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人工智能與中醫

有這樣一個段子,說,某公司聲稱開發出一個人工智能算法,能與人類進行簡單的文字交流,核心代碼如下:

function reply(msg){
  if(msg == '你好')
    return '您好!'
  else if(msg == '早上好')
    return '早上好!'
  else if(msg == '你叫什麼名字')
    return '我叫天下第一人工智能'
  // ...
}

從前的從前,我也以爲人工智能只不過是很多 if-else,或者說非常多、非常非常多。
當然,我認爲人工智能將來必定還會回到這條路上。因爲這是一種確切的因果關係,比機器學習“聽起來”要合理得多、易懂直觀得多。

但是當前,計算能力如此低下的情況下,機器學習似乎走了一條捷徑。先來一點中醫的話題。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種說法,“你病了,一不小心吞下一個粉筆頭,第二天你病好了,於是,你就認定吃粉筆頭能治這種病,這就是中醫”。
這是對“經驗“這個詞的誤解。所謂經驗,不是”我今天誤食粉筆頭而治好病,於是我得出結論:粉筆頭,治,病”。而是“我今天遇到一位誤食粉筆頭而治好病的人,明天又遇到一位,後天又遇到一位,我遇到了好多位,好多好多位,好多好多好多位,而且沒吃粉筆的人都死了,於是我覺得粉筆頭出於某種我不知道的原因,對緩解或治療這種病有益處”。

機器學習,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當看到 AI 換臉、變老變年輕的那些 App 時,沒有人會懷疑這種思路“毫無科學”,但是看到中醫醫治好這麼多人的時候……

那些 App 建立了人類細胞活動的模型、所經歷生活的模型了嗎?沒有,它們只是比較了無數人在年輕和年老時的照片,得到大量的“經驗“,從而推斷出:你年老時,差不多就長這樣。我第一次使用,讓人的照片變老的 App 時,發現自己老的時候像個外國老人(白種人),我當時感覺有點奇怪,但是隨後我就想起來,因爲這是個外國的 App(當時那個 app 是俄羅斯人開發的)。

科學的發展,讓人類認識了細胞、細菌、病毒……也讓人知道了爲什麼會生病,給人類一種確切的因果關係,於是人類得以根據這些確切的因果關係給人治病,這就是現代醫學,或者說**“和中醫相對的“西醫。
新冠病毒的肆虐似乎給中醫帶來了“尊嚴”,因爲據說中醫療法治療
新冠病毒**有顯著的效果。爲什麼?因爲“西醫”需要一種確切的因果關係,而中醫“不需要”。西醫用藥前,他要知道這個藥有什麼成分、哪些成分起什麼作用、這個病毒的基因序列是怎樣的……在新冠肺炎剛開始時,誰知道這個病是怎麼引起的、誰知道是不是有什麼病毒……不知道、不認識,所以就不敢治或者說不知道怎麼治;不確定會不會傳染(即使出現“傳染的跡象”),所以不會說要隔離。而這些對老中醫來說是怎麼一回事呢?
咳嗽?來瓶急支糖漿。
急支糖漿治咳嗽的原理是什麼?不喝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