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軟件外包之路

作者:崔啓亮       原始出處:本地化世界網http://www.giltworld.com

軟件外包熱潮席捲全球軟件行業,這是一場軟件產業發展模式的革命性變革,必將促進軟件產業世界新格局的形成。探索適合我國軟件外包發展的道路,成爲一道必答題——

趨勢

軟件外包的興起,已經成爲世界軟件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從軟件技術趨勢來看,軟件工程技術日益普及,軟件開發、平臺、環境開始廣泛使用;對軟件開發過程的研究開始轉向對軟件生產過程的研究;軟件業已經從“創造”階段開始步入“製造”階段,甚至提出“軟件組裝”的概念。軟件項目管理知識相對成熟,軟件開發的分工和協作,已經積累了成熟的實踐經驗。因此,軟件技術的發展爲軟件外包提供了技術保證。

從世界軟件產業格局看,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國家爲了爭取經濟利益最大化,降低生產成本,致力於發展核心技術,紛紛將以軟件產業爲代表的智力知識產業中的非核心業務提供給發展中國家,形成了國際生產要素的重組和產業的轉移。發展中國家在承接軟件外包的過程中,通過承接項目既獲得巨大盈利,又學習了先進技術、國際操作理念和管理方法,爲企業走向國際化鋪平了道路。利益驅動是軟件外包發展的內在動力。

據IDC分析,近幾年全球應用軟件外包市場平均每年以29.2%的速度增長,2005年整個市場規模將達到289億美元。而據美國《商業週刊》統計,目前全球軟件產值的三分之一需要通過對外發包來完成。美國Gartner公司亞太區研究主管Dion Wiggins在其十大預測中指出:2004年,軟件外包市場將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但其中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到2005年,進入軟件外包領域的公司將增加30%,有能力從事軟件外包業務的公司將增加40%。

格局

IDG統計數據表明,全球軟件外包市場規模已達到1000億美元。全球軟件外包的發包市場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歐和日本等國家,其中美國佔40%,日本佔10%。外包接包市場主要是印度、愛爾蘭等國家。其中,美國市場被印度壟斷,印度軟件業80%的收入依賴軟件外包業務,印度已經成爲軟件外包的第一大國。而歐洲市場則被愛爾蘭壟斷。現在,菲律賓、巴西、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也加入了世界軟件外包的競爭行列。

作爲世界第一的軟件外包服務大國,印度顯然並不滿足現狀。作爲印度軟件外包的“航母級”企業,塔塔諮詢服務公司(TCS)、信息技術系統公司(Infosys)、 威普瑞公司(Wipro)、薩蒂揚公司(Satyam)紛紛進入中國,在中國設立了辦事處,或與中國的IT企業進行外包合作,或切入東亞其他國家的軟件外包市場。中印軟件外包的競爭戰火已經由國際市場燃燒到“家門口”,很多國際媒體驚呼這是中國軟件外包的“後院起火”。

在激烈的軟件外包服務市場中,我國軟件外包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計世資訊的《2003~2004年中國IT服務市場研究年度報告》顯示, 2003年中國IT外包市場規模達35.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2.5%。中國軟件外包的主要目標市場是日本和美國。

應該看到,我國發展軟件外包起步較晚,外包服務能力較低,外包產業規模較小,與印度等軟件外包大國存在很大差距。特別是在大型項目管理、軟件外包企業規模和英語語言交流、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需要加強和提高。

突破口

面向日本公司的外包業務,將是中國軟件業近幾年的贏利點和突破點。

印度發展軟件外包產業的優勢在於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政府的支持,在發展軟件產業政策、改善基礎設施、發展教育培訓等方面,政府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企業家和技術專家人才迴流。目前,很多具有企業管理方面的企業家和IT高級技術人才,紛紛回印度創業。他們掌握着軟件設計的先進經驗,和美國公司有着良好的合作信賴關係;第三,全球領先的軟件過程控制能力,軟件外包是對軟件質量和過程具有嚴格要求的軟件服務活動,印度是世界上獲得質量認證(CMM第5級和ISO 9000)軟件企業最多的國家;第四,良好的交流能力,軟件外包需要發包方和接包方頻繁的交流,而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因此,在項目交流中,印度具有天然的優勢。

由於語言文化和對外交流的歷史原因,印度在對日軟件外包方面,目前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而我國與日本具有一衣帶水的歷史淵源、天然的地理區域以及與日本企業長期的合作關係優勢,發展中日軟件外包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礎。另外,與對歐美軟件外包相比,進軍日本軟件外包市場的技術門檻比較低,日本公司則看重外包企業的忠誠度和成本。面向日本公司的外包業務,將是中國軟件業近幾年的贏利點。

我國在對日軟件外包方面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中國與日本長期的經濟、貿易、文化關係。第二,語言優勢,中國有很多掌握日語和可以快速學會日語的軟件人才,便於項目交流。第三,和日本的距離較近,具有地理區域優勢。第四,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和舉辦北京2008年奧運會,有更多的市場機會。第五,對日本來說,中國的市場更具有吸引力。第六,很多日本廠商在我國設有分支機構。第七,很強的成本競爭力。第八,我國政治穩定,持續、穩定、高速增長的經濟發展。第九,大批具有製造技能的IT人才。第十,強有力的政府支持,完善的通信等基礎設施,良好的投資環境。

通過做日本的軟件外包,中國軟件企業可以鍛鍊隊伍,按照國際的規範形成規模,積累財富、經驗、人才。走過了這個過程,將來纔有可能做高附加值的產品,才能進軍歐美市場。

兩步走

根據Gartner公司的研究主管Koji Nagatsuna的分析,中日軟件外包發展將經歷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日本的主要目標是成本削減,中國主要完成編碼(簡單編碼)的軟件外包初級工作;第二階段,日本主要起知識傳遞的作用,中國主要是學習階段,例如開發嵌入式應用等;第三階段,日本主要從事外包項目管理,中國與日本協作,提供開發商務應用服務;第四階段,日本提供完全外包,中國與日本形成合作伙伴關係,具有開發系統集成能力。目前對日外包正處於第二和第三階段之間,我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軟件外包的技術、管理流程和國際市場運作經驗,壯大企業規模,提升外包能力和國際形象。

我國對日軟件外包已經邁出了可喜的一步。據國家海關總署統計,2003年北京對日軟件出口額接近1億美元,加上網絡境外結算,保守估計值1.5億元。從軟件外包基地與軟件企業的分佈看,中國五大軟件外包產業基地的佈局已經初現輪廓,按重視程度分別爲北京(華北)、華東、東北、華南、西北。

大力發展軟件外包產業受到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最近,國家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啓動的“中國軟件歐美出口工程”,吹響了進軍歐美軟件外包市場的號角。

政策的利好只是外因,提高軟件外包服務能力關鍵在於軟件企業苦練“內功”。

軟件外包兩步走的策略主要基於我國軟件產業宏觀角度分析,並不是絕對的,可以跳躍式發展。對於從事軟件外包的國內各種類型的企業而言,應該針對自己的客戶市場和技術優勢,選擇對日或對歐美的軟件外包作爲切入點。

借鑑愛爾蘭初期依靠提供歐洲軟件本地化外包的成功經驗,我國從事軟件本地化服務的軟件公司在爲美國大型軟件公司提供軟件本地化服務的過程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得到美國客戶的信任和長期合作,而且隨着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實力不斷增強,完全有能力從美國市場承接更多的軟件外包服務。

結論

  1. 軟件外包是世界軟件行業的發展趨勢,我們必須抓住機遇,探索我國軟件外包產業的發展道路。
  2. 發展我國軟件外包產業要“兩步走”。開拓日本軟件外包作爲第一步的突破口。第二步是進軍美國和歐洲外包市場。
  3. 發展我國軟件外包產業,任重而道遠。我們要正視差距,揚長避短,積蓄能量,後來居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