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創新工場、職業發展、offer如何比較選擇、移動互聯網

原帖:http://bbs.byr.cn/article/Job/1067453

首先聲明:忙,保證持續更新不保證結束時間,估計一週左右寫完,忙的話兩週。涉及到對創新工場、李開復人品、移動互聯網等的看法代表我魏小康的個人看法,版權所有,轉載請務必註明。

大綱:
一、緣由、概述
二、創新工場的模式
三、職業發展道路的影響因素
四、職業選擇的幾個小問題
五、李開復的移動互聯網和我眼中的移動互聯網
六、再見和祝福
一、緣由、概述
1、緣由
前兩週,有個師弟諮詢我個offer選擇——360產品經理offer和創新工場某團隊產品經理。他說面試的時候,創新工場某面試官說在360做產品經理不如在創新工場,360那邊產品團隊XX不專業,創新工場這邊產品團隊XX牛B,勸說這人推掉360的offer接創新工場的offer。
我當時聽了那叫一個汗阿——能說出這樣話的人要麼特別無知要麼特別無恥。別的不說,就衝360可以監控數億網民上網習慣這點也該去360阿。何況,360產品經理做出的產品有多少人用,你創新工場有多少人用。
最近估計是創新工場開始發offer了,不斷有人諮詢我這家公司,加上有些人諮詢我另外的offer比較問題。我本來是懶得寫長文的,只是最近看到李開復的一些過於XX的言論,再加上前幾天聽說了創新工場忽悠師弟師妹們簽約而說一些極爲荒唐的理由,實在看不下了。
so,寫一篇吧。
2、概述
我並不是反對大家去創新工場, 如果你生下來就是做老闆的(不是自認爲,而是你在學校的時候已經有不少成功的創業經驗),而且你很聰明,很勤奮,人格沒啥短板,你可以考慮去,也只有這種人在創新工場纔有前途,創新工場也只適合這種人。
如果你以後的職業目標是個行業專家或者是企業中高級管理層,那麼你還是老老實實找個發展較爲迅速的企業賣命幹着。現在互聯網發展這麼快,你去搜狗、360的核心部門,乃至美團、去哪兒、開心等未來成功的概率都比去創新工場大。
如果你的職業目標是賺的差不多就行了,比其他人強一些,別太累,收入中上,那你找個百度、騰訊等成熟部門安安心心做個螺絲釘就可以了。
對於普通人,什麼時候時候適合去創新工場?找實習的時候,正式工作還是算了。
我寫這片文章,只是想告訴大家,創新工場模式的運轉思路,學生加入會有哪些風險,你該如何選擇一個offer,移動互聯網的泡沫。如果最後有精力就寫寫offer的比較吧。
二、創新工場的模式,學生加入的問題、學生創業
(在看之前,請先去了解一下“天使投資人”、“A輪”、“B輪”的大概意思,瞭解一下天使投資的成功率,瞭解一下紅杉樹等大型VC A、B輪的成功率)
1、創新工場的模式
a.VC的模式
紅杉樹、經緯投資等知名VC,他們一般是在企業有一定的規模,有較爲清晰的盈利模式的時候才進入,用較高的錢換取較低的股份和較高的成功率。
而天使投資,是在產品剛有個雛形,甚至只有個idea的時候進入,用較少的錢換取較高的股份,承擔非常高的失敗率,單個項目一旦成功會有很高的收益率。
b.天使投資者創新工場的優勢
天使投資的收益=項目數×成功率×投資回報率—項目數×平均項目成本
大家可以看到,這個模式的關鍵點在於:
(1)、項目多:
天使投資人,投的項目成功概率都很低,李開復也絕對不會例外。項目差不多靠譜就上,創新工場拼的就是量;
(2)、平均成本低:
IT團隊初期的成本主要是人員、硬件投入、場地以及行政、法律開支等。
人員:都創業了,你要什麼高工資?給你期權忽悠一下就行。
硬件、帶寬、場地、行政:這塊創新工場集約化了,人越多,項目越多,這塊成本越低。
看到上述模式了?說白了,最關鍵的就是要量大,至於成功率差不多就行。米聊、UC做那麼大,都快被qq放倒了,目前創新工場投的這些項目有什麼好顧慮的?
而李開復在做量這方面擁有着獨特的槓桿,他的主要受衆就是——學生和入世不深的資源匱乏者。這批人是最需要天使投資人的,這批人也是最容易被忽悠加入創業團隊的。因此,他能夠幫助:投資人解決項目數量問題,幫助創業者的老闆解決掉招聘問題(招聘問題一般是初創團隊面臨的最大問題)。
因此,目前就天使投資的規模來說,創新工場是最大的。這也是爲什麼李開復的微博一說話,VC們都出來捧場,因爲他手裏項目多,VC都等着A、B輪的時候跟進的。你還會發現,互聯網大佬們相互之間的互動不算少,但是鮮有轉發、評論李開復的微博,因爲大家就算都知道他放屁,但跟李開復也沒仇,李開復PR做的又那麼好,惹他幹嗎?但是如果轉了傷自己的RP也不好。
so,創新工場這事,本來也沒啥特別的,就是一個大型天使投資機構投資了一大批初創團隊。這些創業團隊再閃亮,也是一堆初創團隊,跟其它創業團隊一樣,有很多問題,也會有一些機會,也存在很大的風險。但是由於某人的影響力,加上最近移動互聯網的泡沫,收益被無限地放大了,風險看起來被縮小了。
李開復在招聘的時候到處去忽悠,其實也沒啥,哪個公司招人的時候不到處忽悠呢?否則開什麼宣講會?只不過開復同志到處對沒有辨別能力的學生去忽悠加入創新工場機會大大、回報高高、風險低低,這實在有點噁心人。
對於投資人、創業的老闆來說,創新工場不錯,投資回報率高,但是對於員工來說,風險高收益低,遠遜於加入其它公司。一將功成萬骨枯,2、3年過後,李開復成功的時候,誰會記得這些無辜的應屆生呢?
下面我說一下加入這樣團隊的風險。

三、職業發展道路的影響因素
1、職業規劃基本理論
先講兩個基本的理論:我自創了一套評價人的體系,大概的意思就是人可以分爲四個維度去觀察,人格、能力、知識、其它方面(如人際關係的等)。我也自己在摸索一些職業規劃的理論,還沒完全定型,初步地講,做職業規劃是從:行業、職業、公司、地點等維度去分析。所謂的職業規劃,就是選擇合適的行業、職業、公司等,幫助自己以最大的概率快速地獲得職業的高點。至於如何才能取得職業規劃效益的最大化,話題太大,就不講了,只講講“新人入職場”和“爲什麼不是創新工場”。

2、職業發展的兩條道路
李開復光說加入創新工場比加入百度、騰訊成功概率高,但是怎麼個高法、怎麼個鍛鍊法,沒說。我也一直蠻好奇的,如何能讓一個人在創新工場成功概率比在百度、騰訊高?我覺得李開復如果能做到,作爲百度、騰訊的股東,我會申請發起股東會投票,呼籲李彥宏、化騰下課讓賢。在沒看到結果之前,我們還是先理論分析一下,單從職業發展角度,如何才能更爲成功。做獵頭這麼多年了,我也大概琢磨出來了——人的最終發展結果無非兩種,業務專家 or 管理層。這個跟你是否要創業還是打工無關,你是騰訊的創始人、百度的部門經理、創新工場的項目負責人,你承擔的也還是這兩類角色。因此,你找工作,要找的就是能幫助你在未來幾年內成爲這類角色的公司、職位,只要一個公司能幫助你成爲業內的專家、管理層,咱就可以坐下來談offer。管你這家公司是百度、騰訊還是國務院。管理層需要的東西我們就不談了,談這個對於應屆生太扯淡了。如果有人能教會一個應屆生如何快速成爲高級管理層,我覺得只在一種場合裏面有——做傳銷的,熱衷給你講如何在1、2年內快速成功,快速當上家。我認爲想做管理層,沒啥捷徑,先成爲你們小組的小組長再說。見過提拔業績好的當組長的,沒見過提拔業績差的當組長的公司,so,如何當管理層這事,你可以工作1、2年升了組長後去職場版再討論。so,新人的你,第一步是得研究如何成爲小組內的專家。

3、如何能快速當上專家

結合如何成爲一個行業知名專家或者公司內的專家這個目標,我們來分析一下職業規劃跟求職者自身情況的匹配。行業就不分析了,這話題太大了,最多過兩天寫寫移動互聯網的情況。
(1)職業和人格,職業轉換的高昂成本想成爲專家,首先應該看自己的人格適合什麼職業,做自己不適合做的事情,肯定成不了專家。這個職業不應該是入職後去各種嘗試,工作後轉行的成本太高。要知道,你再跳槽的時候,招聘方只對專家和管理層的人感興趣,對於想換職業方向的人從來不會感興趣,誰有興趣招個目前做運營的過來寫代碼?or招個寫C++的過來做產品?轉職業的成本非常高昂,因此嘗試各種職業、各個方向應該是在你做實習的時候,這也是我爲什麼說創新工場非常適合去實習的原因,太合適了,團隊小,不談做的專業否,但是每個人都得幹好幾塊事情,各個職位都有機會接觸到。
(2)當專家需要啥?當專家需要啥?主要是兩塊:職業相關的能力,如溝通、邏輯、學習等;業務相關知識,如XX開發語言、某工具掌握等,那麼如何能快速提升能力、構建知識體系?國內沒啥成熟的理論,國際的我也沒看到,我自己個人認爲以下一些因素是必要的:良好的職業習慣、科學的學習工作方法思路、有大牛帶你、少走彎路。理論粗糙,還請大家補充。
(3)職業習慣職業習慣:大公司或者稍微正規的公司,都會有各項流程文檔、規章制度,或者有人帶你教你。這非常有助於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常規事情處理流程、團隊協作流程、郵件、文檔寫作規範、程序開發規範、開會制度,甚至如outlook、office的使用。這些職業習慣的養成,可以很好地提高你的做事效率,提高你跟公司的協同效率,提高大家做事情的成功率。我就舉個小例子,我們公司是小公司,但是我們會對員工windows、office的幾十個快捷鍵做考試,考試不過的,要求全鍵盤不用鼠標幹活一天。這些快捷鍵的掌握可以讓一個經常處理文檔的員工每天節約20分鐘,一年就是120個小時,相當於15個工作日。對於普通人而言,第一件事情就是該學會,如何讓自己做事更合行業、公司的規矩、流程,能在這些範圍內儘可能地提高業績。如果你有一天完全掌握且能改進、顛覆公司規則,你就能當你們公司的專家或者管理層,如果你有一天能改進、顛覆行業的規則、流程,那你就能創業、開山立派了。別看大公司的流程瑣碎,流程的存在實際是爲了提高效率,這事工作三年以上的人都會認同。否則騰訊、百度就不用這兩年花大力氣從華爲、IBM等挖人過來改進管理了,不強調流程、制度的公司大多都是一些小作坊式的公司,沒前途更沒錢途。
(4)科學的學習工作方法思路這個就不多說了,每個行業、職業都不一樣,但是相同的是都肯定有方法。做分佈式開發應該先學什麼,先做什麼,有什麼常規的模型、工具,做產品規劃有哪些常規產品規劃方法、工具。做獵頭分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應該掌握什麼能力、知識,如何做才能掌握這些能力、知識等等。
(5)大牛帶、經驗的積累:記得職場版有個新浪的小夥子寫過一個帖子,講他漲薪的經歷,寫的蠻實在的。其中有一條我記得大概的意思就是,每天晚上加班看前人的文檔、操作記錄,看公司的前輩們如何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這些行業知識、經驗有些公司是形成文檔的,有些公司是靠你老大教給你的,在這方面,如果是大牛或者公司有成熟的知識、經驗分享制度,那會讓你少走很多彎路。這個非常重要,別人可能幾個月、一兩年處理故障、遭遇的問題、瓶頸濃縮在你職業道路不同時期、恰到好處的幾次培訓中,會讓你少摸索很多年。平時樂於給你分享知識、經驗,把他多年的知識分享給你,而不是沒人分享——前提是知識是正確的。

(6)少走彎路這個彎路主要是指由於其它人,公司帶來的影響,例如產品人員水平一般,導致需求經常變化,開發人員疲於奔命。公司渠道資源有問題,大家辛苦做出的產品上線訪問量低,無從得到 消費者的真實反饋,無法改進產品。或者像米聊這樣,在明知道會有微信這樣的對手會出現的情況下,還投入這麼大的財力、物力去做,跟當年金山office號稱要打垮MS有啥區別。一個產品從做出來到有用戶,到有大量用戶,到成爲行業第一,到發展遭遇瓶頸沒法再提高,你從中收穫到的經驗是截然不同的,總是在低水平重複是沒有意義的。像我們做獵頭,從R到AC、C、SC、MC每步都是不一樣的,一年協助別人做幾十萬的業績到自己帶團隊做幾百萬是不一樣的。

四、找工作的常見幾個誤區——主要是指在互聯網行業
由於最近收到了各種渠道的善意的、不善意、赤裸的、隱晦的關愛、提醒、暗示、威脅,那家公司和某人的情況就不寫了,下面兩章僅就一些求職的小問題和移動互聯網做個探討。至於那家公司情況到底如何,北郵也有很多童鞋在那實習過,找人問問就知道了。問問各個團隊的重組是否頻繁,管理如何,流程是否有,如果有流程是否順暢,培訓是否滿足日常工作的需要,老大是否很有經驗能讓小弟少走彎路,開發運營是否經常做無用功,對比對手自己的產品推廣渠道是否給力,問問社招的人都是啥情況(這個可以對比一下同爲創業公司的美團的開發團隊,兩者比較,你就可以得出來有工作經驗的人如何看待創新工場和美團)……把這些按照我上文寫的那些標準,跟其它offer做比較分析就可以了。在這裏,還講個簡單的方法,今年HR的校招招聘壓力很大,你如果拿了多家公司的offer,不知道如何權衡,可以直接去問HR。讓HR和業務部門給你建議,分析各家offer的優劣,HR和業務部門會很盡心盡責地給你講的,多聽幾家的HR分析,你就知道該如何選擇了。在這其中你也能看出各個HR和業務老闆的人品到底如何。說到這,我是真不知道某些新註冊,發文爲0,or故意跳出來講“哪家公司招聘的時候不忽悠,李開復忽悠怎麼了?”的人是個啥意思?意思是別的HR都忽悠了,某人忽悠大點,影響惡劣點就不算事了?在此,討論幾個小問題進行討論。
1、去大公司就是一定當螺絲釘

李開復宣講的時候說“我去大公司工作過,他們說,恭喜你,加入了全世界最牛的某某項目組,今後你的工作就是寫一個按鈕。”,這句話,按照心理學講,叫心理暗示——看着是說自己的經歷,但卻給你暗示“你去大公司就是做螺絲釘,就是寫按鈕”。我想說,某人是揣着明白裝糊塗,有點睜眼說瞎話的意思。你去IBM、MS、通信業可能是這個樣子,行業很穩定,必然了。但是在互聯網行業,明明是完全不同的。李開復又不是沒在google呆過,他在google的時候不是很提倡給員工時間讓員工自己來嘗試一些東西嗎?在google那麼大的公司裏面,不是很多研發都自己試過規劃產品、運營產品嗎?他這麼快就忘了?中國的互聯網發展才這麼幾年,大部分企業有沒什麼成熟的流程制度來讓員工變成螺絲釘?也就baidu、騰訊這兩年不愁生死了,在嘗試做這方面的流程制度。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都在擔心明年、現在的生死問題,沒有精力搞什麼螺絲釘制度。研發爲什麼不能參與產品設計?研發爲什麼不能幫助運營抓取數據來分析?產品爲什麼不能參與運營來規劃活動?競爭對手都把產品上線了,用戶數都好幾十萬了,那還有那麼多規矩?你們還不抓緊以效率優先!幹嘛呢!你們幾個研發和產品抓緊碰一下,趕緊做出來先上線,看着運營數據直接改!再做不出來把你們都裁了。所有的互聯網公司,包括百度、騰訊在內(除了一些非常成型的部門,例如新浪的新聞網站部門等,以及一些非常重量級,必須分的很細的工作,如網頁搜索),不管你是研發還是其它,只要你願意,你可以很輕鬆地接觸到別人的工作,甚至可以參與部分(當然,大量地參與就算了,該乾點啥乾點,別把副業當主業)。各個互聯網企業的實際情況,請自己去問問論壇的各個師兄師姐,自己師兄師姐的說法,比李開復靠譜的多。我所知道的是:我們微軟、寶潔、華爲等公司的候X選X人(你妹的,那三個字居然是敏感詞,害我嘗試了無數遍,用了二分查找算法才找到敏感詞)去了baidu、騰訊,第一反應就是——靠,這些互聯網公司管理怎麼這麼混亂、職責變來變去,產品動不動就調整?我怎麼還要承擔別的部門的工作職責?百度、騰訊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說其它公司了。
2、輪崗、兼作
術業有專攻,你相信一個人又做產品又幹研發,比專做產品能做的更好?你作爲一個新人,能把一樣東西做好就行了。很多東西你瞭解一下不就行了嗎?爲什麼要做兼作?專做一件事情,對你的能力、知識等提升更快。如果有人對你說經常換部門對於當管理層有幫助的,除非那人是你爸,他準備讓你輪崗之後當CEO,否則趕緊踹他一腳給他一巴掌讓他閉嘴。在目前的中國,已經有成熟的輪崗、提升計劃,且有成功先例的大公司一隻手就數過來了。這幾年,很多公司的管理培訓生計劃最後都不了了之,招進去的人打落牙齒和血吞,更多的是變成了銷售培訓生的代名詞。更不用說在沒有輪崗、培養規劃的公司裏面了這些人會落個什麼結果。一個公司如果說,我們打算讓你多幹幾塊工作,專注提高一下,我只能說——他在忽悠你。我再舉個例子,在我們獵頭業,有些獵頭公司哪怕一些大的獵頭公司,員工是進來之後分個大行業,然後不分細分行業,不分職業角色都做。你可以想想,一個人又做互聯網研發類的職位,又做通信類銷售的職位,還做軟件類測試的職位,他最後挖人的時候能比得過專做移動互聯網研發,專做通信業銷售的獵頭嗎?

3、可以快速致富
收益=成本×投資回報率×(1-失敗率)你在年輕的時候,成本是10~20萬(你的薪水、期權),回報率是300%(給底層員工這個回報率了不起了),失敗率是99.9%(眼光不行,不具備判斷力;能力不夠,沒法控制局面降低風險)。你在3、40歲的時候,成本是4、50萬,回報率是3000%甚至百倍(給部門經理的,給創業骨幹的肯定不一樣),失敗率是90%(創業風險總是有的)。你自己算算帳吧。
4、暴富機會一去不復返
引用李開復老師的一句話來回答——“中國平均九年出現一次大發財成功機會”,所以你不用急着去趕李開復老師宣傳的這次移動互聯網熱潮。9年後還有呢。引用我寫《通信行業求職寶典》寫的一段話:“10年前,沒有人會想到SP公司會這麼掙錢,新浪、搜狐等公司能靠着SP業務撐過了互聯網最爲寒冷的一段時間。8年前,沒有沒有人會想到RIM會憑藉黑莓達到一年60億美元的年收入,淨利潤可以達到13億美元;6年前沒有人會想到彩鈴也會掙錢,一首“瘋狂青蛙”居然能帶來4000多萬英鎊的收入,4年前沒有人會意識到彩信報這種幾個人就可以做的產品會有數百萬數千萬的訂閱者,2年前沒人想到RIM很快就沒落過時了,1年前沒人想到移動互聯網的泡沫會如此之大……”

5、期權我只想說,我認識的中高層候X選X人,談offer大家一般最關注的是薪水,鮮有最關注股票、期權的,越高層越如此,給股票、期權再多也不如給錢實在。公司給你股票期權是爲了讓你暴富的還是爲了讓你承擔公司發展風險的?公司如果眼瞅着明年就一定能上市,或者公司股票明年一定比現在漲100%,公司爲什麼要給你這個撈錢的機會?股東方自己錢太多了?收益越高,風險越高。如果有公司的期權能讓你比同齡人多30%的收益,那意味着這事還有點希望,要是能多100%,那意味着這事不靠譜,要是能多1000%,那基本肯定這事沒啥希望了。

五、李開復對於移動互聯網的看法和我對於移動互聯網的看法
簡單分析一下,細的東西大家可以自己分析。我給個分析的方法——多看看各個互聯網大佬的動作和演講,多去問問師兄師姐各個公司實際的人力、財力投入。跟着業內的大佬,而不是記者、愛炒作的人走,你一般成功概率會更高一些。
1、移動互聯網的市場前景:“如果傳統互聯網的三大巨頭,百度騰訊阿里加在一起,值一千五百億美金的話,那麼,移動互聯網三個巨頭,將是一千五百億美金的十倍,一萬五千億美金。”對於這段話,互聯網大佬們大多選擇了無視,VC們大多選擇了支持這段話。有個互聯網老大隱諱地調侃了一下,當然,人家說的很客氣,不像我說的那麼直接,他說的是“美國股市市值最高的三家公司,埃克森美孚/蘋果/微軟加起來市值9千多億美元,中國無線互聯網三巨頭10年後市值加起來要達到1.5萬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他列舉的是美國前三,而全世界市值前三的公司加起來都沒有一萬五千億……我估計李開復1.5萬億的計算基礎是全球貨幣高速貶值,而不是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

2、機會大“這個機會,我可以保證,絕對比1999年的更大,也許大五倍,也許大十倍,或者五十倍,具體大多少我不好說,但是我肯定,絕對比當年丁磊馬雲的機會要大很多。”網易手裏有着一百多億的現金,既然這個機會比丁磊當年大多了,那丁磊爲什麼不投個幾億招幾百人過來開發?現在全國所有的移動互聯網項目加起來還不夠網易一家收購的。網易直接都買了,然後就可以直接再造一個百倍於網易的公司,豈不是最快捷?做爲曾經的中國首富,第一代互聯網CEO,目前中國最賺錢的三家互聯網公司之一的老闆,丁磊的互聯網從業、燒錢、賺錢經驗可比李開復豐富多了。

3、發展“你要來創新工場,從基層做起,從工程師做起。你在百度微軟中國銀行,可能十年二十年,你能成爲一箇中層或高層管理者,而在創業公司,快的兩三年,慢的七八年,完全有可能創業成功。”唉,兩三年的中高層,讓我們羞愧地掩面而泣阿。

4、產品競爭激烈度大家去看看豌豆莢的產品,再去看看qq推出的應用助手。豌豆莢是去年4月份推出來的,qq應用助手是今年8月推出來的,兩者一個推出來了18個月,一個推出來了3個月,你去看看現在兩者功能的差距。qq運用助手不知道現在裝機量超過豌豆莢沒有,就算沒超過,我估計也就是幾個月的事情。大家再隨便去qq旗下挑一些手機客戶端產品,看看適配的終端種類,再去業內的其它移動互聯網新秀們看看?不在一個量級。Android給了很多手機公司機會,但是也給軟件開發者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就例如終端適配這個事情,不做,用戶體驗差,做,公司根本養不起這樣一個團隊。有些時候我甚至覺得在移動互聯網上做東西還不如在騰訊等的開放平臺上做東西,起碼不用去考慮各個終端的種類、版本、屏幕等。
5、渠道“推銷不需要耗費巨大的渠道費用,直接經過搜索社交引擎推廣”ucweb做了那麼大了,今年在預裝渠道里面被騰訊卡的死死的——你手機公司要麼裝我的qq和qq瀏覽器,要麼你裝他的Ucweb但是不能裝QQ,錢我給的更多。沒錢,哪來的流量,真靠社交推廣就能推廣起來,360哪能那麼霸氣當軟件渠道商?這兩天還看到個很有趣的事情,跟大家分享一下。前幾天蘇寧易購圖書上線搞活動,京東也搞活動,噹噹也搞活動。蘇寧的系統最爛,0點就掛了,3、4點纔好,活動也最一般。但在某幾家新聞門戶看到的報道都是“蘇寧易購血戰XXX,投入巨資不惜虧本”,半點沒提過系統掛掉的事情,而京東噹噹的新聞是“京東噹噹圖書戰被指花錢買罵名:大部分缺貨”,邊上還掛着一個新聞“京東重磅促銷遇網絡癱瘓 10月被投訴389起”。呵呵,有時間大家可以多觀察一下新浪、騰訊、搜狐的新聞,基本都是對掐,你看到的新聞都是資本家們想讓你看到的,不管是新聞網站還是微博。

6、移動互聯網薪水和其它行業的薪水移動互聯網發展很快很大,薪水被擡的很高。例如我們很多客戶開的條件都是:有1、2年的相關經驗,能獨立幹活的,不用名校畢業,不用算法好,做Android的就能到20來萬,做iPhone的能到25萬,更高的也有。遠超過同期其它行業的人,我們前幾年就看到這個趨勢,前兩年起就儲備人才,這一年收益頗多。但是,我們自己的判斷是,現在的薪水泡沫在2、3年左右會慢慢破掉,這個行業的門檻很低,技術難度並不大,這幾年進去的應屆生2、3年成長起來後就不會這麼誇張。而且,移動互聯網客戶端開發未來成長空間較小,畢竟比起後臺、搜索等,技術難度在那擺着。在我們知道的所有互聯網公司裏面,起薪都很高,但是超過30萬薪水的職位很少,35萬的罕見,40萬的工程師職位沒見過幾個。但是我們做的分佈式後臺、搜索、數據挖掘等職位,3、40萬的很普遍,1、200萬的職位也有,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爲什麼。因此我覺得,如果你熱愛開發,技術大牛,可以選擇後臺、數據挖掘、搜索等難度較大的,如果不是特別熱愛開發,不是技術大牛,那你在Android開發和常規的一些開發職位中可以選擇Android開發之類的,畢竟都是工作,未來泡沫滅了也不會差到哪去,起碼近幾年收入不錯。

7、移動互聯網的創業環境和前景。
移動互聯網的機會不少,也是未來必然的趨勢,但是跟小團隊沒啥關係,包括現在在iPhone應用市場上,小團隊存活的概率很低,開發、UI、推廣等都是要錢的,人員成本也很貴。有不少移動互聯網小公司找我們招人,我們的第一句話就是你給我預付費我也不給你們做,太難了。大公司都搶不過來人,何談小公司,so,這也是李老師爲什麼這麼着急的原因。畢竟創新工場這2、3年能活下來,不管最後成幾個項目,他就算成功了,要是在這輪泡沫結束前活不下來,他可能就成爲了第二個方東興。現在的創業環境比以前要糟糕,當年遍地都是機會,全是空白的,現在創業你能做的就是依附一顆大樹創業,在qq、百度、阿里系等公司框下的圈子裏面創業,當年的淘寶都畏懼百度,現在的京東都畏懼etao,何談其它。
8、創業門檻 
 “今天的創業和以前不一樣了,你只要做一個最低的不被用戶罵的產品,先推向市場。不要太花力氣琢磨用戶喜歡黑色還是紅色,一半黑一半紅,哪個黏性大就用哪個,不要考慮讓用戶註冊好還是不註冊好,一半註冊一半不註冊,看用戶反應。如果你做汽車,一半黑一半紅,行嗎?成本太大,做軟件互聯網最大的好處,就是無本生意,用戶也不用付錢,互聯網就是你的實驗室。” 
  “採用雲計算,不需要買服務器和帶寬;採用開源軟件,大大節省工程師成本;推銷不需要耗費巨大的渠道費用,直接經過搜索社交引擎推廣,大大節約了營銷成本……150萬就夠了。雖然不算很低,但這是歷史新低。 
  
     論據我就不評價了,如果論點是正確的,的確門檻低,那麼我想說——對創業者而言,在初期想撈一把就走,門檻低是個好事,如果在中後期,那簡直是個災難,門檻越低競爭越激烈。只能比燒錢速度和兜裏的銀子了。 
  
9、移動互聯網前景 
     這話題太大了,我懶得寫,只想說,前景很開闊,但是走勢很難定,鹿死誰手未知,且未來移動互聯網開發的難度、門檻、平臺到底是什麼樣?不知道。當有一天摺疊屏幕、投影、電池技術都解決的時候,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的界限真會那麼清晰嗎?(貌似現在已經很模糊了)。 
     而且,輕客戶端,web化已經成爲了一個必然的趨勢,無線傳輸技術、材料學的發展給這個行業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 

六、再見和祝福 
     以後就慢慢不寫東西了,老了,從真情流露job版到北郵人論壇job版,該寫的東西都重複一萬遍了,沒有啥寫東西的慾望,也沒啥新東西好寫的,每年看到你們討論的都是一樣的話題,都看了6、7年了。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在job版寫長文了,年底可能在職場版再寫一篇長文,我的論壇生活就差不多over了,論壇已經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的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