適區。一個事情做久了,或者一個地方呆久了,人會產生舒適區,當走出舒適區之外時,人會感覺不舒服,所以大部分人都樂意呆在舒適區裏頭,但是這樣會阻礙其成長。

在舒適區之外的那個環叫做學習區,進入這個區域雖然讓你感覺不舒服,但是可以獲得學習成長。有反脆弱和突破舒適區意識的人,會經常性的走出舒適區,做一些讓自己不怎麼舒服的事情,藉此拓展提升自己的能力。據我所知,像一些企業家經常有一些自我挑戰行爲,比如徒步沙漠,攀爬珠峯,其實也是一種自發突破舒適區的行爲。應屆生在成長過程中經常要自省:如果某個事情做得得心應手了,是否該嘗試新挑戰;挑戰過程中如果感覺到不舒服了,能否客觀看待這種自然的學習反映,而不是被情緒牽着走輕易放棄?這樣的自省行爲會讓你成長更快。

十二、從優秀到卓越

大家能通過篩選,進入公司,說明大家都很優秀,在此基礎上,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卓越呢?最近閱讀《從優秀到卓越》一書讓我深受啓發。作者跟蹤調研了幾十家實現從優秀到卓越跨越的公司,發現他們都遵循一個三環理念,我覺得這個理念同樣也適用於應屆生成長,三環如下圖所示,分別是:

潛力圈: 你哪些方面的天賦潛能,如果挖掘出來的話可能在同輩中做到 Top10 的?

熱情圈:你做哪些事情的時候充滿熱情,可以全情投入甚至忘卻時間的流逝?

價值圈:你做哪些事情可以給公司 / 客戶和你自己帶來巨大經濟回報?

如果一個人能將三環完美結合 ~ 我從事的事業能最大限度發揮我的潛能,我對此事又樂此不疲,而且從中我還能獲得巨大的經濟回報,那麼非常恭喜你,你是人羣中極少數有可能實現從優秀到卓越跨越的幸運兒。如果三環不能有機結合,則一般很難達到優秀更別說卓越了。

我們大部分人一開始都是懵懂懵懂的,並不清楚這三環和自己的關係,一般需要折騰幾年纔會清楚的認識自己。所以職業生涯前面幾年你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認識你自己,同時也要認識你周圍的社會環境。人越早認識自己,成長越快空間越大。能實現三環疊加的人,終將實現從優秀到卓越的跨越,開啓幸福人生!

寫在最後

講了這麼多,下面來一個小結:

良好的心態是關鍵,上面講的 80% 的內容,其實是關於心態的。這個是“道”或者說是智慧,需要長年沉潛內修和領悟方能獲得,再怎麼強調也不爲過。

辛勤的汗水付出少不了,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

需要一點組織性 + 紀律性,目標設定 + 計劃 + 執行。

擁抱不確定性,世界本質上是不確定的,這也正是其迷人之處。

認識你自己,才能發揮三環威力實現從優秀到卓越的跨越。

運氣,因爲不確定性凡事需要一點運氣,總體做好上面這些點,你的運氣應該不會太差

最後,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年堅忍不拔的努力。世界名著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結尾說,人類最大的智慧其實就是:希望 + 等待,同樣地我想把這個智慧傳遞給所有應屆生:滿懷希望,積極等待!

參考書

· 人性的弱點全集

· 管理 3.0:培養和提升敏捷領導力

· 部落的力量

· 現在,發現你的優勢

· 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啓示錄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 反脆弱:從不確定性中獲益

· 從優秀到卓越

· 基督山伯爵


轉自http://www.androidchina.net/7549.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