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原理_第8章 局域網技術 之二 令牌環

                                                                                         IEEE 802.5 令牌環

令牌環網(Token  Ring)  的工作原理

(1) 環長的比特度量。  環的長度往往折算成比特數來度量,以比特度量的環長反映了環上能容納的比特數量。

假如某站點從開始發送數據幀 到該幀發送完畢所經歷的時間, 等於該幀從開始發送經循環回到發送站點所經歷的時間,則數據幀的所有比特正好佈滿整個環路。  換言之, 當數據幀的傳輸時延 等於信號在環路上的傳播時延時, 該數據幀的比特數就是以比特度量的環路長度。

所謂一個比特的物理長度是指1比特在環上佔有的長度。  如果環的數據速率是RMb/s,  則每1/Rus( 微秒) 發送1比特, 同軸電纜上典型 的信號傳播 速度爲200m/us, 則1比特在環上佔據的物理長度即爲 200/R 哦也。  對於一個速率爲1Mb/s 的環網,每比特物理長度爲200米, 如果環周長爲1000 米, 不考慮環接口上的延遲, 則環上同時只能容納5比特, 即環的比特長度爲5.

       在令牌環網中, 發送站可以一邊發送數據,一邊將返回的數據取消, 因此對幀的最大長度沒有限制, 但對環的最小長度卻是有限制的,  因爲環的長度至少要能容納下整個令牌在其上輪轉。

 

   實際操作過程中,  環路上的每個接口都會引入延遲。  接口延遲時間的存在, 相當於增加了環路上的信號傳播時延,  也即等效於增加了環路的比特長度。 所以, 接口引入的延遲同樣也可以用比特來度量。  一般環路上每個接口相當於增加1位延遲。  環接口處的延遲 也計入環的長度中, 如環上共有10個站點, 每個站的環接口處引入1比特延遲,  則整個環可同時容納 15 比特。  環的比特長度即爲 15比特。  因此 可給出以比特度量的環長計算式:

 

   環的比特長度  =  信號傳播時延  x  數據傳輸速率  +  接口延遲位數

                           =  環路介質長度 x  5  (us/km)  x  數據傳輸速率  +  接口延遲位數

 

式中5us/km  即信號傳播速度200m/us 的倒數。  例如, 某令牌環介質長度爲10 km,  數據傳輸速率爲4 Mb/s,  環路上共有  50 個站點, 每個站點的接口引入 1 位延遲, 則可計算得:

 

     環的比特長度   =  10(km)  x   5  (us/km)  x  4(Mb/s)  + 1(bit)  x50

                             =  10x5 x10的-6次方  x  4 x 10的6次方  + 1  x  50

                             =    200 +  50 = 250 bit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