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論文寫作小貼士(3)

前言

文章寫作注意事項的顆粒度有很多部分,從選詞,到造句,然後到段落的組織與文章結構的規劃。一個好的文章,不僅僅用詞能夠準確(根據上下文),而且能夠構造出合理的句子,並且使得句子之間具有較好的連貫性,使得讀者能夠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文章內容。

前面幾章主要介紹選詞和造句的一些規則,我們這裏主要探究的是句子之間的連貫性。宏觀的文章結構的規劃可能更多的和體裁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這篇文章是經典文章《The science of scientific writing》的讀後的解讀(interpretation),鏈接爲再版的版本,原版是1990年出版的。該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讓作者站在讀者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文章。並從4個方面和4個改寫例子爲我們呈現出要注意的一些“原則”,並不是“規則”,讓我們去參考並最終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

準備

此次部分讓我們有一些基礎準備,以使得下面的表述更加容易理解。首先我們給出寫的好的句子的3個標準:

  1. 句子不是特別的冗長,也不繞彎子。
  2. 詞彙適當,讓人覺得專業但有一定基礎的人都能夠理解。
  3. 沒有詞彙和句法的上錯誤。

如果能達到這些標準了,那麼一個句子是比較好的。

在本文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主題位置(Topic position)和強調位置(Stress position)。主題位置一般在句子前部分,其內容能夠讓讀者確定閱讀視角,並給出上下文。而強調位置的部分一般在句子後部分,給出重要信息,並讓讀者能夠感覺到句子完整。

另外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新信息和舊信息。新信息指的是從未出現過的內容,而舊信息則是指原來出現過的內容。

那麼接下來我們講述4條建議或者原則,掌握瞭解這些原則,可以讓我們的寫作更加的shape。

注意1:主語謂語不要離得太遠

在本小節,主要有以下3個注意事項。

1. 主語與謂語之間不要離得太遠。

因爲在英語中,當一個主語出現時,讀者更期待一個謂語,能夠銜接上這個主語,如果兩者中間的內容過長,會增加讀者的記憶負擔。這裏我們使用計算機方面的一個比方,有主語和謂語同時出現時,我們的大腦就會進行一個規約,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記憶,如果兩者拆的過散,那麼勢必要增加我們大腦的壓棧操作,把之前沒有處理和理解的部分暫時的存儲起來。我們也知道大腦的短時記憶容量是很小的,而且沒有相關記憶線索是很難再回憶出來的,因此會增加閱讀時的大腦負擔,讀的時間長了,讀者就會覺得累。

2. 每一個篇章單元都必須有唯一的含義,(而且必須是有意義的),無論大小。

括號內爲本人添加的約束。一個篇章單元表達的是一個完整的語義,這裏的篇章單元指的是子句或單句。也就是說在一個句子裏,儘可能的只清楚的表述一件完整的事,而不是同時介紹多個事情。當然,必須能夠傳達出一個有意義的事情。很少的時候表現出“這件事是困難的。”這樣的單句,因爲這樣的句子並沒有帶來有意義的信息,至少應該是這樣的“這件事是困難的,由於…”。

3. 強調的信息應當出現在句子的開始或結束。

只有在開始和結束的部分,讀者的注意力纔是最多的,句子的中間部分由於大腦需要同時進行理解和存儲,導致注意力會更加分散,而在句子的結束和開始位置,只需要進行理解,存儲的內容並不多。

4. 樣例

下面是官方給出的一個修改的例子,左邊爲原文,右邊爲修改後的文章。標記爲修改的部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注意2: 新舊信息不應當錯位

與剛纔所講的主題位置和強調位置一樣,新信息和舊信息也是一對重要概念,但是何爲新信息,何爲舊信息是相對的。因爲不可能所有的信息都是新的,總有變成舊的信息的時候。

一般的,舊的信息起到承上作用,放在句子前面,用於連接上文。新信息起到啓下作用,放在句子後面,用於引出下面想要說明的部分。

下面是具體做法:

  1. 連接舊的信息的部分放在主題位置
  2. 描述人、物或者概念的故事出現在主題位置
  3. 新的,值得強化的部分放在強調的位置

樣例

通過下面的改寫可以看到,將許多舊的信息放到句首,新信息移到句子尾部。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注意3:感知邏輯不應當跨度大

這裏所說的感知邏輯指的是思路要清晰,不應該出現上文說ABC,下文直接說到IJK了。總要通過新舊信息的連接來保持思維流的連續性。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使得讀者可以一氣呵成的讀完整篇文章。

這裏其實講的就是要講究承上啓下,並且話題轉換不應該特別僵硬,講究循序漸進。下面是一個樣例,可以看到新加的句子填補了上下文之間的邏輯感知的溝壑。

樣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注意4:動作應當定位

這一點是比較困難的部分,它從直觀上的表現就是儘可能的使用動詞而不是Be 動詞來銜接主語和賓語。而且,儘可能的表述出主語和賓語的關係,而不是籠統的在周圍打轉。例如:“他們有一個關係,這個關係是A是B的附屬。”直接改爲“A附屬於B”更爲清晰明瞭。

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句子和句子之間,應當確定好動作的實施者。也就是圍繞一個主題來描述,儘管有很多自動化工具強調不要使用被動,但是我們仍然要保證我們的主題位置儘可能的保持統一。例如,我們描述的是一個花卉,介紹了花卉具有種種特性。當我們介紹人們採摘她們主要用於製成各種藥物時,完全可以寫成“它被人們摘下用以入藥”。這樣描述更爲恰當。

樣例

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未改前多使用be動詞,而且主題位置的內容一直改變,很難讓人把握住,改後就清晰很多。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小結

下面我們做一個總結,本章主要介紹的原則主要包含以下7點:

  1. 主語和謂語不要離的太遠。
  2. 想讓讀者重視的新信息放在強調位置。
  3. 將敘述整件故事的事物放在主題位置。
  4. 將適當的舊信息放到主題位置,用以承接上文。
  5. 用動詞能夠準確表達每個句子 。
  6. 一般來說,如果展示了新東西,那麼需要提供背景信息。
  7. 一般來說,確保想強調的內容在結構上看起來也是想強調的。

當然,法無定法,以上只是原則,不是規則。所有的這些想法不可能放置萬物皆準。這裏只是提醒我們在寫作時應當注意的一些事項,以此改進我們的寫作能力。上述例子的改進的極限是基於改寫者對於文章的意圖的猜測,我們寫作者如果能在寫作中注意這些方面,那麼可以突破這些限制,因爲我們清楚的知道我們想要做什麼。

本文所講的都是句子之間的連貫性的的幾個方面的體現,其實在篇章單元的連貫性的體現上,有很多角度可以觀察。以修辭結構理論爲基礎,與此相關的可以是discourse signal,它不僅包括了discouse marker,還包括如指代、實體和詞彙鏈、句法等不同角度。有興趣的可以瞭解一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