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巔 第七章 硅谷的見證人 惠普 1.昔日硅谷之星

 注: 原文作者吳軍現任Google研究員 原文鏈接地址: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8/02/blog-post_22.html

2002 年三月的一天,一個豪華的車隊浩浩蕩蕩地來到當時世界第二大微機製造商康柏(Compaq)公司的總部。凱莉.菲奧莉娜—當年惠普(Hewlett-Packard)公司高調的女 CEO,像女皇一樣,在一羣大大小小官員的衆星捧月下,走進康柏公司的總部,接受她在一片反對聲中購來的康柏公司。這一天是菲奧莉娜一生中榮耀到了極點的一天。據康柏的員工回憶,菲奧莉娜當時態度高傲、不可一世,完全是以一個勝利者受降的姿態。

短短三年後,菲奧莉娜黯然離開 HP。她一系列錯誤的決定和她平庸的管理才能將硅谷歷史上第一個巨星惠普推到了懸崖邊。好在一年後,惠普在新 CEO 馬克.赫德(Mark Hurd)的領導下,從戴爾(DELL)公司手中重新奪回世界微機廠商的頭把交椅。但是惠普性質已經由一個高科技公司變成了一個以家電爲主的消費電子公司了。

雖然惠普從來沒有領導過哪次技術革命的浪潮,但是作爲硅谷最早的公司,惠普見證了硅谷發展的全過程,從無到有,從硬件到軟件,惠普的歷史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硅谷歷史的縮影。

1.昔日硅谷之星

沒有任何公司比惠普更能代表硅谷的神話了。1934 年,斯坦福的兩個畢業生休伊特(Hewlett)和派克特(Packard)躺在斯坦福的草坪上憧憬着這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過後的美景。兩個打算辦一個電子公司,至於這個公司的名字應該叫 Hewlett –Packard 還是該叫 Packard-Hewlett,兩個人決定拋硬幣看運氣,最後結果是 Hewlett 贏了,便有了 HP 這個名字。但是,直到 1939 年這個公司才正式成立,創辦資金只有區區 500 美元,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示波器的電子儀器。經過二次大戰,惠普得到了發展。這時一個機遇使得惠普、硅谷和斯坦福同時興起。

二戰後斯坦福大學遇到財政困難,斯坦福有 8000 多英畝的土地,相當於十多個頤和園大小,而它真正需要使用的土地可能連十分之一都不到,至今斯坦福荒着的土仍然地佔一大半。但是根據斯坦福夫婦的遺囑,大學的土地是不能出售的,因此,無法直接從閒置的土地上掙錢。後來有一個叫特爾曼的教授想出了一個辦法,他仔細研究了斯坦福的遺囑,發現上面沒有禁止斯坦福把地租出去。於是,斯坦福就拿出一片土地,辦起了斯坦福工業園(Stanford Industrial Park),惠普公司成爲進駐工業園的第一批公司。惠普公司的從這裏起步,生意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很多公司也隨着進駐斯坦福工業園。到了計算機時代,由於這些公司大多從事和半導體有關的技術,從此這裏便被稱爲硅谷。而斯坦福大學,不但度過了難關,而且從六十年代起,一躍成爲世界頂尖名校。惠普則成爲硅谷神話的典型代表。

幾十年來,惠普和斯坦福互相提攜,堪稱廠校合作的典範。惠普從斯坦福獲得了無數優秀畢業生,同時在財政上給予斯坦福極大的支持。就是在很長時間裏,惠普是斯坦福最大的捐助者,包括帕克特捐給斯坦福電子工程系的系館。

到九十年代前期,惠普的業務穩步發展、進入高峯,從示波器、信號發生器等各種電子儀器和昂貴的醫療儀器如核磁共振,惠普都是質量和技術的卓越代表。六十年代,惠普進入小型計算機領域,八十年代進入激光打印機和噴墨打印機行業,它還是噴墨打印機的發明公司。九十年代,惠普進入微機市場。整整五十年,惠普的發展都一帆風順。如果在九十年代初問一問硅谷最有名的公司是哪一家,十個人中有十個會回答惠普。當時,惠普是很多斯坦福學生首選的工作公司。順帶提一句,惠普是最早進入中國計算機市場的公司之一。

九十年代後期,惠普經歷了不很成功的轉型,這個曾經輝煌的硅谷巨星漸漸黯淡下來了。今天,在斯坦福孕育出的衆多公司中,大家很難將惠普和思科、英特爾和谷歌排在一起。如果沒有奇蹟發生,以後它的前景依然黯淡。

當然,有些人會覺得我把現在全世界營業額最高的計算機公司(今天的惠普營業額仍然比 IBM 高)說成是前景黯淡的昔日黃花有點危言聳聽。但是如果看看下面兩張圖表,就不難看出其中的道理。

圖中的藍線代表公司的營業額,紅線代表純利潤,單位都是百萬美元,而黃線部分代表利潤率。上面這個公司除了在兩千年後經濟衰退時營業額有過下滑外,一直保持增長,而純利潤更是直線上升,利潤率從十幾年前的 6-8%(圖中擴大了十倍)增加到現在的 10-12%。實際上,2000 年該公司營業額下滑是因爲它賣掉了一些效益不好的部門,而利潤並沒有影響。按照巴菲特的投資理論,這個公司的股票可以購進並長期持有。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公司,1999年以前,它基本上和第一個公司的曲線吻合,雖然它的利潤率相對較低。但是,2000 年以後,它的營業額雖然基本上是直線增長,卻有兩次小的滑坡。糟糕的是它的盈利卻忽高忽低。它的利潤率不僅沒有上升,還略有下降,而且一直在 10%一下。因此,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值得懷疑。如果我們再瞭解到它 2002 年到 2003 年營業額猛增是因爲買下了一家很多的公司,那麼我們對這家公司自身發展的能力就更懷疑了。根據巴菲特的觀點,這種忽上忽下的公司不能投,因爲它保不齊哪天就會垮掉。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謎底,這到底是哪兩家公司。第一家是通用電氣 GE,第二家是惠普,這是世界上電子行業兩家最大的企業。考慮到GE不能算一個純粹的IT公司,那麼惠普可以坐上 IT 行業營業額的頭把交椅。本來作爲世界上最大的微機廠商,惠普本來應該是微機革命的最大獲利者,但是這近二十年來它走到搖搖欲墜。其原因何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