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笑話故事

一、 用人之道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着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裏,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裏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裏,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二、 鸚 鵡
    一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隻鸚鵡前標: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
    另一隻鸚鵡前則標道: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
    該買哪隻呢?兩隻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
    結果突然發現一隻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標價八百元。
    這人趕緊將老闆叫來:這隻鸚鵡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
    店主說:不。
    這人奇怪了:那爲什麼又老又醜,又沒有能力,會值這個數呢?
    店主回答:因爲另外兩隻鸚鵡叫這隻鸚鵡老闆。
    這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領導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強,只要懂信任,懂放權,懂珍惜,就能團結比自己更強的力量,從而提升自己的身價。
    相反許多能力非常強的人卻因爲過於完美主義,事必躬親,什麼人都不如自己,最後只能做最好的攻關人員,銷售代表,成不了優秀的領導人。
  
三、 袋鼠與籠子
    一天動物園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裏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爲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爲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長頸鹿和幾隻袋鼠們在閒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管理心得:事有“本末”、“輕重”、“緩急”,關門是本,加高籠子是末,捨本而逐末,當然就不得要領了。管理是什麼?管理就是先分析事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認清事情的“本末”、“輕重”、“緩急”,然後從重要的方面下手。
  
四、 扁鵲的醫術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爲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爲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爲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管理心得: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數的事業經營者均未能體會到這一點,等到錯誤的決策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才尋求彌補。而往往是即使請來了名氣很大的“空降兵”,結果於事無補。
  
五、 曲突徒薪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裏做客,看見主人家的竈上煙囪是直的,旁邊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訴主人說,煙囪要改曲,木材須移去,否則將來可能會有火災,主人聽了沒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裏果然失火,四周的鄰居趕緊跑來救火,最後火被撲滅了,於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請四鄰,以酬謝他們救火的功勞,但並沒有請當初建議他將木材移走,煙囪改曲的人。
    有人對主人說:“如果當初聽了那位先生的話,今天也不用準備筵席,而且沒有火災的損失,現在論功行賞,原先給你建議的人沒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卻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頓時省悟,趕緊去邀請當初給予建議的那個客人來吃酒。
    管理心得:一般人認爲,足以擺平或解決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各種棘手問題的人,就是優秀的管理者,其實這是有待商榷的,俗話說:“預防重於治療”,能防患於未然之前,更勝於治亂於已成之後,由此觀之,企業問題的預防者,其實是優於企業問題的解決者。
  
六、 救 人
    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上尉忽然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衝下來。照常理,發現敵機俯衝時要毫不猶豫地臥倒。可上尉並沒有立刻臥倒,他發現離他四五米遠處有一個小戰士還站在哪兒。他顧不上多想 ,一個魚躍飛身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了身下。此時一聲巨響,飛濺起來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塵土,回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纔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七、 出 門
    古時候,有兩個兄弟各自帶着一隻行李箱出遠門。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將兄弟倆都壓得 喘不過氣來。他們只好左手累了換右手,右手累了又換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來,在路邊買了一根扁擔,將兩個行李箱一左一右掛在扁擔上。他挑起兩個箱子上路,反倒覺得輕鬆了很多。
    把這兩個故事聯繫在一起也許有些牽強,但他們確實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故事中的小戰士和弟弟是幸運的,但更加幸運的是故事中的上尉和大哥,因爲他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管理心得:在我們人生的大道上,肯定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但我們是不是都知道,在前進的道路上,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有時恰恰是爲自己鋪路?
  
八、 魚王的兒子
    有個漁人有着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們尊稱爲‘漁王’。然而‘漁王’年老的時候非常苦惱,因爲他的三個兒子的漁技都很平庸。
    於是個經常向人訴說心中的苦惱:“我真不明白,我捕魚的技術這麼好,我的兒子們爲什麼這麼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捕魚技術給他們,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告訴他們怎樣織網最容易捕捉到魚,怎樣划船最不會驚動魚,怎樣下網最容易請魚入甕。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樣識潮汐,辨魚汛。。。凡是我長年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技術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
    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訴說後,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
    “是的,爲了讓他們得到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仔細很耐心。”
    “他們一直跟隨着你嗎?”
    “是的,爲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讓他們跟着我學。”
    路人說:“這樣說來,你的錯誤就很明顯了。你只傳授給了他們技術,卻沒傳授給他們教訓,對於才能來說,沒有教訓與沒有經驗一樣,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九、 河邊的蘋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邊聚攏着一幫虔誠的弟子。這一天,他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無功而返,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唯獨一個小和尚與師傅坦然相對。師傅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傅說,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我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來了。後來,這位小和尚成了師傅的衣鉢傳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了的河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但真正的智慧還要在河邊做一件事情:放飛思想的風箏,摘下一個“蘋果”。歷覽古今,抱定這樣一種生活信念的人,最終都實現了人生的突圍和超越。
  
十、 右手握左手
    桌上流行一首順口溜:握着老婆的手,好像右手握左手。
    每當有人念出: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一桌子人便會意地放聲笑起來,氣氛立刻就輕鬆了。當然,這是基於人家對該順口溜的一致理解——感覺準確,描述到位。
    有一天在餐桌上有人又念起這段順口溜,男人們照例笑得起勁。
    後來發現餐桌上的一位女人沒笑。男人們忙說鬧着玩別當真。沒想到女人認真地說:最妙的就是這“右手握左手”。第一,左手是最可以被右手信賴的;第二,左手和右手彼此都是自己的;第三,別的手任怎麼叫你愉悅興奮魂飛魄散,過後都是可以甩手的,只有左手,甩開了你就殘缺了,是不是?一桌子男人都佩服,稱讚女人的理解深刻而獨到,婦人淡淡地說 :有什麼深刻而獨到,不妨回去念給你們各自的老婆聽聽,看她們說些什麼。
    男人當中有膽子大的果然回去試探老婆,果然老婆們的理解均與餐桌上的女士相同。
    她們都是左手,男人們當然要以左手計。
    而他們都是右手,他們當然作右手想。
  
十一、抉 擇
    一個農民從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卻被淹死了。
    事後,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他做得對,因爲孩子可以再生一個,妻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有的說他做錯了,因爲妻子可以另娶一個,孩子卻不能死而復活。
    我聽了人們的議論,也感到疑惑難決: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應該救妻子呢,還是救孩子?
    於是我去拜訪那個農民,問他當時是怎麼想的。
    他答道:“我什麼也沒想。洪水襲來,妻子在我身過,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遊。
    當我返回時,孩子已經被洪水沖走了。”
    歸途上,我琢磨着農民的話,對自己說:所謂人生的抉擇不少便是如此。
  
十二、簡單道理
    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乾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 狼吞虎嚥,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 旁。另一個人則提着魚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 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着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 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 魚爲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實的生活。
    只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纔有可能成爲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 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啓示。
  
十三、並不是你想象中那樣
    兩個旅行中的天使到一個富有的家庭借宿。這家人對他們並不友好,並且拒絕讓他們在舒適的客人臥室過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給他們找了一個角落。當他們鋪牀時,較老的天使發現牆上有一個洞,就順手把它修補好了。年輕的天使問爲什麼,老天使答到:“有些事並不象它看上去那樣。”
    第二晚,兩人又到了一個非常貧窮的農家借宿。主人夫婦倆對他們非常熱情,把僅有的一點點食物拿出來款待客人,然後又讓出自己的牀鋪給兩個天使。第二天一早,兩個天使發現農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一頭奶牛死了。年輕的天使非常憤怒,他質問老天使爲什麼會這樣,第一個家庭什麼都有,老天使還幫助他們修補牆洞,第二個家庭儘管如此貧窮還是熱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卻沒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並不象它看上去那樣。”老天使答道,“當我們在地下室過夜時,我從牆洞看到牆裏面堆滿了金塊。因爲主人被貪慾所迷惑,不願意分享他的財富,所以我把牆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來召喚農夫的妻子,我讓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並不象它看上去那樣。”
    有些時候事情的表面並不是它實際應該的樣子。如果你有信念,你只需要堅信付出總會得到回報。你可能不會發現,直到後來……
    
十四、養牛之道
    我們旅行到鄉間,看到一位老農把喂牛的草料鏟到一間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於是就問道:
    “老公公,你爲什麼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讓它吃?”
    老農說:“這種草草質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顧;但是我放到讓它勉強可夠得着的屋檐上,它會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個精光。”
    
十五、愛人之心
    這是發生在英國的一個真實故事。
    有位孤獨的老人,無兒無女,又體弱多病。他決定搬到養老院去。老人宣佈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購買者聞訊蜂擁而至。住宅底價8萬英鎊,但人們很快就將它炒到了10萬英鎊。價錢還在不斷攀升。老人深陷在沙發裏,滿目憂鬱,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會賣掉這棟陪他度過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個衣着樸素的青年來到老人眼前,彎下腰,低聲說:“先生,我也好想買這棟住宅,可我只有1萬英鎊。可是,如果您把住宅賣給我,我保證會讓您依舊生活在這裏,和我一起喝茶,讀報,散步,天天都快快樂樂的——相信我,我會用整顆心來照顧您!”
    老人頷首微笑,把住宅以1萬英鎊的價錢賣給了他。
    完成夢想,不一定非得要冷酷地廝殺和欺詐,有時,只要你擁有一顆愛人之心就可以了。
    
十六、給 予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闆,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
    老闆捨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說可以。但是大家後來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時候,老闆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
    “這是你的房子,”他說,“我送給你的禮物。”
    他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麼會這樣呢?現在他得住在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裏!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漫不經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裏了。把你當成那個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進去一顆釘,加上去一塊板,或者豎起一面牆,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優美、高貴,牆上的銘牌上寫着:“生活是自己創造的。”
    
十七、提醒自我
    有個老太太坐在馬路邊望着不遠處的一堵高牆,總覺得它馬上就會倒塌,見有人向媾走過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牆要倒了,遠着點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樣地順着牆根走過去了——那堵牆沒有倒。老太太很生氣:“怎麼不聽我的話呢?”又有人走來,老太太又予以勸告。三天過去了,許多人在牆邊走過去,並沒有遇上危險。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牆根下仔細觀看,然而就在此時,牆綞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塵磚石中,氣絕身亡。
    提醒別人時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能做到時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卻很難。所以說,許多危險來源於自身,老太太的悲哀便因此而生。
    
十八、窗
    有個太太多年來不斷抱怨對面的太太很懶惰,“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洗不乾淨,看,她晾在外院子裏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的不知道,她怎麼連洗衣服都洗成那個樣子......”
    直到有一天,有個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發現不是對面的太太衣服洗不乾淨。細心的朋友拿了一塊抹布,把這個太太的窗戶上的灰漬抹掉,說:“看,這不就乾淨了嗎?”
     原來,是自己家的窗戶髒了。
    
十九、習慣與自然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這不荒謬嗎?可這荒謬的場景在印度和秦國隨處可見。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麼掙扎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也不掙扎。
    馴虎人本來也像馴象人一樣成功,他讓小虎從小吃素,直到小虎長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會傷人。馴虎人的致命錯誤在於他摔了交之後讓老虎舔淨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終於將馴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
    虎曾經被習慣綁住,而馴虎人則死於習慣(他已經習慣於他的老虎不吃人)。
    習慣幾乎可以綁住一切,只是不能綁住偶然。比如那隻偶然嚐了鮮血的老虎。
    
二十、留個缺口給別人
    一位著名企業家在作報告,一位聽衆問:“你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請問,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企業家沒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只是並沒有畫圓滿,留下一個缺口。他反問道:“這是什麼?”“零”。“圈”/“未完成的事業”/“成功”,臺下的聽衆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對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實,這只是一個未畫完整的句號。你們問我爲什麼會取得輝煌的業績,道理很簡單: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畫個句號,一定要留個缺口,讓我的下屬去填滿它。”
    留個缺口給他人,並不說明自己的能力不強。實際上,這是一種管理的智慧,是一種更高層次上帶有全局性的圓滿。
    給猴子一棵樹,讓它不停地攀登;給老虎一座山,讓它自由縱橫。也許,這就是企業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

二十一、馬
    馬,本來自由自在的在山間撒野,渴了喝點山泉,累了就睡在地上曬太陽,無憂無慮。可是自從有了伯樂,馬的命運就改變了,給它的頭戴上籠轡,在它的背上置放鞍具,栓着它,馬的死亡率已經是十之二三了,然後再逼着它運輸東西,強迫它日行千里,在它的腳上釘上鐵掌,馬的死亡率就過半了。馬本來就是毫無規矩毫無用處的動物,讓它吸取日月之精化,天地之靈氣,無用無爲,還得以享盡天年,教化它,讓它懂得禮法,反而害了它的生命。
    人何嘗不是如此呢?在規矩的約束下我們是否也喪失了本我,成天遵循別人制定的禮義,逼迫自己去做不願意做的事情,有限的生命還剩下多少呢?
    
二十二、所長無用
    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妻子擅長織白絹。他想遷到越國去。友人對他說:“你到越國去,一定會貧窮的。”“爲什麼?”“草鞋,是用來穿着走路的,但越國人習慣於赤足走路;白絹,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習慣於披頭散髮。憑着你的長處,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這樣,要使自己不貧窮,難道可能嗎?”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要發揮其專長,就必須適合社會環境需要。如果脫離社會環境的需要,其專長也就失去了價值。因此,我們要根據社會得需要,決定自己的行動,更好去發揮自己的專長。
    
二十三、佛塔上的老鼠
    一隻四處漂泊的老鼠在佛塔頂上安了家。
    佛塔裏的生活實在是幸福極了,它既可以在各層之間隨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豐富的供品。它甚至還享有別人所無法想象的特權,那些不爲人知的祕笈,它可以隨意咀嚼;人們不敢正視的佛像,它可以自由休閒,興起之時,甚至還可以在佛像頭上留些排泄物。
    每當善男信女們燒香叩頭的時候,這隻老鼠總是看着那令人陶醉的煙氣,慢慢升起,它猛抽着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類,膝蓋竟然這樣柔軟,說跪就跪下了!”
    有一天,一隻餓極了的野貓闖了進來,它一把將老鼠抓住。
    “你不能吃我!你應該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這位高貴的俘虜抗議道。
    “人們向你跪拜,只是因爲你所佔的位置,不是因爲你!”
    野貓譏諷道,然後,它像掰開一個漢堡包那樣把老鼠掰成了兩半。
    
二十四、鋼玻璃杯的故事
    一個農民,初中只讀了兩年,家裏就沒錢繼續供他上學了。他輟學回家,幫父親耕種三畝薄田。在他19歲時,父親去世了,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顧身體不好的母親,還有一位癱瘓在牀的祖母。
    八十年代,農田承包到戶。他把一塊水窪挖成池塘,想養魚。但鄉里的幹部告訴他,水田不能養魚,只能種莊稼,他只好有把水塘填平。這件事成了一個笑話,在別人的眼裏,他是一個想發財但有非常愚蠢的人。
    聽說養雞能賺錢,他向親戚借了500元錢,養起了雞。但是一場洪水後,雞得了雞瘟,幾天內全部死光。500元對別人來說可能不算什麼,對一個只靠三畝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不啻天文數字。他的母親手不了這個刺激,竟然憂鬱而死。
    他後來釀過酒,捕過魚,甚至還在石礦的懸崖上幫人打過炮眼……可都沒有賺到錢。
    
    35歲的時候,他還沒有娶到媳婦。即使是離異的有孩子的女人也看不上他。因爲他只有一間土屋,隨時有可能在一場大雨後倒塌。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在農村是沒有人看得起的。
    但他還想搏一搏,就四處借錢買一輛手扶拖拉機。不料,上路不到半個月,這輛拖拉機就載着他衝入一條河裏。他斷了一條腿,成了瘸子。而那拖拉機,被人撈起來,已經支離破碎,他只能拆開它,當作廢鐵賣。
    幾乎所有的人都說他這輩子完了。
    但是後來他卻成了我所在的這個城市裏的一家公司的老總,手中有兩億元的資產。現在,許多人都知道他苦難的過去和富有傳奇色彩的創業經歷。許多媒體採訪過他,許多報告文學描述過他。但我只記得這樣一個情節
    記者問他:“在苦難的日子裏,你憑什麼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縮?“
    他坐在寬大豪華的老闆臺後面,喝完了手裏的一杯水。然後,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裏,反問記者:“如果我鬆手,這隻杯子會怎樣?“
    記者說:“摔在地上,碎了。“
    “那我們試試看。“他說。
    他手一鬆,杯子掉到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音,但並沒有破碎,而是完好無損。他說:“即使有10個人在場,他們都會認爲這隻杯子必碎無疑。但是,這隻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鋼製作的。“
    於是,我記住了這段經典絕妙的對話。這樣的人,即使只有一口氣,他也會努力去拉住成功的手,除非上蒼剝奪了他的生命……
    
二十五、機 會
    A在合資公司做白領,覺得自己滿腔抱負沒有得到上級的賞識,經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見到老總,有機會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幹就好了!!
    A的同事B,也有同樣的想法,他更進一步,去打聽老總上下班的時間,算好他大概會在何時進電梯,他也在這個時候去坐電梯,希望能遇到老總,有機會可以打個招呼。
    他們的同事C更進一步。他詳細瞭解老總的奮鬥歷程,弄清老總畢業的學校,人際風格,關心的問題,精心設計了幾句簡單卻有份量的開場白,在算好的時間去乘坐電梯,跟老總打過幾次招呼後,終於有一天跟老總長談了一次,不久就爭取到了更好的職位。
    愚者錯失機會,智者善抓機會,成功者創造機會。機會只給準備好的人,這準備二字,並非說說而已。
    
二十六、瘋子和呆子
    一個心理學教授到瘋人院參觀,瞭解瘋子的生活狀態。一天下來,覺得這些人瘋瘋癲癲,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開眼界。
    想不到準備返回時,發現自己的車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個瘋子乾的!”教授這樣憤憤地想道,動手拿備胎準備裝上。
    事情嚴重了。下車胎的人居然將螺絲也都下掉。沒有螺絲有備胎也上不去啊!
    教授一籌莫展。在他着急萬分的時候,一個瘋子蹦蹦跳跳地過來了,嘴裏唱着不知名的歡樂歌曲。他發現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來問發生了什麼事。
    教授懶得理他,但出於禮貌還是告訴了他。
    瘋子哈哈大笑說:“我有辦法!”他從每個輪胎上面下了一個螺絲,這樣就拿到三個螺絲將備胎裝了上去。
    教授驚奇感激之餘,大爲好奇:“請問你是怎麼想到這個辦法的?”
    瘋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瘋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其實,世上有許多的人,由於他們發現了工作中的樂趣,總會表現出與常人不一樣的狂熱,讓人難以理解。許多人在笑話他們是瘋子的時候,別人說不定還在笑他呆子呢。
    做人呆呆,處事聰明,在中國尤其不失爲一種上佳做人姿態。
    
二十七、博士
    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爲學歷最高的一個人。
    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面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
    他只是微微點了點頭,這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面上如飛地走到對面上廁所。
    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
    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了。
    怎麼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問,自己是博士生哪!
    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蹭蹭蹭地飄過水麪上廁所。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面廁所非得繞十分鐘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麼辦?
    博士生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裏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過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過。
    只聽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裏。
    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爲什麼要下水,他問:“爲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呢?”
    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面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樁子過去。你怎麼不問一聲呢?”
    學歷代表過去,只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將來。尊重經驗的人,才能少走彎路。一個好的團隊,也應該是學習型的團隊。
    
二十八、跳 槽
    A對B說:“我要離開這個公司。我恨這個公司!”
    B建議道:“我舉雙手贊成你報復! 破公司一定要給它點顏色看看。不過你現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
    A問:???
    B說:“如果你現在走,公司的損失並不大。你應該趁着在公司的機會,拼命去爲自己拉一些客戶,成爲公司獨擋一面的人物,然後帶着這 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公司纔會受到重大損失,非常被動。”
    A覺得B說的非常在理。於是努力工作,事遂所願,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後,他有了許多的忠實客戶。
    再見面時B問A:現在是時機了,要跳趕快行動哦!
    A淡然笑道:老總跟我長談過,準備升我做總經理助理,我暫時沒有離開的打算了。
    其實這也正是B的初衷。一個人的工作,永遠只是爲自己的簡歷。只有付出大於得到, 讓老闆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於位置,纔會給你更多的機會替他創造更多利潤。
    
二十九、三個金人
    曾經有個小國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金碧輝煌,把皇帝高興壞了。
    可是這小國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怎麼辦?使者還等着回去彙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
    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
    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裏,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的人。老天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於傾聽,纔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三十 、 鞋 帶
    有一位表演大師上場前,他的弟子告訴他鞋帶鬆了。大師點頭致謝,蹲下來仔細繫好。等到弟子轉身後,又蹲下來將鞋帶解鬆。
    有個旁觀者看到了這一切,不解地問:“大師,您爲什麼又要將鞋帶解鬆呢?”大師回答道:“因爲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事鬆開,可以通過這個細節表現他的勞累憔悴.”
    “那你爲什麼不直接告訴你的弟子呢?”
    “他能細心地發現我的鞋帶鬆了,並且熱心地告訴我,我一定要保護他這種熱情的積極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於爲什麼要將鞋帶解開,將來會有更多的機會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說啊。”
    人一個時間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點,纔是真正的人才。
    
三十一、我是陳阿土
    陳阿土是臺灣的農民,從來沒有出過遠門。攢了半輩子的錢,終於參加一個旅遊團出了國。
    國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鮮的,關鍵是,陳阿土參加的是豪華團,一個人住一個標準間。這讓他新奇不已。
    早晨,服務生來敲門送早餐時大聲說道:“GOODMORNING SIR!”
    陳阿土愣住了。這是什麼意思呢?在自己的家鄉,一般陌生的人見面都會問:“您貴姓?”
    於是陳阿土大聲叫道:“我叫陳阿土!”
    如是這般,連着三天,都是那個服務生來敲門,每天都大聲說:“GOODMORNING SIR! ”而陳阿土亦大聲回道:“我叫陳阿土!”
    但他非常的生氣。這個服務生也太笨了,天天問自己叫什麼,告訴他又記不住,很煩的。終於他忍不住去問導遊,“GOODMORNING SIR!”是什麼意思,導遊告訴了他,天啊!!真是丟臉死了。
    陳阿土反覆練習“GOODMORNING SIR!”這個詞,以便能體面地應對服務生。
    又一天的早晨,服務生照常來敲門,門一開陳阿土就大聲叫道:“GOODMORNING SIR! ”
    與此同時,服務生叫的是:“我是陳阿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與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與意志力的較量。不是你影響他,就是他影響你,而我們要想成功,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影響力,只有影響力大的人纔可以成爲最強者。
    
三十二、餃子皮尖
    有個富家子弟特別愛吃餃子,每天都要吃。但他又特別刁,只吃餡,兩頭的皮尖尖就丟到後面的小河裏去。
    好景不長,在他十六歲那年,一把大火燒了他的全家,父母急怒中相繼病逝。這下他身無分文,又不好意思要飯。鄰居家大嫂非常好,每餐給他吃一碗麪糊糊。他則發奮讀書,三年後考取官位回來,一定要感謝鄰居大嫂。
    大嫂對他講:不要感謝我。我沒有給你什麼,都是我收集的當年你丟的餃子皮尖,曬乾後裝了好凡麻袋,本來是想備不時之需的。正好你有需要,就又還給你了。
    大官思考良久,良久。。。。
    有一個有名的三八理論:八小時睡覺,八小時工作,這個人人一樣。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是在於業餘時間怎麼渡過。時間是最有情,也最無情的東西,每人擁有的都一樣,非常公平。但擁有資源的人不一定成功,善用資源的人才會成功。白天圖生存,晚上求發展,這是二十一世紀對人才的要求。
    
三十三、要求
    有三個人要被關進監獄三年,監獄長給他們三個一人一個要求。
    美國人愛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
    法國人最浪漫,要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
    而猶太人說,他要一部與外界溝通的電話。
    三年過後,第一個衝出來的是美國人,嘴裏鼻孔裏塞滿了雪茄,大喊道:“給我火,給我火!”原來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來的是法國人。只見他手裏抱着一個小孩子,美麗女子手裏牽着一個小孩子,肚子裏還懷着第三個。
    最後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緊握住監獄長的手說:“這三年來我每天與外界聯繫,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200%,爲了表示感謝,我送你一輛勞施萊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們的選擇決定的,而今天我們的抉擇將決定我們三年後的生活。我們要選擇接觸最新的信息,瞭解最新的趨勢,從而更好的創造自己的將來。
    
三十四、當老虎來臨時
    兩個人在森林裏,遇到了一隻大老虎。A就趕緊從背後取下一雙更輕便的運動鞋換上。B急死了,罵道:“你幹嘛呢,再換鞋也跑不過老虎啊!”
    A說:“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二十一世紀,沒有危機感是最大的危機。特別是入關在即,電信,銀行,保險,甚至是公務員這些我們以爲非常穩定和有保障的企業,也會面臨許多的變數。當更多的老虎來臨時,我們沒有有準備好自己的跑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