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設計的流程

交互設計流程中,基本按照以下3步驟進行:

2013041223

第一:初步的需求分析

在初步的需求分析當中,你需要做的是什麼呢?

1、與需求方溝通,獲取最直接的信息來源;

2、與PM溝通,瞭解產品的信息重點(PM負責產品的整個規劃運籌,瞭解這些信息,有助於架構整理設計方向的籌劃)

3、儘可能的方式,瞭解一些項目目標、背景、原因等方面的外部因素(在一些項目中,可能是由公司高層來決定項目的方向,所以儘可能的去了解多方的需求)

這個過程中,可能是在產品規劃的時候,去參會瞭解,或者是在更前期的頭腦風暴中瞭解產品大致的方向,有很多不確定及變化因素,這個時候,項目還沒有真正的到交互設計階段,但交互設計師要積極參與到項目中去,在前期就對項目有所瞭解。

忌諱,這樣……….

1、需求拿來即做。——需求沒有經過初步分析過濾,交互設計師拿來就開始進行。導致的最終結果:交互設計師直接淪爲產品經理討論產品方向的工具。

應該怎麼做?——交互設計師應該基於前期的參與瞭解,及個人的經驗(有必要甚至可以叫上對應產品線的用研分析師一起),對這個產品進行初步的判斷,這個產品的可行性及合理性,如果根本不合理,這個產品就可以返回進行產品重新規劃中………

2、需求不加分析。——需求沒有經過中級的分析,交互設計師就開始着手進行。導致的最終結果,交互設計師陷入汪洋的產品規劃討論中。

應該怎麼做?——基於前一步的判斷,產品比較合理,可以接收進行。但是,這個產品給過來的需求,缺失了哪方面的東西,這些東西在我們具體架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交互設計師應該對這個產品進行中級的分析,提取我們需要的東西,讓需求方進行提前準備。

ps:其實在有些公司,如果有比較強大的PM的總體把控組織的話,這個初步需求分析,可能會在立項及相關的溝通中解決掉。但在PM不夠強大的時候,IA其實分擔着這部分工作,而且這個過程中,發現交互設計師的前期判斷溝通還是很重要的。以上兩種情況,在項目中也見到有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在前期糾結了1個月,還是裹足不前,其實,這些在前期的分析中都可以避免掉。

第二:具體架構設計

前提:需求方已經確定通過了產品前期規劃,並且具體的需求已經80%完備,就可以開始着手進入到具體的架構設計階段了。

一定要記得:Think first,Design next!

其實,在做一個需求或者產品的時候,我們動手做的時間只佔了10%——20%,80%——90%的時間在前面的階段。

前期遇到一個“手機定時提醒”的一個需求,當時對應人員的處理,只是根據需求方的描述在具體頁面加一個輸入框及鏈接,而沒有分析對應的業務需求及相關任務聯繫,導致只做出來了20%的東西,漏掉了80%的東西,反覆修改調整了4次。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在具體的元素中迷失了…………..

1、詳細需求分析階段

確定着手做具體的產品了,就需要進行詳細的需求分析階段了,在這個階段,我們需要做的:

1、梳理需求,找到最核心最真實的業務場景、功能。

2、瞭解業務功能邏輯,有助於進行交互流程設計

3、對信息進行初步的整理、篩選、分析

傾聽業務的心聲,分析討論業務的邏輯、目的、內容,梳理業務特殊需求及模擬用戶的邏輯。

2、任務流程階段(Task Flow )

任務流程是根據前期PM提出的業務邏輯流程,根據用戶的操作及心理模型搭建出來的任務流程圖,任務流程圖,是梳理主流程任務,瞭解核心功能目的,清楚不同的場景,業務流程直接關係着頁面流程及場景頁面的設計!

3、頁面流程(Page Flow )

頁面流程,是架構必須的步驟,它能從整理角度把握整個架構,是整個架構的網站地圖(sitmap),包括頁面的整個流轉,頁面的入口、出口等。

在架構圖交付物中,頁面流程也是整個框架的第一步。

4、線框圖(Wire frames)

在線框圖中,基於前面的分析準備,爲了展示信息結構、功能設置、用戶操作使用習慣,我們要在裏面做哪些呢?

1、展示主要的內容、功能

2、對整體的佈局、結構進行考慮

3、考慮信息的位置、順序

4、用不同的字體字號、顏色(黑白灰色)展示出其層次、輕重

在做具體的線框圖中,一般按照這3個小步驟進行,其實,這種先後順序在小的修改及項目中,可以一起進行,但涉及到較複雜的大項目,還是按照先後順序好些,不然,把它們混雜在一起,往往容易遺漏很多東西。

第一步:最正常的狀態展示——線框圖

2013041228

根據8/2原則,展示出80%用戶能看到的最正常場景,確保它的信息操作順暢、一致性。這樣做,容易使你抓住主要用戶,排除其他干擾信息,思路明瞭清晰;有助於能先從整體角度把握產品框架、流程,不至於陷入小細節的糾結中………..

第二步:全場景的狀態展示——線框圖

2013041229

把正常場景設計出來以後,就要進行分模塊的全場景架構設計了,如果場景甚多,建議,先列出全部清單,在逐個進行設計。上面示意圖爲購物車1、2的場景展示,其中只是列出了部分,因爲屬於操作型頁面,所以要把全部的狀態展示出來,整體有30多種,所以,用這種方式,就不怕漏掉了。

第三步:交互說明文檔——線框圖

交互說明文檔,是基於全場景架構設計出來之後,最終要交互出來的交付件,這個文檔更傾向於給具體的前端開發及後臺開發人員的。裏面主要包括的內容有:

1、異常狀態(報錯、提示位置、最長字符、報錯文案場景)

2、全部頁面跳轉(鏈接、button、彈出框、新出窗口、原頁刷新……)

3、列顯示最多條目、輸入框最多字數、

4、點擊的交互前後展示狀態,點擊中的交互形式……

ps:在做架構中,會發現很多人在一些事情上迷失掉,花費了很多的時間,所以這些也是在交互設計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精美細緻並不重要!——把真正的視覺塗色交給UI去做吧,他們更專業。(但架構展示要易於理解主次、信息層級的排布)

2、選擇性價比較高的工具——不要把時間花在學習工具上,工具只是輔助想法的實現,是爲了提高我們工作效率。

3、從最簡單的開始,逐漸補充細節——要培養全局觀,再注重細節修改。

20130412210

4、線框圖不是“畫”出來的,而是想出來的,是確認出來的——在做的過程中,多溝通,多交流。

第三:檢查糾錯

最終我們的交互架構,怎麼確保產品符合用戶的需求呢?這就需要我們架構後的檢查糾錯步驟。對架構的檢查糾錯,可以分兩種:

1、基礎自我檢查。

這是做完架構之後自己的糾錯檢查。

包括:這是什麼網站?(名稱、logo、說明);我在哪兒?(網站定位、麪包屑、導航、操作入口明確);有什麼?(導航、目錄、分類);能回嗎?(返回、新開窗口、導航、麪包屑);相同功能、文案統一、表達一致嗎?

2、原型測試驗證。

最終做出來的架構,需要設定一定的場景或者任務流,找用戶進行測試,是否能按照正常的用戶心智模型進行。——任務排查

20130412211

交互設計的工具和方法

工具:

紙和筆、Axure、Endawer / Mindmap/ conceptdraw、OmniGraffle

方法:

概念圖、可用性測試、卡片分類、角色模型、故事版、任務走查、任務流程、頁面流程、交互設計說明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