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抗疫情 | 運用區塊鏈技術 助力慈善力量

來源:象鏈科技

近日,武漢紅十字會的熱搜穩升不降,緣起於接受全國3.4億捐贈,卻僅調撥2000萬的數據;湖北省紅十字會成爲衆矢之的,物資調配、透明度均大受質疑,其迴應也漏洞百出。如果這些都放到區塊鏈上,一切就變得簡單了。

疫情牽動億萬國人的心。一邊是奮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們全力以赴,一邊是一線醫院防護用品緊缺;一邊是世界各地的捐贈蜂擁而至,一邊是湖北各地防護物資告急……這些都把武漢紅十字會推上風口浪尖。

據統計,截至2月1日,武漢市紅十字會接受捐款超6億,網友表示“這幾天日日想不通的問題就是,一方面武漢物資緊缺告急,一方面衆人捐助振奮人心,這物資到底去哪了?

信息發佈不及時,不公開透明,不誠信等正是當下公益事業發展所面臨着的痛點與難點。如果這些都放到區塊鏈上,一切就變得簡單了。

1

1月26日,民政部發文,要求全國爲湖北省的疫情防控捐款捐物。在文件中,民政部明確說明,湖北方面有5家接收單位:湖北省紅十字會、湖北省慈善總會、湖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武漢市慈善總會、武漢市紅十字會。

焦灼抗疫中,湖北紅十字會和武漢慈善總會被推上風口浪尖。

質疑的焦點來自於對比——一邊是衝在抗疫最前線的武漢協和醫院,醫療物資緊缺,湖北紅會下撥了3000個N95口罩;另一邊則是被冠以“莆田系”之名的武漢仁愛醫院,根據湖北紅會1月29日的公告,收到了1.6萬個口罩。

3-1.jpg

2

從郭美美事件,到此次風波,公益公信力一直人們詬病的關鍵。公信力的不足源於難測的人心,也源於信息的不透明。與其花費精力和時間來揣測公益是是非非,不如讓機器來評判。

衆所周知,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公開透明、信息可追溯、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四大優勢。這四大優勢正好對應的解決了原有慈善公益項目所被人詬病的問題。

基於區塊鏈的慈善是通過參與者之間的相互同意來運作的。這項新技術建立了一個共識機制,使慈善活動得以在沒有中心管理機構的情況下開展,人與組織的關係、機構與機構的關係被重組了。

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爲,區塊鏈技術以其分佈式數據存儲模式、全網公開透明性和永久保留不可篡改性,適用於解決公益慈善領域的信息披露和資金流通透明問題。在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長王名看來,以區塊鏈技術重構人與組織間的信任機制,“這將帶來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的重大變革”。

公益上鍊更公正

區塊鏈可以將慈善公益項目相關的信息分佈在網絡各個節點上,目前沒有什麼技術能同時篡改整個網絡上51%以上的節點數據,這樣杜絕了某一個組織或個人操控一個慈善公益項目爲自己謀求利益。

通過購買區塊鏈平臺發行的加密貨幣或者使用其他加密貨幣進行捐贈,這大概算是公益最早引入區塊鏈的記錄。通過區塊鏈捐贈不但可以去除對善款被挪用的隱患、去除對慈善機構的猜忌,還擴大了捐贈渠道,對慈善公益的發展是一大幫助。

公益上鍊更透明

去向不明一直是公益慈善的痛點之一,不但引起了彼此的猜疑,還給了某些人可趁的機會。因此藉助區塊鏈爲捐贈溯源就成爲了公益慈善的一個重要手段。

由於區塊鏈所有交易都進行全網廣播,並且每一個節點都會收到並記錄於賬本上,這使得區塊鏈具有了可追溯的功能。相關人可以對每一筆交易進行查詢和追溯。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所捐助的每一筆款項的對應接收人是誰、是如何使用的、一共發放了幾次、救助效果如何等等,可以點對點的查詢和追溯相關的責任人。

公益上鍊更簡單

不僅可以提高平臺的公信力,區塊鏈技術還可以簡化這中間的流程,降低慈善事業的運營成本。

區塊鏈是一個分佈式存儲賬本,共享功能優越。通過區塊鏈把公益慈善項目信息共享出來,與相關網絡上有互聯網籌款權限的組織聯合,同時與民政部門、醫院等精準扶貧信息進行對接,即可讓整個救助過程線上化,降低線下運營的成本。

同時區塊鏈智能合約的使用,解決了傳統慈善公益項目中複雜的流程和暗箱操作等問題。我們只需要把相關的條件和要求設定後,智能合約就可以自動的執行了。款項的金額,款項的使用步驟,和將會達到的效果等內容都會在合約中體現。整個合約從收款到執行都可以自動的操作,並將執行情況自動給出反饋。整個過程不需要人工干預,並受所有參與當事人的監督,通過智能合約這種全自動的模式確保了項目平穩落地。

3

雖然,“區塊鏈+公益”還在嘗試階段。但區塊鏈對公益公信力的提升確實大有裨益。爲了不再讓捐贈者寒心,提升慈善公益平臺的公信力,改變刻不容緩!也希望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加大力度、加快腳步,早日爲慈善公益事業提供強而有力的保護!

相信未來,在逐漸完善的區塊鏈技術的加持下,人們可以踏踏實實地感受公益的真善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