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輕易評價,就是對別人最大的尊重

“一個人最大的惡意,就是將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別人,並一直認爲自己是正確的。”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最新一期的《歡樂喜劇人》播出了,只是在沒有觀衆的情況下和大家見面了,只有參賽嘉賓現場表演,主持人郭德綱都是雲主持。

金霏、陳曦表演的小品《有圖爲證》成功演繹出了網絡負能量,主要涉及到網友的一些評論和惡語相加,不知大家看完是否有同樣的感受?

情感君注意到,發現很多人都有一些類似的苦惱,總會遇到那麼一些人,喜歡隨便評價他人,對此情感君很想對他們說:很多事,你無法感同身受,請不要隨意評價,因爲一個人最大的惡意,就是將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別人,並一直認爲自己是正確的。

例如,看下面這張圖片,一張海關女性工作人員身穿一件黑色細吊帶裙,在海關行政審批受理窗口辦理業務的照片在網上流傳。

上班竟然不穿工裝?

如此隨意的作風,讓網友諷刺道:“改進窗口工作作風嗎?海關真是走在前列線”。

網友認爲這位工作人員很不專業,穿成那樣辦公實在有礙觀瞻。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她其實當天已事先請過假。當她換好便服準備離開,正巧有人前來辦事。爲了不耽誤對方,她推遲離開,臨時受理了業務。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人習慣以自我想法來猜測事物本身。本是助人爲樂的暖心行爲,卻被拍照曬到網上受人謾罵。

古歐洲流傳着一句人盡皆知的名言: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爲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將怎樣被論斷。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生活中,總會看到一些新鮮事,遇到一些奇怪的人,是隨波逐流地議論,率意下定論,還是冷靜思考,不被流言洗腦,這考驗着一個人的思想和品質。

很多事,你能看的其實只是冰山一角,你無法感同身受,是因爲不曾經歷過,你所謂的真相也只不過是你以爲。

有人說,不隨便評價他人是對人最大的尊重,情感君認爲,這也是一種深到骨子裏的善良。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解釋叫做“投射現象”,指的是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強加於人,把小問題誇張成原則問題,把小矛盾誇張成宇宙大爆炸。

這就是互聯網段子手管用的伎倆,習慣以自己內心的所想、所見爲標準,以此來分析和判斷他人,並以爲對方也是這樣。

這種行爲,想想都“毛骨悚然”。

當年影星阮玲玉,遭遇種種輿論攻擊。各報連篇累牘地報道她和兩個男人的“風流”故事。真假摻雜,繪聲繪色誣衊、攻擊、謾罵……一盆盆髒水潑向阮玲玉。

針沒扎你身上,你永遠不知道別人有多痛。

阮玲玉面臨名譽掃地的危險,最終因不能忍受流言蜚語而選擇自殺。

語言的暴力是一種軟暴力,因爲這些語言往往隨口說出,說者不論有意還是無意,都不需要承擔太大壓力,但對於聽者,卻會進入一種不舒服狀態中。

當你不明真相卻妄加評論、對無辜者口誅筆伐時,就是對惡的推波助瀾,都可能成爲壓死無辜者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不要無端、隨意的評價他人,因爲你不知道自己語言的力量有多大,別人的承受力有多強。

古語有云:無知者無畏。

那麼無畏者自然妄言,而妄言便有無妄之害,隨意的評價往往來自於無知。越是無知的人越是沒見過世面,越是以自我爲中心,眼界越是狹窄。

以前看過一個佛教故事,是這樣說的:

在一次火災之中,一位出家的師父拼命跑進火場,以抱着的方式救出了一位紅塵中的女子,徒弟看到後,疑惑不解。

過了數月,小和尚便問師父:“您抱着那位女施主,是不是犯了色戒。”

他的師傅說:“我已經把哪位施主放下了懷抱,而你卻把她還放在心頭。”

一個人很容易隨意乃至惡意揣測,評價他人,恰恰證明自己的淺薄和無知,認識不到自己修爲深淺。

從今往後,情感君希望大家都能夠不隨意評價他人,因爲這不僅是對別人最大的尊重,更是一個人深入骨子裏的修養。

與君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