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CEO保羅·歐德寧:IT業沒有統治者

 

谷歌(Google)宣佈收購摩托羅拉移動(Motorola Mobility)後,又迎來與英特爾的新盟約;雅虎辭去巴茨;惠特曼入主惠普,她的嘴裏還含着那尚未分拆出去的PC部門;在蘋果公司iPhone4S推出的第二天,硅谷那位被稱爲“教主”的人過世了……IT業一直是一個不折騰毋寧死的行業,即便如此,自8月以來發生的種種新聞,依然可以讓一個老極客看得瞠目結舌。

  對於產業風雲突變,英特爾全球CEO保羅·歐德寧(Paul Otellini)表現得很淡定,至少在與我們的見面中,他看似如此。9月28日,保羅·歐德寧在訪華途中,接受了21世紀報系的獨家專訪,我們討論了PC產業會何去何從,蘋果模式是否不可擊敗,而看起來在移動互聯時代變得有些踟躕的英特爾是否還在炮製新型武器?

  兩年前,歐德寧提出“個人計算機”時代正轉向“個人計算”,當下,而“個人計算”不過是剛剛進入“Model T”時代,或者說,個人計算時代的生產力纔剛剛開始釋放。

  英特爾佈局移動互聯網的節奏和策略,致使歐德寧的領導力一度受質疑。而今,英特爾在新領域四處出擊,財務表現連續創出新高,但一些跡象顯示,英特爾依然還在摸索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競爭策略,例如與諾基亞合作的MeeGo的開發受挫。在歐德寧看來,變革是英特爾的基因,唯一不確定的是方向,而好年景是要“主動改變,而不是被動改變”。


  重新激活PC業

  今年8月,惠普宣佈分拆PC部門,再一次,很多人討論PC產業即將消亡。我不這樣認爲。2011年,PC的全球出貨量將達到4億臺,增長6%-7%,而明年的增長率至少會保持現在的水平,甚至更高。PC出貨量從1億臺到2億臺到4億臺,還會增長到5億- 6億臺。從任何角度來說,PC都不會消亡。

  推動出貨量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成本降低。過去4~5年,筆記本電腦的價格大大下降,但某種程度上也阻礙了創新,由於廉價而停滯不前。英特爾正在推動的一項計劃是再次激發PC創新,特別是圍繞超級本Ultrabook。PC總是可以不斷演進,被重新發明。人們喜歡廉價的東西,但不喜歡一成不變。現在,英特爾正在讓這個行業重新興奮起來。

  Ultrabook屬於PC的全新類別,它不僅是輕薄,就像我們2003年推出的迅馳一樣,將重新定義筆記本電腦。當時的筆記本電腦沒有Wi-Fi,電池續航時間也不長。現在,我們要做的是增加其他特性:增加安全性;總是聯網在線;通過Windows 8集成觸控功能;可快速啓動,即使未打開機器蓋也能喚醒機器;定期檢查更新;延長電池續航時間;更高的性能;卓越的圖形,等等。Ultrabook將是PC業下一個轟動性產品。

  第一款Ultrabook已經問世,聖誕節期間還會有更多產品。我們期待明年能夠過渡到英特爾首個22納米處理器——Ivy Bridge,在整個2012年加速Ultrabook的發展趨勢。我們正在努力降低Ultrabook的價格,使其更具吸引力。英特爾投資3億美元設立了超級本基金,用於幫助降低觸摸屏、固態硬盤以及大容量電池的成本,所有工作都會加速。

  超級本可能會結合PC和平板電腦的優勢,但它不會完全替代平板電腦,現實是,人們會爲不同的用途購買不同的設備。我母親可能只需平板電腦,因爲她只想上網瀏覽和閱讀,不需要配備鍵盤的PC;你是記者,至少現在不能完全依賴平板電腦工作。

  所有PC最開始都是臺式機,後來流行筆記本電腦,現在出現了更多的便攜式設備。這都只是“計算”(Computing)的演進:移動性更高、更有用。

  現在隨着智能手機的流行,有人認爲智能手機可能會取代PC成爲互聯網的核心,對此我也不同意,智能手機不會取代PC。你確實不能把PC放在口袋中隨身攜帶,但是,你不會在手機上編輯視頻、照片,或寫文章。或許10-20年後,它們將成爲同一個設備,但在未來10年內,它們還會是不同的東西。

  媒體經常會傾向認爲,新東西取代舊東西。技術行業不是這樣,技術設備會演進。我們幾年前推出的上網本目前每年的銷量有2500萬-3000萬臺,仍然是很好的業務,並且不會消失。

  現在,全球對計算的需求在上升。計算已經融入日常生活。人們的收入在增加,寬帶普及率也在提高,更多的人開始使用計算設備。假使一個印度人只有手機,但他不想要其它東西嗎?中國的家庭爭相爲孩子購買PC,以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這跟全球各地的家庭是一樣的。認爲這些東西像海浪一樣——“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這是很幼稚的想法。

  技術會不斷演進,要知道,計算機時代的頭50年,我們還在製造並銷售大型機。Ultrabook是PC的升級換代。當iPad問世時,人們都在說:“上帝啊,我想要一臺。”你認爲蘋果不會改變iPad嗎?他們會繼續發展它,包括iPhone都不會停滯不前。

“蘋果”模式不是唯一

  兩年前,我就描述了正在發生的重大轉變——從“個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時代轉向“個人計算”(Personal Computing)時代。在英特爾,我們將這一未來技術趨勢稱爲“互聯計算”。這是一個沒有任何單個設備能雄踞計算體驗覈心的世界。相反,用戶才處於最佳位置——無論他(她)在哪裏。計算的意義在於體驗,設備是很重要,但是體驗更加重要,這就是計算領域的變革。

  當然,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數字電視等,並不是英特爾傳統的市場。現在,英特爾要延伸到PC以外的領域(Beyond PC)。

  所有這些數字設備都會有共通點,它們都將連接到互聯網上,需要專爲其具體情況定製的高性能微處理器。不過,要增加某種通信功能,例如房屋裏的Wi-Fi、Wi-Max技術。此前英特爾並沒有3G或LTE,所以2010年收購英飛凌(Infineon)獲得了3G和LTE技術;所有系統都必須具有安全性,英特爾擁有端口安全性,並沒有軟件安全性,我們收購了邁克菲(McAfee),爲PC、服務器或智能電視的芯片構建軟件安全。

  簡單來說,英特爾利用在計算行業的技術專長進入其它產業,通過添加微處理器和連接使產品變得智能化。手機等設備的智能性正與日俱增,而支持並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人選就是計算機公司。

  哪家公司擁有世界上最出色的智能手機?可能是蘋果。它們並不是生產手機的傳統廠商,而是計算機公司,賣的就是技術。人們購買智能手機不是爲了語音通話,而是爲了使用各種應用程序、爲了娛樂。整個計算機行業在這些市場中具有天然的優勢,因爲我們深諳相關的技術——架構、半導體技術和高度集成功能。智能化領域的贏家是以計算機爲核心、涉足該領域的公司。谷歌電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搜索引擎公司幫助重新發明電視,誰會想到呢?

  此外,計算機公司習慣於快速改變,習慣於每6個月一次的產品更新週期,習慣於比其他行業更迅速地集成技術。看一看音樂產業是如何被數字音樂完全擊潰的,同樣的故事還在電影、電視和汽車產業重演,一個接一個,全部不能倖免。當這些機器全部保持互聯時,整個電子消費類行業將發生變革。

  在美國,我常用一個比喻:很早的時候,汽車模型被稱作Model T,Model T是由亨利·福特(Henry Ford)構建的,是20世紀20年代首批大規模生產的汽車。福特推出Model T是一個革命性成就,它降低了成本,普通人第一次買得起汽車了。現在就處於計算產業的“Model T”時代,路纔剛剛開始,並沒有走到盡頭。考慮到消費者需求的多樣性,我們不能只做Model T,需要提供能爲用戶提供信息和連接的各種設備。

  當然,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戰略。蘋果、微軟、戴爾和聯想都有各自的戰略,每家公司都會試圖突出自己的定位。關於英特爾定位,我最喜歡的一點就是——我們向所有人銷售芯片。英特爾擁有支持各種業務模式的基礎技術,人們通過這種技術獲得成功,我們則向成功者進行銷售。

  我們的計劃就是製造最好的芯片。在移動領域,明年上半年我們會上市極具價格吸引力的新產品。以前Android首先是爲ARM開發的,現在谷歌將同時推出兩個版本的Android,用戶將能夠選擇安裝最新Android系統的英特爾手機。

  英特爾也不僅僅提供硬件,現在大約有15000名軟件開發者,是全球最大的軟件公司之一,提供各種軟件和服務。比如,McAfee將提供安全性,收購的WindRiver爲嵌入式應用提供操作系統。英特爾將持續收購或自行開發獲得這些“軟資源”(Soft Resources)。9月末,Linux基金會宣佈把MeeGo和Limo整合成新的操作系統Tizen,我們並不準備放棄MeeGo,只是改變了合作伙伴。

  前不久谷歌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可能由於蘋果的成功,很多人認爲硬件、軟件的垂直集成將是行業的發展趨勢,我不這麼看。

  確實,蘋果通過全面控制而讓事情簡單化,但也讓產品更加昂貴。行業的發展趨勢恰恰相反,變得越來越分散化。行業內有不同的業務模式,蘋果只是其中之一,當然他們做得非常好。但那是蘋果的世界,還有更多的工程師不爲蘋果工作,難道你不想利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嗎?

  人們期待的是開放式平臺,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上面進行開發。英特爾已經創建了業內最大、最富創新性的社區之一。超過1400萬開發者利用英特爾架構的能力來開發安裝基礎最大的消費類和商用應用程序。社區的開發者共開發出了超過600萬個用於英特爾架構的應用程序。直觀地說,這一數字是全球最大的應用程序商店所提供的應用程序數量的10倍。過去10年,所有創新的最終成果都讓人驚訝。數據中心服務器性能提高了60倍;客戶端性能提高了30倍,而能耗卻降低了一半;在嵌入式領域的許多應用程序上,英特爾架構解決方案越來越普及。

  中國正在積極推動創新,如果蘋果統治這個世界,中國就不會再有IT產業。英特爾幫助開放式創新,這有利於中國的數百萬工程師和開發者。

駕馭“超級坦克”

  在“個人計算”時代,英特爾必須改變。我們過去專注於計算機和服務器,現在要關注所有的計算設備。

  2006年到2008年,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英特爾歷經了一次非常重大的結構調整,我們創建了數字家庭事業部、手持式設備事業部、嵌入式系統事業部等,而之前沒有負責這些新業務的具體事業部。這次調整着眼於提升效率、改變產品線、降低成本,爲未來看好的微處理業務做好準備。

  英特爾很幸運,在金融危機之前就完成了結構調整。當危機來襲時,公司規模已經精簡,並變得非常強大。主動改變,而不是被動改變——這一點至關重要。英特爾在盈利非常不錯的狀況下做出了改變,在整個經濟週期內保持了盈利能力,並在核心業務和新業務領域推出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爲強大的產品系列。

  同時,我們減少了20000個工作崗位並出售了某些業務,那太糟糕了。所幸當時還沒發生經濟衰退,這些人有很好的機會可以找到工作。對於領導者來說,裁員總是最困難的事情。感謝上帝,我們在當時做了那些事,否則員工和公司將面臨糟糕的情況。我們努力不讓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改變往往是困難的,需要時間。如果你有一個10人的團隊,完全可以讓所有員工短時間內接受並相信必須要主動改變;可如果公司規模是10000人,那就要花些時間了。我的前輩安迪·格魯夫(Andy Grove)總是教導我:“經營英特爾就像駕駛一架超級坦克,由於我們的勢頭比較強勁,必須提早做好轉向準備。”我將這種方法帶入了公司,一次先改變一些人的態度,讓他們參與進來,也讓員工參與進來,這樣越來越多的人會逐漸跟隨。

  願景在實現之前沒有人會去相信,在戰略獲得成功之前,一切都只是空談。我沒有告訴所有人,改變一定會成功,只是儘量讓員工參與進來,讓他們思考爲何要改變,大家花了很多時間來探討這一問題,並佐以數據來論證。我們深入每個部門逐一進行分析,每個部門都利用一組廣泛的衡量標準來討論我們的競爭優勢和劣勢,以及如何做才能讓企業各部門更加優秀。英特爾的企業文化側重於工程,因此,當你向工程師展示數據時,他們會立即滿足你真正的需求,這是推動變革最大的催化劑。在響應變革方面,英特爾的公司文化具有優勢的。

  未來世界應該向哪個方向發展與揭示世界現在究竟在朝哪個方向發展,中間是被一道線隔開的。現在人們已經對英特爾穩固的發展方向感到放心了。過去兩年,變革爲英特爾帶來了重大成就:凌動產品獲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英特爾進入了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平板電腦等新領域,而這些新生事物在4-5年前聞所未聞。

  作爲4-5年前預測的一部分,人們會發現你並不是瘋子,你過去所說的話在現在是行得通的。

  我們的整個業務模式已經習慣變化。公司每年12月的收入中90%來自1月份還沒有出貨的產品。英特爾每年都讓產品更加強大,但價格更低,世界上沒有任何其它行業是這樣的。英特爾的發展遵循摩爾定律。摩爾定律說的正是變化,但它並沒有提到接下來能、必須或應該做什麼,不像重力——你丟一個球,它就會下落。因此,駕馭英特爾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在於:如果我要變革,我應該朝着哪個方向前進?

 

http://www.china-cloud.com/yunzixun/yunjisuanxinwen/20111130_8371_3.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