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晚“捐款”對“一句話的事”到“阿凡達”對“拆彈部隊”

2010的春晚,很早就睡了,就連最喜歡的趙本山的小品也沒有看,不是不想看,實在不想熬那個夜,第二天一有機會還是迫不及待的看了,王小力的表演也很精彩,不只是搞笑,難道不是反映到人們生活的虛僞嗎?(結合遼寧電視臺小品“就差錢”不就是活生生一個社會的寫照嗎?)這個事情也就告一段落;其他的小品也看了,但直覺印象大不如以前了,唯一有一點看頭的就是“五十塊錢”,至於“一句話的事”整體感覺就是郭冬臨在走下坡路,而且已經做的很遠了,這個小品本身沒有看到多少值得深思或者搞笑的;這個還沒有完,以上只是我個人感覺,問題還不在於此,網上對老趙的攻擊不在少數,說什麼插播廣告了,說什麼不如“一句話的事情了”等等,說老趙“被第一了”,等等不一而論,其實,插播不插播廣告,我個人認爲大可不必大驚小怪,你不看就什麼都沒有,我也不想多說什麼,不管怎樣,中央電視臺還是把“第一”的寶座給了“捐款”,就算其他方面我再不認同CCTV,也不得不說,就小品而言,“捐款”是實至名歸。

 

另外寫下上面這些的其實是看到奧斯卡的金像獎,“拆彈部隊”完勝“阿凡達”,這個是我希望的,兩部電影我都看了,“阿凡達”是在電影院中看的,看完之後,雖然對裏面的視覺體驗頗爲震撼,但真讓我說出什麼來,我還真的說不上來,不是複雜,不是豐富,從某種程度上講,我看不出多少引人入勝的情節,充其量是一次盛大的視覺體驗,留給我回味的太少,也絕非像某些導演說的那樣,就此把中國電影比的一無是處(雖然,說真的,中國電影的確不咋的,看看印度的兩部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未知死亡”,我就感覺我們是在退步,至少沒有進步),拆彈部隊,我是在電腦上看的,留給我的不僅僅是震撼,更多的是想象,是回味,回味着:主人公忘我的工作的精神;美國人民對世界民主所做出的巨大貢獻;落後世界人民的愚昧和無知(跟隨在坦克的後面丟垃圾等等體現,真不知道你們在高壓政權下是否也有這個權利);說這個電影是反戰電影,我看完之後,倒不覺得是反戰,而是覺得美國士兵的偉大,美國國家的偉大,也許對於美國民衆來講,的確是該讓美國孩子們(大兵)回家了,不能讓國人再有死傷了,但就從國民角度來看,也許有點不值;這個還讓我想起電影“通天塔”,一個普通美國人遭到意外槍擊之後,引發的世界騷動,不由得不羨慕美國的國民,這個可能就是作爲國民的自豪感吧。

 

扯遠了,阿凡達就有點不知所云了,假想了那麼一個星球,有那麼個故事,......除了視覺體驗,說真的不知道在說什麼,倒是配合了我國的拆遷和反拆遷的國情,所以,毫無疑問:"拆彈部隊"VS“阿凡達”,優劣已經很明白了,我擔心的是,奧斯卡的評委會因爲觀衆的情緒或者反映把金像獎給了不能實至名歸的"阿凡達",但就目前來看,我打可以放心了,奧斯卡的評委的確不是吹出來的。

 

不過話說回來,電影的進步,技術上的創新還是很少,就拿3D來講,"阿凡達"的確是一個進步,而且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電影的最高境界在於"劇情",沒有劇情,就沒有成功,仔細想象,就算"拆彈部隊"拿下了奧斯卡金獎,但是,比起"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勇敢的心""從海底出擊"等等以往的金獎或者接近金獎的電影來看,都是經典,沒有勝負!也希望將來有一天,真正有一部電影來個全新的、歷史性的突破,讓人類的電影史更進一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