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外包行業潛力無限,投身軟件外包恰逢其時

作者:崔啓亮   文章來源:中國本地化網http://www.globalization.com.cn 

軟件外包在國內還處於概念普及和推廣階段,投身軟件外包服務的人數和企業還不很多。不少人認爲軟件外包缺乏創新,技術含量低,沒有前途等。這是因爲他們對於軟件外包行業瞭解不多,容易受某些錯誤外包觀點的影響,對於軟件外包懷有較大的偏見和誤解。
 
誤解源自偏見,激濁方能揚清。歡迎大家對軟件外包的是非曲直進行深入的討論。如果大家經過討論和辨析,激濁揚清,正本清源,能夠正確理解軟件外包,克服認識上的偏見,對於軟件外包行業的發展將是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軟件外包是一種趨勢,而非一種選擇

相信很多人不會否認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軟件行業的全球化早已體現在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全球化是一種不可阻擋的潮流,全球化是一種必然,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選擇。就像地球存在萬有引力一樣,別無選擇。軟件外包服務是軟件全球化產生的新的軟件生產方式,我們可以迴避和漠視軟件外包服務的存在,但是它確實存在,而且還將快速、深入的發展。

不論你是否認同“存在的及時合理的”觀點,中國軟件外包在近5年來發展規模和速度非常高,確是不爭的事實。軟件外包是軟件全球化、因特網和通信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軟件生產的新模式,是全球軟件行業有效配置資源、合理分工和協作的結果。

作爲軟件外包的發包方,跨國軟件公司是推行軟件外包的主力。企業推動軟件外包發展的動力來自於增強企業和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縮短產品的上市時間等諸多方面。

硬件、軟件和服務是IT行業的三個組成部分,軟件服務將是IT行業快速發展的形式。企業的競爭力將從產品功能和性能的競爭,轉化爲專業服務的競爭。“軟件免費,服務收費”的企業經營方式將會大力發展。

“軟件即是服務(SaaS)”的觀點正在被更多的軟件企業所接受和實施。很多軟件企業正在靠提供專業的軟件外包服務成爲全球軟件行業的領導者。在這方面,印度成爲世界軟件外包大國,中國軟件企業正在迎頭趕上。從全球軟件產業鏈分析,軟件外包對於中國軟件產業來說,機遇大於挑戰,合作大於競爭。

誰對軟件外包服務存在偏見?

作者在軟件外包行業工作多年,比較注重收集和關注國內外軟件外包信息。也經常瀏覽國內各個網站關於軟件外包方面的討論和觀點。歸納起來,國內對軟件外包持有偏見的有三類人。
對軟件外包懷有偏見的三類人分別是:某些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某些國內軟件企業的編程人員,某些軟件技術專家。

剛畢業的高校學生他們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和技能經常不能滿足外包軟件服務企業高級技術和管理職位的要求,進入軟件外包服務企業後,需要從最初級的基層員工做起,工資待遇較低,如果對自己的期望值很高,缺乏實幹精神,很容易認爲軟件外包服務沒有前途。

一些國內軟件企業的編程人員,他們非常熱衷於軟件編程技術,他們認爲只有軟件開發纔是具有高度創造性地事業。他們當中很多沒有到全球知名的軟件外包服務公司工作過,他們錯誤的認爲軟件外包就是簡單的拷貝和粘貼代碼。或許是因爲他們太沉迷於編程技術,而缺乏市場意識,對於軟件外包服務的深度、廣度、市場現狀缺少了解,造成軟件外包缺乏創造性地錯誤觀念。

某些軟件技術專家呼籲爲軟件外包降降溫,提倡中國加強自主創新開發軟件。他們清醒地看到了初級軟件外包服務的片面影響,但是沒有看到發展軟件外包服務和增強軟件自主創新並不矛盾。軟件外包服務是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必然,對於中國軟件來說,軟件行業應該是多元化的佈局,既要在關係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領域加強開發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又要在軟件全球行業分工中發揮我們的優勢爭取更多的軟件外包服務份額。如果片面追求軟件創新,甚至重新發明車輪子,將造成財富和人力的浪費。

剖析軟件外包的認識誤區

對軟件外包缺少了解,孤立地看待軟件外包的一個方面,片面地聽信別人的錯誤觀點,或者主觀性的推斷軟件外包沒有價值,是造成很多人對軟件外包存在誤解、產生偏見的主要原因。

由於種種不同的原因,很多對軟件外包懷有偏見的人士,沒有機會也不善於從全球軟件產業發展和佈局的更大視角看待問題,更有甚者他們只看到了軟件外包服務的一個很淺的方面,認爲軟件外包服務就是軟件編碼或者軟件測試。視野的狹窄,導致了錯誤的見解。很顯然,坐井觀天的青蛙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一樣大,中國古代夜郎國的國王足不出國,認爲夜郎國是天下最大的國家。

概括起來,國內對於軟件外包服務的認識誤區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軟件外包待遇低,軟件外包沒有競爭力,軟件外包不利於中國軟件產業發展。第一種認識來源於剛剛進入軟件外包服務企業工作的新人。第二種認識來源於中國的一些軟件開發人員。第三種認識來源於軟件技術專家。

認爲軟件外包待遇低,對於剛剛進入軟件外包服務領域的新人,尤其是剛走出校門的學生而言,是面臨的現實。經常有人問我進入外包服務公司能掙多少錢?我的回答是你的收入取決於你爲公司創造的價值和利潤。軟件外包服務企業的個人收入差別巨大,根據每個人的能力和職位不同,得到的薪水存在很大不同。增加收入的唯一途徑是增強自身的技能。

抱怨從事軟件外包服務工作待遇低的人還經常抱怨缺乏歸屬感、安全感、沒有地位。現在很多外包服務公司的新人經常被派遣到大型跨國軟件公司從事軟件開發或軟件測試的工作。他們很羨慕大型跨國軟件公司正式員工的高收入、高福利,而他們自己卻屬於外包服務公司,每月收入有限,福利不好,項目結束後可能被解散。殊不知,機會對於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能夠進入大型跨國軟件公司工作的人員都是在某方面懷有專長的人。“臨川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利用一切工作機會多學習企業需要的技術和實踐,總有機會加入大型知名跨國公司的。

認爲軟件外包沒有競爭力的觀點,來源於對軟件外包領域的不瞭解。軟件外包服務具有多種層次,需要多種技術,規模化的軟件外包服務公司將是跨國軟件公司的合作伙伴,他們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實際上IBM,HP,EDS等國際知名公司都是全球軟件外包市場的最有競爭力的企業,誰能懷疑他們的競爭力。
印度在軟件外包行業佔據了歐美60%左右的市場份額,印度一些知名的外包服務公司,例如TCS,Infosys,Wipro已經有能力與IBM,HP等公司在美國市場競爭大型IT項目招標,因爲他們能提供行業的全套解決方案,而且質量可靠,價格具有競爭力。

有些人除了認爲軟件外包工作缺乏創造性之外,還抱怨軟件外包工作單調而枯燥。不少軟件開發人員認爲遵守和執行嚴格的軟件外包流程束縛了他們的創造性,扼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從而感到軟件外包服務的枯燥性。有些程序員認爲只有開發軟件纔是最具有創造性的工作,只有採用最尖端的技術纔是軟件生產的核心,這都是初級程序員“編程至上”的心理造成的。
少數軟件技術人員厭惡做看起來很瑣碎的工作,“大事做不來,小事做不好”。張瑞敏有句名言對這些人很有教育作用,他說:“把每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軟件外包爲客戶提供的是一種服務,爲客戶提供滿意的服務(不論這種服務是否枯燥和單調),是軟件外包公司的競爭力。我國軟件外包服務行業缺少更多地樂於做小事,又能夠把小事做好的技術人才。

軟件技術專家認爲發展軟件外包不利於中國軟件產業發展。這種觀點只是相對的正確。中國軟件產業是多元化發展的結構,既有面向國內廣闊市場的行業軟件,也有快速發展的出口型的軟件外包服務行業。兩者可以齊頭並進,中國不會像印度那樣靠提供軟件外包服務一支獨秀。中國軟件外包企業只會學習印度外包企業的成功經驗,而不會全面照搬印度的外包模式,因爲中國的國情不同,市場不同和資源不同。

軟件外包服務不是洪水猛獸,不會與發展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相矛盾。在某些優勢領域,集中資源和技術,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搶佔領域制高點,是增強我國軟件競爭力的重要方面。加強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產品,發展軟件外包領域應該是齊頭並進,互爲補充。片面強調其中的任何一個方面,只會走向極端,錯失發展良機。

軟件外包服務的個人前途和“錢途”

市場經濟下的人們經常關注的是前途和“錢途”。對於軟件外包服務服務而言,我們也不免庸俗一點,看看從事軟件外包服務行業對於個人發展和企業是否具有“錢途”。

在論壇上有一個帖子說的是,某大學生畢業後誤入軟件外包服務公司,三年後感覺外包服務行業缺乏發展機會,由於在軟件外包公司從事的都是拷貝和粘貼的工作,缺乏技術競爭力,在社會上找不到合適的公司,只能又回到外包服務公司工作。

如此看來,在軟件外包公司工作確實“沒有前途”。事實上,如果相信這是普遍情況則大錯特錯。問題出在哪裏呢?首先,問題出在這位學生自身的職業發展上,它缺乏自己的職業和發展規劃,白白耽誤了三年時間,或許他的工作能力有問題,或許他所在的企業很不規範,或許他沒有主動學習精神。他應該在這個公司工作一年就換行業和換工作了。

現在的社會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的發展機會和選擇機會。網絡信息、各種培訓和企業都未每個人提供了足夠的資源,關鍵是如何學會利用這些資源。關於信息時代如何學習的問題,不在本文討論之列,但是善於學習新知識,並且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爲技能,爲企業帶來財富,這樣的學習和知識才是獲得更大“前途”的知本。

筆者認識的從事軟件外包服務工作的朋友的經歷或許對軟件外包服務前途存在偏見的人士有所啓發。由於筆者在北京工作,對北京外包服務行業瞭解的多些,以下例子都來自北京軟件外包公司的同行。

A君在加入軟件外包公司前,曾在某國企從事政府軟件項目的測試工作。他加入北京某軟件外包服務公司後,職位是軟件測試工程師,被公司派往微軟亞洲工程院(北京)和微軟的開發團隊一起從事微軟某產品的測試工作。在微軟從事軟件測試工作一年多的時間裏,他不僅學習了微軟的測試技術(包括測試用例編寫,測試執行,測試工具、缺陷報告等),還注意學習微軟測試管理方法(測試計劃、測試團隊組成、測試交流、測試總結)等。除了認真觀察,善於思考,他還善於總結。兩年後,他根據在此期間積累的經驗,辦了一個個人網站,今年(2006年)上半年正式出版了一本軟件測試技術的書,受到測試行業讀者的青睞。他的工作能力提高了,職位也得到的提升。A君的成功在於他是善於學習的人,成功者來自有準備的頭腦。

B君在加入北京某軟件外包服務公司前,任微軟中國公司的某產品經理,由於軟件外包服務的迅速發展,他在軟件外包服務公司高層的邀請下,加入現在的外報公司從事業務總監的職位,協助該公司的業務部門擴大規模和實力,成爲業界具有競爭力的公司,最近提升爲公司副總裁。在很多人看來,能夠在微軟公司成爲中層經理已經是職業成功人士了,爲何轉投國內的軟件外包公司?這些人都是行業精英,其智商和能力都在一般人之上,箇中原因不言自明。

軟件外包服務公司的“ROI”

上面是兩位在軟件外包領域個人奮鬥的成功案例。下面再從企業角度看看從事軟件外包是否具有“錢途”。

北京的C公司成立於1995年,主要爲日本企業提供軟件外包服務。2004年在香港上市後,成爲業務發展最快的企業,目前該公司的市場資產價值與神州數碼相近。從2001年到2005年,每年的業務增長率在40.6%。該公司公佈的綜合收益表顯示,2005年營業額262,317,087港元,其中外包軟件243,328,555港元,純利潤60,012,355港元。純利潤爲22.87%,在國內軟件行業利潤(平均5%左右)普遍下滑的情況下,該公司能取得這樣高的利潤,可謂“錢途光明”。

北京另一家從事歐美軟件外包服務的D公司,成立於1995年,最先是幾個人的小公司,現在已經成爲國內知名的軟件外包服務公司,目前員工超過1600人。該公司今年(2006年)上半年獲得3000萬美金的風險投資,該公司正在積極籌備到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作爲國內最大的軟件外包供應商,擁有15年軟件外包業務經驗的東軟股份,業績一路高漲:2004年外包業務3000萬美元,2005年達到5500萬美元,2006年預計將達到8000萬美元。

中國具有發展軟件外包服務的多種優勢,軟件外包服務的利潤空間很大。僅以軟件外包測試服務爲例,其發展規模和利潤空間都比較誘人,某些外包項目的利潤高達35%”,所以現在很多軟件外包服務公司都是從軟件外包測試和開發起步的。軟件外包服務行業可以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ROI)是吸引公司從事這個領域的原動力。
 

爲什麼一些優秀人才加盟軟件外包公司?因爲軟件外包企業給他們提供事業發展的寬廣舞臺。爲什麼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從事軟件外包?因爲軟件外包給中國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和高額利潤。爲什麼政府大力推動軟件外包?因爲中國希望在全球軟件行業和的舞臺上佔據更大的份額,中國有能力能夠把軟件外包做好、做大、做強。

認識軟件外包行業需要綜合全球軟件行業格局、國內企業和市場現狀、個人的興趣和能力諸方面綜合分析。對於希望從事軟件行業的任何個人而言,軟件外包行業帶來的是一個選擇,一個機會。軟件外包行業潛力無限,投身軟件外包恰逢其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