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抗“疫”,區塊鏈能解決哪些問題

輿情監管

信息化時代,互聯網絡已然成爲輿論集散交鋒的關鍵場域,各類不實信息藉助移動互聯網渠道得以在更大範圍以更快的傳播速度造成負面影響。面對屢屢大肆傳播的虛假消息,從政府部門到民衆都在亟需一種新型的更爲高效的技術體系能夠實現更爲有效的輿情管控,從而正面引導羣衆更科學麪對疫情、防控疫情。此番抗疫過程中,區塊鏈技術在公共輿情監管方面的作用也被廣泛討論。

區塊鏈本質是一個不可篡改的分佈式數字賬本,其可溯源、不可篡改、多節點輔助驗證等特點,可被用於打造一個可信的有約束力的輿情機制。這樣一個輿情機制包含了信源評估、內容不可篡改,以及多節點內容驗證等三方面相輔相成的特點。

藉助區塊鏈技術,輿情監管體系可以實現對信息的溯源追蹤,從而有效打擊網絡謠言,同時,由於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對信息產生時間、流轉過程等細節的全節點記錄,可以支撐多維度信息的交叉驗證,從而讓輿情研判更具科學性和預見性。

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輿情繫統,由於信息節點的多元化,信息生產成本高,傳播過程不可逆等特點,將幫助信息消費者提升信息選擇的水平。同時,輿情傳播路徑可追溯,也將對垃圾信息、虛假信息的產生和傳播起到限制作用。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網絡輿情管理,尚處於早期研究階段。不過已有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社交網絡媒體平臺產生。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Steemit (steemit.com),Steemit是一款用區塊鏈技術搭建並於2016年投入運營的社交內容分享平臺,Steemit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去中心化”的打賞機制。該平臺由區塊鏈技術帶來的信息傳播去中心化及信息產生不可逆等特點,在信息傳播過程中採取分佈式賬本建立信息發佈和傳播追蹤機制,並且對信息的發佈者和傳播者提供了合理的激勵機制,從而構建了新型網絡輿情傳播生態系統。

 

人員隔離,行程監控

在萬物互聯時代,如果集合所有公共場所攝像頭、通訊運營商、信用卡以及支付寶等各類手機App採集的數據,確定任何一個人的行動路線都不是難題。但問題在於,如何整合這些數據?就算能夠整合,如何保護個人隱私不泄露,促使人們自願地如實上報自己的行程,從而提高篩查效率和準確度?針對這一問題,Conflux研究院認爲區塊鏈和密碼學技術或許能夠解決。

通過密碼學裏的“私有集合求交”技術(“私有集合求交”的問題描述可以抽象爲兩個人—— Alice 和 Bob ,各有一個集合,他們希望在不把集合內容告訴對方的前提下計算這兩個集合的交集。目前已有很多成熟解決方案。)可以篩查比對每個人與確診患者行程交集的同時,確保用戶個人隱私數據安全。但如何調動用戶積極性,讓用戶願意將個人行程數據上鍊?Conflux給出的答案是:能提供證據證明有確診患者接觸史的疑似患者優先接受檢測和治療。

不談其中涉及的倫理與資源分配問題,在面臨醫療資源短缺的現實中,如何避免僞造個人行程以換取優先權?這時候就會用到區塊鏈了。只要採用區塊鏈存證的做法將用戶的行程信息上鍊,避免信息被篡改的風險。

通過將密碼學技術與區塊鏈結合,將現有的“確診患者同乘查詢”擴展到更大範圍、更多渠道,精準有效地採取隔離措施。

疫情預警

烏士兒在《硬核:用區塊鏈技術改進國家級傳染病監測預警網絡》中提出了改進型建議:優化目前的逐級垂直單向國家傳染病上報網絡,利用區塊鏈分片機制,建立區、市、省和國家四級區塊鏈自動化數據同步網絡,在四級網絡中依託各級的疾控中心,建立突發傳染病數據採集和實時預警自治能力,不完全依賴國家級傳染病預警系統。

利用目前已有的公共衛生數據交換平臺作爲每級數據的交換節點,形成實時自動化的數據交換機制。各區之間的傳染病報告數據在市級防疫鏈同步;各市之間的傳染病報告數據在省級防疫鏈中同步;以此類推,到國家級同步全國的防疫數據。四級防疫鏈像四個車輪一樣,在自動化完成各區、市、省的內部防疫預警工作的同時通過國家級防疫鏈不斷更新和補充其他省份的數據,形成具備一定區域自治能力的防疫網絡。

圖2:四級防疫鏈

來源:烏士兒,《硬核:用區塊鏈技術改進國家級傳染病監測預警網絡》

具體來說,對於疫情上傳的多重審覈問題,建議放寬傳染病初次上報的權限,醫生和基層醫療機構可以直接上報初次傳染病報告卡;之後再由防保醫生和區,市CDC人員覈實和補充該報告卡;而國家傳染病大數據預警可以利用初次傳染病報告卡提前計算傳染病暴發和擴散趨勢,從而開展預警和準備工作。

其次,對於國家疾控中心上層決策相應時間較長的問題,建議依託於四級防疫鏈數據實時同步能力,通過區塊鏈智能合約建立基於規則模型的數據實時判斷預警能力;將目前的國家傳染病自動預警功能下沉到各區,市和省級的防疫鏈中,形成基層實時預警網絡,進而建立國家和基層的雙層預警網絡。

而對於醫院間數據孤島問題,可構建區、市、省、國家級區塊鏈防疫鏈,實現跨醫院,跨區域的疫情數據自動化同步能力,在四級防疫鏈中通過四級衛生健康數據交換節點實現跨區域和層級的數據交換。

同時,依託區塊鏈數據可溯源的特性形成完整的、防篡改的責任鏈條能夠完善追責機制,給老百姓提供一個透明化監督和事件追責的數據依據,爲防疫和控制疫情提供堅實的羣衆基礎。同時,這也有利於各級政府、醫院、疾控中心以及其他相關主體在疫情之後積極總結經驗教訓,增強防患於未然的能力。

企業復工

爲復工減少“後顧之憂”
        近日,工信部印發通知,部署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其中,區塊鏈在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方面也發揮了一定作用。
       復工前提是對人員的有效管理,其中最關鍵的便是“穿透式”的實時數據管理能力,而區塊鏈的一大重要功能就是助力實現穿透式監管和精細化治理。
       

        日前,中國聯通研究院與江西聯通、江西工業互聯網分院研發出全國首個“基於區塊鏈的企業復工復產備案申報平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防篡改、多節點同步等優勢,解決了遠程在線填報、跨地市跨部門快速同步以及備案數據安全可信等問題,避免現場人員聚集,提高備案效率,爲政府復工復產備案解除後顧之憂。


        據瞭解,這一備案申報平臺充分利用區塊鏈的不可篡改特性,對企業備案信息和核準信息全部上鍊保存,企業、防控指揮部、業務主管部門和監管部門等多節點均可同步查詢鏈上記錄,確保公平、公正、公開。通過平臺,企業可一鍵實現備案、主管部門可一鍵覈准,監管部門可以隨時查看全省多種復工復產數據統計,實時掌握進度,滿足快速復工的需要。


        與此同時,復工企業的金融支持需求也可以通過區塊鏈實現。區塊鏈金融應用場景的落地有助於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問題。


       2月7日,北京市海淀區啓用基於區塊鏈的中小企業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並對開展確權融資業務的企業給予基準利率50%的貼息。2月14日該平臺完成上線後的首筆確權和貸款,幫助一家支援新冠肺炎疫情和保障學校遠程教育的公司獲得72萬元貸款額度,並獲得44萬元首筆貸款。


       在日前舉行的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宣昌能表示,要以技術手段爲支撐,便利中小微企業跨境貿易投融資和外匯結算業務,加強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建設,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今年1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將湖北納入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試點範圍,湖北轄內涉外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也將在出口貿易融資等金融信貸支持方面享受更多的優惠便利條件。

社區防疫

         在上海市靜安區,社區工作人員只需輕點鼠標,就可以自動生成返滬人員登記信息表。通過同濟大學依託區塊鏈技術開發的“臨小二”系統,社區工作人員的繁雜工作變得有序。20多個社區、688個商戶及2萬餘人次的口罩預約、回滬登記、健康打卡、訪客登記、社區關愛服務等,都可以通過這一系統完成。


        在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疫情防控協同系統將疫情數據、資源調度、重點關注人員等數據彙總在一起,通過疫情防控指揮中心、防疫物資管理、企業復工管理、疫情防護信息上報等模塊,實現可視化管理,讓物資、牀位、交通、企業經濟等關鍵信息得以快速支持決策。


       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區塊鏈技術在人員流動信息追蹤和社區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據介紹,區塊鏈技術將數據上傳到疫情防控協同系統後,可實現安全加密,提高數據的獲得效率和安全性,還使數據具有不可篡改性,增強數據的公信力。系統內的數據全程可追溯,爲疫情防控提供可信數據化支撐,爲政府部門精準施策提供決策輔助。
對此,專家表示,落實社區防控要做到精準且高效,區塊鏈技術在這兩方面有其天然優勢。區塊鏈“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有助於提升社區防控效果。

公益慈善

  衆所周知,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公開透明、信息可追溯、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四大優勢。這四大優勢正好對應的解決了原有慈善公益項目所被人詬病的問題。

  首先是去中心化的特點:區塊鏈可以將慈善公益項目相關的信息分佈在網絡各個節點上,目前沒有什麼技術能同時篡改整個網絡上51%以上的節點數據,這樣杜絕了某一個組織或個人操控一個慈善公益項目爲自己謀求利益。

  其次是公開透明的特點:因爲區塊鏈上所有的信息都是對全網絡公開的,相關人可以對每一筆交易進行查詢和追溯。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所捐助的每一筆款項的對應接收人是誰、是如何使用的、一共發放了幾次、救助效果如何等等,可以點對點的查詢和追溯相關的責任人。

  再次是信息可追溯的特點:將捐贈人和受捐項目直接關聯,每筆款項流通都被儲存在鏈上,各方均可進行查看監督,對每一筆捐贈都瞭如指掌,保證公益項目的公開性和透明性。

  最後是區塊鏈智能合約的使用,解決了傳統慈善公益項目中複雜的流程和暗箱操作等問題。我們只需要把相關的條件和要求設定後,智能合約就可以自動的執行了。比如,我們收到一個貧困兒童求助的請求,系統自動生成一個智能合約,智能合約確認真實性後給出救助方案。

  款項的金額,款項的使用步驟,和將會達到的效果等內容都會在合約中體現。整個合約從收款到執行都可以自動的操作,並將執行情況自動給出反饋。整個過程不需要人工干預,並受所有參與當事人的監督,通過智能合約這種全自動的模式確保了項目平穩落地。

  目前國內個人信息泄露已經非常普遍,而有一些慈善公益項目的當事人,並不希望自己的信息被披露,區塊鏈加密技術的使用,很好地保護了被捐助人和捐助人的隱私。只有持有項目私鑰人纔可以看到項目有關的信息,其它人無法獲取項目的詳細內容。

  有區塊鏈技術加持的慈善公益項目,讓我們瞭解整個項目的過程和參與的相關人員信息,不再擔憂項目的真假和暗箱操作,這樣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慈善公益項目本身。

  區塊鏈技術目前尚未有權威定義,它是一種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通俗地說,將其應用到交易中,將形成一個人人共享的“公共賬本”,它的最大好處是解決信任問題———既然共享賬本,任何人的篡改都可見,因而任何人都難篡改。這幾乎天然地適合個人求助以及公益慈善項目。

  區塊鏈應用於社會公益,可以通過高度透明性提高慈善機構的公信力,並能利用智能合約,使得公益行爲完全遵從預先設定的條件,更加客觀、透明、可信,杜絕過程中的造假行爲。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公益中,賦予更多的功能,將透明度、隱私性和安全性多方面優化革新。民衆將更有熱情參與公益項目,而不是擔憂自己是否被騙。未來的區塊鏈公益之路還很長,相信構建出這樣一個高信任感的公益生態系統,我們的公益初心將得到更好的體現。

趣鏈科技告訴記者,在其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的慈善捐贈溯源平臺“善蹤”中, “平臺目前已經打通‘尋求捐贈-捐贈對接-發出捐贈-物流跟蹤-捐贈確認’的慈善捐贈全流程。藉助這一平臺,需求方可以實現更加方便快捷的需求信息發佈;捐贈方進行物資捐贈並從技術層面確保鏈上信息的真實可信;社會大衆也可以參與監督查詢捐贈信息的全流程。同時,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互聯網公證處將爲此平臺提供相應的公證服務,以法律手段切實防範詐捐等不誠信行爲。”

  廈門國際銀行首席信息官王鵬舉表示,“2019年,我們與廈門市慈善總會合作建設‘公益慈善陽光鏈平臺’,這個平臺採用區塊鏈可跟蹤溯源技術,藉助區塊鏈的公開、透明、不可篡改、可回溯等特性,將用戶捐款情況、捐贈救助信息全部記錄在區塊鏈上。捐款人可以隨時登錄平臺,實時查詢捐贈資金流向及使用情況,明晰自己的善款去向。”

  記者從支付寶處瞭解到,其日前上線了防疫物資信息服務平臺,該平臺由浙江省衛建委、經信廳主導,利用螞蟻區塊鏈技術對物資的需求、供給、運輸等環節信息進行審覈並上鏈存證。支付寶同時還向疫情相關小程序開發者提供區塊鏈算力永久免費、專項資金支持。

  據支付寶方面透露,上述物資平臺的產品邏輯爲,通過釘釘收集醫院等需求方的需求信息,逐級審覈後,由經信委確定並上鏈存證,通過C端支付寶流量入口對公衆做信息披露,同時對接當地生產渠道和網絡捐贈渠道兩個供應端。

  京東公益自2017年在物資捐贈方面就開始利用互聯網技術,改變傳統物資捐贈模式。京東公益方面表示,“物愛相連”物資捐贈平臺充分結合京東在供應鏈、物流、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做到全程公開、透明、可追溯。捐贈方可以通過其平臺看到受助對象的物資需求,一鍵下單,由京東物流免費送達公益機構。整個環節即縮短了公益機構拿到錢之後的挑貨、比價、招標、配送等流程,也提升了捐贈效率,降低了公益項目的執行成本。

  調動各方參與是關鍵

  慈善+區塊鏈領域雖多有嘗試與部分落地,但離大規模應用仍有距離。

  華爲區塊鏈項目總監張小軍告訴記者,從技術層面來說,區塊鏈落地慈善募捐難度相對較低。其落地障礙在於運營方的能力與(參與方)共享數據的意願。“就目前情況來看,(數據共享)障礙容易解決,主要在於運營方能力。”

  京東公益表示,不論是政府主管部門、公益機構,還是京東體系內數十萬的合作伙伴,都在以更開放的形式進行公益模式的創新探索。“目前最大的挑戰是,互聯網公益平臺一方面要實現公益機構的需求,同時也承擔着要爲整個公益生態發展賦能的責任。平臺需要戰略性地聯合公益機構、政府、學術及研究機構、消費者、商業合作伙伴,前瞻性關注一些社會環境問題,助力提供一些社會環境議題的解決方案。”

  恆生電子區塊鏈技術總監孫海濤直言,雖然區塊鏈核心邏輯是去中心化,但在聯盟鏈場景下,由於需要吸引各方積極加入,讓各方願意共同成爲聯盟鏈中的各個節點,因此對於聯盟發起方仍然存在對公信力、資源協調能力等條件的潛在要求。當前,聯盟生態的完善,與發起方的主體能力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聯繫。

  以廈門國際銀行正在籌劃推出的慈善公益雲平臺服務爲例,就是希望通過已經建設的智能收款雲平臺,整合公益慈善區塊鏈平臺,爲慈善機構和基金會提供捐贈雲平臺解決方案。王鵬舉表示,在尋找邀請慈善機構參與方面,廈門國際銀行發動了各分支機構對作業區範圍內的慈善機構、公益基金會進行深入瞭解,特別是各家慈善機構善款捐贈及使用管理模式等,(並且)積極通過遠程方式向部分慈善機構進行區塊鏈公益慈善雲平臺演示,幫助他們理解區塊鏈公益平臺業務模式。

  同時記者注意到,業內人士認爲區塊鏈+慈善中數據上鍊會影響效率。從實際操作中來看是否如此?

  對此,王鵬舉表示,通過智能合約層實現數據分類處理和上鍊,可節約通信資源、提升處理性能,系統延時可有效控制在毫秒級。此外,利用區塊鏈的可擴展性,新接入的合作方可在本地部署區塊鏈節點,提升數據查詢的處理效率。因此,數據上鍊會加快捐贈資金歸集和資金運用信息的自動統計、精確反饋,減少人工統計和操作所需時間和錯誤機會,從這個角度來說,影響捐贈效率的可能性較小。

  鄭磊則認爲,慈善事業其實本身是一個完備的生態,區塊鏈技術是需要將現有參與慈善的機構都上鍊,其本身是爲各個利益相關方提供平臺。相關方參與意願低,是與慈善事業一直以來存在信任危機問題有關的。引入區塊鏈技術,雖然在信息化方面提出了一些額外要求,但卻能夠從根本解決流程透明可追溯,重建公衆對慈善機構的信任這些重要問題,是積極嘗試的。“基於透明度最大化的原則,還可以適當降低參與方的資質要求,讓慈善事業成爲人人可以參與的公衆公益,也能夠爲社會提供更多選擇和一個優勝劣汰的競爭環境。”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普惠金融與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文亦持有相似觀點,“真正的‘區塊鏈+慈善’要實現跟傳統慈善相區別的運營效果,根本上還是取決於廣大的參與方。當下的尷尬就在於參與方普遍仍處於無感的狀態,因此‘區塊鏈+慈善’目前並未真正體現更高的效率和社會價值。”

  同時,陳文表示,基於區塊鏈打造一個運營良好的慈善生態圈,其亮點在於充分發揮羣衆力量,有可能形成一個全方位、立體的社會監管以及文化環境的營造,但難點也在於,對參與捐贈行爲以及監督捐贈行爲的相關獎勵激勵不可缺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