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入門讀物20種推薦》

原帖地址:http://www.nfls.com.cn/s/2/t/2/01/3c/info316.htm

      當年,兩個學界大力士開單子,一個開出巨長的最低限度必讀書目,結果被人懷疑他是想讓小青年去勞改;另一個只說了簡單的兩句話,一本書都沒開,只要大家少讀或不讀中國書,多讀外國書,結果造成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矯枉過正。
讀中國史,一般來說,先斷代後通史再專門史。這個單子裏基本只推薦系統著述,不推薦原始史料,且儘量是白話文著述。
 
1、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上、下)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02年)
      此書原系英文著述,再版6次後,終於有了中文版。1978年牛津大學出版社紀念五百週年發表之文告,列舉數十學術名著,徐著即爲其中之一。 在同類著作中,此書具有難能可貴的清醒,客觀,無黨見的優點,要了解中國近代史,此書不可跳過。
 
2、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上、下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6年)
        郭氏一生致力中國近代史,曾任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長, 此書的寫法比較樸素,但材料紮實,信息量大,開初看起可能枯燥,讀進去之後始覺其精湛。和徐著相比,此書更重使用第一手材料,但綜合與分析方面,則稍遜。
 
3、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 1840~1926》(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
           作爲曾經的政治人物,他在著述中幾乎不帶黨見,也不爲自己參加過的政治事件避諱,難能可貴。 此書在學界口碑甚佳,比如學者費正清就認爲是“中國近代政治史最清晰的唯一全面的評述”而民間非學者宋石男則寫詩爲證:“近代史不讀李劍農,就破萬卷也有球用。”
 
4、左舜生:《中國近百年史資料初編.續編》(民國叢書第5編 上海書店 1990年)
         左氏此編成於1930年代,部頭適中,選料精心,對入門者尤其有用。
 
5、馬士(美)《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 (上海書店 2006年)
         馬士是晚清在中國海關擔任30多年官員的當事人,曾擔任著名的赫德之助理,寫起1834-1911年的中外關係史自然得心應手。此書名字聽起來硬梆梆的不可愛,但讀起卻一點都不刻板僵化,實際上也不僅限於中外關係史的範疇,國外漢學界更喜歡把它看成一部中國近代歷史的小百科全書。
 
6、蕭一山:《清代通史》(全五冊)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6年)
         蕭一山是梁啓超的學生,他還在讀大學時,激憤於當時居然沒有象樣的中國人寫的清朝史,而只有一部稻葉君山的《清朝全史》,且其書多大和民族眼光,遂自己動手,要寫一部打敗日本鬼子的學術鉅著。沒想到這一寫,就寫了他大半生。
 
7、孟森:《明史講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卅年披盡前朝史,天假成書意尚殷”。
        這是北大師生爲孟心史做的輓聯,這部《明史講義》是1930年代初孟森在北大授課時的講義,初版時是《明清史講義》,現在分開刊行,於體例上更爲得當。 由於是講義,難免簡略,也許看得不過癮,但對初上手的人來說,簡略乾淨,脈絡分明。
 
8、費正清(美)、崔瑞德(英) 總主編:《劍橋中國五代兩宋史》 (待出)
       中國至今沒有一部近現代學者所著水準超拔之斷代《宋史》。近現代研究宋史最牛的兩個人,一個是早夭的張蔭麟,一個是稼軒首席研究家鄧廣銘,兩人都沒寫出系統的斷代《宋史》。 費正清的本行是中國現當代政治史研究,不一定是總主編劍橋中國史叢書的最佳人選。此套叢書的特點是中西合璧,既有中方史家,也有西方牛人,方式是各人分專題寫作,合之成書,其史學模式基本是西化的。
 
9、岑仲勉:《隋唐史》(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年)
         從一個財政科小科長,到一位史學名家,岑仲勉給各位史學愛好者做出了榜樣。只要堅持,只要確有天賦
 
10、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
        史學家嚴耕望曾說:“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爲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爲前輩史學四大家”,這論斷實在中肯。遺憾的是,四人中間,呂氏最受冷落。
 
11、翦伯贊:《秦漢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3年)
        在今天,翦伯讚的名聲並不太好,主要因爲他的《中國史綱要》,與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郭沫若《中國史稿》,並稱“馬列中國通史”的三大件。 此書一目瞭然的缺陷是過度渲染農民起義,僵硬分析社會經濟,優點則是資料豐富,文筆生動。
 
12、童書業:《春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
        童書業是顧頡剛的弟子,顧頡剛曾在給童書業的信中說:“有您這般的功夫和識力,經與子打通,春秋史與戰國史打通,發見前人所想象不到的問題,真是出人意外,入人意中。
師傅對弟子的讚譽也許有些誇大,那麼我們再看另兩位史家對童書業《春秋史》的評價。
一個是呂思勉,他說:“言春秋者,考索之精,去取之慎,未有逾於此書者”。另一個是李學勤:“就春秋史專著而言,迄今無可取代此書者”。 童書業雖是顧的弟子,但一生未曾受過正規系統教育,最高學歷只有小學。說他是體制外的高手,並不過分。
 
13、鄧之誠:《中華二千年史》全九冊(中華書局 1983年)
        鄧之誠是個極高明的剪刀手(並非貶義),在通讀並熟讀正史、政書、雜史以後,他大刀闊斧地砍斫出傳統史學視野中的中國通史,曉暢明白,風檣陣馬。
 
14、錢穆:《國史大綱》(上、下)(商務印書館 2002年)
        他號稱中國現代“最後一個通儒”,涉獵之廣,取材之闊,令人兩眼冒火。但其本人,也是自學成才,最早在中學當教師,顧頡剛發掘並推薦他到燕大後,才成長爲一代名家。
 
15、內藤湖南(日):《中國通史》(上、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4年)
       恨日本人,更恨日本人爲何能把中國的歷史、文學研究搞得那麼出色?! 他這部通史最大的特點,在於注重中國文化在歷史中的貫穿沿革。 一個“非我族類”的日本學者,對中國文化能夠有此認識,實屬不易。
 
16、谷口規矩雄等(日):《中國通史》 (臺北稻香出版社 1990)
         由於是日本人,在對一些中國相對敏感的史論或事實敘述上,基本沒有束縛。此外,參與本書撰寫的幾位作者均無明顯政治立場,因此很少帶有黨見或民族情緒。 此書值得一讀,但是比較難找。
 
17、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汪榮祖譯(上、下)(臺北聯經,1982年)
         蕭公權少年時代在國內接受傳統學術訓練,後於美國康奈爾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得以在學術研究上“打通中西”。不過也時有讓人疑惑的新論,如論墨儒同流,墨翟與孔子精神相通。
 
18、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年)
        這本書實際只寫了中國古代(先秦)的十數位大哲學家,起自老子,終於荀子,深入淺出,明白如話,非常好讀。據齊思和說,在上世紀20年代,青年學生的書架上幾乎人手一冊此書。而梁啓超在此書風靡之時,專門搞了個講演辯論會,當面公開批評胡適,多少也帶點嫉妒之心吧?
 
19、梁啓超:《清代學術概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
      此書借佛說一切流轉相均有“生、住、異、滅”四期,將清代學術分爲啓蒙期(生)、全盛期(住)、蛻分期(異)、衰落期(滅),別出心裁而能自圓其說。其敘述與議論渾然一體。
 
20、柳詒徵:《中國文化史》(上、下)(上海古籍 2001年)
       不是每個圖書館長都是學問家,但是很多學問家都當過圖書館長,比如蔡元培、梁啓超、胡適、陳垣諸先生,這位就是南京國學圖書館館長柳詒徵。 此書出後,到現在也過了快90年,中國仍然沒有一部新的象樣的文化史。據說,柳曾爲找回南京圖書館藏而不惜向權貴下跪,他實際是將傳統文化當成一種信仰,一種猶勝生命的信仰。如果我們讀完此書,也可以直接看到他那顆仍然跳動在紙張油墨之間的文心。

另附:陳恭祿《中國近代史》 民國二十四年二月初版,商務印書館大學叢書之一,860頁。或退而求其次之中國工人出版社版2011版。
該書在民國二十五年十二月已經出版到第六版,好像從此以後就從來再沒有出版過精裝本,平裝本從民國二十四年五月初版後一直到民國三十七年八月已經出版到第七版,被作爲大學課本和近代史的參考書,但是1949年後直到今天這本書也沒有再版過(1990年代上海書店出版過影印本)。

全書分上下兩卷,上卷九篇,下卷十篇,目錄爲:
上卷
第一篇:鴉片戰前之中國
第二篇:中英衝突及鴉片戰爭
第三篇:戰後外交之形勢及英法聯軍之役
第四篇:太平天國及捻苗回亂
第五篇:太平天國及捻苗回亂(續前)
第六篇:內政外交
第七篇:內政外交(續前)
第八篇:中日交涉
第九篇:戰後中國之危機
下卷
第十篇:變法運動
第十一篇:義和團之擾亂
第十二篇:義和團之擾亂(續前)
第十三篇:改革與革命(附外交)
第十四篇:改革與革命(附外交)(續前)
第十五篇:政治社會情狀
第十六篇:民國以來只內政外交
第十七篇:民國以來只內政外交(續前)
第十八篇:結論(國內問題之分析及建設之途徑)
第十九篇:史料評論

相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9cd1090100pfcx.html
http://iask.sina.com.cn/u/1165109750/ish?folderid=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