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這口飯,是越來越難吃了

2020年,互聯網行業有些“年關難過”。

土豪年終獎不再

往年這個時候,互聯網行業都會出現“曬年終獎”的情況,特別是遊戲行業,幾十個月甚至上百個月的年終獎,都不算稀罕。這樣的“土豪年終獎”,讓很多人成了檸檬精。

今年,互聯網行業很少有“土豪年終獎”的新聞,送一個iPhone 11 就了不得了,京東數科和騰訊雲給幾千員工發了2個億成了新聞,算下來落到每個人頭上的不多。廣東有一家公司“土豪年終獎”是價值200萬的湖景房,點開新聞一看,發現是老闆每年會給兩名家庭困難員工買房,這是人家在做慈善。實際上,大多數互聯網公司能做到的就是保證13薪,即年底多發一個月工資。

從年終獎來看互聯網公司2019年不再土豪。

年會規格大幅縮水

年會的縮水,則是互聯網行業寒冬的另一個縮影。互聯網公司年會規格普遍大幅縮水,某知名直播平臺,往年底都會組織公司員工境外豪華郵輪遊,今年年會地點就在北京,特等獎從勞力士綠水鬼變成了iPhone 11。有一家互聯網營銷公司前些年年景好的時候,都會組織員工境外豪華遊,老闆是出了名的大方,今年,他的朋友圈沒有了聲響,每天發得更多的是雞湯。

很多公司的年會獎品縮水成了U盤鍵盤,蘋果筆記本電腦變成了公司定製筆記本,iPhone變成AirPods,拿到“500萬獎品”的員工拆開信封一看,是一張價值2元的雙色球彩票。

其實還有一些公司甚至連年會都不開了,委婉一點的老闆會說今年春節來得太早,節前時間太緊張;耿直的老闆說得更直白:把錢省下來過冬,聚個餐就回家好好過年吧!

“免裁券”的黑色幽默

王興在2018年底說:2019年可能是過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現在回頭來看,這句話真的很有深意。今天吐槽年會獎品縮水的,以後或許會懷念這個時刻,就像2019年很多面臨裁員的人,會發現曾經被瘋狂吐槽的996像“福報”一樣。說句政治不正確的話:在今天,有一份996的工作,是幸運的。

前幾天,某互聯網安全公司年會特等獎設置“免裁券”引發一衆吐槽時,明白人卻是心領神會。2019年百度、阿里、京東、美團、滴滴、知乎、KEEP、美菜等等互聯網明星公司,均傳出裁員或者優化的消息,雖然各有各的說法,但一個不容迴避的事實是:2019年,互聯網行業人才優化成了現象級問題。

拉勾網在12月發佈的《2019互聯網行業招聘白皮書》顯示,2019年人才整體供需指數要高於2018年,增幅大概在10%左右,大量的人才涌入市場、導致崗位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近一年來平均每個崗位有19個人競爭。

2019年出現了不少因爲裁員優化引起的勞動糾紛事件,有人解釋說是個例,明眼人卻不會這麼看:單個案例是個案,一堆案例就是現象,互聯網行業日子好過時一片祥和,不好過時這樣那樣的問題就會出現。

互聯網不再躺賺

曾經光鮮亮麗的互聯網行業真的榮光不再了嗎?答案是:在AI、產業互聯網、內容、消費升級諸多趨勢下,互聯網行業依然處於黃金時代,然而賺快錢的時代已經結束。

互聯網行業今天面臨的問題不能怪經濟環境。經濟本身面臨結構性調整,依然在穩健增長,對互聯網行業來說,影響最直接的是資本市場、產業週期和技術週期。

資本環境急轉直下。2019年股價漲得最猛的互聯網公司是哪些?阿里、拼多多、京東這樣的巨頭強者愈強,腰部及以下的互聯網上市公司,表現普遍不算好。中小公司增長空間更大,但資本出於避險需求向更加穩健的大公司聚集。雖然有瑞幸衝刺IPO成功且上市後市值翻倍這樣的個例,然而大多數公司折戟在上市途中。2019年美股互聯網行業的IPO數量減少近七成,上市後股價表現也一塌糊塗,有媒體援引數據報道稱,截至12月26日有211家企業在美國股市上市,募資總額623.3億美元,金額遠低於市場預期。二級市場關燈吃麪,一級市場含淚敲鐘。

資本是互聯網行業增長的驅動器,資本環境不好導致行業缺錢。清科等機構的數據在顯示,2019年不論是VC/PE募資金額、投資金額還是投資次數,全部都大幅下降。來自時代數據創業公司數據庫統計,截至12月1日,今年一共有327家創業公司關閉,其中有55%的公司沒有拿到融資,很多曾拿到多輪融資的明星創業公司關門或者遇到經營困難:團貸網、呆蘿蔔、熊貓直播、愛屋吉屋、全峯快遞、尚品網、淘集集……

行業沒錢,導致很多企業縮減預算開支。即便是一些狀態很好的巨頭公司,不論是業績還是資本都在強勢增長,但依然出現了優化現象,要麼是邊緣部門,要麼是特定羣體(如中高層)。

第二個是增長天花板的出現。任何事情都是盛極必衰,互聯網高速發展二十年,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十年,增長不可能一直加速度,如今互聯網行業不論是用戶、營收還是利潤都迎來了天花板。如何破?降本增效。這是產業從粗放式發展到精細化深耕階段的必然,粗放式階段吃的是市場紅利,受益於市場規模的增長;存量時代的深耕細作,則要靠效率一個一個百分點的提升,成本要一點點地摳出來。

第三個是新一輪技術週期的出現。每一種技術都存在生命週期,4G纔沒幾年行業翹首以盼5G,移動互聯網後人們都在期待下一幕AI……而現在行業達成共識的是,互聯網下一波技術週期最大的機遇在於產業互聯網,在於B端,在於企業級服務,跟C端市場唯快不破規模效應不同,B端本質是一個服務市場,具有慢熱特性,因此錢將更難賺,就像我一直說的:互聯網行業從躺賺時代進入到幹髒活累活重活賺辛苦錢的階段。

互聯網人的焦慮

不論是行業沒錢、降本增效還是辛苦賺錢,都將直接影響行業裏面的每一個人。年終獎年會縮水,人員優化,就是行業變遷的結果。對於互聯網行業人來說,年終獎年會不應該是關注的重點,大家真正面臨的問題是“如何留下”以及“如何更好地留下”。

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降本增效的第一抓手是什麼?是人。互聯網公司普遍優化人員結構、收緊曾經寬泛的考勤制度、公司從上到下喊出節儉的口號,本質是要提高人效進而提高生產效率,這注定對每一個人提出更高要求,員工只是996地勤奮工作已經不夠,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能力、發揮個體創意、釋放工作潛能才能適應未來互聯網企業的用人節奏。

互聯網新一輪技術週期已經出現,AI、5G、IoT、區塊鏈等等新技術紛至沓來,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迭代越來越多,對互聯網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所有人都要與時俱進,擁抱變化。

特別是對於中年職場人來說,面臨的挑戰將會越來越明顯。由於自身的資歷、積累和貢獻,中年人在企業往往有不錯的位置和待遇,對企業來說則是巨大的人力成本。前些年互聯網相關專業的走俏,讓各種人才高速增加,更強幹勁、更強活力、更具創意的年輕人正在涌入,他們付出意願更強,回報要求更低,企業在降本增效的訴求下選人的天平事實上在向年輕人傾斜。

年輕人有的是時間,倘若被優化尚可看看世界,享受GAP YEAR。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裁不起。而且中年人要求更高,適配企業和職位更少,可選範圍很窄,2019年很多互聯網人去了保險行業,這個行業對時間要求相對寬鬆,同時可以釋放人脈等資源積累,然而保險行業真的可以接納衆多的互聯網中年人嗎?恐怕未必。

將自己變爲產品

2019年互聯網行業發生的一切,讓人們意識到行業本身充滿不確定性,市場如此殘酷。當然,互聯網依然會是很多人理想的行業,不確定性意味着想象空間,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正在創造更多職位和機會。對於互聯網人來說,消除焦慮的唯一方法就是早做打算,做出行動,靠自己穩操“免裁券”,積攢職業升級的“點卡”。

互聯網人最需要做的就是職業規劃和終身學習,成爲自己這個“產品”的產品經理。

職業規劃在各行各業都很重要,互聯網行業更重要。因爲這個行業有大量的細分賽道,有細緻的分工職業,有不同的成長曲線,有巨頭、準巨頭、上市公司、準上市公司、獨角獸、初創公司、傳統產業公司互聯網相關業務諸多選擇,有日新月異的變化,互聯網人在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和擅長什麼後,應該明確自己的一三五年發展路徑和成長曲線,基於自我定位做好擇業就業創業。

終身學習則一直被忽視。爲什麼互聯網人會有中年危機?有可能是態度問題,更可能是能力問題。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答案是保持年輕人的心態,與進、終身學習,同時發揮好自己的優勢(如經驗、人脈、專業等等)。

很多人說程序員吃的是青春飯,我在CES 2020看到很多科技公司展臺的工程師都是50歲以上的“年輕人”,他們對新生事物如AI、IoT、自動駕駛信手拈來,絲毫讓人感受不到“老”,成熟老練,這背後是終身學習體系。醫生、教師、諮詢這樣的職業“越老越吃香”,原因在於這些行業都有非常強的終身學習特徵,比如醫生需要定期參加各種考試。

易經說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由“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決定 ,仁者見仁,其中說的“讀書”,就是學習。

潘亂在《宿華run產品,一鳴run公司》介紹,張一鳴曾多次公開表示,自己一直在思考如何讓公司這個產品運營得更好?“在我看來,創業其實同時在做兩個產品,一個是爲用戶提供服務的產品;另外一個產品就是公司,而CEO就是公司這個產品的產品經理。”對互聯網人來說,要想消除焦慮,同樣是要讓自己變爲產品,明確自己的定位、市場和用戶,再不斷應用新技術新技能新工具,不斷學習升級,讓自己這個產品升級進化,迭代版本,適應變化。只有讓自己變得更好,才能更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纔會邁上更好的事業階段。

如何終身學習?

道理很簡單,做起來很難。近年來知識付費的風靡,一定程度反映出人們愈發重視終身學習,以及對自身發展日益焦慮。年底很多財經專家搞一些演講,大多數是講廢話,造概念,玩噱頭,然而很多人趨之若鶩(大多是中年人),爲什麼?無非是因爲焦慮,大家都想跟上時代,幻想着財經專家手裏拿着能看到未來的水晶球。

重視終身學習還不夠,如何終身學習更重要。我觀察到一些卓越的職場人士,如一些公司成長起來的年輕高管,都是系統性學習的推崇者,比如馬雲主導的湖畔大學就是行業頂尖優秀創業者系統性學習的平臺,類似於長江商學院、中歐和高校EMBA則雲集了很多優秀的創業者和企業家。不過,這些高端學習解決方案,對於大部分互聯網人來說是不合適甚至沒實用價值的。

終身學習越來越重要,人們越來越焦慮,一些人開始病急亂投醫,慌不擇路。碎片化學習工具出現,讓很多學習者花了時間和金錢,卻並沒有系統、持續和有效地提升自己。即便是系統性的職業教育,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市面上出現不少針對專業職場人士的職業培訓。

有的是企業買單的“管理培訓”服務,根據中研普華管理諮詢公司的研究,截至2018年,我國管理培訓行業企業數量約7.8萬家,行業市場規模約3024億元,它們主要是面向不同企業不同人才定制課程,雖然可以幫助職場人成長,然而出發點卻是幫助企業提高人效。

還有一類職業教育玩家則是“證書派”,對職業人進行系統教育,幫助他們獲取更多證書,基本是刷題、認證模式的“職業應試教育”,已完全無法滿足現代人才特別是互聯網人才的終身學習需求。很多互聯網職場人覺得證書多多益善,熱衷於刷題考證,拿了一堆沒用的證書,麻痹自己。時間和金錢都花了,最後發現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有痛點就有市場機會。跟新零售、新消費、新金融等等趨勢一樣,在互聯網教育的大趨勢下,一定會出現一波新職業教育玩家,它們將瞄準職場人在不同階段的學習需求設計專業課程,系統性地幫助職場人迭代刷新自己,學習技能、補充知識和提升能力,實現自我賦能,be better、do better,而非機械的刷題考證抑或被動式的管理培訓。

 

得到App以知識付費的形式切入互聯網新職業教育賽道,其解決了知識問題,但未能解決職業技能補充,與工作場景脫節。“開課吧”則是另一種模式,很多人職業規劃模模糊糊是因爲自我認知和職業定位的迷茫,開課吧有一套馭風系統,是一套人才服務系統,可以幫助互聯網人做能力評估、職業規劃和職業提升服務,配套對標大廠P7-P11的講師,爲各階段人羣提供職業規劃建議,並匹配個性化的課程。例如,針對一個3年工作經驗的前端開發,開課吧會針對其進行系統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評測,再結合行業趨勢以及其個人興趣,給出職業規劃建議和定製個性化課程。

前些年互聯網教育主要集中在K12領域,出現了很多獨角獸,不少公司成功上市。下一階段,隨着人們終身學習意識的增強,人才競爭的日趨激烈,新職業教育這一賽道也將有望誕生更多獨角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