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大潮中的軟件業

作者:崔啓亮 “當代金融家”雜誌 2005年9月

21 世紀初的全球軟件業,美國在軟件業的基礎創新動力強勁,愛爾蘭、德國爲代表的歐洲在應用軟件領域不斷髮力,印度、中國爲代表的亞太地區在軟件外包市場異軍突起。軟件業在外包中合作,在購併中擴張,在競爭中聯合,通過全球性的競爭與整合,全球化大潮中的軟件業國際分工格局逐漸形成。

一、全球化的軟件產業新格局

隨着國際生產要素的重組和產業的轉移,國際軟件業正在經歷生產方式的全球性變革,目前以美國、歐洲、印度、中國等爲主形成了國際軟件產業分工體系,世界軟件產業鏈中的上游、中游和下游鏈條分佈逐漸明晰。美國作爲早期軟件產業的發源地和世界軟件強國,在軟件產品研發和基礎研究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歐洲在應用軟件領域厚積薄發,增勢強勁。亞洲軟件市場潛力巨大,生產成本優勢明顯,以印度和中國爲代表,佔據全球軟件外包的較大份額。

美國:壟斷性軟件強國

美國是世界軟件強國,其軟件產品佔有全球 60 %以上的市場份額。美國大力發展基礎和核心軟件技術,控制着軟件開發平臺和軟件工具,在全球軟件產業中居於領先和核心地位。

目前美國軟件業呈現兩個方面的顯著變化,第一,軟件服務增長快於軟件產品增長,軟件業呈現服務化趨勢。第二,外包成爲新的軟件生產方式,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軟件外包來源國。

美國佔領全球制高點的經濟發展策略,高度發達的市場環境,豐富的技術資源,決定了美國以技術創新爲目標,積極發展軟件高端領域。

由於軟件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軟件業的利潤空間遭受擠壓,軟件業的高速增長造成了美國國內軟件勞動力嚴重短缺,另外美國本土人力資源的成本居高不下,爲了增強核心技術競爭力,降低軟件生產成本,軟件外包成爲必然的選擇。

歐洲:軟件應用實現新突破

以德國、英國和愛爾蘭爲代表的歐洲,在應用軟件方面有很強的開發能力,尤其在通信軟件、企業管理軟件方面,其產品在國際市場有較高的佔有率。

德國在應用軟件領域具有較強的研發能力, 73% 的主要軟件企業自主開發應用軟件。全球最大的企業管理軟件供應商、第三大獨立軟件供應商 SAP 的總部設在德國沃爾多夫市。

德國也是世界軟件行業的出口大國,目前,德國軟件的主要出口市場以歐盟國家爲主,其次是北美和亞洲國家。近年來軟件開發首先向印度、東歐、中國、以色列等國家進行轉移。

英國軟件產業的優勢領域有數據庫、支撐軟件包、虛擬現實、 WAP 技術、基於神經系統的多媒體應用、實時和對安全性要求高的軟件以及金融、財務軟件和娛樂軟件。

儘管愛爾蘭國小人少,但是在歐洲軟件市場的地位舉足輕重,贏得“歐洲軟件之都”、“歐洲硅谷”的美譽。愛爾蘭選擇爲美國軟件企業提供軟件的歐洲語言本地化服務作爲發展軟件產業的切入點,如今,愛爾蘭已經成爲世界大型軟件公司進入歐洲市場的門戶和集散地。

現在愛爾蘭具有較強的軟件綜合研發能力,特別在客戶管理系統、無線通訊、多媒體網絡教學培訓、網絡安全、金融銀行軟件、軟件工具、網絡工具及應用、嵌入式實時系統軟件等方面有着較強的實力。

印度:出口導向成就外包霸主

印度軟件業屬外向型產業,大力發展軟件外包服務和離岸開發業務。印度的軟件出口額佔全球市場份額的 20% ,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計算機軟件出口大國。印度的軟件外包已經佔據了美國 60% 的市場份額,成爲最大的軟件外包服務提供國。

印度在軟件外包領域取得空前的成本並非偶然。首先,印度軟件公司具有較強的項目管理能力,印度的幾家大軟件公司,其軟件項目按合同完成率高達 96% 以上,對時間、質量、成本、過程控制的能力非常強。其次,印度成長了一批較大規模的企業,以 TCS , Infosys 和 Wipro 等萬人以上的大型軟件公司,可以承接大型軟件項目的全系列外包服務。再次,印度軟件從業人員的分析能力、營銷意識、質量保證能力在國際上擁有良好的口碑。最後,印度的英語語言優勢克服了與客戶交流的語言障礙。

經過了多年從事軟件外包編碼的專業代工,很多印度大型軟件公司開始承接金融服務、電信設備和製造業的全系列軟件工程服務,力圖在價值鏈的上游搶得一席之地。

中國:潛力巨大的新興市場

中國已經成爲亞太地區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軟件市場。賽迪顧問公司發佈的《 2004-2005 年中國軟件市場研究年度報告》顯示: 2004 年中國軟件市場實現銷售額 479.1 億元,比 2003 年增長 19.9% 。根據預測,  2005 - 2009 年,中國軟件市場將以 19.8% 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增長, 2009 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 1180.4 億元。

我國軟件業的發展既重視發展面向國內市場的軟件應用,也積極發展以軟件外包爲代表的國外市場。

一方面,我國軟件具有廣大的國內市場需求,特別在產業結構調整和傳統企業改造過程中,國內軟件企業大有可爲。信息化推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國策,爲國內軟件企業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發揮空間。特別是在金融、電信、政府、教育、能源等關係到估計民生的行業,以軟件爲代表的信息產業,將在這些行業發揮積極的作用,而在機械電器、石油化工、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建築材料、醫藥化工、汽車等行業應用軟件,也形成了行業競爭的新優勢。

另一方面,積極發展外向型軟件成爲振興中國軟件的戰略之一。中國加入 WTO 後,中國市場已經成爲國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市場的競爭其實就是國際市場的競爭。近年來,我國本土企業遇到來自國際企業越來越大的壓力,面對近幾年全球軟件業的又一次大規模變遷的機遇,中國找到了切入市場的最佳時機,積極參與全球軟件外包的競爭。作爲全球軟件業的新興力量,在日本和美國市場的突破,促使中國軟件外包業的崛起,由此,中國被公認爲是新興的國際軟件外包中心。

正如經濟的全球化離不開中國的參與那樣,軟件業的全球化也離不開中國的參與,隨着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國內巨大的發展潛力帶來的新機會,將吸引更多的國際軟件公司進入中國,中國一批規模化的軟件企業不斷走出國門,尋求國際化發展之路。

二、併購:全球進行時

自從世紀之交的全球網絡泡沫破裂後,儘管軟件和互聯網行業更趨務實,但是大規模的軟件併購卻並未消失,特別是近兩年來圍繞着軟件業的全球購併愈演愈烈,其併購金額之高,區域之廣,影響之深,達到了空前的程度。

國際軟件併購風起雲涌

揭開國際併購序幕的是甲骨文軟件公司( Oracle )。該公司在 2004 年 12 月 13 日宣佈,它以 103 億美元收購仁可公司( PeopleSoft ),成爲軟件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併購交易。

12 月 16 日,賽門鐵克公司( Symantec )以 135 億美元收購 Veritas 公司,再創併購數額新高。併購完成後,雙方將組成一家新的軟件公司,其年收入接近 50 億美元,並且將成爲增長速度最快的軟件巨頭。

進入 2005 年,全球軟件業的再掀併購狂潮。美國當地時間 2005 年 4 月 18 日,全球計算機圖形業的知名公司 Adobe 以價值 34 億美元的股票收購 Macromedia 公司。

與上述併購金額巨大的行業併購相比,或許發生在全球國際化和本地化服務行業的最大併購案的併購金額微不足道,但對國際本地化行業的新格局具有決定性影響。 2005 年 6 月 28 日,荷蘭萊博智( Lionbridge )以 1.8 億美元購買了全球最大的本地化服務公司美國的保捷環球( Bowne Global Solutions )。

中國積極投身國際併購

發生在國際市場上的軟件業併購好戲連臺,國內軟件業不再充當往常的看客,相反,中國正成爲全球併購行業當中活躍的主角。

率先吹響中國本土公司參與併購國際公司號角的是在中國個人電腦市場佔有近 30% 市場份額的聯想集團。該公司 2004 年 12 月 8 日宣佈,以 12.5 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收購知名品牌 IBM 的全球檯式電腦和筆記本業務,從而組建起世界第三大個人電腦廠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剛剛過去的 2005 年 8 月 11 日,中國本土的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宣佈,阿里巴巴公司收購雅虎( Yahoo )中國公司的全部資產,同時得到雅虎 10 億美元現金投資,雅虎獲阿里巴巴 40% 的經濟受益權和 35% 的投票權。這是中國互聯網歷史上最大的一起併購。

大併購時代來臨?

軟件業就象頻繁活動的活火山,不時噴發出濃烈的火焰,軟件業發展的歷史就是不斷併購的歷史。軟件業的併購爲何屢屢發生,近期軟件業發生的併購案是否意味着大併購時代已經來臨?

縱觀近來軟件業的併購案例,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就是跨國併購屢屢發生,其原動力來自於軟件業全球化資源整合。另外,跨國併購的資本雄厚,金額龐大,資本的意志再次顯示了巨大的威力,甚至有人認爲軟件併購已經淪爲“富人的遊戲”。最後,併購的內容和範圍已經發生了改變。通過併購,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優化資源配置、爭奪有效創新技術和優秀人力資源,從而在某一領域的壟斷全球市場。

全球化生存和發展的軟件業,軟件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國內同行的短兵相接,而是國際同行的正面較量。競爭的方式已經不是單一的產品和服務,而是壟斷行業標準和核心技術。通過跨國併購 , 跨國公司不斷地制定行業領域的標準, 成爲國際競爭中永遠的勝利者。其次,股東利益最大化也是促使行業併購的原動力,資本的意志再次顯示了巨大的威力,企業的市場規模和經營業績不是評判誰是買者的籌碼,這就是爲什麼在併購中經常上演“蛇吞象”現象的原因所在。

評判軟件大兵購時代來臨可能爲時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軟件大併購仍將繼續發生,下一個併購者的主角會是誰?讓我們拭目以待。

三、外包:發現“新金礦”?

軟件外包就是軟件企業選擇合適的外包服務夥伴,將軟件項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發包給提供外包服務的企業完成的軟件活動。

外包是軟件全球化環境下,軟件生產在全球進行資源有效配置的必然產物。據 IDC 的預測,全球應用軟件外包服務市場以平均每年 29.2% 的速度增長, 2005 年整個市場規模將達到 289 億美元。而據美國《商業週刊》統計,目前全球軟件產值的三分之一需要通過對外發包來完成。

在國際軟件外包市場,印度和愛爾蘭等國憑藉爲歐美軟件企業提供軟件外包服務,一躍成爲全球軟件行業的大國,並且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軟件外包成爲軟件業的“新金礦”。而歐美等軟件外包輸出國也通過軟件外包,降低了生產成本、提供了軟件質量、增強了核心競爭力。因此,無論是外包發包方還是外包接包方,都在外包進行中實現的雙贏。

美國:外包的風口浪尖

作爲全球最大的軟件輸出國,美國處於軟件外包大潮的風口浪尖,成爲最大的軟件外包發源地。

國家發改委撰寫的報告顯示,美國軟件與 IT 外包產業佔全球軟件與 IT 外包產業總量的 40% 。 2003 年美國軟件與 IT 外包產業的市場規模爲 2000 億美元,其中離岸部分爲總量的 10% 達到 200 億美元。在這 200 億美元中, 60% 就被印度獲得。

另據美國 E5 公司預測, 2006 年全球軟件外包市場將達到 1000 億美元,其中美國的軟件外包市場就佔據了 65% 。據預測到 2007 年財政年度,美國軟件與 IT 外包產業的市場規模還將達到 3000 億美元。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儘管美國國內部分人士恐慌外包會引起工作流失,反對軟件外包的政治壓力和呼聲從未間斷,但是,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的時代,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是任何跨國軟件企業的驅動力,美國爭奪軟件核心技術制高點的發展策略,都決定了外包已經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而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選擇。

“只做專業的事情,把其餘的留給別人去做。”,這是外包場遵循的市場化理念。從全球軟件業的發展趨勢看,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軟件企業爲經濟利益最大化,降低生產成本而致力於發展核心技術,把以軟件產業爲代表的智力知識產業中的非核心業務,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和其他國家的企業,導致了國際生產要素的重組和產業的轉移,全球範圍內的軟件外包行業方興未艾。

美國軟件外包市場屬於利潤豐厚的高端市場,目前美國外包市場被印度、愛爾蘭等少數國家佔據了大部分份額。根據調查,一些歐美企業選擇外包合作伙伴,現在最先考慮的國家是印度、加拿大、愛爾蘭,中國排第四位。但由於近年印度軟件外包成本上升了 20 %左右,也給中國軟件外包企業提供了機會。

“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爲了規避外包風險,美國發包的對象近來不僅侷限於印度,還擴展到了俄羅斯與羅馬尼亞等東歐國家,與此同時,中國、泰國、菲律賓等亞洲國家在軟件外包市場表現活躍,此外,以墨西哥、巴西爲首的拉美鄰國具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地緣優勢。

印度:創造外包神話

近年來印度成爲全球軟件行業一刻耀眼的明星,印度一直保持 50% 以上的增長率,而同期世界軟件業增長率僅爲 20% 。印度軟件業的崛起,堪稱全球軟件產業的一個獨特現象。印度成爲全球軟件外包出口的最大贏家,成造了世界軟件外包神話。

2004 年 , 印度軟件外包服務總收入達到了 173 億美元,外包從業人員超過了 100 萬。印度國家軟件和服務企業聯盟 (NASSCOM) 預計, 2005 新財年結束時,印度的軟件和服務出口將保持與上年一樣 30 %的增速。預計在 2008 年印度軟件外包出口可以達到 500 億美元,印度成爲僅次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軟件生產和出口國,佔據世界軟件市場 16.7% 以上的份額。世界銀行的一份調查稱, 80% 的美國公司把印度作爲國外軟件來源的首選市場。

印度憑藉在全球軟件外包領域樹立的良好行業形象,軟件外包業務的來源已經不限於單一的美國市場。現在中國、日本和一些歐洲的企業也正在印度的班加羅爾等城市開展業務,這其中包括中國的華爲等公司。另外,許多增長強勁的國際小型企業也將軟件業務外包到印度。

另外,印度的軟件外包的內容在悄悄地發生變化。印度已經跨越了軟件編碼和應用軟件開發、維護的初級階段,正在向全系列軟件外包繼承方案和定製開發大型企業級應用軟件過渡。目前有些印度公司開始從事 IT 諮詢、系統集成、基礎設施管理、在全球推出軟件包等業務,甚至爲從技術供應商到非 IT 公司的各種客戶進行產品的開發。

這種變化具有深刻的影響,它表明軟件外包不僅僅是全球軟件價值鏈的低端市場,軟件技術的發展中國家完全可以憑藉外包,學習和掌握大型軟件的開發技術和管理經驗,在某個領域率先尋求突破。

印度軟件業的發展速度之快,印度軟件業對軟件技術的創造性,令全球軟件界倍受矚目。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茨訪問印度時,面對印度軟件技術的高速發展而驚呼:“ 21 世紀的軟件大國,不是美國,也不是歐洲,而可能是印度。 ”

中國:崛起的外包新軍

計世資訊的《 2003 ~ 2004 年中國 IT 服務市場研究年度報告》顯示, 2003 年中國 IT 外包市場規模達 35.2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42.5% 。

據 IDC 報告, 2004 年中國離岸軟件外包市場規模已經超過 6 億美元,並且在接下來的 5 年裏將會以 50 %左右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預計在 2009 年達到 47 億美元的規模。

2004 年,我國軟件出口達 26 億美元,同比增長 30% 。據權威公司預測, 2007 年至 2010 年,我國將逐步成爲全球最大的一個 IT 外包的基地。目前我國軟件外包主要市場是在日本和歐美,由於文化背景的關係,對日本的外包占了主導,達到 60% ,另外 15% 來自美國, 10% 來自歐洲。

中國市場已經成爲具有較大潛力的全球外包市場,而且已經成長了一批頗具規模的中國外包企業,在對日軟件外包市場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功,對歐美的軟件外包市場實現了局部突破,中國正成爲迅速崛起的外包新軍。

我國信息技術的主管部門和國內的許多軟件企業,已經對承接外包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形成共識,並且已經積極投身到全球軟件外包的主戰場。中國軟件業,從零起步發展到 1600 億元的銷售收入。追溯 20 多年的發展歷程,其中承接軟件外包是中國軟件業向國際化進軍的重要途徑。

國家也對軟件產業擴大承接歐美外包給予了更大的扶持。去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宣佈實施中國軟件歐美出口工程(簡稱 COSEP ),並且表示將重點支持 100 家對歐美出口軟件的企業。

據瞭解, 2004 年國內最大的軟件外包企業,東軟集團在日本和歐美兩大外包市場上均獲成功,外包合同額達到了 3500 萬美元。而憑藉軟件本地化起家的北京文思創新和博彥科技公司,在美國外包市場率先獲得突破, 2004 年文思創新的營業收入達到 1800 萬美元,博彥科技的營業額業達到 1200 萬美元。

但是目前中國承接的軟件外包項目仍然集中在日本市場,在歐美高端外包市場由於印度和愛爾蘭等國較強的外包能力,中國企業還沒有能實現大規模的突破。破解歐美軟件外包市場困局的任務,我國從事軟件本地化服務的軟件公司將大有可爲。這些本土的本地化公司 10 多年來一直在爲美國大型軟件公司提供軟件本地化服務,長期實踐過程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得到美國客戶的信任和長期合作,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實力不斷增強,完全有能力從美國市場承接更多的軟件外包服務。

總之,軟件外包是世界軟件業的發展趨勢,我國軟件業應該抓住機遇,採取“兩步走”的外包發展策略。從外包服務市場的區域上,把開拓日本軟件外包作爲第一步的突破口,第二步是進軍美國和歐洲外包市場。從外包服務內容上,先從軟件外包測試起步,避免與印度較強的軟件開發直接競爭,揚長避短,積蓄能量,後來居上,成爲全球的新興外包市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