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京東不是快遞公司 但物流作用顯而易見

劉強東:京東不是快遞公司 但物流作用顯而易見

  《中國經營報》:這幾年京東保持着高速的增長,也飽受爭議,由於物流投入的重資產特徵,到現在爲止,京東仍然在虧損,對此你怎麼看?

  劉強東:2007年我拿到第一輪1000萬美元融資,很快決定自建物流,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質疑聲音,有人說很好,這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有人說這是胡來,是最愚蠢的決定,終有一天會把企業拖垮。

  京東爲什麼做物流?有人說是爲了保證用戶體驗。如果只是爲了用戶體驗,京東可以做得比這更好。只要全國700座城市裏,每一處都建一個巨大的庫房,貨能備多少備多少,發貨全部用順豐,消費者在任何時候下單都有貨。但是這能夠成功嗎?顯然不可能,因爲成本太高支撐不住。成本失控,資金使用效率也不會高,因爲備貨需要大量現金流。

  我們2014年一季度七成的自營訂單,都是在當天或者第二天送達消費者,我們2014年上半年在三到六線城市都提速了,希望更多的訂單24小時之內都送到消費者手上,上門刷卡,貨到付款,退貨可以上門取回來。這些不僅僅是用戶體驗。

  我們自建物流基於以下三個原因,第一,中國沒有UPS、FedEx;第二,中國的物流成本奇高無比,2013年全國的物流成本佔GDP總量的17%~ 18%,實際上可以把它等同於損耗,等同於浪費,而歐洲只佔6%~7%,日本爲5%~6%,人家的物流成本足足比我們低10%!整個電商行業利潤這麼微薄,而物流成本太高了;第三是服務,我們快遞發展雖然非常迅速,但是服務品質比較低,加盟商和集團公司二者利益不一致。

  《中國經營報》:物流確實爲京東的品牌價值提供了重要保障,但也有同行認爲,京東是一家快遞公司,你承認這樣的評價嗎?

  劉強東:我絕對不承認我們是快遞公司,因爲京東的快遞與快遞公司的運轉理念不一樣,“三通一達”也好,順豐也好,它們追求的是如何讓貨物快速流動,比如怎麼把一件貨品從北京發到上海去,又快又便宜。基於這樣的思路,它的模式是每個點都在收貨,每個點都在送貨,導致網絡非常複雜,而京東的物流模式相當簡單,就是從倉儲送到消費者家裏,是點對點的,上海的配送站和北京的配送站沒有任何關係。上海配送站永遠不會將一件貨送到北京的配送站。我們這種模式是“倉配一體化”,我們建的倉庫越來越多,貨物離消費者越來越近,貨物移動的距離越來越短,所以速度越來越快,成本也越來越低。這是一個正向循環,規模越大,物流優勢越明顯。

  京東的獨特價值在什麼地方?傳統的商貿流通行業,每件物品出廠後平均搬運至少5次以上,而根據我們的估算,快遞公司平均搬運達到8次以上,這就是爲什麼物流成本這麼高。京東物流設計的核心,是爲了減少物品的流動,我們希望從工廠裏生產出來,甚至還沒有生產的時候,就告訴工廠,京東在36個城市的86個庫房裏,每個庫房應該發多少貨,然後貨品直接從工廠拉到庫房去。第二次搬運,就是從庫房搬到消費者家裏去,再沒有什麼代理商、經銷商,沒有從這個庫房搬到那個庫房的繁瑣過程。我們搬運次數少,成本很低,運營效率高,這纔是京東物流的價值。

  《中國經營報》:據說京東2015年主推“農村戰略”,但“農村戰略”需要物流下沉,成本是很高的,京東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劉強東:其實農村的物流,並不是難在幹線運輸上,最難的是在最後一公里。中國農村的網購客戶比較分散,訂單密度比較小,比如說在北京,我們基本上每個小區有一到兩名配送員,一天只送一個小區,方圓幾百米範圍之內送件,成本很低。到農村就沒有什麼規律可循,可能幾天纔有一件貨。我們是通過發展“村民代理”的模式來解決難題,希望在每個村找一到兩名長期在家的村民,做我們的代理人員,負責幫我們送件、收錢,解決農村信用卡和在線支付等很多問題,同時負責售後服務。他也是我們在當地農村的信貸人員,讓“京東白條”這樣的分期付款業務能夠讓農民用上。2015年,我們計劃發展數萬名的村民代理,覆蓋中國數萬個村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