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決定你的格局和財富差距

一、認知的最高境界:像上帝一樣思考

一時的成功靠運氣,一世的成功靠認知,認知的最高境界就是上帝思維

《投資異類》這本書核心就是想告訴大家一個道理,如果你想成功,不管是創業還是投資,只有一個祕密,核心就是像上帝一樣思考。上帝是如何思考的?洞悉宇宙規律,順從自然法則,尊重人性善惡。

投資的核心是投勢,勢能決定了企業的規模上限,決定了回報空間。

能夠借勢的關鍵在於,只有在合適的時機入場,才能見到最佳的勢能。晚了就是跟風,絕對借不到勢了。(所以要價值投資,當價值遠大於價格是纔是買入的好時機,當更跌時,別人恐慌,你會開心還能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更有價值的股票)

我們如何能抓住下一個巨浪?我認爲就是要靠認知,只要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思考、不斷閱讀,就能對周邊的環境保持敏感,對未來的趨勢有更加準確的把握。

判斷風險和機遇的差別就在認知能力的不同。

因爲認知的不同,對未來的判斷就不同,對同一個項目或者事件的風險和機會有不同的結論,導致不同的決策。知易行難,必須要努力精進,刻意練習。

雖然大腦的訓練和體能的訓練不一樣,不需要全身痠痛的運動,但是絕大部分人還是懶得思考。大部分人都簡單依賴於自己的直覺決策系統,從不做深度思考和分析判斷。

爲了能真正有效做到大腦思維方式的升級,認知提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團隊置於絕境和逆境。這樣才能勤于思考和分析,提升思維

二、關於認知

《教父》馬里奧·普佐講過一句話,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1.認知誤區

認知是我們大腦的決策算法。認知水平決定了你的時間分配,決定了你的財產分配,決定了你面對選擇的時候如何取捨,決定了你面對風險的時候如何抉擇,決定了你關注什麼,不關注什麼。

我們一生中無數的決策依賴於我們的認知水平。

認知很重要,但是一旦認知體系成熟了,就會隨之產生認知的遮蔽效應。

我們要想產生一個新的認知,首先是基於一個現有的認知,而現有的認知和新的認知本身有很大差別,如果用現有的認知去解釋新的認知,那就有可能相當於用牛頓力學去理解量子力學。

比如QQ的產品經理可能在2011年的時候看到剛剛上線的微信,他就會認爲微信不就是我移動版的QQ嗎?這就是一個認知遮蔽效應。

越是基於過去的認知成功的人,對未來的新認知越會產生一種遮蔽效應,排斥這些新的認知。

2.什麼是創新?

生物界的創新非常簡單,我們人類基因從上一代傳遞到下一代,每次大概會積累100到200個新的基因突變,相當於3000萬個鹼基對中會有一個突變,有價值的突變就是創新。

愛因斯坦有一句話叫做,天纔會在最短的時間內犯最多的錯誤。因爲他就是快速地犯錯,快速地從錯誤中找到正確的理論或者實踐經驗。所以我的總結是,創新的本質就是試錯。

3.認知鴻溝
人和人之間是有認知鴻溝的,而認知鴻溝如天塹,實難跨越。我認爲5%的認知差別在十年後,兩個人的成就差異可能超過一千倍。

人的一生當中有5%的可能性遇到一個人或一本書啓發你、引導你,使你能夠意識到原來自己還有5%的自行控制命運的空間。而這5%又能夠給你帶來一千倍的回報,讓你的人生能夠有一千倍的提升。

4.新認知
關於認知,我這裏分享了世上七大謊言。我自己總結從小到大受到的很強的認知灌輸,後來我發現它們對我造成極大的誤導。這些誤導包括:

第一,成功沒有捷徑;
第二,公平競爭;
第三,科學就是真理;
第四,天道酬勤;
第五,命運天註定;
第六,人之初性本善;
第七,人是理性的。

接下來我挑三個跟大家簡單分享一下:

謊言1:成功沒有捷徑

比如大部分普通人還原魔方最少需要24小時,但是14歲的世界冠軍只需要4.9秒就可以還原。如果沒有看很多書,做很多練習,看很多視頻,或者有老師直接的指導,他是否能夠做到?肯定很難。

拜師、看書、看視頻受教育都是捷徑,聽高手講課能節約試錯成本。前人已經試過錯的地方,後來者就不用重新試了,可以接着前人的嘗試提前深度思考,繼續努力優化路徑,找到自己成功的捷徑。

現在早已不再是信息不對稱的時代了,而是認知不對稱的時代。成功的捷徑就是認知升維。

由於認知的差別,人們對信息的解讀是不同的。要是認知高一個維度的話,就能看到機會或風險,有很大概率能識別真正的機會,也能夠迴避真正的風險。我們把事情的本質看到了,做事情會變得輕鬆。

謊言2:公平競爭

比如從小到大,我們有一個誤區,老師告訴我們,成功沒有捷徑,所以你就老老實實啃書就行了。但是我們發現很多人成功走了捷徑,走捷徑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他們運氣好,不經意間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了正確的地點,於是走了捷徑。

競爭的本質就是優勢碾壓,用你的優勢碾壓別人的優勢。
從實際的角度來講,有的企業最終能成功,就是因爲優勢碾壓了同行,這些的本質是優勢碾壓,優勢又來自於哪裏呢?

==我認爲就是先發優勢,先發優勢是原優勢。==你原優勢什麼都沒有,但是因爲你早,因爲早可以把這個時間換來的東西變成品牌優勢、人才優勢、規模優勢、價格優勢等等,具備這些優勢都是因爲你這邊做得早。

所以一旦你發現一點點機會,有一點點端倪,你就得跳進去趕緊幹,一邊幹一邊想,一邊迭代,不要坐在家裏想明白,坐在家裏是想不明白的。如果你不買點兒虛擬貨幣,不買一點比特幣或者區塊鏈上搞一點項目,你是學不會這個玩意兒的,所以需要付出一點點小的代價,才能夠獲得新的認知。

謊言3:天道酬勤

相信很多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而且可能很多人辦公室也貼着這四個字,但是要反思一下,爲什麼世界上那麼多勤奮的人都沒有取得世俗的成功?他們勤勤懇懇度過了卑微的一生,誰說天道就一定酬勤了。

創業和投資是不問付出只問對錯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大腦的勤奮百倍於身體的勤奮。

所以我認爲這個謊言要糾錯,應該是“天道酬腦勤,天道懲腦惰”,“大腦”的“腦”。
每天,我們都面臨衆多決策,這些選擇的背後也承載着一定的結果。決策整體質量高的人,在生活中往往能得到更好的回報。正如雷·達里奧所說——要在市場上取得成功,就必須成爲獨立的思考者,擁有與衆不同的分析角度。

想要取得豐厚的投資回報,創始人需要與自身的問題、錯誤、弱點鬥爭,從而具備更出衆的價值洞察力。創始人需要去涉獵未知的領域,並以不同的觀點看待問題、分析問題;也要預想到可能出現的結果,並做好應對措施;同時別忘了不要在一個決策上賭太多,最好將投資分散。

真正的逆向投資者,在許多時候並不是一件舒服且容易的事情,你要逆流而上,並抓住機會。今天的分享來自全球最大的對衝基金——橋水聯合基金的創始人兼 CEO 雷·達里奧,他將決策分爲獲取信息和驗證假設兩個部分,並推行極端透明文化,鼓勵不同觀點之間的碰撞與挑戰。希望對你有所啓發。以下,Enjoy:

投資過程可以用 2×2 的矩陣來說明。橫軸上,你可能在正確或者錯誤的一方;豎軸上,你可能站在主流觀點或非主流觀點一方。對投資者和企業家而言,脫穎而出的唯一途徑,就是站在正確且非主流的一方。
image

我要和擁有不同觀點的人見面、交流。不是爲了讓他們說服我,而是要理解各種不同的見解。這樣,我就更有可能作出正確的決定。

決策過程應該分爲 2 步。第 1 步,獲知信息,特別是在人們普遍有意見分歧的領域,儘量多花時間做調查。第 2 步,分析假設,判斷其準確性。

以下,是達里奧的決策過程:他首先對掌握的信息進行深入分析,然後得出一個假設。之後,他會與專業人士探討這一假設,在這個過程中,他想要深入瞭解這些不同觀點的來源和理由。在他完全明白之後,他會根據所有的信息去作出理性決策。這和查理·芒格的決策方式不謀而合:“在理解和我不同的意見之前,我從來不讓自己妄下結論。你需要具備在合適的時機快速否決自己想法的能力,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你必須要逼迫自己,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巴菲特、芒格和達里奧運用的決策模式是:

儘可能理性地進行決策;

瞭解可能影響理性決策的心理偏差因素;

將你的決策和有識之士進行討論,最好是他們有許多不同的觀點,要深刻理解他們的想法。

在這個過程中,你將學到很多——與意見相反的人交流,進行高質量的談話,收到明確的反饋。而你的目標是:不犯大錯誤,多做正確的決定。所以在這一決策過程中,你還學會了對自己的決定負責。

認識到‘知道如何應對未知’的力量;

認識到你的目標是找到最好的答案,但可能性非常小;

重視提問的力量;

多角度衡量你的觀點,不斷思考你缺乏的是什麼;

要預想到可能出現的結果,做好應對措施;

錯誤決策的代價要等於或大於正確決策的獎勵;

不要在一個決策上賭太多。最好將投資分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