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邊界----讀書筆記

知識的邊界----讀書筆記

         2020年的疫病期間,我們閱讀了《知識的邊界》。本書的觀點大致爲網絡讓知識變得更便利,也更加豐富,這也需要我們利用更好的過濾器來過濾,來學習。同時,我們可以利用知識的網絡特性來解決我們的複雜問題。

         在從純粹的書本知識演進到現在的網絡知識,我們發現出現了幾個特點:1)以往的書籍出版,變成了便利的現在的網絡知識,也就是網絡知識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2)一本書籍以結論爲結束,現在是小文章也可以有更多的鏈接,更多的觀點(包括反對聲音)。3)以往的專家作者來出版,變成了人人蔘與創作。

         以上的變化,導致了出現一些衝突:1)網絡知識太多,容易迷失,專注力不集中;書本知識少,容易導致迴應室效應;2)某一個複雜問題,一人之力無力解決,而利用大衆網絡的知識,該如何決策那麼多方案呢?

         基於如上的衝突,引出一個問題: 如何利用知識的網絡特性來解決問題?

         文中利用了幾個重要的論據來嘗試說明此問題的解決方案。具體來說:1)網絡知識的豐富性,讓我們避免了書籍的回聲效應,可以便利的看到贊同和反對的聲音,讓我們更加理性,且比較客觀的理解問題;2)網絡知識,也讓我們明白房間內的聰明者是這個房間,而不是具體你某個人;我們需要的是跨界知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3)具體到某個複雜問題,我們可以利用網絡進行衆包;4)“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但是不可以有自己的事實”----知識都是基於事實說話的。5)某一個書得出一個結論基本就是一個停止點,而網絡卻是各種鏈接,無停止點,我們需要作出捨棄。6)開源軟件充分利用了衆包,利用了大衆的知識;且關鍵點處,由一人或者衝裁委員來仲裁;

         我們在回到原始問題,我們可以看到可以利用以下方案來解決對應的問題。

         1)當複雜問題時,考慮採用衆包,利用大衆網絡知識。(開源軟件和維基百科的成功,也是受此發展的)

         2)個人具體解決某一個具體問題,以問題爲導向,來使用網絡知識,減少鏈接的誘惑

         3)考慮到那麼多網絡的誘惑,和豐富的知識,我們需要更好的過濾器---例如讀書的話,可以用豆瓣讀書的評分機制(它本事也是利用大衆的評分來實現,而不是以往專家評分)

         4)參考維基百科的信息決策-----大衆---仲裁委員會---創始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