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星球

                                                     第十章          電子星球

 
1、宇宙是量化的還是連續的?
2、宇宙是4維的,還是5維的?
3、如果是量化的宇宙;時間、空間、質量、速度的極限值是?
4、爲什麼螺旋運動是普遍的?
5、力是什麼?本源的力——源力是什麼?
6、什麼是能量?能量守恆?物體的能量是什麼?
7、質量是物體所含的基本量,還是現代物理的多義詞?
8、有超光速的粒子嗎?如有,相對論還成立嗎?
9、什麼是量子、電子星球、質子星球、光量子?
10、光量子有最大最小值嗎?
11、爲什麼德布羅意假設是多餘的?
12、電子、質子、地球等爲什麼會有自旋?自旋的能量是?
13、是選擇因果邏輯決定論,還是量子力學的統計不定論?
14、有最小的基本粒子嗎?如是,夸克、上帝粒子等理論還成立嗎?
15、科學基礎理論需要的是簡明、實踐、邏輯、嚴謹;還是量子力學等神怪論?

 
一、    宇宙本源

          我很不想再論及有關宇宙本源的話題,糾結很久。爲了對光有一個清楚的描述。最終,我懷着對神靈敬佩之心來寫下本章。
 

         可以有無窮多的正數,但存在最小數——0。所以,我們的世界必定存在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構成世界的三大要素:陰、陽、平衡或混沌;就是正、負電子、光子的宏觀表現。一個正電子和一個負電子吸在一起構成了中性的光子;與正電子、負電子一樣爲僅有的3種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就像一滴墨水與一滴水結合形成一滴直徑大一點的墨水一樣;光子的直徑也會比電子大一些。我們假設光子的直徑是1個元長單位的剛性小球,那麼剛性小球電子的直徑就是0.7937。假設光子的質量是1個元質量;那麼電子的質量是0.5元質量。爲了與現代物理兼容,規定了光子的質量是7E-61g。

定義1:物體的質量就是指物體所含的基本粒子質量之和。光子質量是7E-61g,直徑爲1E-27 m;光子速度爲4.2397056E+8 m/s。宇宙時空是絕對的、量化的。宇宙的最小尺度是1E-33m;最小時間定義爲光子以光子速度移動一個元長度的時間:2.35865433675E-36 s。


          光子以速度爲根號2光波速的正則螺旋線運動,光子的波速是:C = 2.99792458E+8m/s。宇宙4維時空的質量、空間、時間小處有限,大處是無窮的;但光子速度爲宇宙時空的最大極限速度。光量子的大小、頻率也是有限的。宇宙就是一臺超、超、超級量子計算機。


         電子是很難單獨存在的,總會吸收一些光子而成爲層子、質子、電子星球等。我們假定現代物理的相對靜止的電子球質量爲9.10938215E-28g是對的。那麼負電子在相對靜止時,吸收大量光子形成電子星球。電子星球的光子數爲:9.10938215E-28g/7E-61g= 1.30134031 E+33 。質子星球與電子星球質量比:mP/me=1836.152701,所以,質子星球所含光子數爲:2389.45952 E+33 。那麼,質子星球半徑爲:(3 *2389.45952 E+33/4π)^(1/3) =
0.82934842212 E+12 元長度 = 82.934842212公元長度 = 0.82935 E-15m。地球的質量是:5.98E+27 g。地球的直徑是:1.2756E+10 mm。而現代物理所說的“電子”,在這裏就是指電子星球。其直徑大概爲:1.06 E+17元長度;其質量爲:1.30134E+33光子數。當然,電子星球只是星球中心的一個電子及許多光子組成;相對來說沒有地球那樣複雜。電子星球中心的負電子對光子的力也類似是距離平方的倒數,類同地心引力。地球有半徑、體積,還有大氣層、衛星層、再遠的虛空等。電子星球也是類同的,電子星球的有效半徑大約是1 pm,引力半徑是53pm,超過引力半徑外的就是微弱的對光子的斥力範圍了。電子星球是空心的,有半徑爲質子半徑的中空部分。越靠近電子星球的中空區,對光子的引力就越大,光子的密度就越大。當碰撞打碎電子星球時,密度大的碎塊就形成極高頻的γ光量子。質子星球在質子半徑的球體內佈滿光子,在質子半徑與原子半徑的範圍區域是對光子的真空斥力區,所以,質子星球虧損的光子團碎塊飛離原子後的γ光量子的頻率更高。


        在原子核內發生聚變、裂變、衰變等多種核反應過程中,或受到外來輻射會引發γ射線。來自原子核內的電子星球或質子星球的一部分光子,當被拋離原子核到達原子核與原子半徑之間的阿三真空區時,受到原子核內正電子的斥力,頻率降低到小於4E+20/s;從而形成各種高能γ光量子飛離原子。質子星球虧損的光子團密度大,從而形成的γ光量子頻率會比從電子星球飛出的光子團更高一些。高能γ光量子,如果頻率爲2E+20/s,則波長只有:1.5E-14m,而能量爲:E = 1.3252E-13 J;圓柱體積爲:λ^3/16 = 0.2E-42m^3。所以,高能γ光量子體積小,能量大,穿透能力強。

 
        同性電子相斥,異性電子相吸。負電子間的斥力, 微弱 > 正負電子間的引力,微弱 >正電子間的斥力。宏觀上的萬有引力,電磁力,弱核力,強核力都是元力的體現。電子是力之源泉,是宇宙的源力!是最本源的施力者!源力是超距的、無邊際的;是感覺、思感、念力、意念、神識的基礎;是源力構成宇宙的第五維。源力使得萬物都是相互聯繫的;一切物質都處於永恆的運動之中;運動成爲物質的固有屬性。這是運動本身的絕對性。任何物質的運動都是在時間和空間中進行的。要描述物體的運動,總要選擇參考的物體—參照系。同一物體的運動,由於我們選取的參照系不同,對它的運動描述就會不同,這是運動描述的相對性。


        在微觀領域,粒子高速螺旋運動。或許要測準一些參數有很大困難,儀器會干擾粒子的運動,或許會應用概率統計分析方法。但不應過份誇大不定論,更不要,動不動就微觀跟宏觀不一樣,測不準原理等。。。最後,連基本常識都放棄,連自己姓什麼都不重要了。暈啊!假如明早6點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概率是75%,難道,我們就要否定太陽是有一定軌道的常識;就說太陽是機率波,可能6點出現,也可能不出現;說速度、軌道的概念是無意義的。難道,量子力學死了,地球就不轉了?最後,說懂量子力學的,就是不懂;說東的就是西。終於,量子力學上升到哲學高度了;邏輯自園了。厲害阿!在這,我還要說明,相對論也是錯的。本文,經典理論爲主,那些波函數、微積分、量子論學過頭的童鞋就不要來了,以免暈倒!


        通過第五維度,念力、神識、直覺;是有可能感知到粒子的運動狀態的!而並不干擾粒子的運動。但,不建議輕易進入第五維,風險太大。即使你有強大的精神力、意志力;退出依然會受傷;那似乎是神的國度。

 
二、量子、量子的運動


           前面,我們說了,基本粒子很難獨立存在;總是要和一定量的光子在一起構成量子。最可能獨立存在的是隻有一個光子的超超低頻的光量子,質量只有7E-61g,我們能找到嗎?理論應該是從最基本的公理、概念來數學推論出來的。而不是,靠一大堆假設來實現的。下面,我就會從最基本的公理、概念來推論出德布羅意假設等公式。

公理1:基本粒子及其量子都在做正則螺旋線運動,具有波長l,頻率f,圓柱半徑r及螺旋運動速度v的垂直分量波速V =水平分量園切線速度V1。

定義2:在一定體積內包含一些光子的基本粒子團稱爲量子。

公理2:量子的角動量守恆。



      電子星球是球形的、半徑是原子半徑、體積不變,包含的光子數可變;光子分佈在球體內。質子星球是球形的、半徑是質子半徑、體積不變,包含的光子數穩定;光子分佈在球體內。光量子是圓柱形的、體積可變、包含的光子數可變;光子分佈在圓柱體內。


       如果空間一點M是質量爲m的量子在圓柱面X^2 + Y^2 = r^2上以角速度ω繞Z軸旋轉,同時又以垂直分速度V沿平行於Z軸的正方向上升,那麼點M構成的圖形叫做螺旋線。V1是動點速度v在過M點平行於圓柱底面的園的水平切線分速度。其參數方程如下圖。

 第十章 <wbr> <wbr> <wbr> <wbr>電子星球



由公理1可知:

tan β = V/V1 = 1 = λ
/4π r , β = 45 度角。

所以, 4π r = λ        (1)

       如果動點是光量子,其波速是C,我們有 C = f λ = 4π r f,
r = C/4π f, 也就意味着,光量子的頻率越高,r值及波長就越小,越接近爲粒子;反之,就越像波。


定義3:力是描述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的物理概念。力是能量的外在表現,能量是力的本質。勢能是力*距離,波動能是mV^2。粒子的波動能總是用於平衡源力的勢能。兩物體間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公理3:質量爲m的量子在一個波長內的能量恆爲:2m C^2

2E = m V^2 + 2m Vp^2 + m V1^2 = Ee + Ep + Eo  = 2mC^2

m是量子質量爲:量子所含光子數* 7E-61g

Ep: 自旋勢能或自旋的波動能 m Vp^2 = K2/r1

V: 量子的波速度。

Ee: 量子的波動能m V^2 = h f

Eo: 量子的螺旋勢能或切向波動能m V1^2 = K2/r

 
         當量子脫離束縛時, Ep = 0, 所以有: 2m V^2 = 2E,  這時 V = C ,光速C。所以,一個自由飛行的量子其能量恆爲2mC^2。波動能、勢能都是有方向的從而是有正負的。實際上,螺旋運動是有左、右2種旋向。所以:

公理4:如果物體內,左旋的基本粒子質量爲mA,右旋的基本粒子質量爲mB,則物體的能量爲:
2(m A – mB)C^2。



      地球上一些物體或粒子是左旋,另一些則是右旋;所以,地球的有效質量m1就沒m =5.98E+24kg那麼大了。m 是地球的總質量,2m1 C^2的能量,一部分用於地球繞太陽的公轉m V^2 = 5.98E+24kg* 8.88E+8 m^2/s^2 =5.3105E+33J;    2mC^2的大部分能量都耗在量子的超光速自旋里。無數正、反向自旋的量子帶來地球的自轉。地球自轉的能量是無數正、反向量子超光速自旋的差餘量。有:
2m Vp^2 = 2*5.98E+24kg * 2.16E+5 m^2/s^2 = 2.6E+30J。


1、        質量爲m的光量子


        對於園切線方向的波動能m V1^2 = m C^2,是用於平衡維持圓周運動的向心勢能F r = K1/r,而垂直方向的波動能m V^2= m C^2纔是波的向前運動能量。如果一個光子被束縛在電子星球並隨之繞質子做圓周螺旋運動,假設其速度:V = V1 = 1/137C,2m0 V^2 ~= 0.71E-58J, 而,2m0 C^2 ~ =1.33E-53J,     所以,光子只有小部分能量(大約2萬分之一)用於圓周螺旋運動的波動能,它的大部分能量用於維持電子星球的超光速自轉。不管是自轉、螺旋轉、繞圓周轉;平衡時,勢能總是要佔一半。所以,我們通常討論:


m C^2 = m V^2 + m Vp^2   就行了。

由公理2有:m V r = m V1 r = 常量K,所以,我們有螺旋角動量:

L1 = m V r = P r = m V^2 r/V = Ee r/λ f = Ee/4π f = K,

設:h = 4π K,則有:

    Ee = m V^2 = 4π f K = h f = E -Ep    (2)

當V = C時,Ee = E = m C^2, 所以,m = h f /C^2   (3)

 h爲普朗克常量,值約爲:h = 6.6260693(11)×10^(-34)J·s ,單位爲焦(J)·秒(s)。

K = h/4π = h1/2, L1 = P r = K = h1/2,

P = K/r = 4π K/λ = h/λ        這就是德布羅意假設。

     光量子是沒有自轉的,但有螺旋轉動。其螺旋角動量爲 L1 = K = h1/2。光量子做螺旋運動,當然有到“虛心”的向心力,我們有:F= K2/r^2, 從而,

m C^2 r = K2 = L1 C = K C = Ch1/2             (4)

K2是虛心力常數,和庫倫力常數有什麼關係呢?在速度V不是光速時,K2應該變化,因爲只有角動量守恆;
m V^2 r = L1 V =K2, V是不定的。



2、質量爲m的半徑爲R的繞質子星球做自轉、螺旋、公轉的電子星球


      禁閉的電子星球的運動就像是繞一個虛擬的園或橢圓軌跡的螺旋駐波。想象一根有彈性的棍子,把它扭成麻花狀;再彎成圓形。當放手的瞬間,就會看到一根飛速螺旋運動的棍子。

     光波就是這樣產生的。在電子星球內的光量子被原子禁閉時,光量子的能量被封閉在駐波里,一旦發射,速度、頻率將遞增,最後以光速螺旋飛離原子。所以,光波是光子的運動波形,不是機械波,也不是介質振動波。光子做螺旋運動,有向心力、離心力、波度C、頻率f、波長、能量m C^2。

     由公理2有:m V r = m V1 r = 常量K,式中,m、V1、r都是可變的,但它們的乘積是常量。當只有一個光子在真正的無物質存在的虛空中運動時,我們有:m0 C r1 = K =h1/2,如果該光子換成是一個電子,這時,電子的質量是光子質量的1/2。我們同樣有:m0 C r2 /2 = K =h1/2。這時,只是電子的螺旋半徑比之光子小了一半。如果電子吸引了一些光子構成質量爲m的電子星球,我們還是有:m V r =K。對於光量子、質子也是類同。所以,當一個質量爲m的電子星球邊繞本軸做螺旋運動、邊繞一個質子星球做半徑爲R的園運動時;電子星球繞本軸做螺旋運動的角動量守恆。也就是:m V r = K。


公理4:電子星球繞質心的運動是駐波,周長爲波長的整數倍:2π R = n λ。

庫倫定律:距離爲R的正負電子間有引力F:(單位:N牛頓)

F = K1/R^2,
K1 = q^2/ 4πε0 = 2.30708E-28 N.m^2,  q =1.60217733E-19 C(庫倫)


     這類同於地球自轉同時繞太陽公轉的情形,所以,電子星球的軌道角動量:
L = m V R = K R /r = K n λ/ 2π r = 2K n  = nh1   (5)

所以,電子星球繞質心的軌道角動量是量子化的。 

由向心力公式和庫倫定律有:
m V^2 / R = K1/R^2  => m V R V = K1 = n h1V,

我們有:L V = K1,  V = K1/L = K1/n h1, R = K1/m V^2 =L^2/m K1 ,也就是

  R = n^2 h1^2/ mK1         (6)

  V = K1/L = K1/n h1 = a C/n (7)

a = K1/h1 C 是精細結構常數。

所以,電子星球繞質心的軌道半徑、軌道速度是量子化的。



同樣有電子星球的波動能:m V^2

Ee = h f = m V^2 = K1/R = m K1^2/n^2 h1^2 = m (a C)^2 /n^2    (8)

所以,電子星球繞質心的波動能是量子化的。



同樣有電子星球的螺旋園切線波動能:m V1^2

m V1^2 = K2/r = m V^2 = K1/R , => K2 = K1/2n,從而有

m V1^2 = K2/r = K1/2n r,電子星球做螺旋運動的虛心力是

F = K2/r^2 = K1/2n r^2 = h1 V/2 r^2,n爲整數,1,2,。。。   (9)

所以,電子星球繞質心的螺旋園切線波動能、虛心力是量子化的。



如果n -> 無窮大,V, V1 -> 0, 2m Vp^2 -> 2mC^2,   Vp ->  C。

2m Vp^2 = 2m C^2 – 2m V^2 = 2m C^2( 1– K1^2/n^2 h1^2 C^2)

= 2mC^2( 1 – a^2/ n^2),  (10)

       一旦n非常大,V趨近0時,電子星球相對靜止,但接近光速自轉;能量全部縮入爲自轉能,無螺旋運動;電子星球就好像一個上緊的相對靜止的發條。這時,如果電子星球受到碰撞而破碎,飛出的碎塊最終會成爲光量子,最初速度V爲0的光量子會展開自轉能,使V增加,Vp減少;這一過程會持續到自轉能全部轉化爲波動能和螺旋勢能。由:
F = h1 V/2 r^2可知,V增加,虛心力也增加,最終:F = h1 C/2 r^2。


        現代物理是把波動能劃分爲勢能與動能。波動能爲動能與勢能之和;動能、勢能有方向,正負。爲何要這樣?我不是太清楚。感覺沒必要吧。電子星球從一條軌道跳到另一條軌道運動,我們說電子星球吸收或放出了一個光量子。假設該吸收的光量子的質量爲m1,原軌道的電子星球質量爲m;那麼,新軌道的電子星球質量就爲m+ m1。新、舊2條軌道的波動能級差剛好就是吸收的光量子能量。有那麼巧?這問題我花了7日7夜也沒解決。一個鐵皮水桶的菸頭啊,技盡了,無奈。

第十章 <wbr> <wbr> <wbr> <wbr>電子星球


只好,假設就是這樣了。我們有:

2 m1 C^2 = m Vn^2 – (m + m1) Vn1^2

所以,m1 C^2 = m (Vn^2 – Vn1^2) /2 – m1 Vn1^2/2

= m(a C)^2 ( 1/n^2 – 1/n1^2 )/2 – m1 (a C)^2 /2 n1^2

m1 = m(a C)^2 ( 1/n^2 – 1/n1^2 )/2C^2( 1 + a ^2 /n1^2)  (11)

由於,m1 C^2 = h f = h C/ λ

所以,
1/λ = m(a C)^2 ( 1/n^2 – 1/n1^2 )/2h C – m1 (a C)^2 /2 hCn1^2

= RH ( 1/n^2 – 1/n1^2 ) –  a ^2/2 λ n1^2

1/λ = RH ( 1/n^2 – 1/n1^2 )/(1 + a ^2/2 n1^2)

  ~= RH ( 1/n^2 – 1/n1^2)             (12)

RH = m(a C)^2/2h C

RH爲現代物理所說的裏德伯常數,由實驗數據可知,RH = 1.0967758 E+7 /m,
所以,在n = 1的基本軌道時,

m = 2h C RH /(a C)^2 = 9.104402172 E-31 kg

當從基本軌道跳到第二軌道時,n = 1,n1 = 2

1/λ = 0.82258185 E+7 /m

f = 2.466 E+15 /s,  λ = 1.2156845E-7 m

m1 = h f/C^2 = 1.8181E-35 kg

m1光子數 = m1/7E-64 = 2.6 E+28 個


到此,還是留下了不少疑問。如電子星球的質量問題,自旋問題。軌道跳躍時,吸收的光子數會是多個光量子的集合嗎?庫倫力受影響(磁場、電場)時的情形?



3、光速C的量子


     螺旋運動是有左、右2種旋向;如果頻率相同的2個光量子在其中的一個圓柱體內相遇,旋向相同則在該圓柱體內是能量疊加,過後只有一個頻率變大的光量子;反之,則是能量相減,過後只有一個頻率變小的光量子。這時,2個光量子都共存於同一個圓柱體,以大者爲方向。很多時候,並非完全相遇;只是小部分相交;那就會分離。如果,發生碰撞,則分離後的2個光量子都會頻率變小。假如,波長爲200nm的2個紫外光量子相遇。那麼,圓柱體積是:(πr)^2 λ = λ^3/16 = 0.5E-21,可容納的光子數爲:0.5E-21/0.5236E-71 =0.955E+50。而光量子所含的光子數爲:h/C λ m0 = 1.5E+28,那麼,碰撞的概率爲:1.5E+28/0.955E+50 =1.57E-22;概率太小。波長小於紫外波的2個光量子相遇時它們的光子發生碰撞就更不可能了。但在圓柱體內光子密度極高的γ光量子就需另論了。

定義3:通過單位面積 旋向相同的光子數爲光通量 f =dn/ds。

 
     如果我們對一個質子星球加速到光速C,也就意味着質子星球成爲自由飛行的量子;其能量爲:

E = m C^2 = 1836.152701*9.1093897E-31kg * 8.98755341E+16(m/s)^2

 = 1.50328 E-10 J

其頻率爲:f = E/h = 2.268734044E+23 /s

其波長爲:λ = C/f = 1.32140868 E-17 m

其螺旋半徑爲:r = λ /4π = 1.051543613639E-18 m

所以,質子星球繞離質心距離爲0.1051543613639E+10元長度的z軸做螺旋運動,質子星球的半徑是82.9E+10元長度;並沿着z軸光速飛行。雖然,質子星球的能量很小,但實際上,我們很難將其加速到光速。主要原因是加速通道很難做到真空,總是充滿輻射的光量子;碰撞不可避免。


      當質子星球受到束縛速度很低時,比如V = 1E-5 m/s;
m V^2  = 1836.152701*9.1093897E-31kg * 1E-10(m/s)^2 = 1.673E-37 J,  那麼,

f = 1.673E-37 J /h = 0.25E-3;

λ =  V/f = 1E-5 / 0.25E-3  = 4E-2m,

r = λ/4π = 3.2E-3 m。所以,原子核內的基本粒子頻率很低;但超光速自旋。

 
         如果我們對一個電子星球加速到光速C,也就意味着電子星球成爲自由飛行的量子;當電子星球接近光速時,吸收的光子數就越多;電子星球的最大光子數爲:

4π ( 5.302368E+16)^3/3 = 6.2445E+50

其質量爲:4.6E-10 g

其能量爲:

E = m C^2 = 6.2445E+50 * 7E-64kg * 8.98755341E+16 (m/s)^2

 = 3.93 E+4 J

其頻率爲:f = E/h = 5.93E+37 /s

其波長爲:λ = C/f = 0.51 E-29 m

其螺旋半徑爲:r = λ /4π = 0.4E-30 m

所以,電子星球繞離球心距離爲0.4E-3元長度的z軸做螺旋運動,電子星球的半徑是53E+15元長度;並沿着z軸光速飛行。雖然,電子星球的能量很小,但實際上,我們很難將其加速到光速。主要原因是加速通道很難做到真空,總是充滿輻射的光量子;碰撞不可避免。


        或許我們可以測出電子星球的相對靜止質量,但它的運動質量就難說了。假設一個電子星球繞原子核螺旋運動,其波長是3.33E-10m,其速度是C/137。那麼:f = C/(137*3.33E-10 m) = 6.57137E+15/s,

Ee = m V^2 = h f = 4.3542355E-18 J

F r = K1/2n r = 2.307E-28/2 *0.265E-10 = 4.353E-18 J

電子的質量爲:E/V^2 = 9.0931E-31 kg

電子的能量爲:8.2E-14 J

 

最小的光量子的頻率爲:(只有一個光子)

f = 7E-64 kg * 8.98755341E+16 (m/s)^2 / h = 0.95E-13 /s。

  λ = C/f = 3.16 E+21 m  ,r = λ/4π = 2.51E+20 m

E = hf = 6.29E-47 J


       那最大的光量子頻率是?我們知道,頻率越高,光量子的能量就越大。也就意味着圓柱體的光子密度越大。所以,當圓柱體都塞滿光子時,對應的頻率就是最大頻率。光子的直徑是1個元長度,也就是1E-27m,所以光子的圓球體積是:4π(0.5E-27)^3/3 = 0.5236E-81 m^3。圓柱體積除以光子的圓球體積就是滿載時的光子數,乘以m0就得到質量m。m0 = 7E-64kg,我們有:

h f = m C^2 = m0 C^2  (π r)^2  λ/0.5236E-81

有:f = 0.95E-13 λ^3/ 8.3776E-81,

f^4 = 0.95C^3 / 8.3776E-68 = 3.0537E+92,

fmax = 1.322E+23 /s

λmin = 2.268E-15 m, 

r = 0.1805E-15 m。

最大光量子的光子數爲: 1.39E+36 大約爲相對靜止的電子星球光子數的1070倍。

最大光量子的能量爲:8.76E-11 J。最大光量子的質量爲:9.73E-28kg


        其實,我更傾向於光子只是分佈在圓柱體的表面上的一層。那最大的光量子頻率是?我們知道,頻率越高,光量子的能量就越大。也就意味着圓柱體表面的光子密度越大。所以,當圓柱體表面都塞滿光子時,對應的頻率就是最大頻率。光子的直徑是1個元長度,也就是1E-27m,所以光子的圓球佔面積是:п(0.5E-27)^2 = 0.7854E-54 m^2。圓柱表面積除以光子的圓球面積就是滿載時的光子數,乘以m0就得到質量m。m0 =7E-64kg,我們有:

h f = m C^2 = m0 C^2  2π r λ/0.7854E-54

有:f = 0.95E-13 λ^2 / 1.5708E-54,

f^3 = 0.95 C^2 / 1.5708E-41 = 5.43557E+57,

fmax = 1.758254384E+19 /s

λmin = 1.7051E-11 m,

r = 0.1357E-11 m。

最大光量子的光子數爲: 1.852E+32大約爲相對靜止的電子星球光子數的0.14倍。

最大光量子的能量爲:1.165E-14J。最大光量子的質量爲:1.296E-31kg。



1立方米的充滿光子的質量是多少呢?

m = m0 * 1 m^3 / 0.5236E-81 m^3 = 1.3367E+18 kg

 
           我們知道,星球是由最初的正負電子團自我進化而成的。見卷二、第三章、星球之心。也就意味着地球是自我發育形成的,而不是什麼碰撞吸積說、星雲收縮說的現代理論。我們知道從幾斤重的嬰兒發育成100多斤的成人,是需要長時間的進食、鍛鍊、休息才行;是從外部環境吸取營養來發展自身。所以,地球應該是由當初直徑小千倍的密度極高的小球,通過不斷的火山噴發、不斷堆積而形成的。地球的年齡與太陽、河系、宇宙是同一個年代生成的,所以大爆炸理論有一定的依據。當然現代的大爆炸理論錯誤不少。

 
        地球形成之初是一個由熾熱液體物質組成的熾熱的球。隨着時間的推移,不斷變大,地表的溫度不斷下降,部分固態的地幔逐漸形成。密度大的物質向地幔深層移動,密度小的物質(岩石等)浮在地球表面,這就形成了一個表面主要由岩石組成的地球。地幔的形成約爲1億年1層;而地核火海的形成估計要20多億年。而當開始形成地表時,距今已有40億年。所以,地球從出生至今約爲138億年。已經從木狀態到火狀態到如今穩定的陰陽平衡的土狀態。已到中年,估計地球以及我們的宇宙壽命也就300億年吧。


     如果說地球的質量5.98E+24 kg是對的話,我們假設最初的正負電子團球體半徑是r;那麼有:

4 п r^3 /3 = 5.98E+24 / 1.3367E+18 = 4.47304E+6

r = 102.213  m


       也就是說,當初形成地球的正負電子團球體只是直徑大約200米。實際上,應該更大一些;在地球還是太陽狀態時,不知道拋灑了多少物質?或許,最初直徑有1km吧。月球則更小了;到今,正負電子的結合過程已經完成;不再有火山噴發;不再有磁場。月球看起來就像被一根繩子定在地球上的繞地球轉動的氣球。或許過10億年後,地球也不再有磁場,也會像月球一樣冷寂。

 
       這宇宙的東西,無論小至微子,又或大至宇宙,生命又或物質,都有着相同的本質和架構,小中見大,大中見小。宇宙有生死之別,生命亦有陰陽之別,同一物也有陰陽正反之分。
  


(三)、源力

1、爲什麼質子的質量是穩定的?

2、爲什麼原子核是帶正電的?

3、爲什麼電子會吸引和放出光量子?

4、原子是如何構成的?

5、原子核是如何構成的?

6、爲什麼原子核存在質量虧損?

7、爲什麼有4種力?能統一嗎?

8、爲什麼一個自由中子在自然環境中衰變的平均壽命約15分鐘?

9、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或不確定原理是對的嗎?

 

        如果感到我後期文章的一些觀點或許是前期文章的結論的反面,請不要奇怪;我的認識也是一個螺旋運動過程!我的理論是屬於思感、直覺派理論,但請不要就否認其準確性!客觀性!那是我多年追尋神的足跡過程的經驗總結。儘管這篇文章只是《超級電腦文章系列》中的第十章,但我已經賦予足夠的認真、誠懇;不會胡說八道的。我是一個實在的人,動手能力應是超越我的理論水平;只是囿於條件吧。

 

一、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


        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學的根基;是不定論的支柱。如果推翻了,那麼量子力學的大部分內容都要崩潰,也導致現代物理的很多基於量子力學的理論崩潰。那麼,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從何而來的呢?原來是生硬的從自然的不確定性原理推導出來。說真的,我是相信因果決定論;所以,自然是極力反對不定論的。我必然會雞蛋裏挑骨頭;但我會尊重實驗數據的。


1、自然的不確定性原理:


      物體運動的描述在時空域上是確定的,則在頻域上不確定。反之,物體運動的描述在頻域上是確定的,則在時空域上不確定。


例子1:光量子在頻域上是確定的,有頻率、波長、能量、光速C、包含的光子數:m= h f /C。但光量子在時空域上不確定;既是光量子在時空域上是無限的循環,是永動機式的。不確定的只是不知光量子的運動起於何時,來自何方;要往何處,終於何時!而在任何時刻的能量是固定的,E = hf = m C^2 。  在任何時刻的動量是固定的,
P = mC。如果我們設立了參照系座標;那麼,在任何時刻的位置都可由正弦波函數得出;也就是由螺旋運動參數方程得出。


例子2:如果一個粒子的運動軌跡是時域有限的,就假定是一個方波軌跡吧。那麼,粒子運動就有固定的寬度、高度、時間等。但,通過傅立葉變換到頻域,描述粒子運動的波是無限個的,即頻率是無限個的。


     自然的不確定性原理是經過很多實踐檢驗的,我們必須認可。但並不代表認可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


2、海森堡不確定原理


        微觀客體從來就不會同時具有位置座標和動量座標,或不如說兩者都沒有,這些變量或屬性只是通過各自的測量過程才製造出來。經典的海森堡不確定原理認爲,在一個量子力學系統中,一個粒子的兩個不對易的力學量(比如位置和動量)不可被同時確定。精確地確定其中一個力學量的同時,必定不能精確地確定另外一個力學量。不確定性原理是通過一些實驗來論證的。設想用一個γ射線顯微鏡來觀察一個電子的座標,因爲γ射線顯微鏡的分辨本領受到波長λ的限制,所用光的波長λ越短,顯微鏡的分辨率越高,從而測定電子座標不確定的程度△q就越小,所以△q∝λ。但另一方面,光照射到電子,可以看成是光量子和電子的碰撞,波長λ越短,光量子的動量就越大,所以有△p∝1/λ。經過一番推理計算,海森伯得出:△q△p=h/4π。


        在位置被測定的一瞬,即當光子正被電子偏轉時,電子的動量發生一個不連續的變化,因此,在確知電子位置的瞬間,關於它的動量我們就只能知道相應於其不連續變化的大小的程度。於是,位置測定得越準確,動量的測定就越不準確,反之亦然。


        後面有介紹:光子之間的力比起光子與電子之間的力差了約10的40次方。所以,測量光量子跟測量電子會差天地之遠!當測量光量子時,海森堡不確定原理將不再成立!所以,海森堡不確定原理是片面的,不能證明量子力學的不確定原理成立!


        愛因斯坦認爲,測不準原理違背了確定性。測不準原理認爲粒子的位置x與對應動量p不能同時測量,這個說法與客觀世界的確定性不容。愛因斯坦等人1935年提出的EPR佯謬認爲:如果AB兩個粒子是孿生的,可以同時準確測量A的位置和B的動量,而從B的動量又可以推出A的動量,等價於說可以同時確定A粒子的位置和動量。愛因斯坦等人以此來質疑量子力學的完備性。對於EPR佯謬的持續研究催生出了量子糾纏的概念,人們認爲利用量子糾纏,是有可能同時確定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動量的。最近的理論研究進一步給出了這一問題的定量描述,在觀測者擁有被測粒子“量子信息”的情況下,被測粒子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依賴於被測粒子與觀測者所擁有的另一個粒子(存儲量子信息)的糾纏度的大小。當它們處於最大糾纏態時,兩個不對易的力學量可以同時被準確測量,此時經典的海森堡不確定原理將不再成立。

 

3、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

 

        愛因斯坦設想,一個裝滿了光量子的箱子,在一個光量子飛出的同時用時鐘記錄光量子飛出的時間。在光量子飛出之前和飛出之後,稱量箱子的質量。通過相對論的質能關係:E= mC^2,只要確定了損失的光量子的質量,就可以算出光量子的能量。這樣,就可以同時確定光量子的能量和時間,從而破壞了時間-能量不確定性關係。波爾卻是用廣義相對論來反駁的。由於時間-能量不確定性關係的確是錯誤的!因此,廣義相對論也是錯誤的!


        如果時間-能量不確定性關係是對的,那麼會推導出在微小的時空中,極短的時間會出現巨大的能量。能量還守恆嗎?目前,我們的時空並沒有這種發現啊。如果有,這世界早就亂套了。我們的身邊隨時會出現巨大的能量,可能嗎?就算有,去哪了?正因爲量子力學的胡說八道,推出了許多怪理論。


        根據量子力學的原理,未進行觀察時,這個原子核處於已衰變和未衰變的疊加態,因此,那隻可憐的貓就應該相應地處於‘死’和‘活’的疊加態。非死非活,又死又活,狀態不確定,直到有人打開盒子觀測它。這嚴重違反常識!


        薛定諤希望達到下面目的:“看吧,如果你們將波函數解釋成粒子的機率波的話,就會導致一個既死又活的貓的荒謬結論。因此,機率波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結果是有物理學家調侃地說到薛定諤:“薛定諤不懂薛定諤方程!”那些說薛定諤不懂量子力學的人沒錯,但誰能說自己懂量子力學呢?既然這樣,量子力學理論應該放棄!


        如何才能剔除“觀測者的意識”這個讓人惶恐不安的參量呢?不存在同時通過左右縫的電子,也不存在又死又活的貓,波函數也從沒有塌縮,在那個過程中,整個世界和電子一起進入了疊加狀態,一個世界裏的電子通過了左縫,另一個世界裏電子通過了右縫。那隻貓也是一樣,沒有又死又生,而是一隻死,一隻生!從此多世界理論出籠!暈啊!一個比一個生猛!


        那麼,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又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呢?現代物理的說法:當說到粒子在空間的位置是無可精確地被測定時,意味着我們假定粒子是一無限小的質點。而若要無限精確地測定一個波的頻率或波長,則這個波必須是在空間無限擴展的。具體測量一個波的波長,在實驗上採用“拍”的方法。假設觀察一個“拍”所需時間爲1/dv,所以。“至少要看到一個拍”所需時間爲:dt> 1/dv ,也就是:dt dv > 1。也就意味着,要無限精確的測準頻率,就需dv -> 0,亦即是dt ->無窮大,就需花費無限長的時間。由此,還可推出:
dx dλ = λ^2, dx dp > h,  dt dE > h 等關係式。


        在宇宙中,最小的基本粒子就是電子、光子;光子的直徑是一個元長度,也就是1E-27m。所以,“假定粒子是一無限小的質點”這句話就錯了。基本粒子有時候就在自轉或圓周螺旋運動,比如電子星球繞質子的質心的螺旋圓周運動;空間自然是有限的,時間上倒是無始無終的;它們有頻率、波長等。所以,“而若要無限精確地測定一個波的頻率或波長,則這個波必須是在空間無限擴展的。”這話也是錯的。具體測量一個波的波長或頻率等,實驗上肯定不會只有採用“拍”的一種方法。如果,只是以一種實驗方法去論證宇宙,不是坐井觀天嗎?到此,我總算明白了,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只是證明了人類當前的儀器測量的不確定性。


結論:量子力學、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理論都是錯誤的。


二、現代物理的歸宿


        在量子物理學中,兩個帶電粒子是通過交換虛光子而互相吸引或排斥?那,什麼是虛光子?爲什麼兩個電子一個發出虛光子,一個吸收虛光子會相互排斥?現代物理是無法解釋的,對於這些非邏輯的產物,只能說:這個世界就是這個樣子。或者,引進“場”的概念。那什麼是“場”,場是物質嗎?即使這樣還是無法解釋什麼是虛光子?虛無的概念迷惑人啊!我深切感覺到現代物理科學家的痛苦與鬱悶。


        現代物理的最大問題還是在質量、能量的概念上;我不清楚現代物理如何能從質能公式推導出質量就是能量的結論。你可能會問,究竟什麼是物質?經典物理的觀點:物質是構成宇宙的永恆的磚塊,萬物從它所出,最後又復歸於它,它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是世界過程絕對同一的起點和終點。物質作爲普通的、不變的東西,必然是絕對的實體和基質。實體者,“實實在在”的客體之謂也。物質及其性質必須獨立於人類的意識而存在,是客觀的實體。但對於現代物理來說,既然物質與能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能量並非“實體”,物質也就不能再被看作是實體。能量、力應該屬於“意識”的範疇,那難道說物質也是“意識”?


        到今天,弦論出場;現代物理開始走向唯心論。過去認爲是組成客觀世界的磚塊的基本粒子,現在都是宇宙弦上的各種“音符”,實際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維的弦的不同振動模式。每條宇宙弦的典型尺度約爲長度的基本單位,即普朗克長度(10-33釐米)。簡言之,如果把宇宙看作是由宇宙弦組成的大海,那末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們不斷在產生,也不斷在湮滅。我們現實的物質世界,其實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壯麗的交響樂!有人會說,把物質世界看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交響樂,不正是與物質的對立面——意識有些相同了嗎?是的。按照當前流行的觀點,意識是完全基於物質基礎(我們的腦)而存在,但意識不是一種具體的物質實在,因爲沒有人在進行腦科手術時在顱骨內發現過任何有形的“意識”的存在。我們都知道貝多芬的交響樂,可以用一套樂器把它們演奏出來。但這套樂器本身並不是交響樂。意識是大腦演奏的交響樂。這個圖像爲理解“心物一元”,即意識和物質的統一,開闢了新途徑。有人還可能說,無論宇宙弦多小,無論人們能否觀察到它們,宇宙弦總歸是客觀實在,它們是組成物質世界的基本單元,因此物質世界也應該是客觀實在。此話不準確。組成物質世界的基本單元是宇宙弦的各種可能的振動態,而不是宇宙弦自身,就像組成交響樂的基本單元是樂器上發出的每一個音符,而不是樂器自身一樣。


        正如《金剛經》說:“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物理學到此已進入了“自性本空”的佛境界!暈倒!


        可能有人會想,天啊!物質都不是客觀實在了,那麼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實在的嗎?回答是,有的。事物之間的關係就是實在的;即主張事物不是孤立的、由固有質構成的實體,而是多種潛在因素緣起、顯現的結果。每一存有者都以他物爲根據,是一系列潛在因素結合生成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異於空,空異於色。好了,好了;好就是了,了就是好。我們世界上的事與物都離不開陰陽、五行變化的規律!


緣起緣落盡流水;

 五行變換皆色空。

假爲真來真亦假;

   無爲有處有還無。

 

結論:現代物理已經終結,更名爲現代佛學分支。



三、基本粒子之間的源力

 
     如果有人要問我,我信仰的神是誰?那我的回答:我不知道人世間信仰的神靈有多少?也不清楚人類對神靈的信仰條文?但對儒、釋、道有所瞭解。我僅是知道,神創造了我們的宇宙,神的光輝思想體現在每一個基本粒子上。我們都應該懷着一顆對神靈的感恩之心。

儒家:修心養性,中庸之道,順天安命。
道家:修心修身,天人合一,逆天改命。
佛家:修心明性,看破放下,阿彌陀佛。

 
     什麼是唯物主義?什麼是唯心主義?你可以說唯物主義是認爲沒有神靈的,是先有物,纔有意識。那麼,這部分人的觀點,你認爲是正確的,那這是主觀嗎?那你認爲這部分思想是對的,那這是唯心嗎?

 
     唯物主義的精髓是唯物辯證法,也即是對立統一、螺旋運動。唯物辯證法本來就是幾千年前中國古代的陰陽理論換一種表達形式而已。唯物、唯心這一對陰陽螺旋運動本就是無始無終的,何必糾結於先有那個呢?如果,將來人類創造了一種虛擬現實遊戲,遊戲中的智慧生命,一直在討論“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唯心還是唯物?”,“有神靈還是無神靈?”;你糾結嗎?

1、源力與意識

 
     意識、感覺、思維的本質是什麼?我苦苦探索了多年,結論是無所不在的源力。我的思感曾經隨着力線穿越幾百光年,試圖尋找地球以前的光影;在浩瀚的宇宙中孤獨的尋覓多年未果。

 
     我們的肉身是永恆不變的基本粒子組成。聚散終有時,約百年肉身終會分解爲飄向遠方的基本粒子。多年來我一直在研究編寫一個在電腦網絡上生存的軟件,以實現靈魂複製。問題是我也一直在問自己我的靈魂有什麼需要複製的地方?人生不過是他人生活的99%重複。如何才能讓軟件具有我的個性?難啊。

 
     小小人心繫連萬事萬物,有無限的力線;直到宇宙的盡頭。不過,大部分人與星球、物質、動植物的力線簇幾乎沒有;或是被他們放棄了。人之初,性本善;這話是說反了。應該是:人之初,性本惡。人之本性就是自私的。心之所向,說好聽的是理想、偉大的目標等。不好聽的就是貪婪、慾望、自私。先天的心之力線主要集中在以生存爲目標的母親及血緣關係上。在後天的成長教育中,心之力線不斷增加。你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都會加進心之力線集。每個成人的心之力線集都不一樣,主要取決於個人興趣。

 
    神識或者說思感是指通過心之力線去感知另一端的場景。念力是心念通過心之力線去改變另一端的事物。神識與念力可以通過修煉來加強。在肉慾橫流的今天,修煉神識與念力的人少之又少。在遠古時代,人與自然親近,效仿天人合一。貪念小,修道者衆多;最終會產生呼風喚雨,移山填海的大能者。那時候的修道者,壽命幾百年很平常。

 
     人心應該是能產生正、負電的交替變化,從而源力的交替變化,從而與萬物間的聯繫處於吸引、排斥的交替變化。修心到深處,神識自然能感到百米範圍內蟲鳴、花草樹木的悄悄生長;甚至遙遠的星球運動。

我展開想象的翅膀,
思感在粒子與星河中穿梭。
浩瀚的宇宙啊!
我知道您是絕對的靜止參照系,
但我無法感知你的邊界,您的中心!
相對於您,人生只是一剎那!
我的意念力還不夠強大,但我還是堅定的尋找真理!
。。。。。

 
     意識與物質是對立統一的陰陽兩面,它們的本質就是源於基本粒子的質量與源力。顯現在宇宙時空中的基本粒子,在空間上有體積,展示絕對的實體。基本粒子的質量、實體的物質屬性,完全體現了經典物理的物質觀。能量是源力在空間中的體現,能量 =力×距離;能量、源力都屬於意識範疇。意識與物質是基本粒子的陰陽兩面屬性,並沒有所謂的先後。所以,唯物、唯心無須爭論;它們不過是一個對立統一體,是同一物質的陰陽屬性。那麼,物質與意識是如何溝通的呢?是通過第四維的時間,粒子單位時間內在空間中的位移是速度;速度的平方×質量 =能量。在宏觀面來說,力 = 質量 × 加速度。基本粒子都是在做永恆的螺旋運動,有頻率f、波長、波速等;波動能量Ee = m V^2 =h f。意識與物質也因基本粒子而在做永恆的螺旋運動,無始無終。

 
     源力是來自於正、負電子;是“天生的”,是內稟的,是永恆的,是不增不減的。基本粒子,從而能量、物質也是恆爲常量,是內稟的,是永恆的,是不增不滅的。由於正、負電子源力的非對稱;所以,它們合成的光子也是有非常微弱的源力的。萬有引力就是光子之間的源力的具體表現。而現代物理所說的核力、弱核力、電磁力、萬有引力其實都是源力的表現。庫倫定律、萬有引力定律、人類的各種實驗都證實了源力的存在。現代物理爲何還要使用虛光子、交換子、上帝粒子等等虛幻的多餘的概念呢?是要顯耀聰明嗎?我真的想不通,難道簡單的東西非要複雜化?

 
     基本粒子通常以光量子、電子星球、質子星球、中子星球等形式出現;那無非就是基本粒子再包裝一堆光子吧。各種對撞機,對這些量子進行碰撞,會有什麼結果?產生大量的粒子吧(大部分是光量子),這初中生都能想象得到。吹吧,上帝粒子!吹吧,夸克!吹吧,短命的各種粒子們!

 
     光量子的能量等於光量子所含的光子數質量之和乘以光波速的平方。能量、質量是物體的陰陽兩面,是不同的概念。如果,由質能關係式強說質量就是能量,那這和說“公就是母”一樣荒謬。

      當物體運動接近光速時,不斷地對物體施加能量,可物體速度的增加越來越難,那施加的能量去哪兒了呢?其實能量並沒有消失,現代物理的觀點是轉化爲了質量;而我認爲是消耗在與光量子的碰撞過程中。不久後,科學家們發現了核裂變和鏈式反應,把部分質量變成巨大能量釋放出來。現在知道原子彈的人,都相信質量可以轉化成能量。是這樣嗎?暈啊!其實從原子核出來的光子團,並非是相對靜止;而是超光速自轉;這些飛出的光子碎塊最終會成爲光量子,最初速度V爲0的光子團會展開自轉能,使V增加,Vp減少;這一過程會持續到自轉能全部轉化爲波速爲C的波動能和螺旋勢能。如果光子碎塊密度大生成的光量子能量就大,最終飛出的就是γ光量子。光量子是有質量和能量的啊,怎麼會有質量可以轉化成能量的念頭啊?爲何,現代物理這麼喜歡鑽牛角尖! 現代物理的悲哀,一塌糊塗。



2、源力、旋轉力線、電磁場。

 
       源力是來自於正、負電子;是內稟的,是永恆的,是不增不減的。基本粒子,從而能量、物質也是恆爲常量,是內稟的,是永恆的,是不增不滅的。電子具有本源的能量mC^2,光子具有本源的能量2mC^2,必然是處於運動之中。電子是力之源,除非在遠離物質的真空中;纔會以光速C的波速螺旋運動。否則,電子會吸引一些光子成爲電子星球或質子星球;它們的運動方式有3-4種:自旋、螺旋、繞質心的圓周運動、大圓周螺旋運動。如圖1.

 
       電子到空間中的任意點P的連線稱爲源力線或電力線,電力線起始於正電子或結束於負電子。點P的源力F遵循庫倫定律, E =F/q 爲點P的源力強度(電場強度)。點P的切線方向反映該點的源強方向,單位面積通過的電力線的疏密反映源力強度大小,E = dN/dS。電力線是非閉合曲線,電力線不相交。 綠色符號標識的是矢量。
   
    在單位面積通過任意曲面的電力線條數稱爲穿過該面的電通量ф,顯然有:dф = E • dS, S方向的規定:閉合曲面—向外爲正;非閉合曲面—凸爲正。

 
公理5: 以速度V運動、電量爲q的電子在空間任意點P會產生對在P點的運動電子的旋轉力C^2 qB(磁力)。
C^2q B = V × FF爲q電子到P點的源力。如果在P點有旋轉力C^2 qB;那麼在P點以速度V運動的電子會受到旋轉力變換的源力ff = qV × B 。B爲P點的磁力線強度。磁力線是閉合環線,不同的磁力線不相交。


 
      旋轉力是虛力,只是在對運動電子時纔會轉化爲洛倫茲源力。如果在空間P點有電力線和磁力線通過,那麼在P點上以速度爲V的運動電子受到的源力爲:F = q (EV ×B )  (1)(洛倫茲力公式)


       安倍力是大量帶電粒子的洛倫茲力的疊加。如果電流元Idl的體積內電子密度是ρ,截面積是S,含電子數爲N個;那麼我們有:
Idl = Q dl/dt = Q V= ρS q dlV = NqV
F = Idl × B = N q V × B = N        (2) (安倍力公式)

 

     有關電磁場方面的知識就不多說了,網上資源很多。我認爲源力、旋轉力的傳輸是瞬時的、是超距的、是超光速的。

 

1)、正負電子對的運動分析

 
       正、負電子星球對常見於原子中。質子星球以接近光速自轉並以緩慢的波速前進,在圖1中,我們假設質子星球的質心是參考系。電子的直徑只是約爲0.8E-27 m,所以,我們將電子看作一個質點,其自轉是不會產生磁力線的。那麼,電子星球繞質心有一個螺旋圓周運動,我們分解爲2種圓周運動:螺旋運動中繞虛心的速度V1的小圓周運動; 螺旋運動中向前的以波速V前進的波動,等效以速度V的繞質心的圓周運動。其實,電子星球還有一種垂直紙面向裏或向外的大圓周螺旋運動;分析電磁感應時就要用到了。

 
2)、磁矩、力矩

      圖1(a), 磁矩 μ = i S n,  方向與電流i方向滿足右手螺旋關係。n爲磁矩方向的單位矢量,S是迴路面積。均勻磁場中:∑F = 0,M =μ× B;非均勻磁場中:磁力線方向沿Z軸,強度隨Z的變化爲:dB/dz,合力:
Fz =μ● dB/dz = μcosθdB/dz = μzdB/dz,μz =μcosθ 爲μ在外磁場方向的投影。

 

       我們知道力是引起動量變化的原因:F = d(mv)/dt。而力矩則是引起角動量變化的原因:
M = r × F =r × d(mv)/dt =dL/dt。


3)、原子中電子軌道運動的磁矩

 
        圖1(b)中, 由前面1)、的分析可知,電子有大、小圓周2種運動;每個圓周運動必定對應一個磁矩。電子的電量是q,電流方向與電子的運動速度方向相反;所以,電流 i = - q/dt = -q V/2πr。

磁矩 μ = i S n = - qV πr^2/2πr = - qL /2m = -γL   (3)

 
       由前面的公理2,我們知道電子星球、質子星球、光量子的內稟螺旋角動量是常量K = h1/2。現代物理卻假設這是電子的自轉角動量,真是荒謬可笑。所以,電子以速度V1的螺旋小圓周運動角動量是h1/2,其磁矩是:
μ1 = -γ L = -γh1n1/2, n1磁矩方向是大圓周的切線方向,是隨電子運動大圓周不斷改變方向的,但值不變。由電子螺旋運動引起的磁相互作用是產生精細結構的主要因素。我們知道有左旋、右旋2種螺旋運動,所以有:

μ1 = ±γ L = ±γh1 n1/2 = ±μB /2       (4)

μb = γh1  = α(q R1)/2   稱爲波爾磁矩。R1是第一波爾半徑,q R1是原子電偶極矩,α是精細結構常數。上式說明磁相互作用至少比電相互作用小兩個數量級。


       當有一個外磁場存在時,B的方向就成爲參考方向的z軸;這樣,電子軌道平面的方向就有參照了。如圖1(c),軌道角動量L垂直於軌道平面,它相對於磁場方向(定義爲z)的角度α決定了軌道平面的方向。 量子力學對波動方程的“暴力破解”,我一直很驚訝。其結論是:電子軌道角動量是量子化的,有:

   L = ( l( l + 1 ))^0.5 h1 n   l = 0,1,2….       (5)

將此量子化條件代入磁矩及其在z方向投影的表達式有:

  μ = -γ L = - ( l( l + 1 ))^0.5 μb            (6)

  μz = -γ Lz = - mlμb    ml = 0, ±1, ±2….±l  (7)

       對給定的主量子 n, 有 l 個不同形狀的軌道(l); 確定的軌道有(2l +1)個不同的取向(m l ); 當n、 l 、m l  都確定後,就給出了一個確定的狀態。


       我還沒仔細研究量子力學關於軌道角動量及磁矩的結論。如果說,我在前面給出的電子星球的軌道(大圓周)角動量:L = m V R  = n h1  只是量子力學在z方向的一個投影;那麼似乎沒矛盾。史特恩-蓋拉赫是空間量子化最直接的證明,它是第一次量度原子基態性質的實驗。

 
      假若電子自旋的磁矩類似於電子軌道運動的磁矩,則爲:

 μ1 = -γ L1 = - ( s( s + 1 ))^0.5 μb = - 3^0.3μb/2   s = 1/2   

 μ1z = -γ L1z = - msμb = ± μb/2   ms = ±1/2  

L1在任意給定方向z上的分量只有兩個: ±h1/2

自旋量子數只能取兩個值: ms = ±1/2

這2式與實驗不符,量子力學只好進一步假設:電子的磁矩爲一個玻爾磁子,即爲經典數值的2倍。這樣,就有:

μ1  =  - 3^0.3 μb        (8)
μ1z  = ±μb              (9)

似乎與實驗吻合了。

 
      前面已經指出了“電子自旋的磁矩”是錯的;也論述了(4)式的正確性;即μ1 = ± μb /2  是對的。那麼,我們有理由懷疑公式:μ1 = - ( s( s + 1 ))^0.5 μb 的正確性,從而懷疑公式(5)的正確性。


     難道科學理論就是動不動就假設嗎?至於說可由狄拉克相對論量子力學嚴格導出,我抱着極端懷疑的態度! 即使證明了,也是使用不少假設條件的。量子力學這樣玩,有意思嗎? 對於(9)式,我倒是可以做簡單的數學證明,而無須假設!我們知道μ1 = ±μb /2是隨電子大圓周運動不斷改變方向的,但值不變;其方向總是垂直於電子軌道磁矩。μ1z是μ1在z軸上的投影,當z軸在電子軌道平面上時;你可以想象一下的。μ1在z軸的左、或右半個圓周的各條切線上,不斷投射到z軸;得到的是同號的μ1z。那麼,很顯然要用0--π的積分,有:

μ1z = ± μ1  ∫ cosθ dθ = ± 2μ1 = ±μb

 
史特恩-蓋拉赫實驗結果只是證明了:

1)原子在外磁場中的取向呈量子化;

2)氫原子在磁場中只有兩個取向即 ms = ±1/2

3)電子螺旋角動量是h1/2,z軸上的螺旋磁矩投影爲:μ1z  = ±μb

 

4)、原子的合成角動量、磁矩
 
      電子的軌道磁矩μ,電子的螺旋磁矩μ1;電子的總磁矩μj;有左、右旋之分。電子的軌道角動量L = n h1,
電子的螺旋角動量L1 =h1/2,電子的總角動量:

J = L + L1 = h1(n^2 +1/4)^0.5 j = h1 (4n^2 + 1)^0.5/2 j


第十章 <wbr> <wbr> <wbr> <wbr>電子星球



      電子的軌道角動量是從:2πR = n λ = n 4πr,m V r = K = h1/2 推導出來的:m V R = 2 m V n r = n h1。
而電子的螺旋角動量總是h1/2,但有左、右旋之分。並且,電子的螺旋角動量是繞着電子的軌道角動量L旋轉的。
所以,合成的電子角動量也是繞着電子的軌道角動量L旋轉的。當有一個外磁場存在時,B的方向就成爲參考方向
的z軸;這樣,電子軌道平面的方向就有參照了。如果L是垂直於z軸時,顯然Lz = 0; Jz則如圖2(b)所示。反之,
如果L是平行於z軸時,顯然L1z = 0;
Jz = L = ± n h1;無論怎樣,我們總是有:

tan a = (h1/2)/nh1 = 1/2n。
 
說實在,我一直想弄清楚量子力學是如何將電子軌道角動量公式:
L = ( l( l + 1 ))^0.5 h1 n   l = 0,1,2….     捏造出來的。至今,對我來說這還是一個迷。

       磁矩在均勻外磁場中受到一個力矩的作用:M =μ×B。此力矩將引起角動量的變化。M = dL/dt =μ×B,
考慮到μ = -γ L 我們有:

dμ/dt = -γdL/dt = -γμ×B = -ω×μ

拉莫爾進動: 力矩將使磁矩繞外磁場的方向旋進。
拉莫爾進動的角速度和角頻率: ω = γBVl= ω/2π

表明:在均勻外磁場中,一個高速旋轉的磁矩並不向B方向靠攏,而是以一定的角速度ω繞B進動, B的方向與ω的方向
一致。如圖2(c)


      我們知道電子的合成磁矩:μj  = μ + μ1 = -γ( L + L1 ),  μj在z方向的投影μjz是無法直接計算出來,往往是
通過實驗測量。但在下面的情形倒是可以推論:

1、 L垂直於z軸;這時,μjz = L1 = ± μb
2、 L1垂直於z軸;這時,μjz = L = ± n μb


郎德因子g
 =(測量到的μjz,以μb爲單位)/(角動量在z方向的投影,以h1爲單位)
,g只是量子力學爲奏數據而捏造出來的物理量;意義不大。實測的g = 2.00232,實際情形是, 直到1927年弗萊塞
 (Fraser)發現銀、氫和鈉原子的軌道角動量在z軸的投影約爲零;斯特恩-蓋拉赫實驗才被歸因於自旋(真實的是電
子的螺旋運動)。g實驗數據不是2,只是說明軌道角動量在z軸的投影並非完全爲零吧;既是L幾乎垂直於z軸。


       量子力學 生搬硬造,搞出的g、(5)式;可能會解釋了一些實驗。但在蘭姆位移、雙光子躍遷問題上;還是
要傻眼。還原子核的自舉能,傻蛋吧。要知道相對靜止的質子星球其波速很低,產生的磁場約爲零啊。波速低,
意味着質子星球螺旋半徑r很大;也就是質子星球的螺旋角動量方向變化非常緩慢。那麼,質子星球與電子星球的
螺旋角動量方向一致嗎?我不知道。不過,即使是同方向;而質子星球的質量是電子星球的1836倍,也就意味着
其螺旋磁矩絕對值要小1836倍。

     科學理論應該是嚴格的,即使是有了大量的光譜實驗數據,也不要亂來啊。我看還是應該回到波爾、經典物理
時代吧;重新反思!附圖(3)。





      本節到此,後面將從另一個角度——源力分析,來描述電子吸收、放出光子的機理。將論述光譜的精細結構、
光電效應、碰撞散射、原子結構、4種力的統一等。總之,現代物理有很多正確的地方,但胡說八道的也多了點。


3、光譜的精細結構    

     現代物理認爲電子自旋角動量與軌道角動量的相互作用是產生光譜精細結構的根本原因。


      電子自旋假設:電子不是一個質點,它存在一種內秉的運動——自旋,相應地有自旋角動量h1/2和自旋磁矩。


       那麼,按定義;電子的自旋磁矩應是:μs = ±μb/2 。可這與實驗不符。沒法,量子力學又來一個假設:μs= ± μb 。嗯,終於成功了。


    類似,自旋角動量h1/2同樣存在於光量子、質子等基本粒子中。那麼,這些基本粒子都在做超光速自轉?真的嗎?我怎麼感覺到是小孩在夢中畫畫啊。 

     如視電子爲半徑r= 1E-16 m的繞自身軸線旋轉的帶電小球,則當其角動量爲ћ/2,表面處的切向線速度將大大超過光速!?V= ћ/2mr~= 5.8E+11 m/s 。嗯,是光速的1931倍;可能嗎?在我的理論中,電子的半徑約爲r= 0.4E-27 m,那麼就是光速的4.83E+14倍了。

 

      量子力學的解釋:電子的自旋不能理解爲像陀螺一樣繞自身軸旋轉,它是電子內部的屬性,與運動狀態無關。在經典物理中找不到對應物,是一個嶄新的概念。所以,不能用經典的觀點和理論描述電子的自旋,只能用相對論量子力學進行描述。太搞笑了,暈倒!


     前面的公理2已經說明了基本粒子的內稟螺旋角動量守恆。基本粒子總是做螺旋運動,所以有波的屬性。前面也證明了基本粒子的內稟螺旋角動量K就是h1/2;也證明了德布羅意假設;也證明了總是垂直於電子軌道角動量L的電子螺旋角動量h1/2z方向的投影是h1(當L垂直於z軸時)。有興趣可到新浪博客搜《第十章星球電子》。因爲,電子軌道角動量L與電子螺旋角動量相互垂直;所以,圖1a)中 U = 0。電子自旋角動量與軌道角動量的相互作用不成立。那麼,量子力學的狄拉克經驗公式就不一定對了,圖1b)。其實,朗姆位移已經說明經驗公式有毛病;最後,又搞個量子電動力學出來。好煩,垃圾理論懶得看。基礎都不行,整天玩耍微積分,波動方程,虛空中理論有意思?爲何電子能吸引光子呢?那自然是有力的存在。關於,光子與電子之間的力;量子力學中“屁話”我都沒找到;難道不應該反思?整天高高在上,絕對正確;不外是浪費人類資源。從質量、能量、源力、物質、意識等等概念,要對現代物理重新理順一遍,很煩啊。

第十章 <wbr> <wbr> <wbr> <wbr>電子星球

    質量爲m的光量子其能量爲2mC^2。光量子是做螺旋運動,有園切線分速度V1,向前的波速V,V = V1 =C;波動能mV^2 = mV1^2 =mC^2。所以,光量子的速度本來就是超光速的 =2^0.5 C;光速C只是光量子速度在向前方向的分速度——波速。由於能量守恆,所以,以波速C運動的粒子是不可能有自轉的!當粒子,比如電子星球受到束縛時;其波速只是V = C/137;由於能量守恆,2mC^2的大部分能量就成爲電子星球的自轉能;電子星球以接近光速自轉。量子力學試圖想象電子以遠超光速自轉,自轉軸與公轉軸有一個夾角(類似地球自轉軸與公轉軸有一個夾角);從而自轉角動量與軌道平面角動量有一個非90度的夾角;從而建立現在的量子力學理論。那真的是空中樓閣,錯的離譜!

下面,就從力的角度來推論光譜的精細結構。



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