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大數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周華:數據科技助力產業智能升級—聯通大數據應用實踐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數據科技助力產業智能升級”,將聯通大數據的應用實踐給大家做一個彙報。

  我先拋出我的一個觀點,大數據和前沿技術融合應用爲核心的數據科技,正在推動“智能+”時代加速到來。剛纔聽到奚國華理事長的發言,我覺得我們的思路是一致的。我理解了什麼叫數據科技,現在的新技術層出不窮,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等。我們的感覺跟國華理事長是一樣的,大數據是爲整個創新技術的引領,我們定義成數據科技。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些技術能力推動了社會經濟和社會能力的發展,大數據目前進一步推動了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

  昨天有一個新聞,工信部近期會把5G商業化牌照進行發放。5G推動了真正的萬物互聯,增加的是物和物的連接、人和人的連接、人和物的連接。超大帶寬、海量連接、低時延,它帶來的不僅僅是數據量的爆炸性增長,也是帶來了數據的洪流。對人工智能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所以也會推動“智能+”這樣一個發展。

  大數據是實現“智能+”的原動力,大家知道不僅是大數據發展有這四個要素,也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四個要素:數據、算力、算法、產業應用。在資本和技術深度耦合下,推動行業應用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各種應用的快速發展,是實現大數據在“智能+”裏發展的原動力。

  我們從大數據的視角來看,數字化帶來社會上的發展新動能,這裏面是兩個方向: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從這兩個維度,最終都實現了數字化的治理,我經常跟業內同仁交流,我感覺現在可能是整個大數據發展的最好的階段,當然這也是秉持了奚國華理事長講到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把大數據上升爲國家戰略,這樣推動着國家的整個數字化轉型,也爲從事大數據行業的各個同仁帶來更大的機會。包括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建設數字中國等等,都做出了重大的部署。

  今天很高興能站在這兒,因爲去年我也是參加了這個會,我覺得今天的會也讓我回想了一下聯通大數據去年一年我們都做了哪些工作和改變。去年我在這裏講的一些內容,更多的是把我們的數字如何在標準化產品裏面體現,包括大概的方向。這一年裏我們也把去年的一些設想進行了實現,中國聯通推數字科技,在賦能數字產業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匯聚數據力量、堅持技術創新、探索數字產業。

  聯通也發佈了“讓未來生長”的品牌,5Gn,n有很多含義,包括多、近、現在、聯通英文字母取了一半等等。所以在5G馬上要發正式牌照之前,聯通在很多方面已經做出了自己的準備。

  再彙報一下聯通大數據,在去年資本層面上我們做了哪些工作。聯通大數據全國數據統一對外應用的出口,也是資本合作的平臺。我們去年有三個資本層面的成果:

  第一個是智慧足跡,熟悉聯通大數據的人都知道,智慧足跡是我們和西班牙電信合作的公司,把位置數據進行商業化應用。今年年初的時候,京東投了智慧足跡,作爲我們的股東,我們資本之後在產品層面、解決方案層面也有一些融合的進步。

  第二個,跟成都政府有一個聯通高新大數據人工智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主要是做政務、教育、園區方向的事情。

  第三個,雲景文旅是今年3月份跟騰訊成立的一家合資公司,它的定位是在旅遊、文化方面做相應的探索。

  這一年我們除了在標準化產品進行SaaS化、標準化的推廣之外,也在研究數據在哪些行業、哪些產業能發揮我們的價值。我們在政務、信息安全、金融等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也會把我們在這方面的一些成果跟大家做一個彙報。

  首先在政務應用方面,這要說到成都高新區,我們做了什麼事情?高新區裏,他們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找到我想招過來的商家、公司,來了之後我怎麼能知道在我們這兒他們活得怎麼樣,另外怎麼給它提供更多的服務。基於這樣的需求,我們創新性的做了企業生長指數,利用企業的數據、運用上的數據,還有高新區政府的數據融合在一起,對企業進行多維度的畫像,形成企業生產力長個模塊,136個指標,更好的招商引資,更好的服務企業。

  第二個我們做了省級產融平臺,國家推出了普惠金融的背景下,如何落實這個政策呢?需要一個抓手。銀行現在也是響應國家的號召,但是很多金融機構其實大家已經耳熟能詳,比較瞭解的中小企業的尖端都覆蓋到了,下面還有大量的企業是很難判別還款能力怎麼樣的,怎麼幫助企業做信用評估,做好服務。這些中小企業如何通過一個入口能夠很好的瞭解國家到底哪些政策可以去申請,銀行到底有哪些好的金融產品我能得到等等,我還是基於上一個產品,就是企業生產力指數,打造企業信用的評價體系的基礎上,搭建政府、銀行和企業三方的平臺。

  目前這個平臺運營的情況是,2018年累計發放了10億,包括貸款筆數211筆,平均貸款是470萬,這已經進行了很大的拓展。

  第三個就是大數據全生命週期的安全項目,這個圖是典型的各個地方政府在建大數據平臺的結構圖,我更多是想講中間紅色的地方。以前各級政府做大數據平臺的時候,更多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把數據採集上來,經常還會出現“不拿數據就拿烏紗帽”的情況。實際上很多地方把數據拿上來之後,發現問題更大。我跟很多朋友溝通,發現原來數據沒來的時候不用擔心數據的安全性,現在就必須要考慮安全的問題。另外數據來了之後,我如何把數據的價值挖掘出來,打造出更多老百姓喜歡的應用場景出來。這些應用沒用之前,老百姓跑路就跑了,就習慣了,沒什麼問題,但是自打用上之後就不能停,停下來之後老百姓的口水就能淹沒你。所以我如何保證數據又安全又很好的發揮價值,又能保障服務的持續性。

  所以我們提出來了數據監管這樣一個模塊,裏面包括數據的審覈、運營的監控、標準流程的監管審覈、績效的評估、優化機制、安全管理等等這些模塊。我在這裏重點講一下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毋庸置疑,剛纔國華理事長也提到這一點了。

  我們天生有這樣一個基礎,安全的概念我記得是去年上半年跟很多地方政府官員聊的時候,大家都不太理解的。回想起來,當時大家都處於如何把數據採集上來的時候,還沒有到數據怎麼管理,怎麼用的時候。但是今年,感覺各個地方這樣的意識越來越強,所以我們在安全上是天生的運營商數據量極其巨大,我們面臨着非常大的難題。通過這些年的沉澱我們把它差別化,形成安全的管理。包括數據安全運營管理、業務數據授控管理、數據顆粒度管理、數據溯源的管理。

  如果市面上流通了一段數據跟我們相關,那我至少有兩個作用,第一我自證清白,數據沒有我溯源的標記,就知道不是從我這兒出去的。第二如果從我這兒出去,我可以反過來看是從哪個口出去的,中間被複制了多少次,全部能看到。

  異常行爲預警管理,這裏還有一個很大的應用場景和案例,我們現在做大量的自己的標準產品,也發現每天採集的數據都會發生故障,要麼是這個網絡斷了,要麼是那個地方的數據缺失了。如何保證在數據不完整的情況下,同樣保持業務水平不斷,提供同樣質量的數據產品,我們也有一套完善的解決方案。

  剛纔講完了政務層面的實踐,再講一下金融方面的實踐。這是某金融企業風控項目,我們推出了很多企業風控。這不僅僅是結合了運營商的數據,還結合了其他的,像工商、稅務,多元的數據結果。同時我們通過企業風險的防範作用,隨着業務的開展,對企業的經營行爲進行判別和預警把握,成爲客戶在主營業務風控平臺完善的核心數據。

  某銀行信用卡風控體系的建設,這個應用場景是什麼呢?很多銀行在信用卡產品上已經不是單一的產品了,經常有很多不同的渠道,會有不同的政策,所以我們就打造出來這樣一個風控體系。包括兩個,主要是授信決策引擎。規則引擎是能在發佈的時候方便的進行測試,另外是模型引擎。

  某城商行風控預警平臺,前一段時間在金融領域裏有很大的新聞,就是包商銀行被央行監管。不管內部有什麼問題,很重大的方向就是風險管控出現了一些問題。銀行放貸過程中,原來有很大的缺失,基本上錢放出去之後,對整個後面的借款人行爲就沒有再跟蹤了,他能還就還,就是這種情況。放完款之後還對借款人抵押的財產,包括擔保方,有任何變化我們都會實時進行跟進,採取相應的措施,包括數據處理、風險模型、風險處置等等模塊。

  某農商行外部數據聚合管控平臺,我們也接了大量外部數據,如何保障數據的安全,如何保障在平臺上安全的使用數據。

  文旅上的實踐,這是運營商大數據比較老的產品,我們進行了迭代升級,提升產品的質量。我們用我們的位置數據,能夠很方便的幫助各個旅遊企業瞭解人流信息,其實我們的位置數據跟騰訊也有過交流,跟他們對比是有劣勢的,他們是基於GPS,我們是基於基站的,所以有這樣的劣勢。我們採用三角定位法等等方式,把數據弄得非常準確。另外我們的數據是連續性的,還有跟高德、騰訊他們交流,發現他們在三線、四線地圖被打開的機率很低,所在那些地方數據量非常少,而我們在這些地方是都有信號的。

  醫療方面的實踐,這裏推出的是智慧藥品溯源大數據服務雲平臺,在藥品原材料生產開始,一直到流通環節,一直到最後終端的銷售,包括到最後出了問題的溯源,整體是全監控的。流通環節是全覆蓋,監管數據是全流通,應急召回全掌控。

  零售實踐,這裏講到了剛纔說的數據引用,我們引用了京東的數據,京東的用戶畫像跟我們原來的畫像進行了優化升級,這裏包括人口、規模、消費能力、環境、業態、競爭態勢和交通路網。現在我們已經回過頭來對集團內部進行了賦能,我們在聯通自己業務廳的優化裏已經用了這個產品,在幾個省也在逐步落地。另外在星巴克的選址上,也用了我們的產品。

  規劃實踐,國家發改委人口視角下的三大都市圈,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人口洞察、人口熱度、關係強度、外來濃度和發展厚度。

  交通實踐,這裏舉的例子也是某市交通信號控制優化項目,這也是跟滴滴共同打造的。大家也知道滴滴是聯通在投的股東,我們結合它的車輛軌跡數據,打造交通管理智慧系統。

  以上就是整體的這一年在一些行業的探索的案例彙報,也希望各行各業的同仁們能與我們共同探索,共同爲國家大數據戰略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