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男人》:一切都是騙局但我要…

本文轉自:http://www.psycofe.com/read/readDetail_36867.htm

心理引言:何謂火柴人?它是美國俚語,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騙子,一個讓人心甘情願把錢給他的騙子。即使他只有一盒火柴也會把不起眼的火柴賣個好價錢!《火柴男人》中的羅伊(尼古拉斯凱奇飾演),是一個人騙術大師,在騙界可謂風生水起、波瀾不驚!但等待他的卻是一場更大的陰謀!錢、親情、生活、人生歸處!羅伊,一個精神強迫症的騙術大師該如何面對大起大落後的人生?   ——心靈咖啡網

《火柴男人》:一切都是騙局但我要說謝謝!





《火柴男人》 

導演:雷德利·斯科特

主演:尼古拉斯·凱奇、山姆·洛克威爾 、艾莉森·洛曼

人物簡介

主角:羅伊,患有強迫症和戶外恐懼症的騙術大師

主要配角

1、弗蘭克,羅伊的多年搭檔,事業夥伴

2、希瑟,羅伊的前妻

3、克萊恩,羅伊的臨時心理醫生

4、安吉拉,羅伊的女兒

5、凱西,超市收銀員 

劇情簡介

《火柴男人》又叫《火柴人》,火柴人是美國的俚語,說得就是那種讓你爲他掏心掏肺加掏錢的騙子。影片中的羅伊就是一個高明的火柴人。羅伊和自己多年合作的搭檔弗蘭克兩個人親密的合作,二人從未失手,騙得了大量的錢財。用羅伊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從不使用暴力,人們都是心甘情願給我錢的!”雖然羅伊在“事業”上是蒸蒸日上,但是生活上卻是一團糟,離婚,獨居,還患上了嚴重的“精神強迫症”和“戶外恐懼症”。每天面對一個存滿錢的雕塑狗,嚴重的潔癖讓羅伊幾近崩潰!在一次偶然發病時候不小心打翻了平時吃的藥,讓自己差點不能呼吸,卻找不到自己的心理醫生。關鍵時刻基友弗蘭克給羅伊推薦了一個臨時心理醫生克萊恩。心理醫生在給羅伊做心理治療時要求羅伊親自給自己的妻子打電話,但是羅伊不敢要求克萊恩幫助,結果心理醫生告訴羅伊他還有一個14歲的女兒安吉拉想跟他聊聊,突如其來的親情讓羅伊不知所措。他經常去一家超市買香菸,對超市的收銀員凱西產生好感。但是故事是不是如觀衆想的那樣,羅伊爲了親情而放棄騙錢,最後和女兒一起生活了呢?影片看到三分之二時幾乎都以爲這樣,可是有技術的導演的心思是讓人猜不到的,其實,一開始這就是一個局中局,一個騙子被另一個騙子在騙,一步步進入陷阱。應驗了中國的古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道理,但是失去所有錢財的羅伊是否心灰意冷舉槍自殺了還是重振旗鼓再次踏入江湖呢?大家不妨去看看這部電影,親自去體驗一個騙子的世界和情感的起伏,與尋找人生歸處! 

心理學看點:強迫症 戶外恐懼症 潔癖 完美主義 犯罪心理 

心靈咖啡推薦理由:

這部電影如果用四個字來概括就是“出人意料”。雖然影片是在講一個騙子怎樣騙人最後被自己的搭檔騙了,但是其實電影傳達的並不是這個。本部電影通過一個火柴人羅伊的人生的大起大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人心境的變化,什麼是才你真正想要的?錢、情還是寧靜的生活?片中穿雜着強迫症、潔癖、完美主義人格、戶外恐懼症、心理諮詢、騙術心理等有關心理學的知識,所以不管從電影本身還是電影背後傳達的東西,《火柴男人》都是值得一看的電影。

 《火柴男人》:一切都是騙局但我要說謝謝!

 

影評與心理分析:

一、火柴人:騙子是成功的,生活是糟糕的

影片的一開始就出現一個男人,他就是本片的主角羅伊。一個高明的騙術大師,他正在自己家裏糾結呢,然後習慣性的開着車去自己的公司上班,找他的搭檔弗蘭克——另一個高明的騙子。弗蘭克滔滔不絕的跟自己的“顧客”說些有關中獎的事宜。一個可憐的婦女上當了,他們冒充美國FBI上門做“善後工作”,在那位夫人的家中登記時候,那夫人無意間打開門,羅伊看到陽光下那些飛舞的小蟲,污濁的空氣,頓時感到不舒服。從這裏開始,一個患有嚴重心理疾病的騙術大師就活靈活現地在你眼前了。羅伊回家,每次開門關門時都會拉門三下,並且嘴裏說:“one two three ”然後才進去。這個開門、關門的動作特徵在影片裏一直出現直到羅伊找回真正的自己。對,他就是一個潔癖、具有嚴重的精神強迫症的人,他洗東西都會帶上一次性手套,將洗好的東西用乾淨的塑料袋裝起來放好,看到游泳池裏有幾片樹葉也不行,會把樹葉撈起來保持原來的樣子。朋友進門都要脫鞋,穿着襪子走。但是搭檔弗蘭克惡作劇的穿鞋去他家,並且吃着東西,讓羅伊難受至極,引發了呼吸困難,想吐,只有藉助一個紙袋子呼吸。在未找到自己的心理醫生的羅伊在弗蘭克的介紹下見了一個臨時的心理醫生克萊恩,羅伊與克萊恩的第一次心理諮詢是影片的第一個有趣的看點。羅伊去心理醫生克萊恩那裏並沒有直接進入諮詢而是羅伊直接要求克萊恩開藥給自己,但被克萊恩拒絕了。於是二人開始了談話。羅伊告訴克萊恩自己討厭甚至害怕“灰塵”,自己有”戶外恐懼症”並且這些都會引起自己生理反應,出現“痙攣”“胃難受”“呼吸困難”,這些讓自己曾經一度想到自殺,但是他又想到自己拿槍在毛毯上開槍自殺就會弄髒毛毯,而自己又不想讓毛毯髒,於是就不自殺,但一看到有毛屑又會想自殺。這是什麼思維邏輯啊,很滑稽很有趣!在一番談話後,到談到羅伊前妻時,克萊恩要求羅伊打電話給自己的前妻,羅伊卻不敢,而是央求心理醫生幫助打。

「心理分析」上述影評大概是電影的三分之一,主要就是故事的開頭,引入了羅伊的心理疾病。羅伊的心理問題:潔癖、強迫症、戶外恐懼症等這些在變態心理學和心理諮詢學上都歸結爲人格障礙。其實潔癖就是強迫症中的一種,強迫症分爲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爲。生活中幾乎所有的人都有強迫行爲的經歷,只是這僅僅是一種強迫傾向,只是在一段時間內的,如果不加深會自愈,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其實,小孩子有強迫行爲較多,比如走路要走一條線,回家脫鞋要擺的整整齊齊,書本不能亂等。至於戶外恐懼症是一種害怕公共場所,害怕與陌生人接觸。在公共場所待久了會感到強烈的不安,會引發呼吸困難等生理反應。影片中的羅伊除了外出需要不然基本都是呆在自己的家裏不停的進行清潔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問題會引起生理問題,也就是心因性併發症。所以大家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其實是有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的。最後值得一說的就是有關心理諮詢師的職業道德問題,影片中的心理醫生克萊恩,真實身份也是一個騙子——弗蘭克的同夥。從一個職業心理諮詢師的角度來說,他其實是違反了心理諮詢師的職業道德的。因爲他答應了幫忙羅伊聯繫他的前妻,在心理諮詢師的職業道德和工作範圍內是沒有,心理諮詢師只是在諮詢室有限的時間內通過心理學理論和技術幫助來訪者解決難題,出了諮詢室和諮詢之外的一概不會介入,更不會介入來訪者的私人生活圈。從這點來說,這位騙子諮詢師違反了規則!

《火柴男人》:一切都是騙局但我要說謝謝!

 

 

二、羅伊的故事:情感比錢重要!

從心理諮詢師克萊恩那回來後,羅伊一直處在一個不安的狀態下,他自己想給前妻打電話但卻不敢,一直十分焦慮不安,於是不停的抽菸。抽菸這個鏡頭始終如一,給人感覺他太煩惱了。第二天,克萊恩給羅伊電話,說他的前妻不想見他,但是他的女兒安吉爾想和他談談。聽到這個消息,羅伊呈現出一副複雜的表情,他既失望又開心。最後還是開着車去找女兒安吉拉。他開着車來到了學校,但是始終在車上,不敢下車。他在車裏不停的抽菸,因爲戶外讓他不舒服。見到女兒後,他勉強的下車了,並主動要求去室內坐坐。煙不離嘴的他的在女兒面前還是剋制着,我們都期待親情能改變這個在混跡江湖的老騙子。但是即使這樣,他也不喜歡別人擁抱他,接觸他,不喜歡別人進入他的房子,但對於女兒他還是妥協了。一個突然出現的女兒讓羅伊的生活陷入了紊亂狀態,他忍受不了,但是實際上他做到了。他在第二次心理諮詢時聽從了克萊恩的話,與孩子相處,關鍵要坦誠相見。安吉拉聰明伶俐的性格讓羅伊欣慰,他十分心疼安吉拉,在安吉拉的強烈要求下還叫安吉拉怎麼騙人,但是在騙到錢時,羅伊卻不想讓安吉拉做這行要求安吉拉歸還錢財。這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期望!就在這期間,基友弗蘭克正在策劃一次生意,羅伊爲了討好女兒陪女兒打保齡球,在這裏有一個小細節,就是羅伊用紙巾擦保齡球,可見他的潔癖到了極致。突然收到弗蘭克的電話,情況有變,羅伊打算做完這最後一次買賣就金盆洗手好好的與女兒一起生活,但是變動讓他不得不把安吉拉捲入了這場騙局。可是他萬萬沒想到這場騙局正是爲他而設的。等生意完事之後,他回到家裏,發現沒有藥了,羅伊頓時陷入了凌亂之中。他瘋了,他豁出去了,在垃圾桶裏找到了放藥的包裝,然後飛奔到藥店買藥。結果卻讓他大吃一驚,心理醫生克萊恩給他的藥並不是什麼心理治療的藥,僅僅普通的保健藥。這讓羅伊陷入了不解和懷疑的狀態!

「心理分析」在故事發展快要進入高潮的時候,在這裏有三個點心理分析要進行說明:第一,就是心理諮詢師克萊恩告訴羅伊怎麼樣與孩子相處,一句十分經典的話“以誠相見”。其實,人是情感動物,有時候無論發生任何變化,但是隻要彼此坦誠相見,沒有欺騙就會產生良好的效果。如果你要和一個人相處的很好,前提這個人是一個想要或者說是懂情的人,就要以誠相見。第二,是關於一個治療技術,脫敏療法。羅伊自己其實不知道,自己無意間的行爲正是脫敏療法。他翻垃圾桶,面對噁心的髒東西,這些都是有助於他克服潔癖的一種方法只是他自己不知道。還有他爲了女兒出去打保齡球,有助於克服戶外恐懼症。第三,安慰劑效應。克萊恩(弗蘭克的同夥)開給羅伊的根本不是心理治療的藥而是普通的保健藥,但是羅伊不知道,病發時吃這個藥就好了。這其實就是心理作用,典型的安慰劑效應。安慰劑效應,又名僞藥效應、假藥效應、代設劑效應(英文:Placebo Effect,源自拉丁文placebo解“我將安慰”)指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但卻“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而讓病患症狀得到舒緩的現象。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這種現象,比如醫院的醫生在癌症患者的哀求下開出維生素片,但是患者吃了之後感覺好多了。可見心理作用是多麼的大!

三、一切都是騙局,但我接受!

影片放到這裏的時候已經進入高潮部分了,也就是影片的結尾了。羅伊被搭檔弗蘭克精心設計的一個騙局騙走了所有的錢財。至於詳細的情節我希望你們能自己親自看看,語言的蒼白描述不了那精彩的劇情。羅伊醒來發現自己被騙,他不在害怕戶外恐懼症,不在討厭髒東西,他赤腳瘋狂的在大街上奔跑,發現女兒是假的,心理諮詢師是假的,友情是假的,親情是假的,連銀行的存款也沒了。他疼哭了,他痛苦的掙扎着,至於錢財和友情他沒有在乎,只是想知道安吉拉是不是自己的女兒,因爲他擔心她。於是,他直面了恐懼,他跑到前妻希瑟的家中詢問,當得知前妻流產根本沒有孩子時,他的眼中那一刻閃過的是失望和痛心。這時候,屏幕黑了,“一年之後”的字幕出現了。然後出了一個身着白寸衫,打着領帶的銷售總監出現了,對,他就是新的羅伊,在一家毛毯店上班。是那麼的逍遙,那麼的自在。沒有僞裝,不怕生人,不怕髒。臉上不在蒼白,不在需要藥物,而是時刻露出微笑。尼古拉斯凱奇將羅伊這個人物性格演繹的淋漓盡致。命運似乎早就安排好的一樣,讓羅伊再次遇到了安吉拉,再次相遇讓安吉拉變得愧疚和不安,而羅伊卻顯出一副寬容、慈父的形象。他們相互談話了,“你不恨騙了你!”“不,你沒有,是我送你的!”在分離時,羅伊說出:“再見,安吉拉”。安吉拉的內心翻騰着,回頭很傷感的說:“I’ll see you Dad!”這句話讓羅伊倍感欣慰,因爲他真的喜歡這個“女兒”,這句話讓他看到了新的生活。影片最後是羅伊回家,抱着懷孕的妻子凱西,那個超市收銀員。整部影片到此就結束了,結局是溫馨的,這一部人生喜劇的電影,同時也是一部人生啓迪和心理學電影。

「心理分析」其實,人生的需要可能正像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說的那樣,人要滿足: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但是有的時候並不是一定是這樣。羅伊之前有很多錢,但是滿足不了安全的需要,滿足不了歸屬和愛的需要,更別說自我實現了。但是當羅伊所有的錢財都被騙光後,他卻獲得了安全,獲得了愛情,獲得了歸屬,獲得了新的人生。對於羅伊來說錢財的失去或許是一種最好的禮物,治好了他的心理疾病。人生就像一場局,大起大落之後方見人生之真諦,纔會知道到底什麼纔是自己想要的。正如一句矛盾的話:因爲失去,所以獲得!對於羅伊來說,這雖然是一個騙局,精心爲自己設計的騙局,但這也是一個治癒的人生局,所以,我想他會說,一切都是騙局但是我要說謝謝! 

現實很多人雖然不是火柴人,但是都在一個騙局裏,一個由權力、金錢、地位、股票、美女香車等共同編織的騙局!又有多少人在這個騙局裏,又有幾個人在被騙之後能像羅伊一樣收穫了人生歸處,釋然一切獲得新生的?!功名利祿不是滿足了就可以滿足馬斯洛的其他需要,對於那些我們更需要一個撫慰和安頓自己的心靈港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