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立剛《計算機網絡》| 第1章 計算機網絡概述

1.1因特網

  • 網絡:許多計算機連接在一起
  • 互聯網:internet 許多網絡連接在一起
  • 因特網:Internet 全球最大的一個互聯網

1.2 中國互聯網

中國互聯網

1.3 因特網的組成

(1)邊緣部分

  • 客戶服務器方式(C/S)
  • 對等方式(P2P)
    每個計算機既是服務器又是客戶端

(2)核心部分

  • 電路交換(適合與數據實時傳輸)
    建立連接---->通話---->斷開連接
  • 報文交換
    報文一般比分組長
    時延長
  • 分組交換(省時)
    數據分段;不需要建立連接;不佔線​
    路由器具有存儲轉發功能
    優點:高效、靈活、迅速、可靠
    缺點:時延、開銷

1.4 計算機網絡類別

(1)按作用範圍分

  • 廣域網(WAN)
    花錢買服務,花錢買帶寬
  • 城域網(MAN)
  • 局域網(LAN)
    自己購買設備,自己維護,帶寬固定 100M 1000M 距離100m以內
    • 個人區域網(PAN)

新的理解:不僅僅從網絡覆蓋範圍區分局域網和廣域網,看應用了什麼技術

(2)按使用者分

  • 公用網
  • 專用網

(3)按拓撲結構分

  • 總線型
  • 環型
  • 星型
  • 樹型
  • 網狀

(4)按工作方式分

  • 資源子網
  • 通信子網

1.5 計算機網絡的性能

  • 速率:連接在計算機網絡上的主機在數字信道上傳送數據位數的速率,單位是b/s,kb/s,Mb/s,Gb/s
  • 帶寬:數據通信領域中,數字信道所能傳送的最高數據率,單位是b/s,kb/s,Mb/s,Gb/s
  • 吞吐量:即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絡的數據量;b/s,Mb/s,等
  • 時延
    (1)發送時延
    發送時延 = 數據塊長度(比特)/ 信道帶寬(比特/秒)
    (2)傳播時延
    傳播時延 = 信道長度(米) / 傳播速率(米/秒)
    (3)處理時延
    網絡節點存儲轉發處理時間
    (4)排隊時延
    在節點處排隊等待時間
  • 時延帶寬積
    帶寬時延積 = 傳播時延 * 帶寬
  • 往返時間RTT
  • 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
      有數據通過時間 / (有+無數據通過時間)
    • 網絡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加權平均值
      D = D0 / 1-U,D0網絡空閒時的時延;D網絡當前時延;U信道利用率

1.6 計算機網絡模型

OSI七層模型

(1)應用層
能夠產生網絡流量能夠和用戶交互的應用程序
(2)表示層
加密 壓縮 開發人員要考慮的
(3)會話層
服務和客戶端建立的會話; 查木馬:netstat -nb
(4)傳輸層
可靠傳輸–建立會話(下載電影);
不可靠傳輸–不建立會話(qq通信、dns解析、屏幕廣播) 流量控制
(5)網絡層
IP地址編址 選擇最佳路徑
(6)數據鏈路層
數據如何封裝;添加物理層地址
(7)物理層
電壓;接口標準

網絡排錯

從底層到高層逐一排查​

TCP/IP四層模型

(1)應用層
(2)傳輸層
(3)網絡層
(4)網絡接入層

五層模型

(1)應用層—傳輸數據單元(PDU)
(2)傳輸層—數據層報文
(3)網絡層—IP數據報(IP分組)
(4)數據鏈路層—數據幀
(5)物理層—比特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