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提高EQ三步走

1995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提出了“情商”EQ的概念,認爲“情商”是個體的重要生存能力,是一種發掘情感潛能、運用情感能力影響生活各個層面和人生未來的關鍵的品質因素。

  戈爾曼甚至認爲,在人的成功要素中,智力因素是重要的,但更爲重要的是情感因素,“情商”大致可以概括爲五方面內容:情緒控制力;自我認識能力,即對自己的感知力;自我激勵自我發展能力;認知他人的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一般認爲,100%的成功=20%的IQ+80%的EQ.

  數據表明,智商和技能,兩者的作用加起來,還不如情商的作用大,而且位置越高,情商的作用就越大。在企業高層領導中,情商的作用差不多達到85%.

  作爲一名職業經理人,面對的不僅是21世紀不可預測而又多變的經營環境,同時還要身處來自上司的壓力,來自公司同事和部屬的挑戰等等,如果靠過人的硬件謀取一個好的職位,卻沒有足夠的“軟件”來應對各種挑戰和壓力,對企業、對自己都是不利的。

  北京南洋林德企業顧問公司董事副總裁張錫民指出,職業經理人的一些勝任特徵,與情感智力有着密切的關係。而中國企業家協會副理事長潘承烈,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作爲一個團隊的管理者,職業經理人的情商直接影響團隊的整體績效,缺乏EQ的管理者往往會導致嚴重後果。”

  提高EQ第一步:有效溝通

  通過對100位管理者與白領員工的研究,發現工作衝突和造成工作危機的主要原因,是領導者溝通能力(情商的一個方面)的匱乏,導致不恰當的批評而造成的。

  潘承烈舉了一個例子:一位主持一項軟件項目開發的工程師向公司副總裁做成果報告,長達數月與他並肩努力的同事也都在場。沒想到彙報完畢,那位副總裁竟語帶諷刺地對工程師說:“你從學校畢業多久了?這樣的規格實在太可笑了,恐怕只能停留在紙上!”

  據牛津管理評論瞭解,在衆多同事面前,這位工程師很是尷尬,就像泄了氣的皮球悶不作聲,斷斷續續有其他組員提出辯護,有些甚至帶有敵意。那位副總裁也不甘示弱,用權威壓制住爭吵。但第二天,就有員工提出辭職,以後陸陸續續,越來越多的人要求離開。在面臨員工大量流失的強大壓力下,公司不得不解僱了這位副總裁。

  “我認識這位副總裁,他是一位業務能力非常強的人,而且在這場爭論中,他的觀點也不無道理。但如果他能採用技巧性的批評,結果就不至於此。” 潘承烈不無遺憾地說,“技巧性批評是管理者與下屬之間最有效的溝通橋樑,就以那位副總裁爲例,他完全可以換一個方式對工程師說:”現階段最大的難題是你的計劃將費時太久,成本可能因此太高,我希望你再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縮短完成時間。‘如果是這樣,得到的將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提高EQ第二步:情緒管理

  職業經理人首先也是社會人,他不可避免會產生種種情緒。而成功的職業經理人,善於擴大情緒對工作的正面效果,而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這也充分體現出一個人較高的情商。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來有爲博士認爲,在情緒管理方面,職業經理人應做到以下兩個方面:第一, 管理自身情緒。職業經理人只有“先做好自己的主人,然後才能做別人的主人”,他首先要認識自己的情緒。第二,管理他人情緒。“作爲管理者的職業經理人,要能夠有意識地管理屬下的情緒”。

  至於第一點,身爲某集團公司人力資源總監的王先生提起他的一次親身體驗:“幾年前,我們公司的財務經理因經濟問題被公安機關傳訊,由於事件發生得很突然,公司內外傳言四起,矛頭大都指向公司總經理。面對衆多責難,總經理的情緒沒有受到一點影響,迅速召開新聞發佈會,澄清事實真相,一場風波很快就被平息。事後,總經理說了這樣一句話:”作爲公司管理上的一把手,在危機時刻我的情緒變化對於公司的影響是巨大的,我必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至於第二點,美國心理學家Mayo(邁約)通過試驗發現:人們不單單對工作環境和經濟報酬有慾望,心理需求、理想、情感等因素對工作的影響更顯著,適當的情商激勵會比獎金更爲重要。在這種激勵藝術中,核心原則是要保護員工的自尊心,要讓員工感到在團體中受到尊敬,受到重視、有價值。瑞典沃爾沃公司的一個管理經驗是:“讓每一個員工都得到充分的尊重。”這個公司製造一輛汽車所需的人力和時間因此節省了40%;生產工人的流動率降至5%,白領職員的流動率降至零;總成本降低了25%.

  提高EQ第三步:自我激勵

  “我所接觸到的成功經理人,無一例外地非常善於‘自我激勵’。”張錫民說,“所謂‘自我激勵’,主要包括很強的進取心和樂觀向上的態度。”

  中國金箔集團總裁江保全對此也有深刻認識。他指出,職業經理人作爲企業的統領和中堅力量,在帶領企業前進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困難和阻力,其個人心態將直接影響企業的整體士氣,如果職業經理人積極進取,有強烈的成功慾望,其所帶領的團隊也必然蓬勃向上、充滿生機和活力;反之,則必然士氣低落、缺乏戰鬥力。所以,對職業經理人而言,重要的是要時刻保持一種旺盛的進取精神,用自己樂觀向上的態度去感染他的團隊。“當然,這種樂觀應該是一種務實的態度,盲目地樂觀是不可取的。”江保全說。


來源:納傑-牛津管理評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