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網數融合,助力數字中國建設之中國電信

要加快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加快推動科技創新,爲建設數字中國提供有力的支撐。

  2018年中國整體數據經濟佔GDP比重達到了1/3,從宏觀政策角度來說大數據發展進入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期。

  從技術的層面上看,日趨成熟的技術環境爲大數據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從五個方面來說,大數據發展有很多方面的因素。

  1.數據獲取,隨着在終端、模組、傳感器以及物聯網、5G相關業務的發展,我們在數據的獲取,尤其是客觀的現實環境感知上獲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都是基於傳感、物聯網領域的發展。

  2.數據整合,基於大數據湖的發展,我們做數據大家都知道,數據來源的多樣性,以及數據類型的多樣性,如何對海量的、不同類型的、不同來源的數據進行有效的管理、加工和分析,這也屬於制約了大數據發展的重要因素和環境。隨着大數據湖的出現,使我們這一塊得到了比較好的機會。

  3.數據處理,尤其是基於流式數據處理框架的出現,對於時間流、交易流、事件流都可以進行實時分析判斷,便於企業圍繞一些時效性,特別是要求比較高的領域,能夠做一些非常好的實時性處理。

  4.基於雲計算

  5.高算力渲染推廣。

  大數據技術價值正在各行各業得到彰顯,現在大數據的一些價值在互聯網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大家關注新聞也比較多,有錢人買機票可能就買得貴,沒錢的人買機票可能就便宜,包括像"今日頭條"典型是用大數據的一些算法推薦你喜歡的信息。尤其是電商領域,根據你每個人的喜好推薦給你物品。很多人買了很多自己很喜歡但是從來不用的物品,都是屬於大數據技術在互聯網行業得到的快速發展。

  當前我們說大數據的價值正在越來越多的被傳統行業採納,金融行業怎麼防範企業運行風險,尤其是很多金融行業在信貸領域怎麼防範風險。城市管理,交通行業怎麼治理城市擁堵,包括商家怎麼樣在商圈做分析,做一些精準營銷。以及在工業企業領域,怎麼提高產品的成品率,這些事情都已經逐步得到了傳統行業的應用。

  從中國電信角度來看怎麼助力大數據發展,叫"天翼雲十年磨一劍迎來新機遇",2009年我們就佈局天翼雲產業,到現在十年的時間了。十年時間內,中國天翼雲得到了社會上良好的品牌認知度,我們基本上市場份額穩居國內市場前三位,尤其是在大數據領域,天翼雲領先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2018年我們董事長又提出來一個新的口號,我們想光改一樣要做雲改,從三方面對整個企業進行重新的變革。技術設施、產品服務和機制體制的改變。

  改基礎設施是圍繞着雲、5G、邊緣計算,進行重新佈局。另外改網,這已經是業界的普遍認知和共識了,對網絡進行改造已經屬於當務之急的一件事情。

  改產品服務,我們是簡單的做PaaS產品,主要是集中在數據庫相關的業務。我們從簡單的雲逐步走向融合發展,從雲走向雲網,從雲網走向雲數、雲物、雲智。天翼雲有兩項核心智能,一個是雲計算,一個是大數據,這是從雲簡單的開始走向了融合的發展道路。在銷售的環節我們已經從簡單的慢雲向場景化的解決方案,行業解決方案在進行轉型了。

  中國電信提出來圍繞五朵雲:政務、金融、教育、醫療、工業、企業,佈局我們的行業生態,這是改產品服務。

  改機制體制,做天翼雲的規模,助力中國大數據的產業發展。

  "雲+邊緣計算"高效協同,助力大數據產業高效發展。剛纔國華理事長致辭中也提到了雲、大數據、邊緣計算協同,是未來發展的方向。邊緣計算場景現在正在逐步豐富,我們說有很多智慧企業、智慧園區,他們的應用在本身園區裏就可以進行閉環,不管是出於成本的考慮還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這樣的需求是非常顯現的。當然還有很多重內容,對寬帶要求比較高的,比如說遊戲、VR、AR,很多智能應用對帶寬、內容有要求,包括4K、8K的電視業務。

  包括內容分佈化,也對我們提出了新要求,以及現在比較熱門的話題,包括自動駕駛、工業控制、機器人協同等等方方面面,都屬於邊緣計算的場景,正逐步成爲業界議論的話題。

  今年邊緣計算也是屬於大家討論比較多的一個事情,中國電信早在三年前就開始部署"雲+邊"協同的發展戰略,三年前我們提出了"2+31+X"整體資源池佈局的框架,"2+31"就是雲,X是邊,按照我們整體的發展思路是一套平臺統一管理、統一運營。這樣的情況下,促進整個大數據產業的發展。

  另外"雲+5G"催生大數據新業態,5G也是屬於今年熱門的話題,4月26日中國電信在深圳我們發佈了5G創新戰略,在這個戰略裏對中國電信在5G領域相關的政策做了發佈。大家都比較熟悉,我們說1G、2G、3G、4G、5G,每一G都有一些特殊數字內容形態發生了變化。

  簡單說4G,因爲流量帶寬的發展,或者帶寬速度的提升,產生了類似於抖音這樣短視頻的業務,得到了火爆式的發展。在5G時代,三大應用的場景上線,一定會催生很多新生業態,這些新生業態可以想像,又不完全可以想像。按照現在正常的想象模式,包括無人機的投遞、VR遊戲、工業機器人、視頻安防、遠程醫療,這些都會成爲下一步在5G時代的新業態,新業務的應用場景,當然人的創造力是無限的,創造力是無窮的。當5G正式商用的那一天起,業界肯定會創出很多數字的內容、數字的形態,促進大數據產業的發展。

  當然4月26日創新發展大會上,我們董事長也明確提出了三朵雲。它的未來商業模式更多的是在ToB領域產生,5G的應用是基於雲承載的,主要客羣也是基於雲承載的,"雲+5G"對未來大數據發展會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中國電信在數字中臺建設中形成了一批覈心能力,爲新業態賦能。我們說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大型企業在做數據治理的經典案例,這些年我們形成了一批覈心能力,中國電信業務範圍相對來說比較廣,從固定電話到手機到電視到WiFi,到很多ToB類的業務,業務範圍非常廣,地域範圍也非常廣,覆蓋三千多個縣,還有一千多個數據採集點,這麼廣闊的地域數據信息收集、加工,都是比較複雜的事情,這個過程中我們形成了五大能力:

  1.大數據諮詢能力,我們和信通院也聯合發佈了《數據資產管理白皮書》。

  2.大數據治理能力,我們每天日處理量達到了500多T。

  3.大數據產品能力,我們已經具備了依託用戶數據爲用戶解決問題,有相關產品能力輸出。

  4.大數據運營能力,數據中臺建設中我們研發了數字資產管理,包括數據質量集合、數據血緣管理相關的系統,這些對我們自己內部管理以及對外能力輸出都會產生非常好的影響。

  5.天翼雲基礎資源服務能力,目前大數據資產管理6500+節點能力,中國電信有兩個比較大的數據中心,一個是內蒙,一個是貴州。現在6千多個節點,放在內蒙這邊。

  這麼多年的過程中,我們大數據的能力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在提升社會治理效力、打造民生服務新模式方面我們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地產、旅遊、交通、金融、民生服務上都有一些典型的案例,具體內容就不細說了。

  講兩個小的案例,一個是屬於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來的,到2020年要全部實現小康社會,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貧困人口全部清零,這個過程中依託中國電信大數據的業務能力,和中國社會扶貧網共同構建了互聯網加精準扶貧的項目,所以我們提出來“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我們爲9千萬貧困戶建檔立卡,扶貧了數百萬扶貧幹部。

  第二個案例是中糧集團依託大數據技術,在它的商業佈局和搶鋪方面形成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去年是改革開放40年,改革開放40年最核心的成功密碼就是開放,包括4月26日雲+5G的大會上,我們董事長明確提出來開放合作是下一步的主題。所以我們也是希望在座的產業朋友們大家一起,在雲+5G的時代裏怎麼攜手並進,一起推動數字中國,推動大數字產業的健康發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