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架構設計師備考資料(2.第一至四章)

第一章至第四章


口袋應試:這篇內容主要收集第一章至第四章和其他非重點章節出現的題點,因爲出現在教程中的題點概率很低,所以彙總到一起,複習時建議大家瞭解即可。


第一章 緒論 

這一章可以不用看了,在計算機水平考試的衆多專業的教程中,已經很少有第一章是緒論的了。

 

第二章 計算機與網絡基礎

口袋應試:這一篇內容主要收集《系統架構設計師教程》(清華版)中第二章出現的題點內容以及教材之外計算機、網絡相關的題點的資料。從2010年至2019年試題來看,這一章是出題的重點,內容包括:1、教材中的概念內容;2、項目管理師的內容;3、網絡工程師及規劃師的內容; 大家在複習時應重點掌握出題概率高的題點。


2.2.4商業智能
1. 商業智能基本概念

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是企業對商業數據的蒐集、管理和分析的系 統過程,目的是使企業的各級決策者獲得知識或洞察力,幫助他們做出對企業更有利的 決策。它是數據倉庫、聯機分析處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OLAP)和數據挖掘 等相關技術走向商業應用後形成的一種應用技術。
一般認爲數據倉庫、聯機分析處理和數據挖掘技術是商業智能的三大組成部分。
2. 數據倉庫
1) 數據倉庫的概念與特性

著名的數據倉庫專家W.H.Inmoii在Building the Data Warehouse —書中將數據倉庫定 義爲:數據倉庫(Data Warehouse)是一個面向主題的(Subject Oriented)、集成的 (Integrate)、相對穩定的(Non-Volatile),且隨時間變化的(Time Variant)數據集合,支 持管理部門的決策過程。
數據倉庫的關鍵特徵爲面向主題、集成的、非易失的、時變的。
4. 數據挖掘
2) 常用的數據挖掘技術

常用的數據挖掘技術包括關聯分析、序列分析、分類分析、聚類分析、預測以及時 間序列分析等。


[email protected]
出題概率:★★★
130124、140124、180108


2.5系統性能
2.5.1性能指標

性能指標,是軟、硬件的性能指標的集成。在硬件中,包括計算機、各種通信交換設備、各類網絡設備等;在軟件中,包括:操作系統、協議以及應用程序等。
1、計算機

對計算機評價的主要性能指標有:時鐘頻率(主頻);運算速度;運算精度;內存的存儲容量;存儲器的存取週期;數據處理速率PDR(processingdatarate);吞吐率;各種響應時間;各種利用率;RASIS特性(即: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維護性Sericeability、完整性和安全性Integraity and Security);平均故障響應時間;兼容性;可擴充性;性能價格比。
2. 路由器

對路由器評價的主要性能指標有設備吞吐量、端口吞吐量、全雙工線速轉發能力、 背靠背幀數、路由表能力、背板能力、丟包率、時延、時延抖動、VPN支持能力、內部 時鐘精度、隊列管理機制、端口硬件隊列數、分類業務帶寬保證、RSVP、IPDiffServ、 CAR支持、冗餘、熱插拔組件、路由器冗餘協議、網管、基於Web的管理、網管類型、 帶外網管支持、網管粒度、計費能力/協議、分組語音支持方式、協議支持、語音壓縮 能力、端口密度、信令支持。
6、數據庫管理系統

衡量數據庫管理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包括數據庫本身和管理系統兩部分,有:數據庫的大小、數據庫中表的數量、單個表的大小、表中允許的記錄(行)數量、單個記錄(行)的大小、表上所允許的索引數量、數據庫所允許的索引數量、最大併發事務處理能力、負載均衡能力、最大連接數等等。
7. Web服務器

評價Web服務器的主要性能指標有最大併發連接數、響應延遲、吞吐量。


[email protected]
出題概率:★★★
160117、170116、170117


2.5.4性能評估
1.基準測試程序

大多數情況下,爲測試新系統的性能,用戶必須依靠評價程序來評價機器的性能。 下面列出了4種評價程序,它們評測的準確程度依次遞減:真實的程序、核心程序、小 型基準程序、合成基準程序。

把應用程序中用得最多、最頻繁的那部分核心程序作爲評價計算機性能的標準程序, 稱爲基準測試程序(benchmark)。基準測試程序有整數測試程序Dhrystone、浮點測試程 序Unpack、Whetstone基準測試程序、SPEC基準測試程序和TPC基準程序。

事務處理性能委員會(Transaction Processing Performance Council,TPC)是制定商務應用基準程序(Benchmark)標準規範、性能和價格度量,並管理測試結果發佈的非營利組織,其發佈的TPC-C是在線事務處理的基準程序,TPC-D是決策支持的基準程序。
2. Web服務器的性能評估

在Web服務器的測試中,反映其性能的指標主要有:最大併發連接數、響應延遲和吞吐量等。

常見的Web服務器性能評測方法有基準性能測試、壓力測試和可靠性測試。


[email protected]
出題概率:★★★★
130117、130116、140116、140117、150117、160116


第三章 信息系統基礎

 

本章題點比較分散,電子政務和政府信息化是重點,也是國家的重點發展方向,大家需要熟練掌握。另外ERP也是本章的重點內容,考試經常出現。


3.3.1政府信息化與電子政務
2. 電子政務的內容

在社會中,與電子政務相關的行爲主體主要有三個,即政府、企(事)業單位及居 民。因此,政府的業務活動也主要圍繞着這三個行爲主體展開。政府與政府,政府與企 (事)業,以及政府與居民之間的互動構成了下面5個不同的、卻又相互關聯的領域。
1) 政府與政府(G2G)

政府與政府之間的互動包括首腦機關與中央和地方政府組成部門之間的互動:中央 政府與各級地方政府之間•.政府的各個部門之間、政府與公務員和其他政府工作人員之 間的互動。這個領域涉及的主要是政府內部的政務活動,包括國家和地方基礎信息的採 集、處理和利用,如人口信息;政府之間各種業務流所需要採集和處理的信息,如計劃 管理;政府之間的通信系統,如網絡系統;政府內部的各種管理信息系統,如財務管理; 以及各級政府的決策支持系統和執行信息系統,等等。
2) 政府對企(事)業(G2B)

政府面向企業的活動主要包括政府向企(事)業單位發佈的各種方針、政策、法規、 行政規定,即企(事)業單位從事合法業務活動的環境;政府向企(事)業單位頒發的 各種營業執照、許可證、合格證和質量認證等。
3〉政府對居民(G2C)

政府對居民的活動實際上是政府面向居民所提供的服務。政府對居民的服務首先是 信息服務,讓居民知道政府的規定是什麼,辦事程序是什麼,主管部門在哪裏,以及各 種關於社區公安和水、火、天災等與公共安全有關的信息。
4) 企業對政府(B2G)

企業面向政府的活動包括企業應向政府繳納的各種稅款,按政府要求應該填報的各 種統計信息和報表,參加政府各項工程的競、投標,向政府供應各種商品和服務,以及 就政府如何創造良好的投資和經營環境,如何幫助企業發展等提出企業的意見和希望, 反映企業在經營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提出可供政府採納的建議,向政府申請可能提供的 援助等等。
5) 居民對政府(C2G)

居民對政府的活動除了包括個人應向政府繳納的各種稅款和費用,按政府要求應該 填報的各種信息和表格,以及繳納各種罰款等外,更重要的是開闢居民參政、議政的渠 道,使政府的各項工作不斷得以改進和完善。


[email protected]
出題概率:★★★
130119、150120、160118、160119


3.3.2企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
2. 企業信息化的目的

企業信息化涉及到對企業管理理念的創新,管理 流程的優化,管理團隊的重組和管理手段的革新。
(1) 技術創新。
(2) 管理創新。

按照市場發展的要求,要對企業現有的管理流程重新整合,從作爲 管理核心的財務、資金管理,轉向技術、物資、人力資源的管理,並延伸到企業技術創 新、工藝設計、產品設計、生產製造過程的管理,進而還要擴展到客戶關係管理、供應 鏈的管理乃至發展到電子商務。
(3) 制度創新。
3. 企業信息化的規劃

企業信息化一定要建立在企業戰略規劃基礎之上,以企業戰略規劃爲基礎建立的企 業管理模式是建立企業戰略數據模型的依據。
4.企業信息化方法
1) 業務流程重構方法
2) 核心業務應用方法
3) 信息系統建設方法
4) 主題數據庫方法
5) 資源管理方法
6) 人力資本投資方法


[email protected]
出題概率:★★★
120121、130119、130120、130121、140118


3.3.3企業資源規劃的結構和功能
1. ERP的概念

企業的所有資源包括三大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ERP也就是對這三種資源進 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統。概括地說,ERP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利用現代 企業的先進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業的所有資源信息,併爲企業提供決策、計劃、 控制與經營業績評估的全方位和系統化的管理平臺。
2. ERP的結構
1)生產預測
2) 銷售管理(計劃)
3) 經營計劃(生產計劃大綱)

生產計劃大綱(ProductionPlanning, PP)是根據經營計劃的生產目標制定的,是對 企業經營計劃的細化,用以描述企業在可用資源的條件下,在一定時期中的產量計劃。 生產計劃大綱在企業決策層的三個計劃中有承上啓下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企業經營計劃 和戰略規劃的細化,另一方面它又用於指導企業編制主生產計劃,指導企業有計劃地進 行生產。
4) 主生產計劃

主生產計劃(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MPS)是對企業生產計劃大綱的細化,說明在一定時期內的如下計劃:生產什麼,生產多少和什麼時候交貨。主生產計劃的編制 以生產大綱爲準,其彙總結果應當等同於生產計劃大綱,同時,主生產計劃又是其下一 層計劃---物料需求計劃的編制依據。

主生產計劃的編制是ERP的主要工作內容。主生產計劃的質量將大大影響企業的生 產組織工作和資源的利用。
5) 物料需求計劃
6) 能力需求計劃

能力需求計劃(Capacity Requirements Planning,CRP)是對物料需求計劃所需能力進行覈算的一種計劃管理方法。旨在通過分析比較MRP的需求和企業現有生產能力, 及早發現能力的瓶頸所在,爲實現企業的生產任務而提供能力方面的保障。
7) 車間作業計劃
8) 採購與庫存管理

採購與庫存管理是ERP的基本模塊,其中採購管理模塊是對採購工作——從釆購訂 單產生至貨物收到的全過程進行組織、實施與控制,庫存管理(Inventory Management, IM)模塊則是對企業物料的進、出、存進行管理。
9) 質量與設備管理
10) 財務管理
11) ERP有關擴展應用模塊


[email protected]
出題概率:★★
140119、140120、140121、160120、160121


第四章 系統開發基礎

本章中,軟件開發模型是 大家必須掌握的,要熟練掌握各個模型的概念、作用、以及識別圖形。

口袋應試:軟件開發模型參考資料

1. 瀑布模型:結構化方法。開發階段性、需求明確、文檔齊全、風險控制弱。前一步的錯誤會延伸到後一步;
2. 原型開發模型:迭代方法。有兩種開發方式,分別是原先開發和目標軟件開發;需求不明確;
3. 螺旋模型:迭代方法。在原型開發模型和瀑布模型基礎上產生的,適合大型的、複雜的、有風險的項目;
4. 噴泉模型:面向對象方法;複用性好;開發過程無間隙、節省時間;
5. V 模型:開發與測試結合;
6. 智能模型:基於規則系統的專家系統;
7. 變換模型:適用於形式化開發;
8. 快速開發模型(RAD):基於構件的開發方法,用戶參與、開發或複用構件、模塊化要求高,不適合新技術;
9. 統一開發方法(RUP):用例驅動、架構爲中心、迭代、增量;
10. 可重用構建模型:基於構件的開發方法。開發或複用構件;
11. 敏捷開發:以人爲本,與用戶緊密協作,面對面溝通,儘早發佈增量,小而自主的開發團隊。適用於規模小的項目。


4.1.2軟件開發模型

軟件過程模型的基本概念:軟件過程是製作軟件產品的一組活動以及結果,這些活動主要由軟件人員來完成,軟件活動主要有:
(1) 軟件描述。必須定義軟件功能以及使用的限制。
(2) 軟件開發。也就是軟件的設計和實現,軟件工程人員製作出能滿足描述的軟件。
(3) 軟件有效性驗證。軟件必須經過嚴格的驗證,以保證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
(4) 軟件進化。軟件隨着客戶需求的變化不斷地改進。
1.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可以說是最早使用的軟件生存週期模型之一。由於這個模型描述了軟件生命的一些基本過程活動,所以它稱爲軟件生命週期模型。
......

瀑布模型的特點是因果關係緊密相連,前一個階段工作的結果是後一個階段工作的 輸入。或者說,每一個階段都是建築在前一個階段正確結果之上,前一個階段的錯漏會 隱蔽地帶到後一個階段。
2.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prototype model)又稱快速原型。由於瀑布型的缺點,人們借鑑建築師、 工程師建造原型的經驗,提出了原型模型。該模型如圖4-2所示。原型模型主要有以下 兩個階段:
180126_1
(1)原型開發階段。
(2)目標軟件開發階段。
3•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是在快速原型的基礎上擴展而成的。這個模型把整個軟件開發流程分成多個階段,每個階段都由4 部分組成,它們是:
①目標設定。爲該項目進行需求分析,定義和確定這一個階段的專門目標,指定對過程和產品的約束,並且制定詳細的管理計劃。
②風險分析。對可選方案進行風險識別和詳細分析,制定解決辦法,採取有效的措施避免這些風險。
③開發和有效性驗證。風險評估後,可以爲系統選擇開發模型,並且進行原型開發,即開發軟件產品。
④評審。對項目進行評審,以確定是否需要進入螺旋線的下一次迴路,如果決定繼續,就要制定下一階段計劃。


[email protected]
出題概率:★★★★
120126、160126、170126、170127、180126、180128


4.1.3敏捷方法
1.敏捷方法的特點
敏捷型方法主要有兩個特點,這也是其區別於其他方法,尤其是重型方法的最主要 的特徵。
•敏捷型方法是“適應性”(adaptive)而非“預設性”(predictive)的。
•敏捷型方法是,“面向人的”(people-oriented )而非“面向過程的” (process-oriented)。

2. 敏捷方法的核心思想
敏捷方法的核心思想主要有下面三點:
(1) 敏捷方法是適應型,而非可預測型。與傳統方法不同,敏捷方法擁抱變化,也 可以說它的初衷就是適應變化的需求,利用變化來發展,甚至改變自己,最後完善自己。
(2) 敏捷方法是以人爲本,而非以過程爲本。傳統方法以過程爲本,強調充分發揮 人的特性,不去限制它。並且軟件開發在無過程控制和過於嚴格繁瑣的過程控制中取得 一種平衡,以保證軟件的質量。
(3) 迭代增量式的開發過程。敏捷方法以原型開發思想爲基礎,採用迭代增量式開 發,發行版本小型化。它根據客戶需求的優先級和開發風險,制定版本發行計劃,每一 發行版都是在前一成功發行版的基礎上進行功能需求擴充,最後滿足客戶的所有功能 需求。

6. 主要敏捷方法簡介
(1) XP (Extreme Programming,極限編程)在所有的敏捷型方法中,XP是最引人矚目的。它源於Smalltalk圈子,特別是Kent Beck和Ward Cunningham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密切合作。XP在一些對費用控制嚴格的公司中的使用,已經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
(2) Cockburn的水晶系列方法,水晶系列方法是由Alistair Cockburn提出的。它與XP方法一樣,都有以人爲中心的理念,但在實踐上有所不同。Alistair考慮到人們一般很難嚴格遵循一個紀律約束很強的過程,因此,與XP的高度紀律性不同,Alistair探索了用最少紀律約束而仍能成功的方法,從而在產出效率與易於運作上達到一種平衡。也就是說,雖然水晶系列不如XP那樣的產出效率,但會有更多的人能夠接受並遵循它。
(3) 開放式源碼,這裏提到的開放式源碼指的是開放源碼界所用的一種運作方式。開放式源碼項目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程序開發人員在地域上分佈很廣,這使得它和其他敏捷方法不同,因爲一般的敏捷方法都強調項目組成員在同一地點工作。開放源碼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查錯排障(debug)的高度並行性,任何人發現了錯誤都可將改正源碼的“補丁”文件發給維護者。然後由維護者將這些“補丁”或是新增的代碼併入源碼庫。
(4) SCRUM。SCRUM己經出現很久了,像前面所論及的方法一樣,該方法強調這樣一個事實,即明確定義了的可重複的方法過程只限於在明確定義了的可重複的環境中,爲明確定義了的可重複的人員所用,去解決明確定義了的可重複的問題。
(5) Coad的功用驅動開發方法(FDD-Feature Driven Development),FDD是由Jeff De Luca和大師Peter Coad提出來的。像其他方法一樣,它致力於短時的迭代階段和可見可用的功能。在FDD中,一個迭代週期一般是兩週。
在FDD中,編程開發人員分成兩類:首席程序員和“類”程序員(class owner)。首席程序員是最富有經驗的開發人員,他們是項目的協調者、設計者和指導者,而“類”程序員則主要做源碼編寫。
(6) ASD方法,ASD (Adaptive Software Development)方法由Jim Highsmith提出,其核心是三個非線性的、重疊的開發階段:猜測、合作與學習。


[email protected]
出題概率:★★★
140129、160127、160128、170128


4.1.4 RUP
2. RUP的生命週期

RUP把軟件開發生命週期劃分爲多個循環(cycle),每個cycle生成產品的一個新 的版本,每個cycle依次由4個連續的階段(phase)組成,每個階段完成確定的任務。 這4個階段如下。
●初始(inception)階段:定義最終產品視圖和業務模型,並確定系統範圍。
●細化(elaboration)階段:設計及確定系統的體系結構,制定工作計劃及資源 要求。
●構造(construction)階段:構造產品並繼續演進需求、體系結構、計劃直至產品 提交。
●移交(transiticm)階段:把產品提交給用戶使用。

每一個階段都由一個或多個連續的迭代(iteration)組成。迭代並不是重複地做相同 的事,而是針對不同用例的細化和實現。每一個迭代都是一個完整的開發過程,它需要 項目經理根據當前迭代所處的階段以及上次迭代的結果,適當地對核心工作流中的行爲 進行裁剪。

在每個階段結束前有一個里程碑(milestone)評估該階段的工作。如果未能通過該 里程碑的評估,則決策者應該做出決定,是取消該項目還是繼續做該階段的工作。

4. RUP的特點
1) 用例驅動

RUP中的開發活動是用例驅動的,即需求分析、設計、實現和測試等活動都是用例 驅動的。
2) 以體系結構爲中心
3)迭代與增量

RUP強調要採用迭代和增量的方式來開發軟件,把整個項目開發分爲多個迭代過 程。在每次迭代中,只考慮系統的一部分需求,進行分析、設計、實現、測試和部署等 過程,每次迭代是在己完成部分的基礎上進行的,每次增加一些新的功能實現,以此進 行下去,直至最後項目的完成。軟件開發採用迭代和增量的方式有以下好處:
(1) 在軟件開發的早期就可以對關鍵的、影響大的風險進行處理。
(2) 可以提出一個軟件體系結構來指導開發。
(3) 可以更好地處理不可避免的需求變更。
(4) 可以較早地得到一個可運行的系統,鼓舞開發團隊的士氣,増強項目成功的 信心。
(5) 爲開發人員提供一個能更有效工作的開發過程。


[email protected]
出題概率:★★★
130133、130134、150134、150135


4.3開發管理
4.3.1項目的範圍、時間、成本
1.範圍

在初步項目範圍說明書中已文檔化的主要的可交付物、假設和約束條件的基礎上準備詳細的項目範圍說明書,是項目成功的關鍵。範圍定義的輸入包括以下內容:
① 項目章程。如果項目章程或初始的範圍說明書沒有在項目執行組織中使用,同樣的信息需要進一步收集和開發,以產生詳細的項目範圍說明書。
② 項目範圍管理計劃。
③ 組織過程資產。
④ 批准的變更申請。
2. 時間

項目時間管理中的過程包括:活動定義、活動排序、活動的資源估算、活動歷時估 算、制訂進度計劃以及進度控制。
3. 成本

項目成本管理是項目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爲了 保證完成項目所花費的實際成本不超過其預算成本而展開的項目成本估算、項目預算編 制和項目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活動。它包括在批准的預算內完成項目所需要的諸過程, 主要有如下一些。
•成本估算:編制一個爲完成項目各活動所需要的資源成本的近似估算。
•成本預算:將總的成本估算分配到各項活動和工作包上,來建立一個成本的基線。
•成本控制:控制項目預算的變更。


[email protected]
出題概率:★★★★
130125、160122、160123、170122、180122、


|上一篇(1.前言及目錄)|目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