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机器相关参数

CPU信息查看:

cpu信息:cat /etc/cpuinfo 或者 cat /proc/cpuinfo

查看cpu物理核数:cat /proc/cpuinfo |grep 'physical id' | sort |uniq|wc -l

查看cpu逻辑核数:cat /proc/cpuinfo | grep processor | wc -l

查看cpu是几核cpu:cat /proc/cpuinfo |grep 'cores' | uniq

查看cpu型号:cat /proc/cpuinfo | grep 'model name'

 

processor :系统中逻辑处理核的编号。对於单核处理器,则课认为是其CPU编号,对于多核处理器则可以是物理核、或者使用超线程技术虚拟的逻辑核
vendor_id :CPU制造商     
cpu family :CPU产品系列代号
model   :CPU属于其系列中的哪一代的代号
model name:CPU属于的名字及其编号、标称主频
stepping   :CPU属于制作更新版本
cpu MHz   :CPU的实际使用主频
cache size   :CPU二级缓存大小
physical id   :物理CPU的标号
siblings       :单个物理CPU内封装的逻辑核数
core id        :当前物理核在其所处CPU中的编号,这个编号不一定连续
cpu cores    :位于相同物理封装中的内核数量
apicid          :用来区分不同逻辑核的编号,系统中每个逻辑核的此编号必然不同,此编号不一定连续
fpu             :是否具有浮点运算单元(Floating Point Unit)
fpu_exception  :是否支持浮点计算异常
cpuid level   :执行cpuid指令前,eax寄存器中的值,根据不同的值cpuid指令会返回不同的内容
wp             :表明当前CPU是否在内核态支持对用户空间的写保护(Write Protection)
flags          :当前CPU支持的功能
bogomips   :在系统内核启动时粗略测算的CPU速度(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clflush size  :每次刷新缓存的大小单位
cache_alignment :缓存地址对齐单位
address sizes     :可访问地址空间位数

       ① 物理CPU               
              实际Server中插槽上的CPU个数
              物理cpu数量,可以数不重复的 physical id 有几个           
         ② 逻辑CPU               
              Linux用户对 /proc/cpuinfo 这个文件肯定不陌生. 它是用来存储cpu硬件信息的
              信息内容分别列出了processor 0 – n 的规格。这里需要注意,如果你认为n就是真实的cpu数的话, 就大错特错了
              一般情况,我们认为一颗cpu可以有多核,加上intel的超线程技术(HT), 可以在逻辑上再分一倍数量的cpu core出来
              逻辑CPU数量=物理cpu数量 x cpu cores 这个规格值 x 2(如果支持并开启ht)
              备注一下:Linux下top查看的CPU也是逻辑CPU个数              
            ③ CPU核数           
              一块CPU上面能处理数据的芯片组的数量、比如现在的i5 760,是双核心四线程的CPU、而 i5 2250 是四核心四线程的CPU              
              一般来说,物理CPU个数×每颗核数就应该等于逻辑CPU的个数,如果不相等的话,则表示服务器的CPU支持超线程技术 

   vendor id     如果处理器为英特尔处理器,则字符串是 GenuineIntel。
          processor     包括这一逻辑处理器的唯一标识符。
          physical id   包括每个物理封装的唯一标识符。
          core id       保存每个内核的唯一标识符。
          siblings      列出了位于相同物理封装中的逻辑处理器的数量。
          cpu cores     包含位于相同物理封装中的内核数量。

         1. 拥有相同 physical id 的所有逻辑处理器共享同一个物理插座,每个 physical id 代表一个唯一的物理封装。

         2. Siblings 表示位于这一物理封装上的逻辑处理器的数量,它们可能支持也可能不支持超线程(HT)技术。
         3. 每个 core id 均代表一个唯一的处理器内核,所有带有相同 core id 的逻辑处理器均位于同一个处理器内核上。简单的说:“siblings”指的是一个物理CPU有几个逻辑CPU,”cpu cores“指的是一个物理CPU有几个核。
         4. 如果有一个以上逻辑处理器拥有相同的 core id 和 physical id,则说明系统支持超线程(HT)技术。
         5. 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逻辑处理器拥有相同的 physical id,但是 core id不同,则说明这是一个多内核处理器。cpu cores条目也可以表示是否支持多内核。

 

硬盘信息查看:

 查看系统中文件的使用情况:df -h   

 

Size 分割区总容量 

Used 已使用的大小 
Avail 剩下的大小 
Use% 使用的百分比 
Mounted on 路径地址

FreeBSD下,当硬盘容量已满时,您可能会看到已使用的百分比超过 100%,因为 FreeBSD 会留一些空间给 root,让 root 在档案系统满时,还是可以写东西到该档案系统中,以进行管理。

查看当前目录下各个文件及目录占用空间大小:du -sh *

 

内存信息查看:

free -h

 

Mem:内存信息

Swap:Swap交换分区并不是真正的内存,它的本质还是物理硬盘。Swap分区在系统的物理内存(这里应该是运行内存)不够用的时候,把物理内存中的一部分空间释放出来,以供当前运行的程序使用。那些被释放的空间可能来自一些很长时间没有什么操作的程序,这些被释放的空间被临时保存到Swap分区中,等到那些程序要运行时,再从Swap分区中恢复保存的数据到内存中。

* total:内存总数
* used:已使用内存数
* free:空闲内存数
* shared:当前废弃不用
* buffers:缓存内存数(Buffer)
* cached:缓存内舒数(Page)

(-/+ buffers/cache)行:
* (-buffers/cache): 真正使用的内存数,指的是第一部分的 used - buffers - cached
* (+buffers/cache): 可用的内存数,指的是第一部分的 free + buffers + cached

实际上不要看free少就觉得内存不足了,buffers和cached都是可以在使用内存时拿来用的,应该以(-/+ buffers/cache)行的free和used来看。只要没发现swap的使用,就不用太担心,如果swap用了很多,那就要考虑增加物理内存了。
 

显卡信息查看:

nvidia-smi

 

 

 

表格中会显示显卡的一些信息,第一行是版本信息,第二行是标题栏,第三行就是具体的显卡信息了,如果有多个显卡,会有多行,每一行的信息值对应标题栏对应位置的信息。
* GPU:编号
* Fan:风扇转速,在0到100%之间变动,这里是42%
* Name:显卡名,这里是TITAN X
* Temp:显卡温度,这里是69摄氏度
* Perf:性能状态,从P0到P12,P0性能最大,P12最小
* Persistence-M:持续模式的状态开关,该模式耗能大,但是启动新GPU应用时比较快,这里是off
* Pwr:能耗
* Bus-Id:涉及GPU总线的东西
* Disp.A:表示GPU的显示是否初始化
* Memory-Usage:现存使用率,这里已经快满了
* GPU-Util:GPU利用率
* Compute M.:计算模式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显存占用率和GPU占用率是两个不一样的东西,类似于内存和CPU,两个指标的占用率不一定是互相对应的。
 

 

cpu使用率/负载

top

我们来结合这个视图讲解各个数据的含义。


第一行:
10:01:23 — 当前系统时间
126 days, 14:29 — 系统已经运行了126天14小时29分钟(在这期间没有重启过)
2 users — 当前有2个用户登录系统
load average: 1.15, 1.42, 1.44 — load average后面的三个数分别是1分钟、5分钟、15分钟的负载情况。

load average数据是每隔5秒钟检查一次活跃的进程数,然后按特定算法计算出的数值。如果这个数除以逻辑CPU的数量,结果高于5的时候就表明系统在超负荷运转了。

 


第二行:
Tasks — 任务(进程),系统现在共有183个进程,其中处于运行中的有1个,182个在休眠(sleep),stoped状态的有0个,zombie状态(僵尸)的有0个。

 

第三行:cpu状态
6.7% us — 用户空间占用CPU的百分比。
0.4% sy — 内核空间占用CPU的百分比。
0.0% ni — 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占用CPU的百分比
92.9% id — 空闲CPU百分比
0.0% wa — IO等待占用CPU的百分比
0.0% hi — 硬中断(Hardware IRQ)占用CPU的百分比
0.0% si — 软中断(Software Interrupts)占用CPU的百分比

 

第四行:内存状态
8306544k total — 物理内存总量(8GB)
7775876k used — 使用中的内存总量(7.7GB)
530668k free — 空闲内存总量(530M)
79236k buffers — 缓存的内存量 (79M)


第五行:swap交换分区
2031608k total — 交换区总量(2GB)
2556k used — 使用的交换区总量(2.5M)
2029052k free — 空闲交换区总量(2GB)
4231276k cached — 缓冲的交换区总量(4GB)


这里要说明的是不能用windows的内存概念理解这些数据,如果按windows的方式此台服务器“危矣”:8G的内存总量只剩下530M的可用内存。Linux的内存管理有其特殊性,复杂点需要一本书来说明,这里只是简单说点和我们传统概念(windows)的不同。

第四行中使用中的内存总量(used)指的是现在系统内核控制的内存数,空闲内存总量(free)是内核还未纳入其管控范围的数量。纳入内核管理的内存不见得都在使用中,还包括过去使用过的现在可以被重复利用的内存,内核并不把这些可被重新使用的内存交还到free中去,因此在linux上free内存会越来越少,但不用为此担心。

如果出于习惯去计算可用内存数,这里有个近似的计算公式:第四行的free + 第四行的buffers/cached,按这个公式此台服务器的可用内存。

对于内存监控,在top里我们要时刻监控第五行swap交换分区的used,如果这个数值在不断的变化,说明内核在不断进行内存和swap的数据交换,这是真正的内存不够用了。

 

第六行是空行


第七行以下:各进程(任务)的状态监控
PID — 进程id
USER — 进程所有者
PR — 进程优先级
NI — nice值。负值表示高优先级,正值表示低优先级
VIRT — 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总量,单位kb。VIRT=SWAP+RES
RES — 进程使用的、未被换出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RES=CODE+DATA
SHR — 共享内存大小,单位kb
S — 进程状态。D=不可中断的睡眠状态 R=运行 S=睡眠 T=跟踪/停止 Z=僵尸进程
%CPU — 上次更新到现在的CPU时间占用百分比
%MEM — 进程使用的物理内存百分比
TIME+ — 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1/100秒
COMMAND — 进程名称(命令名/命令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