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前言

1. 什麼時候開始光模塊產業?

光纖理論面世時間爲1966年,1970年第一根低損耗光纖面世,1978-79年,激光器面世,1983年,正式運營的光纖光纖通信網絡面世,標誌着由研究走向了產業。1984年,每個修正法案,將一個貝爾拆分爲7家,競爭加速了產業的成熟。1991年有了互聯網的雛形,1992年,互聯網協會開始成立,此時討論的主要是互聯網技術,如何響應廣大需求;1995年互聯網流量是1994年的8-10倍,流量需求的增加,導致了產業的蓬勃發展。很多電信運營公司,就聯合起來推動政府修改電信法案,二戰後,各國的通信技術均與戰爭相關,與信息管制相關,電信法案的修改,才從管制狀態逐步轉換爲開放的,全球共同合作的狀態,在這個時候,推動了光電轉換接口的標準化。

1995年,光模塊的第一個MSA協議成立,1995/1996是讓光模塊稱爲產業的分水嶺。

2. 光模塊按照什麼規則來分?

a. 按照波長來分,850/1310 低色散窗口/1550低損耗窗口

b. 按照波長間隔來分:密集波分/粗波分(CWDM4,5G前傳CWDM6)

c. 按照距離:短距/長距/超長距

d. 按照封裝:板載式(Combo,相干模塊遠距離傳輸),焊接式(早期的SFF),熱插拔(XFP,SFP),Copackaging又轉回板載

e. 按照速率:2.5G/10G/40G/100G/200G/400G/800G/1.6T/3.2T....

f. 按照應用:數通/通信(骨幹/城域/無線接入+有線接入)

g. 按照調製方式:強度調製(NRZ/PAM2/PAM4/PAM3),相位調製(QAM,QPSK),偏振調製...

PAM3用於車載以太網,兩個連續的0,兩個不連續的0表示三進制。PAM4是400G/單波50G主流技術,一個PAM4等於2個比特的NRZ。

h. 按照接收方式:相干接收,非相干接收

3. 爲什麼要分單模/多模?

模式間的傳輸時延不同。

多模:由很多組傳輸頻率組成,模間時延很大。頻率不同,就會有一階色散(從真空到介質中,傳播速度放慢)與二階色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