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替代性和個人價值

最近幫公司招人也有一些感想,可能是因爲這種公司的應聘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吧。包括自己身邊總有人抱怨公司待遇各種不好,老闆各種傻逼,你讓他離職,卻有各種理由捨不得走。其實說白了是因爲他知道離職了之後也不會找到一個更好的工作。

聲明以下所說都是排除政治鬥爭、公司沒錢等情況下的

可替代性

員工會考慮很多家公司,選擇一個能勝任並且待遇最好的;而公司會比較所有的面試者,選一個能力相對較強而待遇要求相對較低的。這個選擇最終平衡到一個點才能招到合適的員工。

很多人抱怨待遇待遇不好,不給漲工資,你可以提離職啊,如果你提了離職也沒有給你漲工資,那麼說明公司可以用同樣的錢招到一個不比你差的人(排除公司政治的因素)。如果發生了這種情況,那麼作爲員工應該檢討自己,也就是說你的價值就值目前這麼多錢,是自己的價值不夠,不是公司不給你錢。

所以說公司判斷該不該給一個員工漲工資很簡單,就是我能不能用同樣的錢招到一個代替你的工作的人,如果能,那麼就可以不給你漲工資,因爲公司可以花1W辦成的事沒必要花1.2W。可替代性 是衡量一個員工價值的最重要標準,無論是技術上的還是管理上的,只要你可以被其他人替代,那麼你的價值就是所有這些可以替代你的人的一個平均值而已

所以以前總會碰到一些老員工抱怨公司給新人的待遇比自己還好,其實有啥可以抱怨的,如果你真的那麼重要不可替代,自然公司會給更多的錢留住你,如果你提離職都沒人鳥你,說明你就值這個錢。

個人價值

什麼是個人價值?也可以認爲是可以代替你的所有人的平均值。當然這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如果定量得來說,個人價值就是一個人所掌握知識,其他人學習需要花費的時間。這個時間越長,你的個人價值就越高。對程序員來說,這個知識一般包括編程和業務兩部分。

打個比方,如果你是大學期間混日子四年什麼都不會,然後臨時花兩個月學了一點前端知識就去找工作,那麼你的價值基本就是兩個月,你周圍的人花兩個月就和你有一樣的價值,他們如果要求一個月1W,那麼你就值這個價。而且一個在學校天天混日子的人,恐怕在辦公室也不會突然變得很努力。

相反,如果你在學校期間把數據結構、操作系統、編譯原理這種理論課學的很紮實,又有大量的項目經驗,你會比你周圍的強很多,強的地方就是你所掌握的這些知識他們可能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掌握,於是你可以理所當然得到比他們好的工作待遇。

如果更進一步,你不但在學校基礎紮實,項目經驗豐富,在工作期間也很努力,工作完成的好並且業餘時間鑽研技術,那麼這麼滾雪球下來,你工作兩年之後掌握的知識量可能已經超過你周圍工作五年的人,這時候如果你得到了比周圍前輩們更好的待遇一點也不奇怪,因爲這是你應得的。從公司角度講,如果你離職了他們需要花更多的錢,甚至花更多的錢也很難找到一個能代替你的人。

總結下,如果你對當前公司的待遇不滿意,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如果公司給的待遇不符合你的價值,溝通無效後應該立刻走人,如果公司給的待遇已經符合了你的價值,那麼先提高個人價值再談待遇。

有人可能會說,我在公司呆了10年給公司創造了那麼多貢獻,就算新人比我強,他什麼貢獻都沒有,也應該待遇比我低纔對。 拜託,公司又不是你爹還想啃老嗎,如果換一個人是不是也能創造這麼多貢獻?一個價值1W的人在一個崗位上創造了10W的貢獻,他自身的價值依然是1W,公司能給他一個價值10W的崗位纔是重點。雖然大部分公司因此給你提高待遇,但是請注意,更多的是因爲你的工作時間比較長而對公司的業務很瞭解,可替代性變低了這本身就是自身價值的提升,你當前的待遇依然是由當前的個人價值決定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