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盒测试

我的经验manual tester在刚入手的时候发现漏洞的机会越多,因为刚开始更像客户,更容易做出不可预知的乱七八糟的行为。

这次有点像白盒测试,要测试一组转换过后的代码。

1)用parser转换代码。

2)   凭经验直接编辑代码至没有语法错误及避免常见问题。将现实参数代入。差不多就得到一个可测试的脚本了。

3)   编写测试脚本:

   i. 复制所有的函数名字。有些函数之间类似,不能顺序测,或者看上去铁定铁定没有问题;还是要都复制下来。

   ii. 归类函数:

           可以顺序测试的放在一组

           类似的可以一起顺序测试的放在一组

           类似的必须独立测试的放在一组

           被其他函数调用的底层函数可以不测

    其实原则就是:分类测试,不要遗漏

    重复性的劳动不要做,包括重复性的思考。在原则清楚的情况下执行易行的操作步骤,而不是每次操作都需要思考,更省力,不容易出错。

4)还有时间的话加上一些边际的数据。

5)这样测试容易遗漏的是什么呢? 一个是那些developer以为肯定没有问题的代码:类似的函数,微小的函数,简单的函数; 还有这样测试最多能做到这些代码能正常工作,不容易发觉设计上的漏洞。更复杂的情况比如操作顺序等等 如果在设计时没有想到测试时也没有覆盖到就会出问题。

我觉得写代码的人的目的只是代码能用,不是在各种情况下万能。测试脚本是比较硬代码的测试方法,要覆盖到所有的执行路线工作量比较大,而且需要更多的‘设计’。在新代码时应该考虑尽量多的应用环境。在新代码稳定后再形式化,固化这些测试的路径。

尤其是大型项目,一个零部件难以预知它在大环境下的操作情境。

那么在有新功能加入项目时呢? 代码有改动时呢?保持基本功能的运行能保证上层的功能吗?

TB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