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粘性

1.用戶粘性指標計算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參考:

2.用戶粘性指標分析

①初粘性,持粘性,強粘性。

初粘性的關鍵:在於你能get到用戶的點,不管是痛點、癢點還是爽點,get 不到,用戶就缺乏起碼的初始興趣,難以產生最初的好感。
而持粘性則是在用戶產生好感後,能夠持續使用並且逐漸養成習慣,這一方面需要產品的持續的體驗優化,另一方面需要不斷觸發用戶使用,甚至“上癮”。
強粘性更多代表用戶的忠誠度,所謂患難見真情,如果無論市場環境如何變化,甚至在產品體驗上有所下滑,而用戶仍然堅持使用,那就說明產品的強粘性較高。當然,用戶不離開也許是不願離開,也可能是懶得離開或無法離開,某種程度上就是產品護城河,讓競品難以逾越。

②三種用戶粘性的測量

初粘性、持粘性、強粘性並不等同於初期存留、中期存留和長期存留。初粘性和初期存留類似,但着眼點不同,前者關注產品對新用戶尤其是目標用戶的吸引力,而後者關注的則是新用戶的行爲本身,也正因此,後者可以作爲前者的指標。持粘性和中期存留的差異則較大,所謂中期存留,實質上其分析對象還是某段時間產生的新用戶,只不過是長時段的考察。而持粘性的所考察的對象則是老用戶或者成熟用戶,即已經對產品產生好感的用戶,他們在持續使用產品方面的表現。最後,強粘性與長期存留所指代則完全是兩種概念,強粘性代表了產品對用戶的勾力,是一種壁壘和護城河。而長期存留則是強粘性的一種表現,用戶忠誠度則更能說明強粘性。

初粘性:以初期留存作爲指標;
持粘性:老用戶或成熟用戶在持續使用產品方面的表現;
強粘性:長期存留則是強粘性的一種表現,用戶忠誠度則更能說明強粘性。

③三種用戶粘性指標的應用及提升

通常我們會關注用戶的次日、七日和次月存留,以此來衡量產品對用戶的吸引力或滿足用戶的能力。但假如一個APP的次日和次月存留率都很低,我們是否能認爲是產品本身有問題呢?答案是否,因爲可能是渠道的問題,引來的用戶都是非目標用戶,導致存留率很低,這時除了看初粘性,持粘性則是更能說明產品本身是否達到PMF點的指標。

相反,初粘性和持粘性高,產品經理就能高枕無憂了嗎?君不見,滴滴折騰了半天,以爲終於可以傲視出行市場,沒想到美團一個優惠政策就召來了大批司機和用戶的倒戈。強粘性纔是用戶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

提升初粘性的策略主要是縮短用戶體驗到產品核心價值的路徑,儘快get到用戶的點,具體包括路徑分析找到卡點、漏斗分析找到流失環節、相關分析找到魔法數字或促進因素。提升持粘性的方法就是目前我們最常用的一些提升存留的方法,如增加高頻場景、拓展新場景、觸發(各種通知)、激勵政策等。提升強粘性的常用方法就是增加用戶離開的成本,如建立社交關係、會員、積分、充值以及其他強關係等。

次日、七日和次月存留:產品對用戶的吸引力或滿足用戶的能力;
提升初粘性分析:卡點、漏斗分析找到流失環節、相關分析找到魔法數字或促進因素;
提升留存方法:增加高頻場景、拓展新場景、觸發(各種通知)、激勵政策等;
提升強粘性方法:增加用戶離開的成本,如建立社交關係、會員、積分、充值以及其他強關係等。

參考:留存率和復購率的區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