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當做朋友》讀後感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後感

我們經常遇到現實問題:

                   1)我們經常遇到deadline的事情,然後我們開始着急忙慌去要完成它?

                   2)我總是看起來很忙,很勤奮,但是總是沒好的成果?

本書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解答,其中包括關鍵知識點:

                   1)反過來的結論一般是錯誤的。

                   2)人容易焦慮,特別是在和人比較或者恐懼未來。但是,如果我們按計劃執行,只和內心的自己作比較,那麼我們會越來越滿足

                   3)我們對未來未知的恐懼比對現在的困境更加恐懼,但是未來就是不可知,意外總是存在,我們能夠做的開啓心智,打破自我認知行爲模式,慢慢積累自我

                   4)學好之後再來談用途和興趣。只有等我們學會了,我們纔會發現裏面的世界,也會有不一樣的視角,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發現興趣和用途來了(手裏有不同的工具/視角,就可以如何選擇了)。出差發現的規律,就是和當你的統計模型和學習模型有關

                   5)自信心低的原因,慾望越來越多,但是不能夠得到的也越多,我們要記錄下想要的,選擇其中慢慢來積累(有點像查理的長期價值投資)

                   6)誰主張,誰舉證。你認爲你是對的,你應該用證據來證明。而不是讓我來證明你說的是錯誤的

                   7)世界沒有善惡之分,只有強弱之分。不認可,這句話,說明你本身就不是個強者

                   8)雙盲測試本來用來測試藥效,病人和護士都不知情,這樣纔可以測試出來效果。目前可以擴展爲各個認知領域。

                   9)對事不對人,大家只是對你的做法有歧義,不是對你的人品有懷疑

                   10)方法論。勤奮高效率的人更願意花時間對問題進行分析,找到合適方法計劃,去慢慢實施,而不是單純的聞雞起舞的假努力

                   11)我45歲纔會發跡。和時間做朋友,慢慢積累,大約還需要15年,我會有更大的提升

                   12)越是優秀的人越自卑,因爲他各個方面都很優秀,但是看到某一個方面比其他方面差距很大,而內心很不安。相反,普通人看到的某一方面對比其他方面差距不大,心安理得

                   13)越是自卑的人,越是見不得別人好,因爲想着自己沒有做好,別人也不可能。而如果我們相互鼓勵,我們會形成正向循環,相互鼓勵,而且大家氛圍會好很多,更加積極。

                   14)資源多的人越是願意門當會對,因爲他們之間可以平等交互,否則會變成被索取方,感到嚴重不平衡。

         其他書籍發現的類似概念:

a)保持一致性原則

                   查理裏面也提到我們會因爲認知模式來保持原有的習慣(要麼之前品嚐了好處,或者哭頭)

                   本書讓我們記錄下這個事件,特別是說明下壞處的痛苦經驗,以此來加深痛苦體驗,慢慢改掉這個壞習慣。

b)尋找困難來提升自己

                   如果保持在自己的舒適圈裏面,那麼你只會退步。只選擇簡單的事情,那麼自我提升效率低下

                   本書讓我們主動尋找困難點或者是別人的錯誤,來達到知識的自我體驗吸收。遇到困難不怕,我們可以想辦法或者討論,甚至先擱置。但是,逃避沒用的,總會暴露出來

c)沒有意義的爭吵

                   爭吵,只是兩個不理解對方立場的人,相互爭臉面。《非暴力溝通》,提倡理解對方的需求

                   本書讓我們理性思考對方的立場和背後的需求,理解他爲何咆哮,以及我們及時退出這種情況下的壓迫感氛圍

d)分辨權威

                   對權威的辯證認可,他們只是有些經驗,但是並不是全部都是對的。

e)逆向思維

                   《查理寶典》正向思考比較難,可以逆向思維-----我不去要死的地方,就可以長命百歲

                   本書讓我們多從失敗的地方或者人兒學習經驗,畢竟失敗的人很多,人性的弱點都是通病,而成功者很少。

f)自我獎懲

                   恐懼----演講

                   獎勵----電影、溝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