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測試:只需三步,勾住用戶

過去25年裏真正偉大的消費者科技公司都有一個相同之處:他們能創造習慣。這點就把改變世界的公司和平庸的公司給區別了開來。每天都有大部分的用戶在使用蘋果, Facebook, Amazon, Google, 微軟和Twitter的產品,他們的產品是如此成功,我們許多人都很難想象沒有他們的日子會是什麼樣子。

創造習慣,說起來比做起來容易多了。儘管我曾專門寫過行爲工程學未來互聯網世界習慣的重要性,但並沒有多少資源能讓創業者們獲得必要的工具,以設計和測量用戶習慣。並不是說這些技術/方法不存在,實際上,上述公司都很熟悉這類東西。但對創業者來說,它們還蒙着一層神祕的面紗。

我曾研究過業內最優秀的公司所用的這類辦法,並把它們整合了起來,我把它稱爲“習慣測試(Habit Testing)”,消費者互聯網公司能它用來打造用戶不但愛用,還能被“勾住”的產品。

習慣測試

習慣測試能很好地契合精實創業風潮所提倡的“建立、測試、學習”的方法論,並能提供新的辦法,讓數據成爲可付諸實施的(make data actionable)。習慣測試有助於弄清三個問題:1)你的粉絲(受衆)是誰;2)(如果有)你產品的哪個部分是會讓人上癮的;3)爲何你產品的這些部分能讓人上癮。

進行習慣測試的前提之一是要有某樣產品先問世並“跑起來”。當然,哪怕在推出最小可行產品(minimal viable product)之前,最好能夠檢驗一下你的商業模式是否靠譜、你的產品能如何激起用戶的慾望。

一旦你的網站或應用上線,你就可以開始着手收集數據了。習慣測試並不是要收集所有東西的數據,而是收集正確的東西的數據,那麼,建立恰當的分析方法就顯得非常關鍵了。要想讓習慣測試實施成功,你得持續記錄用戶在你網站上的使用習慣。

第一步 – Identify(識別)

在你有了必要的網站和相關數據之後,你得回答習慣測試的第一個問題:“習慣用戶都是誰?”首先,請定義忠實用戶的含義。問問自己,一個用戶“應該”多經常使用這個網站。也就是說,假設有一天你網站的bug都被消除掉了,產品也完全能拿得出手時,你期望一個習慣用戶會多經常上你的網站呢?

請坦率地面對現實。如果你的公司做了一款和Foursquare或Instagram類似的手機社交應用,你會期望習慣用戶每天都能打開這個應用幾次。然而,如果你做的是一個電影推薦網站,比如Flixster,你就不會想着用戶能在一週內訪問超過兩次。請不要有太大膽的假設;你只需要做個現實點的猜測,以量化評估用戶使用網站的頻率。

其中一個便捷的方法是平均計算一下你和你公司的人使用自己產品的頻率。當然,參與的人多多益善。Twitter就是從Odeo公司(Biz Stone和Jack Dorsey成立的)生出來的產品,因爲Odeo的工程師們都對它愛不釋手。

需要注意的是:你產品的使用頻率越高,就越有可能形成用戶習慣。這不是說用得較少的互聯網產品就不是好東西,它們只是不能形成習慣,但有別的不同的特點。可行的、但不能形成習慣的產品一般更偏向事務性(transactional),因而需要不斷提醒顧客,才不至於忘記。

比如,在旅遊行業,一般的顧客因爲使用旅遊服務並不頻繁而不能形成習慣。Expedia和Travelocity這兩家在線旅遊公司就不遺餘力地互相爭奪消費者的注意力。這些都是可行甚至是能賺錢的業務/公司,但因爲他們提供的不是能形成習慣的產品,他們就會面對更多的競爭威脅。每天都使用的產品天然地就能製造市場進入壁壘。

誰養成了習慣?

既然你知道了用戶“應該”多常使用你的網站,你就可以開始確定到底有多少用戶達到了目標。這時候,一個優秀的統計人才就能派上用場了。你無需讓你的工程師或業務人員動手,只需招聘一個能熟練統計的研究生就行了。最好的做法是做一個斷代分析(cohort analysis),提供一條基準線,用來測量未來的產品迭代。

第二步 – Codify(仔細記錄)

一般情況下,你都至少會有幾個活躍用戶,他們的互動之頻繁足以被你稱作是忠實用戶。但到底多少忠誠用戶才足夠呢?憑我的經驗,差不多要佔用戶總數的5%。要想讓公司/業務繼續發展下去,你需要高得多的活躍用戶率,但5%是進行習慣測試的良好基準。

然而,如果連5%的用戶都覺得你產品的價值不足以讓他們像你期望的那樣充分使用,那你就問題大了。或許你該回到白板前重新琢磨你的願景。但假設你已經超過了該標準,也確定了哪些是你的習慣用戶,下一步就要codify(仔細記錄)他們使用你產品時所用的步驟,這樣,你就能理解到底是什麼“勾住”了他們。

每個用戶與你產品互動時都會有細微的差別。即使你有一個標準用戶流程,用戶在使用你網站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個獨特的數據指紋,它們能被分析而找出其中的模式。請仔細查看這些數據,看看其中有沒有類似的行爲出現。你最好能發現一個“習慣路徑(Habit Path)”——你最忠實的那羣用戶所共有的一系列相似行爲。

例如,在最開始的時候,Twitter發現一旦新用戶關注了足夠多別的用戶後,他們就會達到一個引爆點,這個引爆點就會顯著地增加他們繼續使用網站的機率。每家公司都有一套不同的忠實用戶的行爲;找到習慣路徑的目的是要確定這些步驟當中有哪些對創造忠實用戶至關重要。

搞清他們在想什麼

你在弄清習慣路徑之後,下一步就要思考在這條路徑上是哪一點讓“路人甲乙”變成忠實用戶的。這一步有點像是從相關性假設因果關係(assuming causation from correlation);但在發展新產品的迷霧中,這通常是我們最好的辦法了。

這一階段是與用戶面對面溝通的好時機,可以進一步瞭解他們使用該產品的原因和方式。習慣測試是爲了弄清這些“早期支持者們(earlyvangelists)”有什麼獨特之處,並探尋其中的洞見,以推廣到其他用戶。

第三步 – Modify(調試)

腦子裏有新的假設以後,就可以再回到“建立、測量、學習”的循環裏去了,並把新用戶也帶到和忠實用戶同樣的習慣路徑上去。例如,由於Twitter利用了他們的習慣路徑,就在註冊登錄過程中引導新用戶馬上就開始關注別人。

習慣測試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公司在推出每一個新功能、進行每一次產品迭代時都可以開展。通過斷代研究追蹤用戶,並把他們的行爲與習慣用戶進行比較,可以指導產品的進化和改善,並培養習慣的形成。

在很多情況下,科技創業者們會發現他們的願景只有自己懂,這是因爲他們沒有意識到創造用戶習慣的重要性。不幸的是,在消費者互聯網上我們每天都面臨越來越多的干擾,如果一個產品無法創造習慣,就根本無法存在。通過使用習慣測試來確定一個產品最有價值、最能形成習慣的部分爲何,創業者們可以更好地服務他們的用戶,並提高成功打造改變世界的公司的概率。

via TC

轉自36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