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设计师备考资料(2.第一至四章)

第一章至第四章


口袋应试:这篇内容主要收集第一章至第四章和其他非重点章节出现的题点,因为出现在教程中的题点概率很低,所以汇总到一起,复习时建议大家了解即可。


第一章 绪论 

这一章可以不用看了,在计算机水平考试的众多专业的教程中,已经很少有第一章是绪论的了。

 

第二章 计算机与网络基础

口袋应试:这一篇内容主要收集《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清华版)中第二章出现的题点内容以及教材之外计算机、网络相关的题点的资料。从2010年至2019年试题来看,这一章是出题的重点,内容包括:1、教材中的概念内容;2、项目管理师的内容;3、网络工程师及规划师的内容; 大家在复习时应重点掌握出题概率高的题点。


2.2.4商业智能
1. 商业智能基本概念

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是企业对商业数据的搜集、管理和分析的系 统过程,目的是使企业的各级决策者获得知识或洞察力,帮助他们做出对企业更有利的 决策。它是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OLAP)和数据挖掘 等相关技术走向商业应用后形成的一种应用技术。
一般认为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技术是商业智能的三大组成部分。
2. 数据仓库
1) 数据仓库的概念与特性

著名的数据仓库专家W.H.Inmoii在Building the Data Warehouse —书中将数据仓库定 义为: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是一个面向主题的(Subject Oriented)、集成的 (Integrate)、相对稳定的(Non-Volatile),且随时间变化的(Time Variant)数据集合,支 持管理部门的决策过程。
数据仓库的关键特征为面向主题、集成的、非易失的、时变的。
4. 数据挖掘
2) 常用的数据挖掘技术

常用的数据挖掘技术包括关联分析、序列分析、分类分析、聚类分析、预测以及时 间序列分析等。


[email protected]
出题概率:★★★
130124、140124、180108


2.5系统性能
2.5.1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是软、硬件的性能指标的集成。在硬件中,包括计算机、各种通信交换设备、各类网络设备等;在软件中,包括:操作系统、协议以及应用程序等。
1、计算机

对计算机评价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时钟频率(主频);运算速度;运算精度;内存的存储容量;存储器的存取周期;数据处理速率PDR(processingdatarate);吞吐率;各种响应时间;各种利用率;RASIS特性(即: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维护性Sericeability、完整性和安全性Integraity and Security);平均故障响应时间;兼容性;可扩充性;性能价格比。
2. 路由器

对路由器评价的主要性能指标有设备吞吐量、端口吞吐量、全双工线速转发能力、 背靠背帧数、路由表能力、背板能力、丢包率、时延、时延抖动、VPN支持能力、内部 时钟精度、队列管理机制、端口硬件队列数、分类业务带宽保证、RSVP、IPDiffServ、 CAR支持、冗余、热插拔组件、路由器冗余协议、网管、基于Web的管理、网管类型、 带外网管支持、网管粒度、计费能力/协议、分组语音支持方式、协议支持、语音压缩 能力、端口密度、信令支持。
6、数据库管理系统

衡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数据库本身和管理系统两部分,有:数据库的大小、数据库中表的数量、单个表的大小、表中允许的记录(行)数量、单个记录(行)的大小、表上所允许的索引数量、数据库所允许的索引数量、最大并发事务处理能力、负载均衡能力、最大连接数等等。
7. Web服务器

评价Web服务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最大并发连接数、响应延迟、吞吐量。


[email protected]
出题概率:★★★
160117、170116、170117


2.5.4性能评估
1.基准测试程序

大多数情况下,为测试新系统的性能,用户必须依靠评价程序来评价机器的性能。 下面列出了4种评价程序,它们评测的准确程度依次递减:真实的程序、核心程序、小 型基准程序、合成基准程序。

把应用程序中用得最多、最频繁的那部分核心程序作为评价计算机性能的标准程序, 称为基准测试程序(benchmark)。基准测试程序有整数测试程序Dhrystone、浮点测试程 序Unpack、Whetstone基准测试程序、SPEC基准测试程序和TPC基准程序。

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ransaction Processing Performance Council,TPC)是制定商务应用基准程序(Benchmark)标准规范、性能和价格度量,并管理测试结果发布的非营利组织,其发布的TPC-C是在线事务处理的基准程序,TPC-D是决策支持的基准程序。
2. Web服务器的性能评估

在Web服务器的测试中,反映其性能的指标主要有:最大并发连接数、响应延迟和吞吐量等。

常见的Web服务器性能评测方法有基准性能测试、压力测试和可靠性测试。


[email protected]
出题概率:★★★★
130117、130116、140116、140117、150117、160116


第三章 信息系统基础

 

本章题点比较分散,电子政务和政府信息化是重点,也是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大家需要熟练掌握。另外ERP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考试经常出现。


3.3.1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2. 电子政务的内容

在社会中,与电子政务相关的行为主体主要有三个,即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居 民。因此,政府的业务活动也主要围绕着这三个行为主体展开。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 (事)业,以及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构成了下面5个不同的、却又相互关联的领域。
1) 政府与政府(G2G)

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包括首脑机关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组成部门之间的互动:中央 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政府与公务员和其他政府工作人员之 间的互动。这个领域涉及的主要是政府内部的政务活动,包括国家和地方基础信息的采 集、处理和利用,如人口信息;政府之间各种业务流所需要采集和处理的信息,如计划 管理;政府之间的通信系统,如网络系统;政府内部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如财务管理; 以及各级政府的决策支持系统和执行信息系统,等等。
2) 政府对企(事)业(G2B)

政府面向企业的活动主要包括政府向企(事)业单位发布的各种方针、政策、法规、 行政规定,即企(事)业单位从事合法业务活动的环境;政府向企(事)业单位颁发的 各种营业执照、许可证、合格证和质量认证等。
3〉政府对居民(G2C)

政府对居民的活动实际上是政府面向居民所提供的服务。政府对居民的服务首先是 信息服务,让居民知道政府的规定是什么,办事程序是什么,主管部门在哪里,以及各 种关于社区公安和水、火、天灾等与公共安全有关的信息。
4) 企业对政府(B2G)

企业面向政府的活动包括企业应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款,按政府要求应该填报的各 种统计信息和报表,参加政府各项工程的竞、投标,向政府供应各种商品和服务,以及 就政府如何创造良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如何帮助企业发展等提出企业的意见和希望, 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提出可供政府采纳的建议,向政府申请可能提供的 援助等等。
5) 居民对政府(C2G)

居民对政府的活动除了包括个人应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款和费用,按政府要求应该 填报的各种信息和表格,以及缴纳各种罚款等外,更重要的是开辟居民参政、议政的渠 道,使政府的各项工作不断得以改进和完善。


[email protected]
出题概率:★★★
130119、150120、160118、160119


3.3.2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2.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

企业信息化涉及到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 流程的优化,管理团队的重组和管理手段的革新。
(1) 技术创新。
(2) 管理创新。

按照市场发展的要求,要对企业现有的管理流程重新整合,从作为 管理核心的财务、资金管理,转向技术、物资、人力资源的管理,并延伸到企业技术创 新、工艺设计、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过程的管理,进而还要扩展到客户关系管理、供应 链的管理乃至发展到电子商务。
(3) 制度创新。
3. 企业信息化的规划

企业信息化一定要建立在企业战略规划基础之上,以企业战略规划为基础建立的企 业管理模式是建立企业战略数据模型的依据。
4.企业信息化方法
1) 业务流程重构方法
2) 核心业务应用方法
3) 信息系统建设方法
4) 主题数据库方法
5) 资源管理方法
6) 人力资本投资方法


[email protected]
出题概率:★★★
120121、130119、130120、130121、140118


3.3.3企业资源规划的结构和功能
1. ERP的概念

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三大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ERP也就是对这三种资源进 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概括地说,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 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 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2. ERP的结构
1)生产预测
2) 销售管理(计划)
3) 经营计划(生产计划大纲)

生产计划大纲(ProductionPlanning, PP)是根据经营计划的生产目标制定的,是对 企业经营计划的细化,用以描述企业在可用资源的条件下,在一定时期中的产量计划。 生产计划大纲在企业决策层的三个计划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企业经营计划 和战略规划的细化,另一方面它又用于指导企业编制主生产计划,指导企业有计划地进 行生产。
4) 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MPS)是对企业生产计划大纲的细化,说明在一定时期内的如下计划: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什么时候交货。主生产计划的编制 以生产大纲为准,其汇总结果应当等同于生产计划大纲,同时,主生产计划又是其下一 层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依据。

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是ERP的主要工作内容。主生产计划的质量将大大影响企业的生 产组织工作和资源的利用。
5) 物料需求计划
6) 能力需求计划

能力需求计划(Capacity Requirements Planning,CRP)是对物料需求计划所需能力进行核算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分析比较MRP的需求和企业现有生产能力, 及早发现能力的瓶颈所在,为实现企业的生产任务而提供能力方面的保障。
7) 车间作业计划
8) 采购与库存管理

采购与库存管理是ERP的基本模块,其中采购管理模块是对采购工作——从釆购订 单产生至货物收到的全过程进行组织、实施与控制,库存管理(Inventory Management, IM)模块则是对企业物料的进、出、存进行管理。
9) 质量与设备管理
10) 财务管理
11) ERP有关扩展应用模块


[email protected]
出题概率:★★
140119、140120、140121、160120、160121


第四章 系统开发基础

本章中,软件开发模型是 大家必须掌握的,要熟练掌握各个模型的概念、作用、以及识别图形。

口袋应试:软件开发模型参考资料

1. 瀑布模型:结构化方法。开发阶段性、需求明确、文档齐全、风险控制弱。前一步的错误会延伸到后一步;
2. 原型开发模型:迭代方法。有两种开发方式,分别是原先开发和目标软件开发;需求不明确;
3. 螺旋模型:迭代方法。在原型开发模型和瀑布模型基础上产生的,适合大型的、复杂的、有风险的项目;
4. 喷泉模型:面向对象方法;复用性好;开发过程无间隙、节省时间;
5. V 模型:开发与测试结合;
6. 智能模型:基于规则系统的专家系统;
7. 变换模型:适用于形式化开发;
8. 快速开发模型(RAD):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用户参与、开发或复用构件、模块化要求高,不适合新技术;
9. 统一开发方法(RUP):用例驱动、架构为中心、迭代、增量;
10. 可重用构建模型: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开发或复用构件;
11. 敏捷开发:以人为本,与用户紧密协作,面对面沟通,尽早发布增量,小而自主的开发团队。适用于规模小的项目。


4.1.2软件开发模型

软件过程模型的基本概念:软件过程是制作软件产品的一组活动以及结果,这些活动主要由软件人员来完成,软件活动主要有:
(1) 软件描述。必须定义软件功能以及使用的限制。
(2) 软件开发。也就是软件的设计和实现,软件工程人员制作出能满足描述的软件。
(3) 软件有效性验证。软件必须经过严格的验证,以保证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4) 软件进化。软件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地改进。
1.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可以说是最早使用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之一。由于这个模型描述了软件生命的一些基本过程活动,所以它称为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

瀑布模型的特点是因果关系紧密相连,前一个阶段工作的结果是后一个阶段工作的 输入。或者说,每一个阶段都是建筑在前一个阶段正确结果之上,前一个阶段的错漏会 隐蔽地带到后一个阶段。
2.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prototype model)又称快速原型。由于瀑布型的缺点,人们借鉴建筑师、 工程师建造原型的经验,提出了原型模型。该模型如图4-2所示。原型模型主要有以下 两个阶段:
180126_1
(1)原型开发阶段。
(2)目标软件开发阶段。
3•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是在快速原型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这个模型把整个软件开发流程分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由4 部分组成,它们是:
①目标设定。为该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定义和确定这一个阶段的专门目标,指定对过程和产品的约束,并且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
②风险分析。对可选方案进行风险识别和详细分析,制定解决办法,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这些风险。
③开发和有效性验证。风险评估后,可以为系统选择开发模型,并且进行原型开发,即开发软件产品。
④评审。对项目进行评审,以确定是否需要进入螺旋线的下一次回路,如果决定继续,就要制定下一阶段计划。


[email protected]
出题概率:★★★★
120126、160126、170126、170127、180126、180128


4.1.3敏捷方法
1.敏捷方法的特点
敏捷型方法主要有两个特点,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方法,尤其是重型方法的最主要 的特征。
•敏捷型方法是“适应性”(adaptive)而非“预设性”(predictive)的。
•敏捷型方法是,“面向人的”(people-oriented )而非“面向过程的” (process-oriented)。

2. 敏捷方法的核心思想
敏捷方法的核心思想主要有下面三点:
(1) 敏捷方法是适应型,而非可预测型。与传统方法不同,敏捷方法拥抱变化,也 可以说它的初衷就是适应变化的需求,利用变化来发展,甚至改变自己,最后完善自己。
(2) 敏捷方法是以人为本,而非以过程为本。传统方法以过程为本,强调充分发挥 人的特性,不去限制它。并且软件开发在无过程控制和过于严格繁琐的过程控制中取得 一种平衡,以保证软件的质量。
(3) 迭代增量式的开发过程。敏捷方法以原型开发思想为基础,采用迭代增量式开 发,发行版本小型化。它根据客户需求的优先级和开发风险,制定版本发行计划,每一 发行版都是在前一成功发行版的基础上进行功能需求扩充,最后满足客户的所有功能 需求。

6. 主要敏捷方法简介
(1) XP (Extreme Programming,极限编程)在所有的敏捷型方法中,XP是最引人瞩目的。它源于Smalltalk圈子,特别是Kent Beck和Ward Cunningham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密切合作。XP在一些对费用控制严格的公司中的使用,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2) Cockburn的水晶系列方法,水晶系列方法是由Alistair Cockburn提出的。它与XP方法一样,都有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但在实践上有所不同。Alistair考虑到人们一般很难严格遵循一个纪律约束很强的过程,因此,与XP的高度纪律性不同,Alistair探索了用最少纪律约束而仍能成功的方法,从而在产出效率与易于运作上达到一种平衡。也就是说,虽然水晶系列不如XP那样的产出效率,但会有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并遵循它。
(3) 开放式源码,这里提到的开放式源码指的是开放源码界所用的一种运作方式。开放式源码项目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程序开发人员在地域上分布很广,这使得它和其他敏捷方法不同,因为一般的敏捷方法都强调项目组成员在同一地点工作。开放源码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查错排障(debug)的高度并行性,任何人发现了错误都可将改正源码的“补丁”文件发给维护者。然后由维护者将这些“补丁”或是新增的代码并入源码库。
(4) SCRUM。SCRUM己经出现很久了,像前面所论及的方法一样,该方法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即明确定义了的可重复的方法过程只限于在明确定义了的可重复的环境中,为明确定义了的可重复的人员所用,去解决明确定义了的可重复的问题。
(5) Coad的功用驱动开发方法(FDD-Feature Driven Development),FDD是由Jeff De Luca和大师Peter Coad提出来的。像其他方法一样,它致力于短时的迭代阶段和可见可用的功能。在FDD中,一个迭代周期一般是两周。
在FDD中,编程开发人员分成两类:首席程序员和“类”程序员(class owner)。首席程序员是最富有经验的开发人员,他们是项目的协调者、设计者和指导者,而“类”程序员则主要做源码编写。
(6) ASD方法,ASD (Adaptive Software Development)方法由Jim Highsmith提出,其核心是三个非线性的、重叠的开发阶段:猜测、合作与学习。


[email protected]
出题概率:★★★
140129、160127、160128、170128


4.1.4 RUP
2. RUP的生命周期

RUP把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划分为多个循环(cycle),每个cycle生成产品的一个新 的版本,每个cycle依次由4个连续的阶段(phase)组成,每个阶段完成确定的任务。 这4个阶段如下。
●初始(inception)阶段:定义最终产品视图和业务模型,并确定系统范围。
●细化(elaboration)阶段:设计及确定系统的体系结构,制定工作计划及资源 要求。
●构造(construction)阶段:构造产品并继续演进需求、体系结构、计划直至产品 提交。
●移交(transiticm)阶段:把产品提交给用户使用。

每一个阶段都由一个或多个连续的迭代(iteration)组成。迭代并不是重复地做相同 的事,而是针对不同用例的细化和实现。每一个迭代都是一个完整的开发过程,它需要 项目经理根据当前迭代所处的阶段以及上次迭代的结果,适当地对核心工作流中的行为 进行裁剪。

在每个阶段结束前有一个里程碑(milestone)评估该阶段的工作。如果未能通过该 里程碑的评估,则决策者应该做出决定,是取消该项目还是继续做该阶段的工作。

4. RUP的特点
1) 用例驱动

RUP中的开发活动是用例驱动的,即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等活动都是用例 驱动的。
2) 以体系结构为中心
3)迭代与增量

RUP强调要采用迭代和增量的方式来开发软件,把整个项目开发分为多个迭代过 程。在每次迭代中,只考虑系统的一部分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部署等 过程,每次迭代是在己完成部分的基础上进行的,每次增加一些新的功能实现,以此进 行下去,直至最后项目的完成。软件开发采用迭代和增量的方式有以下好处:
(1) 在软件开发的早期就可以对关键的、影响大的风险进行处理。
(2) 可以提出一个软件体系结构来指导开发。
(3) 可以更好地处理不可避免的需求变更。
(4) 可以较早地得到一个可运行的系统,鼓舞开发团队的士气,増强项目成功的 信心。
(5) 为开发人员提供一个能更有效工作的开发过程。


[email protected]
出题概率:★★★
130133、130134、150134、150135


4.3开发管理
4.3.1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
1.范围

在初步项目范围说明书中已文档化的主要的可交付物、假设和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准备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范围定义的输入包括以下内容:
① 项目章程。如果项目章程或初始的范围说明书没有在项目执行组织中使用,同样的信息需要进一步收集和开发,以产生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
② 项目范围管理计划。
③ 组织过程资产。
④ 批准的变更申请。
2. 时间

项目时间管理中的过程包括:活动定义、活动排序、活动的资源估算、活动历时估 算、制订进度计划以及进度控制。
3. 成本

项目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为了 保证完成项目所花费的实际成本不超过其预算成本而展开的项目成本估算、项目预算编 制和项目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活动。它包括在批准的预算内完成项目所需要的诸过程, 主要有如下一些。
•成本估算:编制一个为完成项目各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成本的近似估算。
•成本预算:将总的成本估算分配到各项活动和工作包上,来建立一个成本的基线。
•成本控制:控制项目预算的变更。


[email protected]
出题概率:★★★★
130125、160122、160123、170122、180122、


|上一篇(1.前言及目录)|目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