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制引發的感想

        二進制、十進制都是一種計數方式,符號只是他們的表現形式,通過符號形狀的變化表達量的多少的區別。相同的量二進制和十進制都能表示,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用數字符號表示數量的不同大小本來就是編碼,只不過此時表示的是數值信息
        進制在規則上的不同,比如:十進制中,逢十進一,二進制中逢二進一,一個統一的規則就是符號"1"表示數量爲1,而不是5或其他,其他符號同理,符號"0"的誕生很晚,但是意義非凡,有興趣的可以查查相關資料。在符號上的不同,二進制只有0和1,十進制則有0-9,這些是在歷史的演進中留下來的。

        不同的數碼不僅可以表示數量的不同大小,還可以用來表示不同的事物或事物的不同狀態。在表示不同事物的情況下,這些數碼稱爲代碼。一串數字是表示數量大小,還是事物狀態,取決於你對他作出怎樣的解釋。當數碼錶示事物的代號時,此時這些信息(數據)爲非數值信息,當按照一定的規則編碼時,這種方式就稱爲碼制,沒有數量大小的含義,比如"ASCII","UNICODE",都是用一定區間的數字符號,表示另一些人類使用符號集,他們是一一映射的關係,不存在一對多、多對多的情況,一個編碼集中一個字符在數字區間對應的數值具有唯一性。

        下面引用數制的定義:
        數制,也稱爲"計數制",是用一組固定的符號和統一的規則來表示數值的方法。任何一個數制都包含兩個基本要素:基數和位權。
        "量"纔是本質,數只是"量"在某個特定的符號系統中的指稱,一個量可以在許多種符號系統中表示出來,符號只是指稱。數制中表示基本數值大小的不同符號,例如十進制有10個數碼,基數爲10,二進制的基數爲2。
       
       程序本身就是數據,同時又處理數據(包括數值信息和非數值信息),不論是控制邏輯(非數值信息),地址還是數據,都是通過人賦予他們不同的解釋完成符合人們既定任務的活動。
        最近看中科大華保健老師講的編譯原理,確實是好,連着看一天居然沒感覺困,華老師講計算機中程序的最基本操作是賦值和跳轉。我深以爲然,編譯器處理輸入的程序(字符串),生成彙編指令再轉爲機器碼和機器數,而機器碼的基本操作就是賦值和跳轉,再從數據的角度思考,賦值就是數據的轉移和存儲,跳轉就是邏輯的控制,對程序中所有的行爲進行總結歸納後,也是這兩類。地址,對於人而言就是容身之地,對於數據而言就是存儲空間,本質上也是數據。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萬物皆數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